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 9 月期初考试试题1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 ;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A 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B 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C 新政后美国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D 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2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是在A 鸦片战争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甲午战争时期 D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3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窥见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2、的是A “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机中”B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 “开垦、开垦、再开垦” D “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4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葡萄牙首都) 、塞维尔(西班牙南部城市)等城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的开辟 B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 价格革命出现 D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5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 ”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B布雷顿森林协定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D 马歇尔计划6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
3、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71893 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 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 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D 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2A 租佃制经营方式进一步发展,土地制度发生
4、变化B 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 苏州出现“小户” “听大户呼织” “计日受值”的现象D 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9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不论“公田” 、 “私田” ,一律按田亩实有数目收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A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B 加速土地向私有化发展C 加剧地方割据混战 D 打击了豪强地主的势力1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A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 关贸总协定签署C 世界贸易组织建
5、立 D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11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 , “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 。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 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人中国社会 B 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C 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D 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12 大公报载:1906 年 1 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 ,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A 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
6、深入人心 B 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 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D 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13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 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C 社会各阶层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D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14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曾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这实质上反映了A 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B 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C 美国确立了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得以稳定315 (题文)有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
7、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 世纪 30 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 积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1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其中的“非常时期”是指这一时期苏俄面临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困境 B 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C 严重的兵变和农民暴动 D 法西斯侵略势力的威胁17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 余粮收集制 B 企业
8、国有制 C 粮食税 D 劳动义务制18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手工业的进步 B 铁器牛耕的使用 C 诸侯国的改革 D 商品经济的发展19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A 脆弱性 B 落后性 C 封闭性 D 稳定性201895 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 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A 洋务运
9、动的蓬勃发展 B 列强放松对中国侵略 C 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21英国作家笛福曾在评论 17 世纪欧洲某一国家时,称它是“世界的运货人、贸易的中间人和欧洲的经纪人” 。该国A 工业经济最发达 B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C海外殖民地广阔 D 冲击了英国的商业霸权2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 男耕女织 B 刀耕火种 C 精耕细作 D 自给自足2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4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
10、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 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 B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C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 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 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B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
11、强了海外贸易25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26到 21 世纪初,在我国已有 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 99%。材料说明我国A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 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27 (题文)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
12、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A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2819291933 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 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源于A 世界大战 B 环境恶化 C 自然灾害 D 经济大危机29中国从来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 1912 年 1 月 11 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慨。这种变化5反映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提倡A 反帝爱国 B 民主
13、科学 C 婚姻自由 D 男女平等30下列明清时期(1840 年前)出现的社会现象中,最能反映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A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C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D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31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0 到 1940 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 。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 张军谈 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 年 3
14、 月 6 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 4 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 月 9 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 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 4 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 10 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美】阿瑟林克等1900 年以来的美国史材料三:1929 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 1936 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
15、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苏联模式”的名称,并从该模式的弊端的角度分析其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6 分(2)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4 分(3)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 分(4)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2 分322016 年 9 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杭州召开,中国发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进全球化进程”的声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 世纪中叶,英国实行“炮舰政策” ,即以海军的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
16、由6贸易” ,迫使全世界为英国的商品打开门户。钱乘旦等英国通史材料二从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一口通商、行商制度束缚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利于中国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向市场交换的工商经济。因此,从理论上讲,最佳方案是清政府自身改革,作好内部准备后主动开放,并在具体做法上与国际接轨。但在历史现实中,这种可能性等于零。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材料三二战之后,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想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限制性贸易惯例,而推动无限制全球贸易的工具是由 23 个非共产主义国家在 1947 年签署的。【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四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
17、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习近平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讲话选编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中叶英国实行“炮舰政策”的经济根源、主要目的以及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6 分(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口通商、行商制度”是在哪一历史条约中被废除的 4 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工具”指的是什么?中国是这一“工具”的创始国或缔约国么?在这一“工具”的基础上,后来建立了哪一国际组织?6 分(4)综观上述材料,简
18、要谈谈你对当今“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议。4 分7参考答案1C2D3C4A5B6B7C8C9B10B11C12D13A14C15B16B17A18B19A20C21B22C23D24A25B26A27A28D29D30B31 (1)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 。2 分原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损害农民利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4 分2 点即可(2)措施: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2 分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 分(3)特点:基础工业发展最为迅速。2 分原因:实现了关税处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6 分(4)认识:经济模式必须因时而变;遵循客观规律;符合本国国情。2 分32 (1)根源:工业革命完成。2 分目的:争夺商品市场。2 分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 分(2)政策:闭关锁国。 (或海禁)2 分条约:南京条约 。2 分(3)工具: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2 分判断:是(中国是缔约国) 。2 分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 。2 分(4)建议:加快发展;主动开放;平等合作。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