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葫芦岛协作校 2018-2019 高二第一次月考化 学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2、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句中涉及的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B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在添加时无需对其用量
3、进行严格控制C“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使用或产生对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2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 1 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图 2 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C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32014 年 7 月 21 日,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南非德班共同商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要想节能减排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 )天然气 煤 石油 水能 太阳能 地热能 风能
4、 氢能A B C D除外4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AC 和 CO B红磷和白磷C3molC 2H2(乙炔)和 1molC6H6(苯) D1gH 2和 2gH25某反应使用催化剂后,其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总反应为放热反应 B使用催化剂,只以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C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是放热反应 D H=H 1+H 2625、101 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 57.3 kJmol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a(OH)2(aq) H2SO4(aq) BaSO4(s)H 2O(l) H57.3 kJmol 11
5、2 12 12BKOH(aq) H2SO4(aq) K2SO4(aq)H 2O(l) H57.3 kJmol 112 12C2NaOH(aq)H 2SO4(aq) Na2SO4(aq)2H 2O(l) H57.3 kJmol 1DKOH(aq) H2SO4(浓) K2SO4(aq)H 2O(l) H57.3 kJmol 112 127某学生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 X+2Y=2Z 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 时,看到 U 形管中液面甲处降、乙处升。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更高;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
6、总能量更高;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 X、Y 内部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而释放出来。A B C D8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H0 表示放热反应,HMgBr2 MgCl2 MgF2C工业上可由电解 MgCl2溶液冶炼金属 Mg,该过程需吸收热量D由图可知此温度下 MgBr2(s)与 Cl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gBr 2(s)+Cl2(g)MgCl2(s)+Br2(g) H=+117 kJmol 1第卷(共 52 分)2、非选择题17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单位 kJmol1 ):(1)1 mol H 2在 2 mol Cl2中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kJ。(2)在一定条件下
7、,1 mol H 2与足量的 Cl2、Br 2、I 2分别反应,放出热量由多到少的是_。ACl 2Br2I2 BI 2Br2Cl23预测 1 mol H2在足量 F2中燃烧比在足量 Cl2中燃烧放热_(填“多”或“少”)。18(1)已知 C(s、金刚石)+O 2(g) CO2(g);H= 395.4 kJmol1 ,C(s、石墨)O 2(g) CO2(g);H=393.5 kJmol 1 。石墨和金刚石相比,石墨的稳定性_金刚石的稳定性。石墨中 CC 键键能_金刚石中 CC 键键能。(均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2)将 4g CH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 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 222.
8、5 kJ,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3)0.5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 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 649.5kJ 热量,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4)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CH4(g)H 2O(g) CO(g)3H 2(g) H 1+206.2kJmol 1CH4(g)CO 2(g) 2CO(g)2H 2(g) H 2247.4 kJmol1则 CH4(g)与 H2O(g)反应生成 CO2(g)和 H2(g)的热化学方程式_。19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 CO、CO 2和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
9、应如下:CO(g)2H 2(g) CH3OH(g) H 1CO 2(g)3H 2(g) CH3OH(g)H 2O(g) H 2CO 2(g)H 2(g) CO(g)H 2O(g) H 3(1)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 HH CO CO HO CHE/(kJmol1)436 343 1 076 465 413由此计算 H 1_kJmol 1 ;已知 H 258 kJmol 1 ,则H 3_kJmol 1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2CH 3OH(l)3O 2(g) 2CO2(g)4H 2O(g) H1 275.6 kJmol1H 2O(l) H2O(g) H44.
