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中语文培优补差练习 04(无答案)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岗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成为了生产明星,去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B去年 8 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C一些人把“冰桶挑战”当成了娱乐、作秀的机会,把慈善义举变成娱乐狂欢,一些网络媒体也在推波助澜,纷纷玩“标题党”拼“底线” ,恶趣横生。D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
2、能力进一步增强。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秋天,我市将举办第 12 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 20 名男运动员和16 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B美国政府去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 个月到 2 个星期内进行。C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图书馆运行机制的变革,其结果将会出现一个全新图书信息交流系统,从而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
3、面的练习。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 ”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起 家 中 军 临 川 王 行 参 军 , 迁 太 子 舍 人 , 除 尚 书 殿 中 郎 。 王 氏 过 江 以 来 , 未 有 居 郎 署 者 , 或劝 逡 巡 不 就 , 筠 曰 : “陆 平 原 东 南 之 秀 , 王 文 度 独 步 江 东 , 吾 得 比 踪 昔 人 , 何 所 多 恨 。 ”乃 欣然 就 职 。 尚 书 令 沈 约 , 当 世 辞 宗 , 每 见
4、筠 文 , 咨 嗟 吟 咏 , 以 为 不 逮 也 。 筠 为 文 能 压 强 韵 , 每 公宴 并 作 , 辞 必 妍 美 。 约 常 从 容 启 高 祖 曰 : “晚 来 名 家 , 唯 见 王 筠 独 步 。 ”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其见重如此。- 2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
5、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 ,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 ,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 仪礼 国语 尔雅 山海经 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 ”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 。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
6、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居郎署者 居:任职B以母忧去职 忧:忧虑C老而弥笃 笃:执着D身为四代之史 身:亲自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时人为之语曰 吾羞,不忍为之下 B乃欣然就职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C其见重如此 其翼若垂天之云D不足传之好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3翻译。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译文: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译文: 4王筠是怎样学习的?请简要概括。 (5 分)答: - 3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早 发 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
7、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5 分)答:(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 分)答: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乡村的瓦 冯杰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 。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
8、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 ,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4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
9、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 ,我们那里叫“蓝瓦精” 。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
10、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小 时 候 我 常 在 梦 里 想 到 , 那 些 瓦 松 站 在 我 外 祖 母 的 屋 脊 上 , 跷 着 脚 丫 , 在 我 不 知 不 觉 的夜 半 时 刻 , 正 一 颗 颗 摘 星 呢 。 那 一 柄 北 斗 七 星 的 长 勺 低 低 地 垂 落 下 来 , 一 如 在 汲 瓦 松 上 一 颗颗 透 清 的 露 珠 。 终 于 , 一 不 小 心 , 有 两 颗 最 大 的 掉 下 来 , 缓 缓 地 , 落 在 我 的 眼 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
11、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文 中 说 : “在 我 的 印 象 里 , 瓦 是 童 年 的 底 片 , 能 冲 洗 出 乡 村 旧 事 。 ”请 解 释 这 句 话 的 含 意 。答:2.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答:3.文中第六段写道:“有一片瓦迷路了。 ”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答:- 5 -4.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答:(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