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 资源ID:1190522       资源大小:2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1、- 1 -2018-2019 学年度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范围:必修 3;考试时间:90 分钟;第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满分 40 分,每小题 2 分)1 (2 分)孟子的学说发展了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其表现是孟子提出( )A “克己复礼” B “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 “仁政”2 (2 分)孟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是( )A民贵君轻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制天命而用之 D选择天下之贤者,立以为天子3 (2 分)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 ,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

    2、?此事应发生在( )A西汉 B北宋 C元朝 D明朝4 (2 分)汉代科技多有 创新,如图描绘了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 该发明是( )A造纸术 B灌钢法 C棉纺技术 D印刷术5 (2 分)下列科技成果中,首先出现在唐朝的是( )A 甘石星经 B简仪 C实测子午线长度 D 九章算术6 (2 分)三国时,吴国攻打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蜀军大败。这一记载说明( )A三国时火药已经发明 B武器优劣决定战争的胜负C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D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 2 -7 (2 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

    3、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8 (2 分) 墨子中有关于“圆” “直线” “正方形” “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 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9 (2 分)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草书10 (2 分)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

    4、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11 (2 分)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12 (2 分)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

    5、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13 (2 分)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14 (2 分)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 B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 D光武中兴15 (2 分)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 3 -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

    6、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16 (2 分)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17 (2 分)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18 (2 分)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

    7、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19 (2 分)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0 (2 分)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以德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4 -第卷

    8、(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 得 分 二材料题(共 2 小题,满分 40 分,每小题 20 分)21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何”意)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何”意)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无”意)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无”意)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

    9、兼爱(上) 材料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主张?(2)材料二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主张?(3)说明墨子、孟子提出上述主张的目的,指出这些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22 (20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 5 -官方政府

    10、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 1851 年,历代政权颁行了 100 余部历法, 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 5 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 ,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 、 “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 186 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

    11、明,日食便很少发生。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评卷人 得 分 三解答题(共 1 小题,满分 20 分,每小题 20 分)23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老子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墨子材料四: 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12、。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 6 -请回答:(1)归纳以上材料中各派的基本主张。(2)材料四与材料二中的“德”有何不同?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满分 40 分,每小题 2 分)1 (2 分)孟子的学说发展了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其表现是孟子提出( )A “克己复礼” B “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 “仁政”【考点】31:孔子和孟子【分析】本题考查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

    13、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解答】A 是孔子“礼”的思想,排除;B 是老子的思想,排除;C 是法家的思想,排除;D 是孟子的思想,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2 (2 分)孟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是( )A民贵君轻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制天命而用之D选择天下之贤者,立以为天子【考点】31:孔子和孟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子的思想主张。

    14、孟子的思想主张:发展了仁,提出了“仁政” ;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伦理观:性善论。【解答】孟子思想主张的核心是民贵君轻。B 项是法家的思想主张;C 项是荀子的思想主张;D 项是墨子的思想主张。故选:A。- 7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了解,基础题,难度不大。3 (2 分)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 ,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此事应发生在( )A西汉 B北宋 C元朝 D明朝【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解答】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

    15、程颢,程颐) ,被称为“北宋五子” ,故材料中的 事应该发生于北宋。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题,难度不大。4 (2 分)汉代科技多有创新,如图描绘了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 该发明是( )A造纸术 B灌钢法 C棉纺技术 D印刷术【考点】3B: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需要掌握造纸术的制作流程。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与分析,结合造纸术的制作流程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图示中的流程可以看出反映的是造纸术的制作流程,结合所学可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

    16、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 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纸,符合题干图示中的流程,故 A 项正确。灌钢法是将生铁融入熟铁进行炼钢,不符合题意,故 B 项错误。棉纺技术是纺织技术,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活字印刷的流程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 8 -故选:A。【点评】本题以图示形式考查对造纸术的制作流程的把握,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 (2 分)下列科技成果中,首先出现在唐朝的是( )A 甘石星经 B简仪C实测子午线长度 D 九章算

    17、术【考点】3D:中国古代的天文 历法成就【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需要掌握唐朝的天文历法成就。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和对选项成就时间的识记。【解答】注意题干时间“唐朝” ,结合所学可知,A 项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应排除。B 项出现在元朝,应排除。C 项是唐朝僧一行的成就,正确。D 项出现在东汉,应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唐朝的天文历法成就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6 (2 分)三国时,吴国攻打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蜀军大败。这一记载说明( )A三国时火药已经发

    18、明 B武器优劣决定战争的胜负C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D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考点】3B: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需要掌握三国时期火药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 。【解答】依据题干“硫磺和硝石”可知,这是制作火药的材料,依据材料“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可以看出- 9 -三国时期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故 D 项正确。火药发明是在东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B 项夸大了武器的作用,应排除。火药

    19、开始运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三国时期火药的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 (2 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解答】 “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20、,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 B 正确;君主至尊、 “存天理,灭人欲” 、新发展材料未体现,故 AC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8 (2 分) 墨子中有关于“圆” “直线” “正方形” “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 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墨家思想,

