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 I 卷 选择题(48 分)1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 实民富,而教化成。 ” 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孔丘的“先富后教” ,李悝的“尽地力之教” ,商鞅的“急耕战之赏” 。可见( )A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分析解释B “食”是指农业生产, “货”是指农家副业的生产C表明了作者继承战国以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D该书上篇
2、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全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2某学者在研究清初经济时写道:在松江府属诸州县, “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浙江种植桑树, “尺寸之堤,必树之桑” 。广东种植甘蔗十分普遍, “连冈接阜,一望丛若芦苇” 。福建“烟草之植,耗地十分之六七” 。其意在说明当时部分地区( )A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 B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C粮食产量受到影响 D农业受到资本主义市场影响3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 50 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 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
3、业街。这说明宋代( )A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 B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C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 D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4 “朝贡体系是 从公元前 3 世纪一直到 19 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 ”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 )A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B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 2 -C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D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5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
4、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 官府支持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6十六世纪中叶,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如 1600 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
5、易等。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7 怎样做大国:“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 ,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 ,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 ”导致现代金融市场中心第二次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荷兰建立起世界商业殖民帝国 D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8黑奴贸易开始于 15 世纪,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量的非
6、洲黑人就这样来到了美洲。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1841 年在英国的倡议下,英国、奥地利、法国、普鲁士和俄国在伦敦签订了取缔非洲奴隶贸易条约 ,英国转而成为最积极的废奴倡导者。英国前后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外贸政策的调整 B黑人奴隶的反抗C人道主义的觉醒 D工业革命的开展9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口输出的胡- 3 -椒等香料年平均贸易量 1496 年为 1200 吨,1506 年则锐减 65%以上。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 B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
7、易中心转移C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D中国茶叶代替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101785 年,瓦特在给客户的信中说:“你要求我们派人去安装和修理蒸汽机,这如同向我要一马车的金子一样难以办到,我们自己的机器现在都找不到人修。 ”这反映了( )A蒸汽机的生产技术还不成熟 B人们普遍敌视蒸汽机使用C技术人才影响着新技术推广 D英国政府禁止使用蒸汽机11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 部份都是虚幻的。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
8、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B说明中国在茶、丝为主的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C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D马克思认为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纯属商业性质12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劲,在入口诸货中,除鸦片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其销售份额棉布不及英国海外市场的 10%,棉纱的 3%,其主要原因是中国( )A普通民众极端贫困的制约 B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C民众内敛式消费观的影响 D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131956 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
9、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政,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 ”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B俄国新经济政策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D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家市场才有益于国计民生- 4 -14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 年-1980 年)的一段对话: “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
10、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 柯 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 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 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 这段对话针对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151989 年,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只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这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11、)A全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B全盘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C追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制度161936 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 “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威权 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C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 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17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 “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
12、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 。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的是( )A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B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5 -D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181957 年,国务院文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针,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农业人口大量外流,不仅使农业劳动力减少,而且会使
13、城市增加一些无业可就的人口,给城市带来不少困难。 ”并于次年取消了户口自由迁移制度。这一举措( )A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 B确保了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C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 D是“左”倾错误在经济上的体现191959 年, 人民日报某文章说,北京居民的生活“已经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七件事,而是几十件,几百件亊。甚至一些他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像呢绒、手表、收音机、缝纫机,现在也成了他们家庭里不很稀罕的家当了” 。这说明( )A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居民生活质量大有提升B要抵制“大跃进”时期北京出现的浮夸C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髙D北京居民的生活质量已经开始向小康迈进2019
14、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的“两个不许” 。1979 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决定则把“两个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不许”改为“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 ,口气明显和缓。这说明(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得到彻底贯彻B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历程艰难C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工作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党中央的一致认可211987 年 9 月,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对邓小平说,八年前你在访问美国时同我谈到:“你以前曾帮助列宁发展工业,现在为什么不去帮助中国呢? ”我当时答应了,现
15、在我的承诺终于实现了,平朔安太堡煤矿的建成为外国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样板。这则材料说明(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C中国、苏俄都与美国保持友好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22美英于 1945 年 12 月签订的财政协定规定,美国向英国提供 375 亿美元的长期贷款援助,但前提条件是英国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并取消英镑区的外汇管制和帝国特惠制,- 6 -而且贷款必须以购买美国货物的形式使用。由此可知,美国的“援助”( )A体现了关贸总协定的基本精神 B是马歇尔计划的重要体现C意在巩固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D有利于推动美国经济转型23凯恩斯将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
