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思南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 2H6在O 2中燃烧,生成固态B 2O3和液态H 2O,放出649.5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B2H6(g)+30 2(g)B 2O3(s)+3H 2O(l)H=2165 kJmol 1 B.B2H6(g)+3O 2(g)B 2O3(s)+3H 2O(l)H=2165 kJmol C.B2H6+3O2B 2O3+3H2OH=2165 kJmol 1D.B2H6(g)+3O 2(g)B 2O3(s)+3H 2
2、O(g)H=2165 kJmol 1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 1 ,则H 2SO4和Ba(OH) 2反应热H=2(57.3)kJmol 1B.1 mol甲 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放出的热量就是甲烷的燃烧热 C.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 ,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H=+2283.0 kJmol1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3、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6C(s)+5H 2(g)+3N 2(g)+9O 2(g)2C 3H5(ONO 2)3(l)H 1
3、2H2(g)+O 2(g)2H 2O(g)H 2 C(s)+O 2(g)CO 2(g)H 3,则反应4C 3H5(ONO 2)3(l)12CO 2(g)+10H 2O(g)+O 2(g)+6N 2(g)的H为( )A.H 15H 212H 3 B.2H 15H 212H 3C.12H 35H 22H 1 D.12H 3+5H 22H 1 4、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 2和H 2 ,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H 2)=0.45mol/(Ls),则2s末NH 3的浓度为( )A.0.45mol/L B.0.50mol/L C.0.55mol/L D.0.60mol/L5、N 2
4、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N 2O5(g)4NO 2(g)+O 2(g)- 2 -H0,T 1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 2O5 ,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s 0 500 1000 1500c(N 2O5)/molL 1 5.00 3.52 2.50 2.50A.T1温度下,500s时O 2的浓度为0.74molL 1B.平衡后其它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 ,则再平衡时c(N 2O5)5.00 molL1C.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 ,T 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2 ,若T 1T 2 ,则K 1K 2D.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5、K 1=125,平衡时N 2O5的转化率为0.56、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 2COONH4(s)2NH 3(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K)值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B.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C.A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 (A) =102.294D.30时,B点对应状态的(正)(逆) 7、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 A、0.1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图2为t 2时刻后改变容器中条件,平衡体系中速率随时间变
6、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条件,所用条件均不同已知t 3t 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t 1=15s,生成物C在 t 0t 1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molL 1 s1B.t4t 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t 5t 6阶段改变的条件是升高化学反应的温度C.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 molD.该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3A(g) B(g)+2C(g)- 3 -8、某温度时,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浓度的变化如图I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当温度分别为T l和T 2时,B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
7、程式为:A(g )+3B(g) 2C(g);H0B.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减小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若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的转化率减小9、下列反应过程中,H0且S0的是( )A.CaCO3(s)CaO(s)+CO 2(g) B.NH 3(g)+HCl(g)NH 4Cl(s)C.4Al(s)+3O 2(g)2Al 2O3(s) D.H 2SO4(aq)+Ba(OH) 2(aq)BaSO 4(s)+2H2O(l)10、t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各组
8、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初始浓度/molL 1 0.1 0.2 02min末浓度/molL 1 0.08 a b平衡浓度/molL 1 0.05 0.05 0.1A.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0%B.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C.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 正 增大,v 逆 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前2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3molL 1 min1 11、根据下面的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B.水分解生成氢气跟氧气的同时吸收能量- 4 -C.1mol