    21、解题的关键是“有关于“圆” “直线“正方形“倍”的定- 10 -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代表的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 “有关于“圆” “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表明墨子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 C 正确;材料说的是墨家,没有涉及诸子百家,故 A 错误;完整的科学体系、贵族阶层的旨趣材料未体现,故 B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墨家思想,墨家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9 (2 分)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

    22、材质的是(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草书【考点】3I:汉字的形成演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形成演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金文源于书写材质。【解答】A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不方便的问题,与书写材质无关,排除;B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得名源于书写材质,正确;C小篆就是官书,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质无关,排除;D草书得名体现出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以书写字体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汉字的形成与演变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10 (2 分)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了解儒家思想发展的演变过程和程朱理学的基本内容,注意区别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解答】材料中的诗是出自朱熹的哲理诗观书有感 ,后两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使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才能达到新境界。这与朱熹的理学思想相符,认为- 11 -“理”是万物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即 所谓的三纲五常,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故 D 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24、注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特别是宋明理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内容。11 (2 分)顾炎武在 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查顾炎武的思想,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中没有体现人才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的信息,故 B 项错误。“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大意

    25、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故 C 项正确。教化民众,静心明志是在“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基 础上的,没有突出作者的意思。故 D 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关于材料型选择题 (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

    26、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12 (2 分)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12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考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宋明理学广义上,分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二者本质上都是理学,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自然和社会运行的规律,但是二者求理的方式不同,朱熹主张通过

    27、格物,去探究外 在的世界,以获得理,王阳明主张通过探求内心获得理,为此提出来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因此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是正确的,故正确。王阳明的心学没有脱离理学的范畴,它是对儒学的一种发展,因此,是错误的。从材料可知,朝鲜的使者,认为王阳明的思想跟朱熹的不一样, “谤辱朱子“, “实斯文之罪人也” ,由此可知朝鲜使者尊崇朱熹,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故正确。因此 C 项正确。故选:C。【点评】陆王心学与程朱 理学的异同:相同点:1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2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3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从

    28、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4地位和影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不同点:1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使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 “心即理也”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总之,宋明儒学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体现了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心学的提出,表明了儒家思想有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的转变。儒学的发展也反映出儒学在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有益成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3 -13 (2 分)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29、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考查李贽的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相同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李贽的思想虽然也主张发展个性,但是其目的是批判儒学的僵化,代表的是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利益。C 项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的说法错误,这一说法仅符合文艺复兴,同时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中国尚未产生新兴资产阶级,故此题应选 C 项。故选:C。【点评】文艺复兴的影响思想方

    30、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将人们的思想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活力,为后来宗教改革、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经济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14 (2 分)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 B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 D光武中兴【考点】3W:

    31、历史纪年方法【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纪年方法。考查年号纪年法的相关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辛亥是干支纪年,不是年号纪年,故 A 项应排除。光武中兴属于年号纪年中用来指称皇帝的,故 D 项应排除。靖康之变所牵涉的皇帝是宋徽宗和宋钦宗,记录的是历史事件。故 C 项正确。商鞅变法不属于年号的纪年方式,故 B 项应排除。- 14 -故选:C。【点评】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汉武帝在位 54 年,共用了 11 个年号,但前面的五个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都是后来才追加的,他本人亲自定的第一个年号是“元封” 。公元前 111 年,即他即位

    32、30 年的夏天封泰山后,下诏将第二年定为“元封元年” 。从此以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年号纪年不仅是我国的一种纪年法,而且还影响到朝鲜、日本等国。15 (2 分)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考点】33:儒家思想的形成【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

    33、文同,则上下和矣。 ”切入,结合儒家思想的形成进行思考。【解答】根据材料“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可知,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6 (2 分)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解答】宋代理学强调“理”是万物本源,心学认为“心”是万物本源,C 正确;A 显然错误,可以排除;B、D 是汉代儒学的特

    34、点,可以排除。故选:C。- 15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儒学的内容和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7 (2 分)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是考查理解诸子百家中儒家与法家主张内容。【解答】重农抑商只是法家而非儒家的主张,厚古薄今及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而非法家的主张,排除后,只有 B 项。故选:B。【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在掌握诸子百家中儒家与法家主张内容基础之上,并理解其内容,对它们主张不同点运用排除法进行思考做题。18 (2 分)从甲骨的

    35、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考点】3I:汉字的形成演变【分析】本题以甲骨文与楷体汉字的比较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特点等知识,并考查了综合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A、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楷体字在魏晋时期开始发展,所以楷体字直接演化于甲骨文,不正确;B、楷体汉字的特点是结构形体严整。规范化、标准化,故此项不正确;C、甲骨文是可以识读的刻画符号,故此项不正确;- 16 -D、从