16、行比作一对“孪生兄妹” ,他在这两个机构的成立仪式上不无先见之明地警告:“邪恶精灵必会诅咒这对孪生兄妹 ”, “你们两个娇儿长大后将成为政客;你们的每句话和每个行动都有不可告人的企图,你们决定的事情不是为了事情本身,而是另有所图。 ”凯恩斯认为“孪生兄妹”将( )A破坏世界金融秩序 B导致英国失去金融霸权C加强美国对外扩张 D有利于国际贸易自由化24G20 由美英法等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于 1999 年 6 月建立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
17、的发言权,这反映了( )A区域合作成为国际发展趋势 B合作协商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C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 D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第 II 卷 非选择题(52 分)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 “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
18、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摘编自杜瑜的海上丝路史话材料二 年份 进出口贸易 总值 世界贸易 中的地位 外汇 储备 工业成品占 出口贸易比 贸易 伙伴 1978 年 206 亿美元 第 22 位 / 452% 几十个 - 7 -1997 年 3250 6 亿美元 第 10 位 1399 亿美元 869% 227 个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代和唐宋两时段中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表现。依据材料一,分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因。(5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概述中国政府为推
19、动对外贸易发展而采取的举措。指出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重要意义。(5 分)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 分)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 “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 年 9 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材料二 在
20、新经济政策中,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合作社的巨大意义。从实质上讲,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 列宁论合作社 材料三 斯大林在 1928 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
21、收这种税。 ”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 101 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 分) (2)据材料二,概括列宁对合作社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5 分) - 8 -(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5 分)27. 资产阶级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方针,反映出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 分)材料一 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把货币看做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把货币多寡作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都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在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时,各国有不同的侧重点。西班牙和葡萄牙最重视控制金银的贸易。英国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为此,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高德步世界经济史材料二 亚当斯密基于自由放任的原则认为在国内经济生活方面的自由竞争和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自由贸易同样重要。英国是 19 世纪最早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第一,19 世纪 60 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国际贸易取得异乎寻常的增长。第四,对殖
23、民地的自由贸易政策损害了殖民地国家的利益。在欧洲与东方的贸易中,很多贸易条约是在非平等、非自愿互利的条件下签订的。高德步世界经济史材抖三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攻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何正斌经济学 300 年材料四 但是 1973 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
24、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高德步世界经济史(1)指出材料一中重商主义的内涵。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国家在 1517 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实行重商主义的具体措施。(4 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原则和政策;并说明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贸易政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4 分)- 9 -(3)指出材料三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对这一理论的实践。(4 分)(4)结合
25、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70 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的“病症”的表现和各国政府的解决办法。(4 分)28.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区域集团的力量对比此起彼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 分)材料一 1943 年美国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 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美国从经济方面说,它虽然只占有全世界 6%的人口和土
26、地面积,却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的 2/3,外贸出口额的 1/3,黄金储备的 3/4刘绪贻等战后美国史 材料三 美国与西欧、日本经济对比表1979 年 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 日本 联邦德国 法国工业总产值(%) 100 378 945 101 65出口贸易(%) 100 152 69 122 64黄金外汇储备(%)100 155 52 146 53材料四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最终战略
27、目的。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实现 “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有利条件。 (4 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 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和格局呈现了什么变化?(4 分)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力?(2 分)(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因素(3 分)- 10 -长安一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答案选择题:15:AACBD 610:DBDBC 1115:CBACD 1620:CACAB 2124:ADCB 非选择题:25:(1)表现:汉代丝
28、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1 分);唐宋以来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商品,此路线被称为“瓷路”(1 分,或者答“这一时期,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和东欧、北非等地区”也可得 1 分)。 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受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战乱的影响;海上丝路相比于陆上丝路,运力大且成本低;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外贸物品多产于南方沿海地区;海上丝路能够连接更为广阔的对外贸易区域。(3 分,任答 3 点即得 3 分) (2) 举措: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开放大连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长三江、珠三角等经济开放区;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为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
29、浦东地区。(3 分,任答 3 点即得 3 分)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从“复关”谈判到“入世”谈判。(1 分,任答 1 点即得 1 分)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分)26:(1)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2 分) 意图: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过渡。(1 分) (2)看法:合作社的意义在于运用市场机制(商品货币关系);合作社是新经济政策发展的归宿;合作社等同于社会主义。(3 分) 让步: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2 分) (3)办法:由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1 分) 影响: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
30、期处于落后状态,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2 分) 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农业、保护农民的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实际水平。(2 分)27:(1)内涵: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2 分)措施:殖民掠夺、商业贸易、贩卖黑奴贸易、海盗劫掠、商业战争。 (答出两点即得 2 分)(2)原则和政策: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答出两点即可,2 分)影响: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 一方面促进了英国和国际贸易的增长;(1 分)另一方面损害了- 11 -殖民地国 家的利益,体现了对相对落后国家的不公平。 (1 分)(3)定位:政府用经济办法调节有效需求,刺激消费,即
31、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 分)实践: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2分)(4) “病症”: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 (或“滞涨” ) (1 分)解决 办法: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如削减政府财政支出、抛售国有企业,降低社会福利待遇等,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 (3 分)28. (1)意图: 领导世界(或称霸世界) 。 (2 分)有利条件: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2 分)(2)力量对比变化: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 (2 分)格局变化: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 2 分)影响力: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的控制,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在资本主义的世界霸主地位(或冲击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答任意一点,2 分)(3)背景: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参与世界分工竞争,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