10、0 kJmol 1写出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已知:P 4(白磷,s)+5O 2(g) 2P2O5(s) H 1 4P(红磷,s)+5O 2(g) 2P2O5(s) H 2比较反应中 H 的大小:H 1_H 2(填“” “”或“=”)。(4)已知:稀溶液中,H +(aq)+OH(aq) H2O(l) H= 57.3 kJmol1 ,则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放出的热量_57.3 kJ(填“” “”或“=”)。20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吸热或放热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之一。(1)反应 A(g)B(g) C(g)D(g),反应
11、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化学反应中产生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是_;该反应是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H_ (用 E1、E 2表示);加入催化剂对该反应的 H 是否有影响?_。(2)已知:2CH 3OH(l)2O 2(g) 2CO(g)4H 2O(g) H 1a kJmol 12CO(g)O 2(g) 2CO2(g) H 2b kJmol 1;H 2O(g) H2O(l) H 3c kJ mol1则表示 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1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重要的定量实验。取 0.55 molL1 的 NaOH 溶液 50mL 与 0.25 molL1 的硫酸 50mL
12、置于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图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除此之外,装置中的一个明显错误是_。(2)为保证该实验成功该同学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图的碎纸条的作用在于_。(3)若改用 60mL 0.25molL1 H2SO4和 50mL 0.55molL1 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_(填“相等”“不相等”)(4)倒入 NaOH 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从下列选出)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5)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起始温度 t
13、1温度实验次数 H2SO4 NaOH 平均值终止温度 t2/温度差平均值(t2t 1)/1 26.2 26.0 26.1 29.5 _42 27.0 27.4 27.2 32.33 25.9 25.9 25.9 29.24 26.4 26.2 26.3 29.8近似认为 0.55 molL1 NaOH 溶液和 0.25 molL1 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 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c4.18 J(g) 1 。则中和热 H_。(提示:H=kJmol-1保留一位小数)。0.418(t2-t1)0.025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 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a
14、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用温度计测定 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 H2SO4溶液的温度c分多次把 NaOH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6)如果用含 0.5mol Ba(OH)2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_57.3 kJ(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1.【答案】B【解析】A 项,“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豆萁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A 项正确;B 项,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对什么物质可以作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卫生部门都有严格规定,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超量使用
15、食品添加剂会损害人体健康,在添加食品添加剂时对其用量要严格控制,B 项错误;C 项,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 项正确;D 项,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使用或产生对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D 项正确;答案选 B。2.【答案】D【解析】A图 I 所示的装置没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没有电流通过,所以不能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选项 A 错误;B图 II 所示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 B 错误;C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选项 C
16、 错误;D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3.【答案】B【解析】天然气煤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燃烧会污染空环境,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原则;水能太阳风能,都是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污染是清洁能源,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是洁净能源,符合节能减排原则。故 A、C、D 错误;B 正确;故选 B。4.【答案】D【解析】燃烧热: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不同物质具有能量不同,因此燃烧热相同,应是相同物质,与多少无关,故选项 D 正确。5.【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
17、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为吸热,为放热,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途径、不改变反应的始终态,以此来解答。A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A 正确;B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B 错误;C由图可知,为吸热反应,为放热反应,C 正确;D由图可知,H=H 1+H 2,D 正确;答案选 B。6.【答案】B【解析】生成硫酸钡沉淀也放热,反应的中和热大于 57.3 kJmol1 ,故 A 错误;B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符合中和热的概念,故 B 正确;C反应中生成 2mol 水,反应热应该为 57.3 kJmol1 2,故 C 错误;D浓
18、硫酸稀释也要放热,反应的中和热大于 57.3 kJmol1 ,故 D 错误;故选 B。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较小。当往试管中加入试剂 Y 时,看到 U 型管中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使得集气瓶中的气压升高而出现该现象,故正确,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故正确;该反应过程中可以看成是贮存于 X、Y 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故正确。故选 A。8.【答案】C【解析】AH0 表示吸热反应,H 于 HF 键的键能大于 HCl 键的键能,HF 比 HCl 稳定,结合上述计算的结论
19、,预测 1molH2在足量F2中燃烧比在足量 Cl2中燃烧放热多。18.【答案】(1)大于 大于 (2)CH 4(g)+2O2(g) CO2(g)+2 H2O(l) H890 kJmol1 (3)B 2H6(g) +3O2(g) B2O3(g)+3H2O(l) H1299 kJmol1 (4)CH 4(g)2H 2O(g) CO2(g)4H 2(g) H+659.8 kJmol1【解析】(1)根据已知的两个方程式,C(s、金刚石)+O 2(g) CO2(g);H=395.4 kJmol-1,C(s、石墨)+O 2(g) CO2(g);H=393.5 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用第一个方程式