9、 H2跟 mol O2反应生成1mol H 2O释放能量一定为245kJD.为开发氢能,可研究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12、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为:N 2(g)+3H 2(g)2NH 3(g)图1表示在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 间的变化曲线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由图2信息,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 2)=0.09 molL 1 min1C.由图2信息,从11 min起其它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则
10、n(N 2)的变化曲线为dD.图3中温度T 1T 2 ,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 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b点13、下列酸与碱中和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可用:H +(aq)+OH (aq)H 2O(l)H=57.3kJmol 1 来表示的是( )A.CH3COOH(aq)+NaOH(aq)CH 3COONa(aq)+H 2O(l);H=Q 1 kJmol1B. H2SO4(浓)+NaOH(aq) Na2SO4(aq)+H 2O(l);H=Q 2 kJmol1C.HNO3(aq)+NaOH(aq)NaNO 3(aq)+H 2O(l);H=Q 3 kJmol1D. H3PO4(aq)+ Ba(
11、OH) 2(aq) Ba3(PO 4) 2(s)+H 2O(l);H=Q 4 kJmol114、相同条件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2H 1的是( )A.2H2 (g)+O 2(g)2H 2O(g)H 1; 2H 2(g)+O 2(g)2H 2O(l)H 2B.S(g)+O 2(g)SO 2(g)H 1; S(s)+O 2(g)SO 2(g)H 2C.CO(g)+ O2(g)CO 2(g)H 1; 2CO(g)+O 2(g)2CO 2(g)H 2D. H2(g)+ Cl2(g)HCl(g)H 1;H 2(g)+Cl 2(g)2HCl(g)- 5 -H2 1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3
12、B2C开始时C的浓度为a molL 1 ,2min后C的浓度变为2a molL1 ,A和B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变为原来的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75a mol/(Lmin)B.反应开始时,c(B)=3a molL 1C.反应2min后,c(A)=0.5a molL 1D.反应2min后,c(B)=1.5a molL 116、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CH 3CH2OH)已成为现实:2CO2(g)+6H 2(g) CH3CH2OH(g)+3H 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B.升高温度,该
13、反应平衡常数K一定增大C.充入大量CO 2气体可提高H 2的转化率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 3CH2OH和H 2O,可提高CO 2和H 2的利用率二、填空题 (共52分)17、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四氧化二氮,发生反应N 2O4(g)2NO 2 (g ),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H=_ _ 0 (填“大于”“小于”)(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 2O4)以0.0020molL 1 S1 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T_ 100(填“大于”“小于”)温度T 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_ (填
14、“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怎么变?_ (3)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_ ;若要重新达到平衡时,使C(NO 2 )/C(N2O4)值变小,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_ A 增大四氧化二氮的起始浓度 B 向混合气体中通入二氧化氮C 使用高效催化剂 D 升高温度18、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 2+3H22NH3 ,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 (填选项)- 6 -At 0t 1 Bt 1t 2 Ct 2t 3 Dt 3t 4 Et 4t 5 Ft 5t 6(2)t 1、t 3、t
15、 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是(填选项)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加催化剂 F充入氮气t1时刻_ ;t 3时刻_ ;t 4时刻_ (3)依据(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 (填选项)At 0t 1 Bt 2t 3 Ct 3t 4 Dt 5t 6(4)如果在t 6时刻,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部分氨,此时正向速率_逆向速率(填大于、小于、等于),平衡_移动(填正向、逆向、不移动)。(5)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则反应后与反应前的混合气体体积之比为_ 19、(1)可逆反应A(g)+B(g)2C(g)在不同温度下经
16、过一定时间,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T 1向T 2变化时,正反应速率_逆反应速率(填“”、“”或“=”)由T 3向T 4变化时,正反应速率_逆反应速率(填“”、“”或“=”)反应在_温度 下达到平衡 此反应的正反应为_热反应(2)800时,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 2(g)2NO 2(g),在反应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s) 0 1 2 3 4 5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7 -图中表示NO 2变化的曲线是_ ,用O 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 能说明该
