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课标)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专题突破练4中华文明的转型——晚清时期.doc

    • 资源ID:1194059       资源大小:60.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标)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专题突破练4中华文明的转型——晚清时期.doc

    1、1专题突破练 4 中华文明的转型晚清时期一、选择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5分,共 60分)1.民国学者蒋廷黻曾指出:“(鸦片)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B.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C.英国蓄谋已久发动战争D.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材料“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说明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故选 B项;材料无法体现 A、D 两项;C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2.从 19世纪 60年代

    2、初开始,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主要背景是 ( )A.鸦片战争后国内民族矛盾缓和B.洋务运动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C.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湘军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神勇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国内民族矛盾变得日益激化而非逐渐缓和,故 A项错误;洋务运动的中心主要是在地方,其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故 B项错误;满洲八旗军由于长期的腐化堕落而无力镇压这一时期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而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汉族官僚地主武装转而成为抗击农民起义军的主力,这迫使清王朝不得不加强对其的倚重和任用,故 C项正确;湘军表

    3、现神勇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军而非反侵略的对外战争中,故 D项错误。3.曾国藩十分推崇王夫之和魏源的思想,曾全力支持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刊刻,又多次研读魏源著作,并于 1868年专折奏请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由此推导,曾国藩主张( )A.经世致用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世道必进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思想的萌发。王夫之和魏源都主张经世致用,曾国藩同时推崇两人,这说明曾国藩也主张经世致用,故 A项正确;王夫之没有主张“师夷长技”的思想,故 B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与王夫之、魏源二人无关,故 C项错误;“世道必进”是维新派借鉴进化论而提出的思想,故 D项错误。24.(2018安徽

    4、宿州一模)晚清光绪年间,官员周德润上书朝廷,指出“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而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主张“留此余地以役吾民而养吾民”。他的主张反映了( )A.顽固势力抵制工业文明B.经济结构变动导致社会阵痛C.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D.发展外资企业成为时代主流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根据材料“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留此余地以役吾民而养吾民”,可知他的主张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顽固势力抵制工业文明不符合题意,故 A项错误;经济结构变动导致社会阵痛不符合题意,故 B项错误;

    5、周德润的主张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故 C项正确;发展外资企业成为时代主流不符合题意,故 D项错误。5.以下是 1840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变化表,据此可知 ( )年份 1840 1843 1860 1870 1886万吨 1.9 0.81 5.51 10.00 13.41A.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上占有优势D.随中西文明交流,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只是表格数据体现的现象,并没有反映其本质,故 A项错误;从数据来看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再结合 1840

    6、1886年的时代背景,可知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B项正确;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上占有优势与史实不符,故 C项错误;D 项是现象不是本质,故错误。6.(2018河北唐山一模)1879 年,清政府派遣广东试用道张鸿禄、候补知县温宗彦赴南洋、新加坡一带考察航运,同时招徕华侨资本,成效显著。此举(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掀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C.彰显了朝廷奖励实业的决心D.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从题干中的“1879 年”及清政府派遣官员考察航运等信息,可知清政府的举措是为了发展近代航运业,结合时间可知这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之一,故 D项正确

    7、。清政府的举措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 A项错误;实业救国热潮是甲午战后掀起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清政府奖励实业的信息,故 C项错误。37.(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有学者认为:“科举制的废除,斩断了 2 000多年来经过许多步骤而加强起来的社会整合制度的根基,好像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进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该观点旨在说明( )A.科举制的废除冲击清朝的根基B.戊戌变法加剧社会秩序的混乱C.政治制度的变革应当循序渐进D.传统入仕渠道受阻引发了革命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废除。题干观点强调的是科举制的废除斩断了逐渐积累

    8、起来的社会重新整合的根基,结果使社会进入一个混乱的时代,以此来说明改革应该循序渐进,故 C项正确。题干中科举制的废除冲击的是逐渐积累起来的社会整合制度,不是清朝的根基,故 A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科举制的废除(清末新政的措施)加剧社会秩序的混乱,并不是戊戌变法,故 B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提到科举制废除引发了革命,故 D项错误。8.1896年 6月 30日,上海申报上的徐园告白登出告示:“本园于廿日起,每夜开放至十二点钟止,内设西洋影戏。同时穿插唱戏、杂耍和戏法。”这反映了( )A.徐园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院B.西方电影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C.西洋电影与传统戏曲互为促进D.娱乐方式日趋多样化答案: D

    9、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仅根据个例不能断定最早,故 A项错误;根据一个影院的情况,不能得出电影成为主要娱乐方式,故 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西洋电影与传统戏曲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故 C项错误;根据材料“内设西洋影戏。同时穿插唱戏、杂耍和戏法”,可知人们娱乐方式日趋多样化,故 D项正确。9.严复在某译著中说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材料信息反映出( )A.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B.自然科学对社会进步有助推力C.传统文化严重阻碍社会进步D.科学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材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10、不二铁律”体现了严复将自然科学知识引入人类社会的研究中,这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助推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故 A、D 两项错误,B 项正确;传统文化对社会进步具有两面性,落后糟粕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而先进精华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性,且材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文化,故 C项错误。10.从 1861年开始,英国人赫德执掌大清海关 48年之久,下表为其在职期间海关征税金额表,据此可知( )时间 金额(单位:万两)1863年 63841877年 1 2061887年 2 0541897年 2 2751907年 3 386A.列强控制

