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是运动的,那么,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 )A. 一定是静止的B. 一定是运动的C. 有可能是运动的,也有可能是静止的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这个物体就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了运动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是运动的;丙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一定是运动的解: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说明甲相对于乙的位置没有改变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是运动的,说
2、明甲相对于丙的位置是改变的,则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的位置一定是改变的,即丙物体一定是运动的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对参考系的理解能力根据物体间的位置是否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2.几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t 秒内位移最大的是( )A. 加速度最大的物体B. 初速度最大的物体C. 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D. 末速度最大的物体【答案】C【解析】【详解】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x=v0t+ at2,可见,加速度大位移不一定大,初速2度大位移不一定大,故 AB 错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x= t,可见末速度大位移不一定大,故 D 错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x= t,可见,平均
3、速度大位移一定大,故 C 正确。故选 C。3.如图所示是物体运动的 v-t 图象从 t = 0 开始,对原点的位移最大的时刻是A. t1 B. t2 C. t3 D. t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vt 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解:vt 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由图象可知:t 2时刻前位移为正,t 2时刻后位移为负,故 t2时刻对原点的位移最大故选 B【点评】本题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得出有效信息,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 2m/s2,那么在
4、任意 1s 内: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 2 倍;B.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 2m/s;C.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 1s 内的末速度大 2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 1s 内的初速度大 2m/s;【答案】B【解析】A、加速度为 ,说明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在任意 1 秒内末速度一定不等于初速度,故 A 错误;B、加速度为 ,在任意 1 秒内,速度的变化量 ,说明每一秒内物体的速度增大 ,即在任意 1 秒内,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 ,故 B 正确;3C、在任意 1 秒内的初始时刻与前一秒的末时刻是同一时刻,物体这一秒的初速度与前一秒末速度相同,故 C 错误;D、任意 1 秒内
5、的末了时刻与前一秒的初始时刻相隔 时间,则速度的变化量大小,说明物体这一秒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 ,故 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抓住加速度的定义式是解答的关键。5.如图所示,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 A 运动到 B,下列关于他们的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沿较大 B. 沿较大 C. 沿较大 D. 一样大【答案】D【解析】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D 对;路程为路径的长度,所以图线 I 的路程最大,D对;6.小球从距地面 5m 高处落下,被反向弹回后,在距地面 2m 高处接住,则小球从高处落下的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以起点为原点,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6、( )A. 7m,7m B. 5m, 2m C. 5m, 3m D. 7m, 3m【答案】D【解析】【详解】小球从高处落下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的路程:5m+2m=7m;和位移分别是 2m-5m=-3m,方向向下;故选 D.7.一个物体以 5m/s 的速度沿垂直于墙壁的方向运动,和墙壁作用的时间为 0.2s 以 3m/s 的速度返回,取碰撞前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那么物体在与墙壁作用的过程中,它的加速度为( )A. -40m/s2 B. -10m/s2 C. 40m/s2 D. 10m/s2【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知,物体的加速度 ,故选 A。4二、多项选择题8.关于质点的位移和
7、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为质点的运动的方向B. 路程是标量,即为位移的大小C. 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 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答案】CD【解析】【详解】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与质点的运动的方向不一定相同,选项 A 错误;路程是标量,大小为路径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运动的路线无关,则路程一般不等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选项 B 错误,C 正确;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故位移不会比路程大,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选项
8、 D正确;故选 C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是标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9.甲,乙 ,丙 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 甲向上,乙向上 ,丙不动C. 甲向上,乙向下,丙向下D. 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答案】BD【解析】【详解】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说明甲一定向上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说明乙也向上运动,且其速度比甲快,故 A 错误;若丙不动,则会看到甲、乙都向上运
9、动,故 B 正确;若丙向下,则会看到甲、乙向上运动,故 C 错误;若丙也向上,速度比甲乙都慢,则会看到甲、乙向上运动,故 D 正确。故选 BD。【点睛】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为使分析更加简便,应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理解好参照物,明白运动与静止时相对的。510.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长B. 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C.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D. 1min 只能分成 60 个时刻【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时刻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而时间是一段距离,故选项 A 错误而选项 B 正确;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
