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课标)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专题突破练2中华文明的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doc

    • 资源ID:1194057       资源大小:7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标)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专题突破练2中华文明的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doc

    1、1专题突破练 2 中华文明的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宋书卷九十四记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九品中正制。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强调的是九品中正制能够依据人才的优劣确定品第,而不是只注重门第出身。结合选项分析,A

    2、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均不正确。2.下图是一块出自甘肃省某个墓地的画像砖,大约是公元 3 或 4 世纪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个在田里劳动的农民,他赶着牛,拉着木制的耙。对此解读最符合史实的是( )A.北方旱田耕作技术趋向成熟B.畜力已经取代人力从事生产C.木耙成为当时主要耕作工具D.当时铁制农具尚未推广使用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及图片,推断这一精耕细作的技术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魏晋以后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耕作技术,故 A 项正确;根据图片,可知耕地过程仍然需要人的参与,人力没有被取代,故 B 项错误;由材料不能推断出木耙在

    3、耕作工具中的地位,故 C 项错误;由木耙的使用不能推断出当时是否推广使用铁制农具,故 D 项错误。3.“王朝初年出现的中央政府机构包括许多有汉代名称的官署,但这一机构的许多方面是新的,已经预先呈现出唐代中央政府的轮廓。”材料中的“轮廓”(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C.保证了皇权独尊D.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这一机构的许多方面是新的,已经预先呈现出唐代中央政府的轮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中央政府的轮廓”指的是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分割2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故选 C 项。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而言的,故排除 A 项

    4、;B 项是科举制的意义;D 项不符合史实。4.(2018 四川绵阳诊断) 780 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唐中期赋税制度的主要变化是从按人头收税开始转向按照土地等财产征税。在此之前,国家为了保证人头税的收入,强化户籍政策,农民依附于土地,而两税法的实行,使人头税向财产税转变,国家财政收入不再依赖严密的人口控制,人身依附关系放松,故 A 项正确;

    5、两税法改变了征税标准,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没有关系,故 B 项错误;两税法还没有实现货币税收,对农产品商品化影响不大,故 C 项错误;新的经济因素是指资本主义萌芽,当时还未产生,故 D 项错误。5.汉代以来,儒家经典散佚,儒学内部宗派林立,各承师说,互诘不休。唐朝统治者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并“令天下传习”。这一现象( )A.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为科举制形成打下了基础C.推动了三教合一的进程D.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儒学的发展。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而非唐朝,故 A 项错误;科举制在隋炀帝时期就已经确立,故 B 项错误;三教合一趋

    6、势出现于唐朝后期且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唐朝统治者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并令天下传习”,可知这有利于解决当时“汉代以来,儒家经典散佚,儒学内部宗派林立,各承师说,互诘不休”的社会文化弊病,而统一和规范的文化标准则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故 D 项正确。6.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家经典。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教育的兴盛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印刷成本的降低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商品经济发展是造成宋代印刷的文献增多的根本原因,

    7、非关键因素,故 A 项错误;宋代印刷品大多与市民生活相关,这与以儒学为内容的文化教育无直接关系,故 B 项错误;重文轻武的政策与宋代印刷品内容变化无直接联系,故 C 项错误;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官方印刷的儒、佛、道家经典,而宋代印刷内容大多与市民生活相关,这说明私家书坊增多,而私家书坊增多得益于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印刷成本降低,故 D 项正确。7.(2018 河南信阳质检)南宋官营铜镜上的铭文格式通常是“铸鉴局监督某官营作坊工匠制造”,如“湖州铸鉴局乾道七年铸铜监(押)铸造工匠石八乙”;偶有带私人作坊名号的官营作品,如“湖州铸鉴局乾道八年铸炼铜监伟,石家”。这说明南宋官营手工业 ( )3A.受到

    8、民间手工业强势冲击B.管理较为松散C.完全垄断手工业品的生产D.控制商业经营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南宋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特点。题干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期铸鉴局对官营手工业者只是起到监督作用,个别手工业者有私人作坊,这说明官营手工业的管理较为松散,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间手工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个别器物的铭文,无法判断手工业生产的产量,故无法判断是否形成垄断,故 C 项错误;材料是官营手工业的生产,不进入市场,所以与商业经营无关,故 D 项错误。8.(2018 广东广州综测)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这种做法

