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 、 选 择 题 ( 本 大 题 共 40 小 题 , 每 小 题 1.5 分 , 共 60 分 。 在 每 小 题 列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是 符 合 题 目 要求 的 。 )1. “天生 民性 , 有善 质而 未能 善 , 于是 立王 以善 之 , 此天 意也 ”这一 观点 为君 主受 命于 天 提供 了理 论保 障。 该观 点的 提出 者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董仲 舒2. 胡 道静 称 “朱 熹是 历史 上 一位 有 相当 成就 的 自然 科 学家 ”
2、, 李约 瑟也 认 为:“ 理 学的世 界观 和自 然科 学的 观点 极其 一致 , 朱熹 是 中国 历史 上最 高的 综合 思想 家” 。 二者的评 价主 要基 于朱 熹( )A 唯心 主义 的世 界观 B 格物 致知 的方 法论C 明道 德之 善的 情怀 D 求科 学之 真的 精神3. 墨子 中 说 ,天 帝 经常 监察 人 的行 动 ,特 别是 统 治者 的 行动 。他 以 祸惩 罚那 些 违反天 意的 人, 以福 奖赏 那些 顺从 天意 的人 。这 主要 反映 了墨 子思 想( )A. 严厉 批评 儒家 现实 主义 B. 体现 下层 百姓 精神 诉求 C . 构建 中国 最早 宗教 信
3、仰 D. 为统 治者 营造 集权 氛围4. 韩 非在 批评 某家 学说 时说 : “举 先王 , 言 仁义 者盈 廷 (注 : 同 “盈 庭” , 充 满朝 廷) , 而 政不 免于 乱。 ”他批 评的 是 ( )A. 法家 学说 B. 道家 学说 C. 儒家 学说 D. 墨家 学说5. “明 礼仪 以化 之, 起 法正 以治 之, 重 刑法 以禁 之 , 使 天下 皆出 于治 , 合 于善 也。 ”上 述材 料主 张治 国要 ( )A重 视礼 仪教 化 B实 行礼 法并 施 C强 调严 刑峻 法 D提 倡为 政以 德6. 春秋 战国 时期 , 鲁国 尚儒 , 齐地 阴阳 、 道家 、 儒学
4、相当 发达 , 楚地 道学 与词 赋最 具特 色,三晋 以法 家与 游说 之士 为盛 ,秦 地主 要接 受三 晋学 术。 这反 映了 ( )A. 学术 思想 的地 域性 B. 儒学 正统 地位 衰- 2 -落 C . 北方 文学 发展 缓慢 D. 秦国 学术 水平 落后7. 司 马迁 在 史 记 中 记载 ,西 汉 初年 , “自 天子 不能 具 钧驷 , 而将 相或 乘 牛车 。 ”至汉 武 帝时“ 非 遇水 旱, 则 民人 给 家足 , 京 师之 钱累 百 巨万 ,贯 朽而 不可 校 。太 仓 之粟陈陈 相因 ,充溢 露积 于外 ,腐 败不 可食 ”。上 述变 化为 下列 哪 种思 想的
5、实施 创造 了条 件( )A. 墨家 学说 B. 道家 学说 C. 儒家 思想 D. 法家 学说8. 汉 武帝 在一 些 皇室 活 动上 依赖 道 家方 士 ,在 政治 用 人上 多 用精 通儒 术 又深 知刑 法 者,在 教育 方面 大力 倡导 儒家 经学 。这 些现 象表 明了 汉武 帝( )A. 无条 件地 支持 “独尊 儒术 ” B. 注重 不同 学说 的相 互制 衡C. 推动 儒道 释“ 三教 合一 ” D. 奉行 各取 所需 为我 所用 的立 场9. 儒 家思 想经 过 不断 发 展, 逐渐 成 为中 国 传统 文化 的 主流 。 以下 言论 最 能体 现其 适 应加强 中央 集权
