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长安一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非毕业班期末考试高一生物试题(理科)考试时间:100 分钟,分值 90 分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50 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说法错误的是( )A分析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温度、酸碱度、渗透压B将大白鼠从 25移至 0的环境中耗氧量增加,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中D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胰岛素含量增加2-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因此,-银环
2、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肌肉的症状分别是( )A松弛、僵直 B僵直、松弛C 松弛、松弛 D僵直、僵直3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跑时运动员通过出汗排出中多余的水分以维持机体的水平衡B液体中含激素、氨基酸、尿素、CO 2等物质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进入,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发炎部位D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先进入,再进入后运输到相应部位4毛细淋巴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分别是(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 血液和组织液A B C D5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
3、腺分泌激素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D血液中含有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6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 2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7如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方式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传递迅速B方式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三种传递方式D方式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8科学
4、家研究甲、乙两种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哺乳动物,分别强迫灌饮海水 1000 g 后,再分析尿量和其成分,结果如下表。如果将甲、乙两种动物放在竹筏上,任其漂流在海上,只供饲料不供饮用水,结果会如何( )海水 尿液哺乳动物灌饮 氯浓度(相对值) 排出 氯浓度(相对值)甲 1000 535 1350 400乙 1000 535 165 820A乙比甲先因缺水而死亡 B甲乙均能饮用海水而存活C甲比乙先因缺水而死亡 D表中资料不足,不能判断结果9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
5、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C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D增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一定更显著10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体进行治疗,目的是(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抗原 B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原发挥免疫作用C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抗体 D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作用11如图表示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获得免疫比较好B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C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D采用方法可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
6、的免疫力12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 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 3 -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 B、D 上的电位计,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 为骨骼肌,C 为神经中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刺激 a 点会引起 A 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B刺激 b 点,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C若刺激 a 点,乙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已经受损D刺激 b 点,会引起 A 的收缩,但 E 不会发生反应13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 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7、)14某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了一种适宜口服治疗糖尿病的小分子(Boc5)。现用一些各项条件都适宜的糖尿病小鼠进行一项验证性实验,实验分成甲、乙、丙、丁 4 组,实验前测定 4 组小鼠(空腹)的血糖含量分别为 a1、b 1、c 1、d 1(四组数据大致相同),下表表示 4 组小鼠分别给予不同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的血糖含量。下列对四组实验前后血糖含量的比较可能不合理的是(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实验组别在饲料中添加普通胰岛素饲喂在饲料中添加Boc5 饲喂注射普通胰岛素药物注射Boc5一段时间后测定的血糖含量 a2 b2 c2 d2Aa 2a1 Bb 2b1 Cc 2c1 Dd 2d115如图表
8、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 ab 段和 bc 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16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C抗利尿激素增加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17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4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 四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c、d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同
9、时能合成e 激素 寒冷能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A B C D18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 T 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HIV 对人体 T 细胞有攻击作用,所以人体一旦被 HIV 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BHIV 的增殖速率与 T 细胞的增殖速率成正比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 HIVD艾滋病病人的 T 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系统功能被破坏,该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19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刚宰杀的家兔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0、。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3 号瓶、4 号瓶、5 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影响 TSH 的分泌B2 号瓶和 5 号瓶对比说明垂体对下丘脑分泌 TSH 有促进作用C1 号瓶、2 号瓶、3 号瓶对比说明 TSH 是由垂体分泌的D3 号瓶、4 号瓶对比可知,甲状腺激素对 TSH 的分泌有抑制作用20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5 -A接种不同的疫苗都能使抗体甲产生量增加,使免疫反应加强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相应抗体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
11、残留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21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 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选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应当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 浓度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 浓度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c 浓度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d 浓度22 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 P 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23如图所示,如果根 a 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 A 点(为1010 molL1 ),
1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在 FB 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BAD 属于生长抑制范围Ca 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 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 a 侧,相当于曲线 FE 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D在太空中(重力为 0),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上图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24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6 -时间K种群大小A浓度高于 106 mol/L 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 M 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
13、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同步的25如图是利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处理幼茎切段,记录幼茎切段的平均伸长后绘制的曲线。分析曲线后你能说明下列哪一项( )A植物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B植物激素间的拮抗作用C植物激素间的反馈调节作用 D植物激素间的连锁调节作用26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量 ( )A.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增加,以利其生长 C.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D.减少,以利其生长 27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 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