    9、( )A.提高了行政效率B.扩大了地方权力C.加强了君主专制D.导致了冗官局面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材料信息强调了中央机构的合并,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相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 A 项正确,C 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中央机构,不涉及地方制度,故 B 项错误;机构合并,有利于解决冗官现象,故 D 项错误。9.下图为宋代铸造的大观通宝钱,由宋徽宗御题钱文。公元 1106 年,有人夜观星象时忽然发现彗星闪过,叹为观止,宋徽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崇宁六年(1107 年)为大观元年,再而铸钱。由此可见当时( )A.北宋政府铸钱具有随意性B.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深远C.书法艺术的进一

    10、步平民化D.皇帝的好恶决定经济政策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说明了大观通宝钱的来历,即宋徽宗认为彗星闪过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崇宁六年(1107 年)为大观元年,再而铸钱”,这是因为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故 B 项正确;北宋货币大观通宝,是由宋徽宗御题钱文,不能说明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平民化,故 C 项错误;A、D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410.(2018 河北石家庄一模)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真实再现了北宋

    11、城市生活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市民文学。材料强调了话本的新的叙事主题,即声色和娱乐,这符合城市市民的价值取向,故 D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主题主要以文学的形式实现娱乐功能,并非教化,也不可能动摇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故 A、B 两项错误;话本是文学作品,并非真实再现生活,故 C 项错误。11.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 )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 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C.因俗而治加强治理 D

    12、.完善基层行政组织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代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可知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防止地方据险割据,故 A 项正确;整合资源发展经济不符合题意,故 B 项错误;因俗而治加强治理也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任何基层行政组织的信息,故 D 项错误。12.元朝时期,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纷纷问世,除了官修的农书之外,私人撰写的各类农书达十七种之多,这表明( )A.农业科技发展迅速B.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加强C.私人修书蔚然成风D.农业生产得到高度重视答案: D解析:

    13、 本题主要考查元代的农书。材料“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突出总结性,没有反映农业科技发展迅速,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抑商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除了官修的农书之外,私人撰写的各类农书达十七种之多”,私人修书外,尚有官修农书,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纷纷问世,除了官修私人撰写”,表明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均比较重视农业,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5 分,共 40 分) 13.中国古代皇权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内侍侯莫陈利用(注:人名)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宰相)按其罪,

    14、请诛之。帝(宋太宗)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诛之。5宋史纪事本末材料二 嫔御久不得迁,屡有干请,上(宋仁宗)答以无典故(制度),朝廷不肯行。或对曰“圣人出口为敕,谁敢不从?”上笑曰:“汝不信,试为降旨政府。”政府奏无法。上收以示嫔御曰:“凡事必与大臣佥议(共同商议),方为诏敕。”(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材料三 帝(南宋孝宗)因言:“朕近览神宗实录,是时灾异甚多,何也?”魏杞(宰相)对曰:“天出灾异谴告人君,正如父训饬;为人子者,不必问自己有过无过,但常恐惧修省而已。”帝曰:“卿之言甚善,若不恐惧修省,自取灭亡之道也

    15、。”续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太宗对治罪“侯莫陈利用”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宰相的传统职能。(6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对“诏敕”制度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规定在唐朝的制度渊源及具体表现。(8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杞对曰”体现的思想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完整提出这一思想的儒学家。(5 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中国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6 分)参考答案: (1)变化:从保护到同意赐死。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事。(2)规定:君臣共议。渊源:三省六部制;表现: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尚书执行。(3)观念: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儒学家:董仲舒。(4)主

    16、要因素:法律、制度、相权、传统思想、皇帝的道德自觉。(任答三点即可)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

    17、: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5 分)参考答案: 示例一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阐述:唐代取士重诗赋,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宋代取士重策论经义,对于宋代文化的繁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试卷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作答,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推动了理学的发展。综上所述,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示例二观点: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6阐述: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主要标准,组织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使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综上所述,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示例三观点: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阐述:科举制成为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尤其是明清时期,由于考八股文,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由于知识分子致力于科举考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不利于社会进步。综上所述,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标)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专题突破练2中华文明的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doc)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