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重庆市忠县马灌中学教研联盟 2018-2019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总分 50 分 历史和政治共 90 分钟完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计 15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代号填在下面的答题栏内)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2你在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中,都能看到的内容是( )A割地 B开设工厂 C开放通商口岸 D赔款3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4导致如右图中 1843 年前和 1843 年清朝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进口税率(关税)变化的主
2、要原因是( ) A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冲击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英国机器纺织品的倾销D 南京条约的签订5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战争。有关太平天国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爆发于广西金田村 B天朝田亩制因没有农民的支持从而具有空想性C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D 太平天国运动是历代农民运动的最高峰6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其活动不包括(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C创办一批新式学堂 D筹建中国近代海军7中国近代史上的“百日维新”开始于( )A 定国是诏的颁布 B政治团体强会学的建立C 万国公报
3、的创办 D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8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学习历史的必备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 3 世纪早期秦统一全国 B康熙四十年时康熙皇帝 40 岁C辛丑年过后十年是辛亥年 D中华民国三十三年抗日战争胜利9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下面图示中空白的方框应填写。A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10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其依据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11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
4、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 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D改变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2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 、 赛先生 )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传马克思主义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提倡民主和科学131905 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84 岁的张三说:“我参加鸦片战争抗击英军。 ” 74 岁的李四说:“我
5、看见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9 岁的王五说:“我读过万国公报 。 ”42 岁赵六说:“我家现在住在东交民巷。 ”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314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15一位老人生于 1850 年,卒于 1915 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A B C D二判断题(本
6、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关于文学的形式问题,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是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用白话文写作品由来已久,清末还出版过一批白话文报纸。但是,白话文成为一种运动,则是新青年发动的。 新青年从第四卷第 1 号(1918 年 1 月)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开始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文学创作的发展,以及国民教育的推广有着积极意义。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符合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填上“A” ;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填上“B” ;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填上“C”.16文学形式问题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是白话文
7、与文言文之争。( ) 17用白话文写作是新青年开始出现并发动的。( ) 18鲁迅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小说和杂文,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 19胡适和陈独秀都是文学革命的积极推动者。( ) 20 新青年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等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以及国民教育的推广。( ) 三、填图题(5 分)(每小题 1 分)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对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刮号内。21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点。 ( )22既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青年杂志创办地点。 ( )23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军将领聂士成阵亡地点( )2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 ( )425、观察上图 191
8、1 年 10 月 10 日爆发武装起义受影响而宣布独立的省份。这一形势说明了什么?(1 分)四、材料分析题 (21 题 5 分,22 题 7 分)26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 年讲话:“150 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材料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2 分) 5材料二中“光辉的一
9、幕”指哪一历史事件?(1 分)该事件直接引发了什么战争?(1分) 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1 分)27材料一 1895 年, 马关条约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科举会试的 1300 多名来自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材料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 分)此事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2 分)(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1 分)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讲这番话的?(1 分)6(3)从以上历史人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2 分)五、简答题 (23
10、 题 6 分,24 题 7 分)28八年级某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自救之路” 、 “维新之路” 、 “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3 分)(2)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起步于哪一团体的建立?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 分)7(3)有人说辛亥革命成
11、功了,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理由。(1 分)29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
12、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分) 8(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3 分) (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1 分)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1 分) 92018 年秋马灌中学教研联盟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答案一 、 单 项 选 择 题 ( 每 题 1分 , 计 15分 每 题 只 有 一 个 正 确
13、答 案 , 请 将 正 确 答 案 字 母 代 号 填 在 下 面 的 答题 栏 内 )1-5 A D C D C B 6-10 B A C A D 1115 B D D C C二 判 断 题 ( 本 大 题 共 5小 题 , 每 小 题 1分 , 共 5分16 A 17 B 18 C 19 C 20 A三 、 填 图 题 ( 5分 ) (每 小 题 1分 )21 B 22 D 23 A 24 C25. 说 明 武 昌 起 义 得 到 多 省 响 应 , 各 省 纷 纷 独 立 , 革 命 浪 潮 席 卷 全 国 。四 、 材 料 分 析 题 (26题 5分 , 27题 7分 )26、 (1)
14、 白 银 外 流 , 军 队 战 斗 力 削 弱 。 (2) 虎 门 销 烟 ; 鸦 片 战 争(3) 远 离 毒 品 , 珍 爱 生 命 。(围 绕 禁 毒 , 言 之 成 理)27、 (1) 公 车 上 书 ; 打 破 清 政 府 长 期 以 来 规 定 的 知 识 分 子 不 得 过 问 政 治 的 禁 令 , 是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思潮 转 变 为 爱 国 救 亡 政 治 运 动 的 标 志。( 2) 谭 嗣 同 ; 慈 禧 太 后 发 动“戊 戌 政 变 ”。( 3) 坚 强 , 勇 于 牺 牲 的 精 神。五 、 简 答 题 (23题 6分 , 24题 7分 )28、 ( 1
15、) 洋 务 运 动 、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 戊 戌 变 法 )、 辛 亥 革 命 。( 2) 团 体 : 兴 中 会 指 导 思 想 : 三 民 主 义。( 3) A、 成 功 : 它 推 翻 了 清 王 朝 , 结 束 了 两 千 多 年 的 封 建 君 主 专 制;建 立 了 中 华 民 国 , 颁 布 了 临 时 宪 法 ;使 民 主 共 和 的 观 念 深 入 人 心;促 进 了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B、 失 败 : 没 有 推 翻 帝 国 主 义 和 封 建 主 义 的 压 迫 ; 没 有 完 成 反 帝 反 封 建 的 革 命 任 务 ; 没 有 改 变
16、中 国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的 性 质。 ( 成 功 或 失 败 均 可 , 理 由 一 点 可 给 分 ) 。29.(1)事 件 : 洋 务 运 动 。 根 本 目 的 : 挽 救 清 政 府 的 统 治 危 机(或 维 护 清 朝 的 统 治 ) 。(2)时 间 : 1911年 历 史 意 义 : 推 翻 清 朝 的 统 治 , 结 束 了 两 千 多 年 的 封 建 帝 制;建 立 资 产 阶 级 共 和 国 , 使 民主 共 和 观 念 深 入 人 心 。10(3)两 面 大 旗 : 民 主 、 科 学 。(4)主 题 : 近 代 化 的 探 索(意 思 相 近 即 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