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专用)2018版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新课标增设部分)试题必修1.doc

    • 资源ID:1193330       资源大小:520.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专用)2018版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新课标增设部分)试题必修1.doc

    1、1第六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新课标增设部分)(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测控导航题号知识点易 中 难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6、7、11 1、3、4、8、9、13 14常见自然灾害的防御与避灾方法 10 2、5、12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地理位置特殊,受台风影响显著 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太平洋 沿岸地势低平 人口密集 海底地震 地壳运动A. B.C. D.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水文灾害的相关知识。风暴潮灾情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杭州湾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间位置,湾口呈喇叭

    2、口朝向太平洋,沿岸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又经常受台风的影响,故答案选 D。2013 年 7 月 26 日,甘肃天水连续 4 次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导致 7 人遇难,15 人失踪。如图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和“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 2 题:2.该地区泥石流( )A.由山体碎屑物质在暴雨作用下快速流动导致B.灾害发生的动力条件是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C.图中泥石流的流向是D.有人位于图中的 O 点,最合理的逃生路线是解析:A 泥石流是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它的发生有三个控制因素: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大量的松散堆积物

    3、和较大的地面坡度是泥石流发生的基础条件,突如而来的巨大水流(例如特大暴雨)则是泥石流暴发的触发因素和主要动力条件,所以 B 错误。泥石流由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运动,流向应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C 错误。泥石流的逃生路线应和等高线垂直,往高处逃生,D 错2误。3.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南地区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解析:B 结合我国的气候、地形作答。4.读“清代我国死亡千人以上灾害分布图”,判断图例中 14 表示的自然灾害分别是( )A.地震、风暴

    4、潮、洪涝、干旱B.风暴潮、干旱、地震、洪涝C.洪涝、地震、干旱、风暴潮D.干旱、洪涝、风暴潮、地震解析:A 1 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应该为地震;2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应该为风暴潮;3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为洪涝;4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应该为干旱。5.在青藏高原修筑铁路,为防止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在设计中应注意( )A.加固路基,并植树种草护坡B.以桥代路C.驱散积雨云,减少暴雨洪水发生D.发射卫星及时监测灾害,进行卫星导航解析:A 根据泥石流、滑坡产生的原因和青藏高原地质灾害多发的特点,以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A 项较为合适,B 项主要是为了解决冻土问题。6.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

    5、,正确的是( )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影响较小 江南丘陵降水丰沛,地下水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我国西南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我国东部许多大城市 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泥石流和滑坡发生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A. B.C. D.解析:B 我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广、频次高、危害大,我国自然灾害具有分散性,也有相对集中性,如地质灾害多发生在西南地区,气象灾害多形成于东部季风区。7.我国北方最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水灾和旱灾 B.旱灾和台风C.寒潮和旱灾 D.寒潮和水灾解析:C 我国北方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少,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容易出现旱灾。北方地区纬度

    6、高,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容易受到寒潮的影响。所以最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3寒潮和旱灾,C 对。北方年降水量小,水灾少,A、D 错。北方基本不受台风影响,B 错。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回答 89 题:8.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旱灾、洪涝B.地震、火山、洪涝、旱灾C.旱灾、洪涝、地震、火山D.火山、地震、洪涝、旱灾9.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多分布在板块的内部B.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C.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D.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解析:8.B 9.C 第 8 题,根据灾害的持续时间,地震是瞬间发生的灾害,是地震。火山喷发可能持续几小时或更长,是火山。洪涝

    7、灾害是持续性降雨导致的排水不畅,河道决堤等灾害,可持续几天或更长,是洪涝。干旱是长时期的土壤、空气缺水现象,可持续几个月或几年,是干旱,B 对。第 9 题,结合前面分析,是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A 错;是火山,目前基本可以进行有效监测,减少灾害损失,B 错;是洪涝,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C 对;是干旱,主要是农业减产,造成财产损失,不会有大量的人员伤亡,D 错。10.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旁边 在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跳楼 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A. B.C. D.解析:D 地

    8、震持续时间短,能使建筑物倒塌。地震发生时,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旁边;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但不能跳楼;在影剧院,应就地躲在坚固的物体下,不应向室外跑,故选 D。2006 年 3 月 27 日下午 4 时 45 分,太旧高速公路即(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据此回答 1112 题:11.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A.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B.该

    9、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C.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D.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12.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4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 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 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 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A. B.C. D.解析:11.B 12.B 第 11 题,材料反映该事件为路面沉陷,基本没有地震和台风等影响,故AD 错误;“该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反映不是由于“豆腐渣工程”,故 C 项错误。第 12 题,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可能忽略安全隐患,错误;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投资大、工程量大,错误;

    10、故选 B 项。二、综合题(40 分)13.如图为浙江省风暴潮高潮位达到各警戒级别比例逐月分布图,其中红色、橙色和黄色代表超过当地警戒水位由高到低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 分)据图归纳浙江省风暴潮高潮位超警戒潮位的时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 610 月份遭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尤其是 8、9 月还出现了红色预警。这主要是夏、秋季节该地受夏季风影响较大,同时台风频发,因而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显著。答案:风暴潮主要集中在 610 月份,其中 8、9 月份最多。原因:夏、秋季节该地盛行东南风,台风等热带气旋频发,加剧风暴潮的危害。(20 分)14.读“19491990 年

    11、塔里木盆地洪涝灾害的频次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 分)(1)简述该地区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10 分)(2)说出甲地洪水的多发季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0 分)解析:第(1)题,注意图例,该区域洪涝灾害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南部、东部、中部较少。第(2)题,该区域融水多为融雪洪水,冬季积雪在春季气温回升时融化,形成洪水。答案:(1)洪灾频次的地区分布不均;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和西部,呈块状分布,塔里木盆地南部、中部和东部洪涝灾害发生的次数较少。(10 分)(2)春季。甲地为天山地区,冬季降雪较多,气温低,降雪难以融化,形成积雪;次年春季,气温迅速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形成洪水。(10 分)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专用)2018版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新课标增设部分)试题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orderah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