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题型十四基本操作判断型.doc

    • 资源ID:1192739       资源大小:556.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题型十四基本操作判断型.doc

    1、1题型十四 基本操作判断型1.(2018白城市通渭县三校高三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馏完毕后,先停止通冷凝水,再停止加热B.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C.从海带中提取碘应在烧杯中灼烧海带并用玻璃棒搅拌D.液溴易挥发,盛放在用水液封的试剂瓶中答案 D解析 A 项,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烧瓶中溶液冷却后,再停止通冷凝水,因为在停止加热之后体系内温度依然很高,还会有少量蒸气逸出,错误;B 项,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错误;C 项,灼烧海带应使用坩埚,错误;D 项,液溴易挥发,一般采用水封的办法以减少挥发,正确。2.(2018福州市高三下学期 5 月

    2、模拟)传统医学治疗疟疾时将青蒿加水煮沸,但药效很差。改用乙醇控温 60 提取青蒿素,药效显著提高。屠呦呦用一种更适宜的物质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 100%,这种适宜的物质是( )A B C D物质 乙醚 四氯化碳 丙醇 煤油沸点/ 34.5 76.5 97.4 180310答案 A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底部B.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可用滴管将多余的液体吸出C.焰色反应时,先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然后再进行实验2D.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漏斗中的悬浊液答

    3、案 C解析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位于烧瓶支管口处,A 错误;定容时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实验失败,应重新配制,B 错误;盐酸清洗,灼烧时不会造成干扰,则先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然后再进行实验,C 正确;过滤时不能搅拌,容易将滤纸捣破,D 错误。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必须烘干才能进行溶液的配制C.在遇到金属镁失火时不可用干冰灭火器进行灭火D.向沸水中加入少量 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得到 Fe(OH)3胶体答案 B解析 A 项,分液操作时,分液漏

    4、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正确;B 项,容量瓶中有水对实验无影响,不需要烘干,错误;C 项,金属镁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会引起爆炸,故镁失火时不能用干冰灭火器来扑灭,正确;D 项,向沸水中加入少量 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得到 Fe(OH)3胶体,正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检验(NH 4)2Fe(SO4)26H2O 晶体中的 NH :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入足量浓 NaOH 溶液并 4加热,再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B.验证 FeCl3与 KI 反应的限度:可将少量的 FeCl3溶液与过量的 KI 溶液混合,

    5、充分反应后用 CCl4萃取,静置,再滴加 KSCN 溶液C.受溴腐蚀致伤时,先用稀 NaOH 溶液洗,再用水洗D.用激光笔检验硫酸铜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答案 B解析 A 项,检验氨气时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能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错误;B项,KSCN 溶液遇三价铁离子变红色,由于碘化钾过量,若变红色,说明未完全反应,存在化学反应的限度,正确;C 项,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该根据溴易溶于酒精或甘油的特性,先用酒精或甘油清洗伤口,再用大量水冲洗,错误;D 项,硫酸铜的水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错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定 NaCl 溶液的 pH 时会影响测定

    6、结果B.检验某溶液含有 NH :取试样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浓 NaOH 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 4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3C.液溴保存时液面覆盖一层水,装在带橡胶塞的细口试剂瓶中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时,NaOH 固体溶解后未恢复到室温就定容,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答案 B解析 A 项,NaCl 溶液呈中性,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定 NaCl 溶液的 pH 不会影响测定结果,错误;B 项,检验 NH 的原理:NH OH NH3H 2O,NH 3能使湿润的红 4 4 = = = = = 色石蕊试纸变蓝,正确;C 项,液溴易挥发,保存时液面覆盖一层水,腐蚀橡胶塞,应装在带玻璃塞

    7、的细口试剂瓶中,错误;D 项,NaOH 溶于水放热,NaOH 固体溶解后未恢复到室温就定容,恢复到室温时溶液体积偏小,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错误。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试样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该试样一定是钠的化合物B.在石油蒸馏装置中,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C.在鸡蛋白溶液中加入浓的 Na2SO4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D.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答案 D解析 某试样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该试样一定含有钠元素,故 A 错误;在石油蒸馏装置中,应将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 B 错误;在鸡蛋白溶液中加入浓的 Na2SO4溶液,可使蛋白质盐析,故 C 错误;氯化钠、硝