6、 需要 的是 ( )A “为政 以德 ,譬 如北 辰, 居其 所而 众星 共 (拱 )之。 ” B “诸不 在六 艺之 科、 孔子 之术 者, 皆绝 其道 ,勿 使并 进。” C “以德 兼人 者王 ,以 力兼 人者 弱, 以富 兼人 者贫 。 ” D “我之 出而 仕也 ,为 天下 ,非 为君 也。 ”10. 史 记 高 祖本 纪 载: “高 祖, 沛 丰邑 中阳 里人 , 姓 刘氏 , 字 季 。 父 曰太 公, 母 曰刘 媪。 其 先刘 媪尝 息大 泽之 陂, 梦 与神 遇。 是 时雷 电晦 冥 , 太 公往 视, 则 见蛟 龙于 其上。 已 而 有身 ,遂 产高 祖。 ”上述 材料 反
7、映 作者 的思 想倾 向是 ( )A. 天人 合一 B. 敬天 法祖 C. 君权 神授 D. 天人 感应11. 隋 文帝 强调“ 儒 学之 道”为 治国 根本 的同 时 , 也 认为 : “佛 法玄 妙, 道 教虚 融, 成 降大 慈, 济度 群品 ”“法无 内外 ,万 善同 归; 教有 深浅 ,殊 途共 致。 ”这些 主张 ( )A. 动摇 了儒 学的 正统 地位 B. 导致 佛道 在隋 朝取 得统 治地 位 C. 体现 出儒 佛道 三教 的趋 同 D. 体现 了三 教调 和之 风12 朱熹 在其 编 纂的 大学 中 指 出 “古 之欲 明德 于 天下 者 ,先 治其 国 ;欲 治其 国 者
8、, 先 齐 其家; 欲 齐其 家者 , 先 修其 身; 欲 修其 身者 , 先 正其 心; 欲 正其 心者 , 先 诚其 意 ; 欲 诚其 意者 ,先 致其 知; 致知 在格 物。 ”朱熹 此话 的意 图是 ( )A鼓 励知 识分 子加 强科 学研 究 B强 调知 识分 子要 加强 自身 的修 养 - 3 -C强 调百 姓要 存天 理, 灭人 欲 D强 调知 识分 子应 该把 理论 和实 践相 结合13. 下 图是 中 国婚 姻史 中 统计 的历 代节 妇烈 女人 数 , 由 图可 知, 宋 以后 烈女 人数 增加 较 快, 这跟 下列 哪个 史实 联系 最为 紧密 ( )A. 理学 成为 官
9、方 哲学 B. 明清 出现 进步 思潮C. 资本 主义 萌芽 出现 D. 专制 皇权 的加 强14.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宗 教 题 材 圣 像 画 中 的 人 物 已 不 再 是 一 个 虚 无 的 存 在 ,也 不 再 是 心 中的 幻 想, 绘画 中的 他们 变得 充满 生气 ,充满 人性 ,变得 与大 众不 再有 隔阂 。此 现象 说明 () A.宗教 信仰 失去 了神 圣地 位 B.圣像 画深 受人 文思 想影 响 C .艺术 家多 出身 于平 民阶 层 D.画家 们缺 乏艺 术的 想象 力15. 李 贽说: “商 贾亦 何鄙 之有 ?挟 数万 之资, 经 风涛 之险 , 受
10、辱于 关吏 , 忍 诟于 市易 , 辛 苦 万状, 所 挟者 重, 所 得者 末。 ”明 代蒲 州商 人王 文显 训诫 其子 说: “夫 商与 士异 术而 同心, 故善 商者 ,处 财货 之场 而修 高明 之行 ,是 故虽 利而 不污 。” 上述 主张 ( )A. 发展 了中 国传 统的 民本 思想 B. 奠定 了“ 工商 立国 ”思想 的基础 C . 体现 了当 时社 会的 主流 思想 D. 肯定 了商 人追 逐功 利的 精神16. 蔡 元培 称黄 宗羲 为中 国的 卢梭, 在 他看 来, 黄 宗羲 的 明 夷待 访录 相 当于 中国 的 人 权宣 言 ,这 说法 的依 据是 ( )A. 批
11、判 君主 专制 ,具 有启 蒙作 用 B. 倡导 开明 政治 ,效 仿西 方制度 C . 提出 人民 主权 ,主 张平 等自 由 D. 否定 孔子 思想 ,促 进民 主发展17. “当 正直 的人 对 一切 人 都遵 守正 义 的法 则 ,却 没有 人 对他 遵 守时 ,正 义的 法则 就 只不过 造成 了坏 人的 幸福 和正 直的 人的 不幸 罢了 。 因此 , 就需 要有 约定 和法 律来 把权 利与 义务- 4 -结合 在一 起, 并使 正义 能符 合于 它的 目的 。” 这段 论述 出自A 伏尔 泰 哲学 通信 B 孟德 斯鸠 论 法的 精神 C 卢梭 社 会契 约论 D 卢梭 论 人