17、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v(NO 2)=2v(O 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 逆 (NO)=2v 正 (O 2)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20、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动汽车最佳候选动力源(1)101KPa时,1mol气态CH 3OH完全燃烧生成CO 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726.51kJ的热量,则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 (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汽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CH 3OH(g)+H 2O (g)CO 2(g)+3H 2(g);H 1+49.0KJmol 1CH 3OH(g)+ O2 (g)CO 2(g)+2H 2(g);H 2?已知H 2(g)+
18、 O2 (g)H 2O (g)H241.8KJmol 1 ,则反应的H 2=_ (3)一种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或碳化钨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液,一极直接加入纯化后的甲醇,同时向另一个电极通人空气则甲醇进入_ 极,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 21、一定条件下,H 2O2在水溶液中发生分解反应:2H 2O2 2H2O+O2反应过程中,测得不同时间H 2O2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t/min 0 20 40 60 80c(H 2O2)/molL 1 0.80 0.40 0.20 0.10 0.05 H 2O2的分解反应_氧化还原反应(填“是”或“不是”)该分解反应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 2O
19、2)为_molL 1 min1 - 8 -如果反应所用的H 2O2溶液为100mL,则共产生O 2_gA0.08 B0.16 C1.28 D2.422、在5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Fe(s)与1mol H 2O(g),t 1秒时,H 2的物质的量为0.20mol,到第t 2秒时恰好达到平衡,此时H 2的物质的量为0.35mol(1)t 1t 2这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v(H 2)=_ (2)若继续加入2mol Fe(s),则平衡移动_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继续通入1mol H 2O(g)再次达到平衡后,H 2物质的量为_ mol(3)该反应在t 3时刻改变了某种
20、条件使逆反应速率增大,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任填一个即可) (4)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 - 9 -答案解析一、单选题 1、【答案】B【解析】 【解答】解: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则1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2165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 2H6(g)+3O 2(g)B2O3(s)+3H 2O(l)H=2165kJ/mol, A热化学方程式中放热H0,H0表示吸热,而乙硼烷燃烧放热,故A错误;B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649.5KJ的热量
21、,则1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 =2165KJ,故B正确;C热化学方程式中没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故C错误;D1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气态水,放出热量应小于2165 kJ,故D错误;故选B【分析】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则1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2165KJ的热量,根据盖斯定律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后根据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来解答 2、【答案】C【解析】 【解答】解:A、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生成1mo
22、l水时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 1 ,生成沉淀也要放热,则H 2SO4和Ba(OH) 2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57.3kJ,则H2(57.3)kJmol 1 ,故A错误; B、燃烧热是指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H燃烧生成液态水,则1 mol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故B错误;C、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 ,则2CO(g)+O 2(g)=2CO 2(g)的H=2(283.0)kJmol 1 ,所以2CO 2(g)=2CO(g)+O 2(g)的H=2(+283.0)kJmol1 ,
23、故C正确;D、放热反应有的也需要加热发生反应,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引燃才能发- 10 -生反应,故D错误;故选C【分析】A、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B、燃烧热是指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H生成液态水;C、燃烧热是指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反应热与方程式的计量数成正比放出反写时,反应热的符号相反;D放热反应有的也需要加热发生反应 3、【答案】D【解析】 【解答】解:已知:6C(s)+5H 2(g)+3N 2(g)+9O 2(g)2C 3H5(ONO 2)3(l)H 12H 2(g)+O 2(g)2H 2O(g)
24、H 2C(s)+O 2(g)CO 2(g)H 3根据盖斯定律,2512可得:12CO 2(g)+10H 2O(g)+O 2(g)+6N 2(g)4C3H5(ONO 2) 3(l),则H=2H 15H 212H 3 ,则4C 3H5(ONO 2) 3(l)12CO 2(g)+10H2O(g)+O 2(g)+6N 2(g)的H=(2H 15H 212H 3)=12H 3+5H 22H 1故选D【分析】已知:6C(s)+5H 2(g)+3N 2(g)+9O 2(g)2C 3H5(ONO 2) 3(l)H12H 2(g)+O 2(g)2H 2O(g)H 2C(s)+O 2(g)CO 2(g)H 3根据