    11、中国的经济命脉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C.对外贸易逆差持续扩大D.政府无力维护关税主权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题干表格中的数据反映的是中国海关征税税额的变化,并未体现出列强如何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故 A项错误;题干中的数据反映了从 1863年到 1907年中国的海关征税金额不断增加,这体现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故 B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中国对外贸易的顺逆差问题,故 C项错误;题干并未体现出政府无权干涉关税主权的信息,故 D项错误。11.(2018吉林长春质检)1911 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

    12、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省份 整体模式湖北 民主共和制江苏 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浙江 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答案: D解析: 本题以中国近代的武昌起义为切入点,考查近代民国时期政体的有关知识。辛亥革命后各地方政府多为军政府,不是民选政府,所以 A项错误;中央和地方关系相对混乱,所以 B项错误;C 项对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材料体现了辛亥革命后中央及地方政权建设中各派力量的斗争,所以 D项

    13、正确。12.(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9 世纪末,熊希龄在长沙成立了“延年会”,其章程规定:“会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都要做操,不搞无谓的社交应酬,婚丧嫁娶要从简办理,反对起居无节,酒食征逐,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延年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顺应了新文化运动的新要求C.体现了“移风易俗”的时代需求D.彻底清除了腐朽的生活方式答案: C5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社会风俗的改变。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开始于 1905年,故 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 1915年,故 B项错误;“会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都要做操,不搞无谓的社交应酬,婚丧嫁娶要从简办理,反对起居无节,酒

    14、食征逐,等等”表明是移风易俗,故 C项正确;D 项中“彻底清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二、非选择题(共 2小题,第 13题 25分,第 14题 15分,共 4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商品市场网络。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 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 400多个市镇。镇与镇的间距以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很多市镇,无论就其规模还是经济地位而言,都大大超越了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使它逐渐成为新设置县的治所,由市镇升格为县。例如,万历

    15、元年置青浦县,以唐行镇为县治,乾隆二十五年,移金山县治于朱泾镇。很多农家皆以丝绸、棉业为主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材料二 五口通商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的外贸重心,江南作为上海的腹地,刺激了江南农村以外贸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的发展,丝茶出口增长,相关的手工业勃兴。随着上海、宁波等近代工业大都市兴起并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对周边农村地区形成极大的向心力,吴兴县南浔镇“镇上一切商情联络,皆取

    16、之于上海、南京、杭州各大都市”。中外工业资本不断渗入乡间,一方面都市工业部门不断吸引农村人口,一方面中小型加工企业扩散到农村市镇,把工业主义的触角直接伸向农村。在江南专业经济区域,最多的是机器缫丝厂和棉纺厂,这些市镇无论是在工业、商业、镇区建设,还是文化、人口等方面,都比原先同类型的市镇集聚更多的现代要素。但总体而言,江南市镇并未超越传统形态,而是处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呈现出经济上的“半截子”近代化和社会上的“二元结构”特征。摘编自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市镇的特征,并说明其影响。(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

    17、代江南市镇的变化并加以评析。(13 分)参考答案: (1)特征:数量多,网络化分布;分布疏密适当;是周边村落的商业联系的纽带;经济功能的增强提升其政治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有利于产生新的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推动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促进市民文化的发展。(2)变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与工业城市联系紧密;市镇工业化进程加快、市镇出现分化。评析:江南市镇经济是农村生产专业化的代表;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有利于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江南市镇很难实现向近代化的转型;市镇经济只是作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18、附庸而存在;市镇经济未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材料 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上的一个死结,西方外交要求平等,天朝体制讲究藩属,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1793年 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1860年 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1873年 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1873年被称为大清朝“礼崩乐坏”元年:清廷将觐见礼仪问题下放给大臣们商议。翰林院编修吴大澂激烈反对外国使节用平等礼仪觐见同治皇帝,理由是破坏了祖宗旧制,会改变清朝的政体。浙江道监察御史边宝

    19、泉激烈要求外国使节行跪拜礼仪,用中国臣子跪拜之礼要求外国使节是一种优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认为,国家正面临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朝廷礼制应随情势变通,既然已将西方诸国“许为敌国,自未便以属国之礼相待”。摘编自转型中国 18641949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清末礼崩乐坏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充分运用材料信息,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解析准确,阐释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楚)(15 分)参考答案: 论题: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的艰难;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礼崩乐坏表明中国外交由宗藩外交逐步转向近代外交。举例: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的艰难。1793年,坚持马戛尔尼行跪拜礼以及擅改英国外交文书,表明清政府闭目塞听,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然坚持藩属外交,进一步反映了清政府的愚昧腐朽,背离了近代化的潮流。1873 年,外国使节终于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反映了中国外交由宗藩外交转向近代外交,是社会转型的表现。但是清政府内部在这一问题上的激烈争论表明,保守愚昧势力仍然强大,近代化进程面临严重阻碍。外交礼仪的争执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缩影,这一过程表明,尽管面临重重阻力,但近代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标)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专题突破练4中华文明的转型——晚清时期.doc)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