12、类 不平 等的 起源 和基 础18. 儒家 思想 成为 中国 传统 文化 的主 流思 想, 并且 保持 了长 久的 生命 力 , 主要 得益 于 其思 想 体 系 根 据 时 代 的 需 要 在 不 断 丰 富 和 完 善 封 建 统 治 者 的 大 力 提 倡 宗 教 思 想 始终 没 有 广泛 传播 封建 教育 对儒 家思 想的 大力 推广 ( )A B C D 19. 据 清代 畴 人传 统 计, 从 传说 中的 黄帝 开始 到清 初, 在 天文 历算 方面 有一 定成 就的 共收 录 243人 , 其 中 自 西 汉 至 明 中 叶 约 150人 中, 出 生于 官学 的 “司 天学
13、生 ”和 “星 历生 ”仅 有 2 人 ; 出 生 于 “司 天 官 属 ”和 “司 天 役 人 ”的 也 只 有 2 人 。导 致 这一 情况 的 主要 原 因是( )A. 官员 选拔 标准 制约 教学 内容 B. 重农 抑商 、闭 关锁 国政 策的 影响 C . 科举 制形 成的 价值 观念 取向 D. 封建 儒学 教育 扼杀 士子 创新 思维20. 在 楚汉 之争 中, 有 这样 一个 故事 : 韩 信投 靠刘 邦后 , 被 派去 管理 杂乱 无章 的粮 仓 。 但很 快 韩信 就把 新谷、 陈 粮分 开, 而 且新 谷、 陈 粮的 多少 统计 的非 常清 楚。 他 的这 些智 慧最可能
14、 记载 于( )A. 石氏 星表 B. 九章 算术 C. 几何 原本 D. 汜胜 之书 21. 在 郭 守 敬 的 建 议 下 , 元 世 祖 派 了 14位 天 文 学 家 , 在 国 内 27 个地 点进 行天 文观 测, 其观 测结 果为 编制 授 时历 提 供了 科学 的数 据。 由此 推断 ( )A. 国家 扶持 促进 了古 代科 技的 发展 B. 中国 古代 政府 历来 重视 天文 学发展 C . 劳动 人民 是推 动科 技发 展的 动力 D. 专制 统治 的强 化阻 碍了 科技 的发展22. 湖南 湘西 传出 令中 国考 古界 兴奋 的消 息: 大批 秦朝 官方 文书 档案 重见
15、 天日 , 至今 已出 土 数 量达 36000 件 。这 批文 书属 于地 方县 政府 档案 ,从 秦始 皇完 成统 一中 国之 年直 至他 去世 ,一年 不缺 。请 推测 这批 书写 在竹 木简 上的 秦代 文书 档案 的主 要文 字 体是 ( )A. 甲骨 文 B. 小篆 C. 草书 D. 楷书23. 图 中是 说 文解 字 列 出的 “历 ”“史” 二 字的 篆书。 许 慎解 释道 ,“历 ”者 ,过 也, 传 也。- 5 -“史 ”者 ,记事 者也 ,从又 持中 ;中 ,正也 。据 此可 知 ,“历史 ”的原 意是 指( )A.过去 发生 的一 切事 件 B. 代 相传 的文 化形式
16、 C .记录 过往 事物 的书 籍 D. 过去 事实 的文 字记载24. 1916 年 , 严 复 在 畴 人 诗 中 说 : “孔 门 说 人 性 , 愚 智 都 三 科 ; 其 才 可 为 善 , 著 论先 孟轲 日去 禽兽 远, 用礼 能贵 和。 人皆 得分 愿, 后舞 间前 歌。 自由 复平 等, 一 如卢 梭。 所忧 天演 涂, 争竟 犹干 戈。 藉云 适者 存, 所伤 亦已 多。 ”据此 诗可 知, 严复A 抨击 儒学 阻碍 了社 会近 代化 B 批判 进化 论在 社会 中的 运用 C 肯定 了儒 家思 想的 积极 方面 D 在新 文化 运动 中 “全盘 西化 ”25.有 学 者