14、 1 个 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 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 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28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K 值是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 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因素,在 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 K 值时才能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7 -A B C D29 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内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15、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 K 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受外源性因素的调节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30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 t0t2 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 t2 时种群的数量为 K,则在 t1 时种群的数量为 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t2 时D在 t1t2 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31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下表中的诗文与所蕴含生命科学知识的对应
16、关系不正确的是( )古代诗文 对应的生命科学知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植物的向光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质的循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农作物与杂草的种间捕食3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 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
17、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33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 4 组实验处理如下表实验组 处理 种皮完整, 机械破损种皮, 种皮完整,0.05%赤 机械破损种皮,- 8 -25蒸馏水浸泡 24h25蒸馏水浸泡 24h霉素水溶液 25浸泡 24h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 24h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B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C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D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34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
18、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35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 100 个鼠笼,捕获 68 只鼠,标志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 100 个鼠笼,捕获 54 只鼠,其中标志的鼠有 12 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约为 306 只,应该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D
19、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36如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 B C D3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物种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38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
20、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 2/5 来- 9 -自于兔子,2/5 来自于鼠,1/5 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 20 g 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A600 g B900 g C1 600 g D5 600 g 39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 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 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40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21、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4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42如图表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
22、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B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C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 10 -43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4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 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 ATPC突触后膜上受
23、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 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 ATP45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 B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46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 0.9%的 NaCl 溶液 20 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 10 mLC细胞内液 Na 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 Na 的增加D输入的 Na 中 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
24、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48水稻中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F1 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 呈蓝黑色,1/4 呈红褐色CF1 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F1 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
25、褐色49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黄鼠黑鼠黄鼠 2 388黑鼠 2 390;黄鼠黄鼠黄鼠 2 468黑鼠 1 235。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能判断小鼠皮毛颜色的显隐性 B实验中黄鼠很可能是杂合子C实验中亲本小鼠均不是纯合子 D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50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中的遗传学问题 (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 11 -纯合度 检验杂种 F1 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第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51 (10
26、分)豌豆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现将 F1(Bb)自交产生 F2,请回答(1)F2 代中纯合子比例是_,若 F2 代豌豆自交,则 F3 中高茎矮茎_。(2)F2 代高茎中纯合子比例是_,若 F2 代豌豆高茎自交,则 F3 中高茎矮茎_。(3)孟德尔设计了_实验,让 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52 (10 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图。(1)图中神经元 a 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的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 b 细胞膜上_结合,使神经元 b 兴奋。神经元 b 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 c 兴奋
27、,最终导致屈肌收缩。(2)图中 M 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若N 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 b 上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53 (10 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 。请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2 -(1)图中表示_系统;甲表示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乙是由_分泌的,调控其分泌的结构是_,该结构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架起了“桥梁” 。(3)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_。(4)由上图可知,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
28、节机制是_。54 (5 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甲种群 4490 4120 67 10乙种群 0 120 3210 4500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答出两项)。(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3)甲种群生物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这对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4)甲种群生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55 (5 分)每年的 7 月
29、 11 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 ,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1)16 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 a 曲线, 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如果 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 中_曲线。(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最好应该表现为 图中_曲线;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三方面,它们是_。(3)为缓解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 1 1 调整为 1 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长安一
30、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非毕业班期末考试高一生物答案(理科)考试时间:100 分钟,分值 9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3 -答案 C A A A A C B C A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A A D C D D B B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D A B A D C C D B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D D C C B C C B A A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31、答案 B D C B D A B C A B第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51.(10 分)(1)1/2, 53 (2)1/3, 51 测交52 (10 分)(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内正外负 无53 (10 分)(1)免疫 (2)垂体 下丘脑(3)神经递质(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4 (5 分)(1)竞争 寄生、捕食(答案合理即可)(2)能量、有机物(3)只以甲种群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可能灭绝(4)缺乏有利的可遗传变异55 (5 分)(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耕地减少) c(2)b 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