    8、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故 D 正确。8.实验室拟制备纯净的氯气并回收剩余药品,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D解析 A 项,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缺少酒精灯,不能制备,错误;B 项,氯气、HCl 均可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食盐水,错误;C 项,氯气与碱石灰反应,不能干燥,应选无水氯化钙,错误;D 项,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则图中过滤装置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49.CuBr 是一种白色晶体,见光或潮湿时受热易分解,在空气中逐渐变为浅绿色。实验室制备 CuBr 的反应原理为 SO22CuSO 42NaBr2

    9、H 2O=2CuBr2H 2SO4Na 2SO4,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 SO2B.用装置乙制取 CuBrC.用装置丙避光将 CuBr 与母液分离D.用装置丁干燥 CuBr答案 D解析 A 项,用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硫气体,图示装置合理;B 项,根据反应 SO22CuSO 42NaBr2H 2O=2CuBr2H 2SO4Na 2SO4可知,用装置乙可制取CuBr;C 项,CuBr 难溶于水,可用装置丙避光将 CuBr 与母液过滤分离;D 项,CuBr 见光或潮湿时受热易分解,通过装置丁干燥 CuBr,CuBr 会分解,无法达到实验目的。10

    10、.实验室将 NH3通入 AlCl3溶液中制备 Al(OH)3,经过滤、洗涤、灼烧得 Al2O3,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均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 NH 3B.用装置乙制备 Al(OH) 35C.用装置丙过滤并洗涤 Al(OH) 3D.用装置丁灼烧 Al(OH) 3得 Al 2O3答案 A解析 A 中氧化钙与氨水反应且放热,有利于氨气的产生,正确;因氨气极易溶于水,直接将氨气通入氯化铝溶液中易形成倒吸而不安全,B 错误;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C 错误;加热灼烧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而非蒸发皿中,D 错误。611.下列制备 NH3并制取氨水的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 NH

    11、3 B.干燥 NH3 C.收集 NH3 D.制取氨水 答案 D解析 A 项,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错误;B 项,氨气能与五氧化二磷反应生成磷酸铵,不能用五氧化二磷干燥氨气,错误;C 项,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错误;D 项,氨气极易溶于水但不溶于四氯化碳,可通过四氯化碳层再进入水层吸收氨气而不引起倒吸,正确。12.实验室制取氨气、收集、验证其还原性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B.用装置乙收集氨气时气体应该从 a 口进 b 口出C.装置丙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时还原产物一定为铜D.可以用装置丁吸收氨气,进行尾气处理答案 B解析 A

    12、项,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又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用装置甲制取氨气,错误;B 项,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装置乙收7集氨气时气体应该从 a 口进 b 口出,正确;C 项,装置丙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时还原产物不一定为铜,因为氧化亚铜也是红色的,错误;D 项,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水直接吸收,错误。13.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需经过 NaOH 溶液配制、基准物质 H2C2O42H2O 的称量以及用 NaOH 溶液滴定等操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图甲所示操作转移 NaOH 溶液到容量瓶中B.用图乙所示装置准确称得 0.2 g H2C2O42

    13、H2O 固体C.用图丙所示操作排除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D.用图丁所示装置以 NaOH 待测液滴定 H2C2O4溶液答案 C解析 A 项,转移液体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B 项,称量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0.2 g H2C2O42H2O 固体,也用不到砝码,错误;C 项,挤压时尖嘴向上,易于空气排出,图中挤压橡胶管的操作合理,正确;D 项,氢氧化钠呈碱性,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错误。14.下列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种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8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答案 C解析 A 项,该反应需要加热,错误;B 项,氨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错误;C 项,丙装置中发生 2NH33CuO N23Cu3H 2O,可以= = = = = 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正确;D 项,气体与水直接接触,不能起防倒吸的作用,错误。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题型十四基本操作判断型.doc)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