20、减去第二个方程式可得:C(s、金刚石) C(s、石墨 ) H=1.9 kJmol 1 ,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的能量低,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所以石墨更稳定,因此答案是:大于;因H=反应物键能生成物键能,根据 C(s、金刚石) C(s、石墨) H=1.9 kJmol1 可知,石墨的键能大,所以答案是:大于。(2)4g CH 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 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 222.5 kJ,因 16g 甲烷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以 1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 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是:4222.5 kJ=890 kJ,故答案是:CH 4(g) +2O2(g) CO2(g)
21、+2 H2O(l) H890 kJmol1 。(3)因 0.5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 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 649.5kJ 热量,所以 1mol 乙硼烷(B 2H6)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是:2649.5kJ=1299 kJ,故答案是:B 2H6(g) +3O2(g) B2O3(g)+3H2O(l) H 1299 kJmol 1 。(4)CH 4(g)H 2O(g) CO(g)3H 2(g) H 1+206.2kJmol 1 CH4(g)CO 2(g) 2CO(g)2H 2(g) H 2247.4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2得到 CH4(g)与
22、 H2O(g)反应生成 CO2(g)和 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H 2O(g) CO2(g)4H 2(g) H 1+659.8kJmol 1 。故答案是:CH 4(g)2H 2O(g)CO2(g)4H 2(g) H 1+659.8kJmol 1 。19.【答案】(1)99 41 (2)CH 3OH(l) O2(g) CO2(g)2H 2O H725.8 kJmol1 (3) (4)【解析】(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故H1=1076kJmol1 +2436kJmol1 (3413+343+465)kJmol 1 =99kJmol 1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反应=反应
23、,故H 3=H 2H 1=58kJmol 1 (99kJmol 1 )=+41kJmol1 ,故答案为:99;+41 ;(2)2CH 3OH(l)+3O2(g) 2CO2(g)+4H2O(g) H 1=1275.6 kJmol 1 ,H 2O(g)H2O(l) H 3=44.0 kJmol 1 ,由盖斯定律+4,得:2CH 3OH(l)+3O2(g) 2CO2 (g)+4H2O(l) H=(1275.6 kJmol 1 )+(44.0 kJmol 1 )4=1451.6 kJmol 1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OH(l) O2(g) CO2(g)2H 2O H725.8 kJ
24、mol 1 ,故答案为:CH 3OH(l) O2(g)CO2(g)2H 2O H725.8 kJmol 1 ;(3)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说明白磷能量高,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因H0,则放出的能量越多反应热越小,故答案为:;(4)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放出的热量大于 57.3kJ;故答案为:。20.【答案】(1)破坏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存在差异 放热 E 1E 2或(E 2E 1) 无影响 (2)CH 3OH(l) O2(g) CO2(g)2H 2O(1 分) H 1( + +2c) kJmol12a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的计算。(1)化学反应中产生能量变化的
25、本质原因是破坏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存在差异;该反应是放热反应、HE 1E 2;加入催化剂对该反应的 H 是否有影响,无影响。(2)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表示为 A、B、C,2CA/2B/2 得表示 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OH(l) O2(g) CO2(g)2H 2O(1 分) H 1( + +2c) kJmol1。2ab21.【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 小烧杯口未用硬纸板盖住(或大烧杯内碎纸条塞少了,未将小烧杯垫的足够高) (2)保温隔热,减少热量的损失 (3)不相等 相等 (4)C (5)3.4 56.8 kJmol -1 a b
26、c (6)大于【解析】(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缺少的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大烧杯杯口与小烧杯杯口要相平,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小烧杯口未用硬纸板盖住(或大烧杯内碎纸条塞少了,未将小烧杯垫的足够高);(2)中和热的测定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因此在大小烧杯之间塞满碎纸条的作用是隔热,减少热量的损失,故答案是:隔热,减少热量的损失;(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 60mL 0.25molL1 H2SO4和50mL 0.55molL1 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反应放出的热量也增多,但是中和热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
27、成 1mol 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中和热相等,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4)倒入 NaOH 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 NaOH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损失,影响测定结果,故答案选 C;(5)4 次温度差分别为:3.4,5.1,3.3,3.5,第 2 组数据无效,所以温度差平均值 3.4,故答案为:3.4;33.5 50mL0.25 molL -1硫酸与 50mL0.55 molL-1NaOH 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25 molL-12=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100mL1 gmL -1=100g,温度变化的值为T=3.4,则
28、生成 0.025mol 水放出的热量 Q=mcT=100g4.18 J(g) -13.4=1421.2J,即 1.4212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1.4212kJ0.025mol= 56.8 kJmol-1,故答案为:56.8 kJmol-1;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少,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 a 正确;b用温度计测定 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 H2SO4溶液的温度,酸碱反应放热,导致 H2SO4的起始温度偏高,温度差偏小,测得的热量偏少,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 b 正确;c分多次把 NaOH 溶液倒人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损失较多,测得温度偏低,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 c 正确,故答案为:abc;(6)Ba(OH) 2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硫酸溶液反应时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因生成硫酸钡时也要放出热量,则用含 0.5mol Ba(OH)2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大于 57.3 kJ,故答案为: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