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doc

    • 资源ID:1190780       资源大小:217.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doc

    1、- 1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 一 历 史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1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 B. C D2 三字经中“夏传子,家天下”的记载,反映了夏朝实行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井田制3 (题文) 史记正义记载:“周封以五等之爵,蓟燕二国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自立国。 ”与此记载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 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此采取的最主要的举措是

    2、A 制定律例 B 全国推行郡县制 C 强化中央机构 D 统一文字5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地方权力削弱 B 内阁制度成熟 C 专制皇权加强 D 丞相权力被分割6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 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 B 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C 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 D 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7据石林燕语记载:“唐翰林院在银台之北。乾封以后,刘袆之、元万顷之徒,时宣召草制(皇帝的命令)其间,因名北门学士 ”。 “北门学士”主要分了哪一机构之权A 中书省 B 门下

    3、省 C 尚书省 D 枢密院8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2 -A 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 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 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9封建国家的政治制度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只凭皇帝个人的力量难以实现对国家的统治,于是设官分职。隋唐时期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分工所采取的措施是A 三公九卿制 B 内外朝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二府三司制10 (题文)要展示清朝雍正帝的政治改革内容,选择的史实应该是A 仿明制设内阁 B 创设南书房 C 设置军机处 D 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11 “朕(雍正帝)嗣统以

    4、来自张廷玉为大学士,听朕谕旨,悉能记忆,缮录呈览,与朕言相符。 ”由此可见,清代军机处A 是完全遵从皇帝意旨的机构 B 是起草颁发国家政令的机构 C 是传达皇帝旨意的临时机构D 是掌控决策大权的中央机构12下列有关明朝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内阁制度的确立是在明太祖时期 B 不能统率六部百司 C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D 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13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A B C D 14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

    5、是战胜国。 ”此观点的依据是战胜国A 掀起瓜分狂潮 B 希望利益均沾 C 扩大资本输出 D 要求扩大市场15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天陇新平,不及时规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 ”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A 设置新疆行省 B 率兵收复新疆 C 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 D 派兵16 (题文)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 ,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的领 导者A 邓世昌 B 李宗仁 C 徐骧 D 张自忠17湖南诗人杨昌浚诗云:“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 3 -风渡玉关”

    6、 。它颂扬的是 A 曾国藩 B 左宗棠 C 李鸿章 D 张之洞18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反映出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A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B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C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D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191937 年针对某一事件后,中共中央通电发出号召:“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致电蒋介石,表示愿意接受国民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由此可知此事件为A 七七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一二九运动 D 南京大屠杀事件20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

    7、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反映时代潮流的是A 创立拜上帝教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永安建制 D 颁布资政新篇22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 “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 。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A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C 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D 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23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即

    8、今天的A 西安 B 南京 C 北京 D 天津24钱穆针对太平天国运动指出:“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发动金田起义 D 颁布资政新篇25唐德刚认为 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宣誓词虽然很短, “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 ”文中的“分水岭”是指A 由“帝制” 转入“民治” B 由“器物”转入“制度 ” C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D 由“近代史”转入“现代史”261907 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

    9、官府未按“文明国对- 4 -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 ”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27中国第一部民主宪法是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宪法 C 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81905 年 8 月,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国民党 D 中国共产党29 “2011 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 90 周年华证,央视一套 隆重播出了电视剧中国 1921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10、,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 年波澜壮阔,90 年壮丽辉煌。 ”其中“八一枪声”A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C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30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记载:“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将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 ”该会议召开于 A 上海 B 遵义 C 延安 D 北京31. 将下列四段历史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进行排序,正确的是“于

    11、是武王已平 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 “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 ” “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A B C D 32. 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权。 ”该体制是A宗法分封体制 B

    12、“丞相”体制 C监察体制 D科举选官体制- 5 -33. 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1859 年) ,洋人来换合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 ”这次“换约”事件A使列强侵略势力逐步深入中国内地 B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D促使清政府允许外企合法化34. 中英在近代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来居住,或不时来往,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人民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此条款A 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B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C 遏制了

    13、英国的侵略势力 D 缓和了中英的贸易争端35. 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演讲时手持和张贴在大街小巷及商店门前的标语中,充斥着“万勿暴动” 、 “切勿暴动” 、 “爱国同胞切勿暴动 ”、 “警告同胞请勿暴动” 、 “文明抵制,不可野蛮”、 “举止文明,幸勿暴动”等内容,担心表达不清而产生激烈行动。这体现出A 学生肩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 B 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 C 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不彻底性D 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36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 、 “封建时代” 、 “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A 社会经济形态 B 地方行政组织 C 专 制集权的程度 D 生产

    14、力的发展阶段37 唐书记载:唐代 830 多名进士中,士族子弟约 589 人,小姓约 109 人,寒素家庭子弟约 132 人。对这一结构的出现解读合理的是唐代A 科举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 B 科举制是对九品中正制的继承 C 士族子弟有优厚的家庭文化素养 D 科举制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38甲午一役,昔日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竟然大败于弹丸之地的“募尔岛国” ,这给当时中国人精神上一记强击,从而引发了“近 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 。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A 是西方列强联合侵华的开端 B 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C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启蒙作用D 民主共和意识成为思想主流3920 世纪 30 年代中共某一

    15、次会议上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种形势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该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党的策略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 6 -敌人日本帝国主义。 ”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 嘉兴南湖 B 陕北瓦窑堡 C 贵州遵义 D 江西瑞金40太平天国曾颁布法令:“凡朝中大小官员,觐见天王,东王需行三叩九拜大礼;王、侯、相等乘轿各按等级,不得逾越见王轿而不行回避者,斩首不留。 ”这些规定反映出A 太平天国实行法治 B太平天国建立天王专制 C农民政权趋向封建 化 D其不具备反封建的性质二、非选择题(共 20 分)4

    16、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 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 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必修 1材料三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材料四 指鹿为马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 ”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并指出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7 分)(2)材料三中的“寡人”是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他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8分)(3)材料四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5 分)


    注意事项

    本文(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doc)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