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题型八 化学实验基础1.(2018 全国,13)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A配制 0.400 0 molL-1的NaOH 溶液称取 4.0 g 固体 NaOH 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B 探究维生素 C 的还原性 向盛有 2 mL 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 C 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 NaOH 溶液、浓硫酸和 KMnO4溶液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 2 支盛有 5 mL 不同浓度 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 2 mL 5% H2O2溶液,
2、观察实验现象答案 B解析转移溶液后应用适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23 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后再定容,A项错误;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与 Fe3+反应,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B 项正确;用盐酸和 Zn 粒反应制取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先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氢,然后用 KMnO4溶液检验氯化氢是否除尽,最后用浓硫酸干燥,若先用浓硫酸干燥,最后用 KMnO4溶液检验氯化氢是否除尽,又会重新带入水蒸气,达不到干燥的目的,C 项错误;亚硫酸氢钠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氢钠和水,无明显现象,D 项错误。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
3、结论A 在 KSCN 与 FeCl3的混合液中再加入KCl 固体 溶液颜色变浅 增大 Cl-浓度,平衡逆向移动B 将氯化铝溶液蒸干 析出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是氯化铝C 向某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 N+4D 石蕊溶液中通入氯气 溶液先变红后红色褪去 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酸和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答案 D解析加入 KCl 固体,平衡不移动,溶液颜色基本不变,A 错误。氯化铝水解生成的氯化氢容易挥发,溶液蒸干后得到氢氧化铝,B 错误。向某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生成的氨气极易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因此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C 错误
4、。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红色褪去,D 正确。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A.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B.蒸干 FeCl3溶液获取 FeCl3固体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D.通过原电池原理证明金属性 ZnCu答案 D解析用酸式滴定管盛放标准 NaOH 溶液,A 错误。Fe 3+水解,蒸干 FeCl3溶液获取 Fe(OH)3固体,B 错误。酒精与水混溶,不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C 错误。活泼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D 正确。4.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 将 F
5、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 溶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能氧化 Fe2+B 向 KMnO4酸性溶液中滴加乙二酸 溶液褪色 乙二酸具有还原性C 向 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得到澄清溶液 Ag+与 NH3H2O 能大量共存D向 10 mL 0.1 molL-1 Na2S 溶液中滴入 2 mL 0.1 molL-1 ZnSO4溶液,再加入0.1 molL-1 CuSO4溶液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黑色沉淀生成Ksp(CuS)Fe3+ 将硫酸酸化的 H2O2溶液滴入 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D 证明非金属性:ClC 向 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振荡、静置、观察答案 B解析配制 100 mL 1.0 molL-1 CuSO4溶液,应将 25 g CuSO45H2O 先溶于少量水,然后配制成 100 mL 溶液,A 错误。Al 2O3与过量 NaOH 溶液反应而 CuO 不与 NaOH 反应,再通过过滤、洗涤、干燥除去CuO 中混有的 Al2O3,B 正确。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也能将 Fe2+氧化成 Fe3+,故无法证明氧化性H2O2Fe3+,C 错误。盐酸不是氯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无法利用向 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来证明非金属性 ClC,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