10、示时刻,不选项 C 正确;1 分钟可以分成多少个时刻是认为规定的,也可以是其他分法,故选项 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时间和时刻。11.下列物体中,哪些可以看作质点( )A. 研究绕地球的运动轨道运行时的航天飞机B. 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C. 地面上被翻转着移动的木箱D. 研究行驶中的汽车后轮边缘运动轨迹时的汽车车轮【答案】AB【解析】【详解】研究绕地球飞行时航天飞机的轨道,能看成质点,因为飞机的大小相对于轨道半径可以忽略,故 A 正确;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时,列车的长度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 B 正确;研究地面上被翻转着移动的木箱时,木箱的大小不可忽略不计,不能看做质点,选项 C
11、错误;研究行驶中的汽车后轮上某点的运动轨迹时的汽车车轮时,车轮不可视为质点,否则无法研究,故 D 错误;故选 A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12.一质点沿 x 轴做周期性的运动,其位置坐标 x 对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此质点运动的叙述,何者正确? ( )6A. 质点在 0-2s 末的平均速度均为零B. 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C. 当-2x2 m 时质点以等速率运动D. 质点沿 x 轴做等速度运动【答案】AC【解析】【详解】根据图象可知,02s 内的位移为零,平均速度为零,故 A 正确;位移-时间图象,其斜率的符
12、号表示速度的方向,可知质点的速度方向是变化的,选项 B 错误;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的大小,即速率,由图像可知当-2x2 m 时质点以等速率运动,选项 C 正确;由于速度的方向不断变化,可知质点沿 x 轴上的运动不是等速度运动,选项 D 错误;故选AC.三填空题13.甲、乙两物体都以 5 m/s 的初速度向东做变速直线运动,经 5 s 后,甲的速度变为零,乙的速度变为 10 m/s,则物体甲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_、方向_;物体乙的加速度大小为_、方向_【答案】 (1). 1m/s 2 (2). 向西 (3). 1m/s 2 (4). 向东【解析】试题分析:取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甲的加速度为 ,即
13、加速度大小为 1m/s2,方向向西;物体乙的加速度为 ,加速度大小为1m/s2,方向向东故答案为:1,向西,1,向东考点:加速度【名师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并能正确运用,运用运动学公式之前,首先要规定正方向。14.以 10m/s 前进的汽车,制动后经 4s 停下来,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_,方向与初速度方向_7【答案】 (1). 2.5m/s 2; (2). 相反【解析】【详解】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为 4s,初速度为 10m/s,末速度为零,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v=v 0+at故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5.第 5s 内表示的是 _s 的时间,第 5s 末和第
14、 6s 初表示的是_,5s 内和第 5s 内分别表示的是_【答案】 (1). 1s; (2). 同一时刻; (3). 5s 的时间和 1s 的时间.【解析】【详解】第 5s 内表示的是 1s 的时间;第 5s 末和第 6s 初表示的是同一时刻;5s 内和第 5s内分别表示的是 5s 的时间和 1s 的时间.16.一物体沿正东方向以 6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2s,又以 4m/s 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 4s,则这 6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_【答案】3.3m/s【解析】【详解】由 x=vt 可得:x 1=26m=12m;x 2=44=16m;则利用几何关系可知,总位移为:x= ;则平均速度大小
15、为: ;四、实验题1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 0、1、2、3、4、5 的 6 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 1、3、5 跟 0 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8.距离 d1 d2 d3测量值cm _ _ _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 v2 =_ m/s.小车的加速度是 a =_ m/s2.【答案】 (1). 1.20 (2). 5.40 (3). 12.00 (4). 0.21 (5)
16、. 0.60【解析】按刻度尺的读数规则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最后一位由于是估读的,d1、d 2、d 3分别读得 1.20cm、5.40cm 和 12.00c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推论可得:根据逐差法可得五、计算题18.某矿井的升降机,在开始 4 s 内从井底由静止开始以 1 m/s2的加速度均匀地加速上升,4 s 末开始以 4 s 末的速度匀速上升了 6 s,最后开始速度均匀地减小,减速 2 s 后速度减到零,且刚好到达井口,试画出这个升降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9【答案】图见解析;【解析】【详解】4s 末的速度 v4=at4=4m/s:4-10s 匀速上升;10-12s 减速
17、上升,则速度图像如图:19.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 4 m/s,1s 后的速度大小为 10 m/s,则在这 1 s 内该物体的加速度可能等于多少?【答案】6 m/s 2或14 m/s 2【解析】试题分析:速度是矢量,已知直线运动的速度的大小,其方向可能有两个,一是和初速度方向相同,二是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分别就两个方向上的大小进行处理即可设初速度方向为正,当两速度方向相同时 ,根据。设初速度方向为正,当两速度方向相反时, ,有所以,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6 m/s2,也可能为 14 m/s220.物体在 A 和 B 两地往返运动,设从 A 到 B 平均速度为 v1 ,由 B
18、到 A 的平均速度为 v2 ,物体往返一次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各是多少?【答案】0; 【解析】10【详解】物体往返一次,位移为零。则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设 A、B 两地的距离为 x。物体从 A 到 B 运动的时间 ;从 B 到 A 运动的时间 ,则物体物体往返一次的平均速率 。【点睛】本题要抓住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定义来分析求解,不能张冠李戴,搞混淆从本题看出,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2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 t 时刻起,头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1.2m/s,头二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1m/s,则:(1)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2)t 时刻的即时速度的大小是多少?【答案】 (1)-0.4m/s 2;(2)1.4m/s【解析】【详解】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头 1s 内平均速度为1.2m/s,头 2s 内的平均速度为 1m/s,故 0.5s 时刻速度为 1.2m/s,1s 时刻的速度为1m/s,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 v=v0+at,有:1.2=v 0+a0.51=v0+a1解得:v 0=1.4m/s;a=-0.4m/s 2【点睛】本题关键明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然后又结合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