25、盖斯定律,2512可得:12CO 2(g)+10H 2O(g)+O 2(g)+6N 2(g)4C 3H5(ONO 2)3(l),反应热也进行相应计算,热化学方程式改变方向焓变改变符号 4、【答案】D【解析】 【解答】发生反应N 2+3H22NH3 ,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H 2)=0.45mol/(Ls),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NH 3),则v(NH 3)= (H 2)= 0.45mol/(Ls)=0.3mol/(Ls),故2s末NH 3的浓度为0.3mo l/(Ls)2s=0.6mol/L,故选D【分析】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NH 3),再利用c=vt计算2
26、s末NH 3的浓度 5、【答案】C【解析】 【解答】根据表中数据知,1000s和1500s时c(N 2O5)相等,说明1000s时该反应达- 11 -到平衡状态,AT 1温度下,500s时,参加反应的c(N 2O5)=(5.003.52)mol/L=1.48mol/L,参加反应的物质浓度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则500s时,参加反应的c(O 2)= c(N 2O5 )=0.74mol/L,故A正确;B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五氧化二氮的转化率降低,则再平衡时c(N 2O5)5.00 molL 1 ,故B正确;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7、,若T 1T 2 ,则K 1K 2 ,故C错误;D根据表中数据知,当c(N 2O5)=2.5mol/L时,该反应达到平衡,参加反应的c(N 2O5)=(5.02.5)mol/L=2.5mol/L,根据方程式知,平衡时c(NO 2)=2c(N 2O5)=5.0mol/L,c(O 2)= c(N 2O5)=1.25mol/L,平衡常数K= =125,则五氧化二氮的转化率= =50%=0.5,故D正确;故选C【分析】根据表中数据知,1000s和1500s时c(N 2O5)相等,说明1000s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T 1温度下,500s时,参加反应的c(N 2O5)=(5.003.52)mol/L=
28、1.48mol/L,参加反应的 物质浓度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则500s时,参加反应的c(O 2)= c(N 2O5)=0.74mol/L;B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根据五氧化二氮平衡浓度计算平衡常数,转化率= 6、【答案】D【解析】 【解答】解:AlgK越大,则平衡常数K越小,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该反应的H0,故A正确; B反应得到NH 3、C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开始后氨气体积分数始终不变,NH 3的体积分数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29、B正确;CA点lgK=2.294,则平衡常数K=10 2.294 ,故C正确;- 12 -DB点浓度商大于平衡常数,反应向逆反应进行,则B点对应状态的(正)(逆),故D错误,故选:D【分析】AlgK越大,则平衡常数K越小,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反应得到NH 3、C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开始后氨气体积分数始终不变;C根据lgK=2.294计算;DB点浓度商大于平衡常数,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7、【答案】C【解析】 解答:A、若t 1=15s,生成物C在t 0t 1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 molL1 s1 =0.004molL
30、1 s1 ,故A正确;B、t 4t 5阶段,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减小,则该反应为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t 5t 6阶段,如果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变大,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根据图象可知t 5t 6阶段应为升高温度,故B正确;C、反应中A的浓度变化为0.15mol/L0.06mol/L=0.09mol/L,C的浓度变化为0.11mol/L0.05mol/L=0.06mol/L,反应中A与C的计量数之比为0.09:0.06=3:2,t 3t 4阶段与t 4t 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而t 3t 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则t 4t 5阶段应为减小压强,则该反应中气体的化学计量
31、数之和前后相等,则有:3A(g) B(g)+2C(g),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0.09mol/L的A,则生成0.03mol/L的B,容器的体积为2L,生成B的物质的量为0.06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起始时B的物质的量为0.1mol0.06mol=0.04mol,故C错误;D、反应中A的浓度变化为0.15mol/L0.06mol/L=0.09mol/L,C的浓度变化为0.11mol/L0.05mol/L=0.06mol/L,反应中A与C的计量数之比为0.09:0.06=3:2,t 3t 4阶段与t 4t 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而t 3t 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则t 4t 5
32、阶段应为减小压强,则该反应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前后相等,则有:3A(g) B(g)+2C(g),故D正确所以选C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象题,注意从乙图判断各阶段的影响因素,此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8、【答案】D【解析】 【解答】A、根据图A浓度减小了(0.50.3)mol/L=0.2mol/L,B浓度减小了- 13 -(0.70.1)mol/L=0.6mol/L,所以A、B为反应物,C的浓度增加了0.4mol/L,所以C为生成物,它们的变化量之比为0.2:0.6:0.4=1:3:2,反应中各物质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浓度的变化量之比,写出化学方程式为A(g )+3B(g)2C(g),根据图可