    36、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甲骨文与楷体汉字是十分相似的,具有现代文字的特征,故此项正确;故选:D。【点评】在汉字的学习中,要牢记各种汉字的特点,并熟记不同汉字之间在特点上的区别,以及不同汉字的代表人物。19 (2 分)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考点】36:宋明理学;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主要考查儒学及其演变的历史,了解周孔之道与孔孟之道、宗法制度、仁政、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宋代朱熹将论语 孟子 大学和中庸合称

    37、四书并为此作注解有密切关系,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学说,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孟子的地位也迅速上升, “孔孟之道”也成为理学的标志。故 C 项符合;A 选项明显违背历史事实,中国的宗法血缘关系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维系统治的主要纽带而不是逐渐瓦解,故排除;B 项仁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只能说明儒学的一脉相承的延续性,而不能说明它的变化,因此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 项中陆九渊的心学产于南宋,陆王心学作为一个学派兴起于明代,所以 D 项晚于这个变化。故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且涉及到儒学发展史中两个阶段的比较,

    38、特别是一些考点的知识是隐性的,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把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的含义厘清且形成相应的关联。20 (2 分)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17 -B “以德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新儒学的正统。南宋朱熹是理

    39、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实质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解答】根据所学,A“为政以德” ,B“以德兼人者王”都是强调以德治国,故 AB 错误;D“为天下,非为君也”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故 D 错误;C 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与巩固大一统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 C 正确。故选:C。【点评】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 、 “君权神授” ,宣扬“大一统” 、 “三纲五

    40、常” 。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 ,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欣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太学等政策,禁止其他各家思想传播,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二材料题(共 2 小题,满分 40 分,每小题 20 分)21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何”意)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何”意)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无”意)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无”意)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

    41、 )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上) 材料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 18 -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主张?(2)材料二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主张?(3)说明墨子、孟子提出上述主张的目的,指出这些主张的意

    42、义和局限性。【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墨子的思想,要求学生结合墨家思想的内容来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孟子的思想,要求学生结合孟子思想的内容来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墨子和孟子的思想,要求学生对比二者的思想来进行分析。【解答】 (1)材料“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体现了墨子“兼爱”的主张。还可以看出主张非攻。(2)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孔子强调实行仁政,强调仁义。(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要是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理论,改变当时的乱世现象,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墨家代表的是平民阶层,孟子代表的是地主阶级。他们的思想都不能完全适应当时的时代要求,所以最终都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

    43、。故答案为:(1)兼爱。非攻。(2)实行仁政,仁义。(3)目的:拯救乱世,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意义:有利于缓和矛盾,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为后世统治者所借鉴。局限性:不符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战国时期墨子孟子思想的特点,还要搞清楚战国时期的时代环境特征。22 (20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 -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 1851 年,历代政权颁行了 100 余部历法, 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 5 世纪左右,包含

    44、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 ,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 、 “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 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 186 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45、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考点】3D:中国古代的天文 历法成就【分析】 (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应把握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概括和说明的能力。【解答】从材料看主要反映了信息:一是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二是在统治者的关注下中国的天文历法成就突出并不断更新发展,三是天象观测的发展,四是天文历法被统治者重视和利用。从所学知识可以得到天文历法的发展得益于古代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天文历法的发展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等信息。两个设问都提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要求。第(1)问表现的回答,需要依据材料

    46、中的第一段,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 ,考生可从天文仪器的改进、天象观测的记录、历法的完善和专门机构的设置等角度来思考。第(2)问因素的回答,依据材料中“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有所增减”这句话,得出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论探讨的不足。这在上面的信息中可以找到答案。故答案为:(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 20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成就。古代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农耕文明比较发达,因此,那一时期的绝

    47、大多数的历法或者天文成就,都是为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注重实用性,以总结性经验为主,而不是真正为了探寻科技本身的发展和进步。三解答题(共 1 小题,满分 20 分,每小题 20 分)23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老子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墨子材料四: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夫

    48、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请回答:(1)归纳以上材料中各派的基本主张。(2)材料四与材料二中的“德”有何不同?【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诸子百家中的四种政治主张;儒家与法家思想的不同点。需要掌握百家争鸣各派的思想主张。【解答】 (1)本小问的主张,依据材料一的描述可知,主张实行愚民政策,使民无知无欲;依据材料二的描述可知,主张以德治 民,反对刑杀;依据材料三的描述可知,主张从下层人民中选举贤能,治理国家;依据材料四的描述可知,主张君主利用刑、德控制臣民,加强君主的权威。- 21 -(2)本小问的不同,对比材料二、四可知,材料一主张实行愚民政策,使民无知无欲;材料二主张以德治民,反对刑杀;材料三主张从下层人民中选举贤能,治理国家;材料四主张君主利用刑、德控制臣民,加强君主的权威。故答案为:(1)材料一主张实行愚民政策,使民无知无欲;材料二主张以德治民,反对刑杀;材料三主张从下层人民中选举贤能,治理国家


    注意事项

    本文(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terrorscript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