33、知,T 1T 2 ,高温时B的体积分数大,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B、恒容条件下通稀有气体,反应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C、减小体积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根据反应A(g )+3B(g)2C(g)可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D、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故D正确;所以选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图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判断反应的热效应,以及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解题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9、【答案】A【解析】 【解答】A反应为吸热反应,且固体生成气
34、体,则H0,S0,故A正确;B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生成固体,则H0,S0,故B错误;C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气体生成固体,则H0,S0,故C错误;D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D错误所以选A【分析】本题考查焓变与熵变,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常见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把握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熵变的关系 10、【答案】D【解析】 解答:A、平衡时,X的转化率= 100%=50%,故A错误; B、依据图表数据得到平衡浓度,结合平衡常数概念计算得到反应的平衡常数= =1600,故B错误;C、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正 增大,v 逆 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D、 X(g
35、)+3Y(g)2Z(g),起始量 0.1 0.2 0变化量 0.02 0.06 0.042min量 0.08 0.14 0.04- 14 -前2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 =0.03molL1 min1 ,故D正确;所以选D分析:本题考查了合成平衡影响因素分析,平衡计算应用,转化率、平衡常数概念的分析计算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 11、【答案】C【解析】 【解答】解:反应的焓变=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436KJ+249KJ930KJ=245KJ,所以反应是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H 2(g)+1/2O2(g)=H 2O(g)H=245KJ/mol, A化学键的断
36、裂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放出的热量是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正确;B根据以上计算可知,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是放热反应,所以水分解生成氢气跟氧气的同时吸收能量,故B正确;C.1molH2(g)与0.5molO 2(g)反应生成1molH 2O(g),释放能量245KJ,气态水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热量,所以1molH 2(g)与0.5molO 2(g)反应生成1molH 2O(l),释放能量大于245KJ,故C错误;D太阳能是一种廉价能源水在高温下可以分解,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为新能源故D正确;故选C【分析】A依据信息中化学键的断裂吸收的
37、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放出的热量分析判断;B依据化学键的键能以及可逆反应的热效应相反分析判断;C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分析 判断;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D用水制取新能源氢气,水在高温下也可以分解,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可行 12、【答案】C【解析】 【解答】解: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故A错误; B.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 2) = =0.015 molL1 min1 ,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H 2)=0.045 molL 1 min
38、1 ,故B错误;- 15 -C从11 min起其它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平衡正向移动,n(N 2)减小,可知n(N 2)的变化曲线为d,故C正确;D温度、体积不变时,氢气的物质的量越大,氮气的转化率越大,a、b、c三点均在同一曲线上,均为平衡状态点,则反应物N 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c点,故D错误;故选C【分析】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 2)= =0.015 molL1 min1 ,结合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C从11 min起其它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平衡正向移动,n(N 2)减小;Da、b、c三点均在同
39、一曲线上,氢气的物质的量越大,氮气的转化率越大 13、【答案】C【解析】 【解答】解:A、CH 3COOH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反应后放热小于57.3kJmol1 ,故A错误; B、浓H 2SO4稀释时要放热,反应后放热大于57.3kJmol 1 ,故B错误;C、符合中和热的概念,是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故C正确;D、H 3PO4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反应后放热小于57.3kJmol 1 ,故D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依据概念对选项分析判断 14、【答案】B【解析】 【解答】解:A、都为放热反应,H0,由
40、于H 2 O(g)H 2O(l)放热,则前者放出的热量少,则H 1H 2 ,故A错误; B、都为放热反应,H0,气态反应物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则前者放出的热量多,则H 2H 1 ,故B正确;C、都为放热反应,H0,消耗的CO越多,则放出的热量越多,则H 1H 2 ,故C错误;D、都为放热反应,H0,消耗的氢气越多,则放出的热量越多,则H 1H 2 ,故D错误;故选B【分析】A、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放热反应H0;B、气态反应物反应放出的热量多,放热反应H0;- 16 -C、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与反应热成正比;D、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与反应热成正比; 15、【答案】C【解析】 【解答】2A+3B2C
41、起始 x y a转化 a 1.5a a平衡 xa y1.5a 2aAv(C)= =0.5amol/(Lmin),v(B)=1.5v(C)=1.50.5a=0.75a mol/(Lmin),故A正确;BA和B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变为原来的 ,故 =0.5,y=3a; =0.5,x=2a,故反应开始时,c(B)=3a molL 1 ,故B正确;C反应2min后,c(A)=(2aa)=a molL 1 ,故C错误;D反应2min后,c(B)=(3a1.5a)=1.5a molL 1 ,故D正确,故选C【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把握三段式和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 16、【
42、答案】B【解析】 【解答】解:A、因催化剂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则在一定时间内提高了生产效率,故A正确; B、反应需在300进行是为了获得较快的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所以K不一定增大,故B错误;C、充入大量CO 2气体,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H 2的转化率,故C正确;D、从平衡混合物中及时分离出产物,使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CO 2和H 2的转化率,故D 正确;故选:B【分析】根据催化剂、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来分析解答,并注意吸热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无关 二、填空题 17、【答案】 【第1空】大于- 17 -【第2空】大于【第3空】逆反应【第4空】先变
43、深后变浅但比压缩前深【第5空】D【第6空】AB 【解析】【解答】(1)随温度的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H0,故答案为:大于;(2)N 2O4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正反应方向吸热,T100,故答案为:大于;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压强增大,正反应方向气体体积增大,增大压强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但比压缩前深,故答案为:逆反应;先变深后变浅但比压缩前深;(3)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应改变温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所以要增大该反应的K
44、值,可采取的措施为D;A 增大N 2O4的起始浓度,达到平衡时,压强增大,与原平衡相比,平衡逆移,则 值变小,故A正确;B 向混合气体中通入NO 2 ,达到平衡时,压强增大,与原平衡相比,平衡逆移,则值变小,故B正确;C 使用高效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则 值不变,故C错误;D 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移,则 值变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D;AB【分析】(1)随温度的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2)N 2O4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正反应方向吸热,T100;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压强增大,根据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大小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45、;- 18 -(3)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应改变温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 值变小,应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 18、【答案】 【第1空】ACDF【第2空】C【第3空】E【第4空】B【第5空】A【第6空】5:6 【解析】【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t 0t 1、t 2t 3、t 3t 4、t 5t 6时间段内,v 正 、v逆 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答案为:ACDF;(2)由N 2(g)+3H 2(g)2NH 3(g)H0,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由图可知,t 1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改变条件应为升高温度;t3正逆反
46、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改变条件应为使用催化剂;t4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 率,改变条件应为减小压强,故答案为:C;E;B;(3)由图可知,t 1平衡逆向移动,t 3不移动,t 4平衡逆向移动,均使氨气的含量减少,则t0t 1氨气的含量最大,故答案为:A;(4)t 6时刻分离出部分NH 3 ,v 逆 立刻减小,而v 正 逐渐减小,在t 7时刻二者相等,反应重新达平衡,据此可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为:- 19 -(5)设反应前加入a mol N 2 ,b mol H 2 ,达平衡时生成2x mol NH 3 ,N2(g)+3H 2(g)2NH 3(g)起始 a b 0 转化 x 3x 2x平衡 ax b3x 2x则反应后气体总的物质的量=(a+b2x)mol, =0.2,解得:a+b=12x,故反应后与反应前的混合气体体积之比= ,故答案为:5:6【分析】(1)根据图示结合v 正 =v逆 ,判断是否处于平衡状态;(2)由图可知,t 1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t 3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t 4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3)由图可知,t 1平衡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