17、认 为 : 宋 元 以 后 , 中 华 文 明 开 始 呈 现 出 复 杂 的 二 元 性 : 一 是 商 品 经 济 发 展 所 带来的文 化世 俗化 倾向 ; 二是 理学 和文 化专 制强 化以 后表 现出 的高 雅文 化倾 向。 他最 可能 选择的 依据 分别 是( )A风 俗画 和文 人画 B话 本和 小说 C汉 赋和 唐诗 D元 曲和 傩戏26. 北 魏 ( 南 北 朝 ) 孝 文帝 5 岁 即皇 帝 位, 重视 汉 族文 化, “雅 好读 书 ,手 不释 卷 。“ 五经 之义 ,览 之便 讲。 ”他可 能读 过的 诗句 是 ( )A. 大江 东去 ,浪淘 尽, 千古 风流 人物 B
18、. 惟草 木之 零落 兮, 恐美 人之 迟暮 。C. 粉身 碎骨 浑不 怕, 要留 清白 在人 间 D. 江流 天地 外 ,山色 有无 中27. 有学 者认 为: “佛教 在中 国的 传播 和发 展, 始终 与中 国固 有的 以儒 道为 代表 的思 想文化 处在 相互 冲突 和相 互交 融的 复杂 关系 中。 ”明清 四大 长篇 小说 中, 儒释 道 “三教 合一 ”的印 痕有 着淋 漓尽 致体 现的 是( )A 西 游记 B水 浒传 C 三 国演 义 D红 楼梦 28. 一 位古 董商 要 出售 以 下文 物: 有 铭文 的 青铜 器、 楷 书写 的 道 德经 、 行书 写的 窦娥 冤 、隶
19、 书刻 写的 竹简 。他 最可 能是 何时 何地 的商 人 ( )A. 东汉 洛阳 B. 唐末 长安 C. 北宋 开封 D. 明初 南京- 6 -29.以 下是 清代 的观 台楹 联“ 乐 备礼 明真 富贵, 臣 忠子 孝大 文章” “奸 雄百 计得 便宜 难免 当 场唾 骂, 忠贞 一时 受困 苦须 知后 世称 扬” 等, 这主 要体 现出 古代 戏曲 的( )A教 化功 能 B娱 乐功 能 C 程式 化 特点 D 虚拟 性特 征30. “他们 并不 把事 情本 身认 作有 效准 ,而 是把 事情 归结 到感 觉上 面, 以感 觉为 最后 的因 由。 ”“他们 ”指 ( )A. 智者 学派
20、B. 文艺 复兴 者 C. 宗教 改革 者 D. 启蒙 运动 者31. 苏格 拉底 认为 , 人是 一个 对理 性问 题能 给予 理性 回答 的存 在物 。 这表 明苏 格拉 底 () A . 反对 智者 学派 B. 强 调 客观 存在 C. 推崇 独立 思考 D. 重 视 哲学 思辨32 论文 的关 键词 对内 容有 着提 纲挈 领的 作用 。 有一 篇评 价某 一位 历史 人物 的论 文 , 关键词 有“ 哲学 家” 、 “中庸 之道 ”、 “逻辑 学 ”等, 该历 史人 物最 有可 能是 ( )A孔 子 B柏 拉图 C普 罗塔 哥拉 D亚 里士 多德33 东西 方先 哲的 思想 , 有的
21、 倾向 哲理 思辨 , 有的 倾向 实际 功利 。 其中 贯穿 着讲 求实 际功利 精神 的是 ( )墨家 学派 的诉 求 王阳 明心 学的 主旨 智者 学派 的主 张 苏格 拉底 的道 德哲 学A B C D 34. 维 多 里 诺 是 14 15 世 纪意 大 利的 教育 家 。他 奉 行“ 身 心发 展 并重” 的 教育 理 想, 注重 发 展学 生个 性, 重 视骑 马、 剑 术、 跳 舞、 游 泳等 方面 的能 力培 养。 他 还要 求学 生研 读古罗马 作品 和基 督教 作品 ,视 之为 道德 教育 重要 内容 。这 反映 出( )A. 文艺 复兴 尚未 影响 教育 领域 B. 宗
22、教 制约 着教 育发展 C . 教育 摆脱 了宗 教束 缚 D. 人文 主义 的教 育理念35.1991 年, 高 考作 文题 目: “近 墨者 黑”与 “近 墨者 未必 黑” 之 辩。 “近 墨者 未必 黑”这 一论 点凸 显的 时代 特征A 墨家 学派 的时 代价 值 B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新道 路的 探索- 7 -C 反 思苏 联解 体的 教训 D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目 标 确 立 36. 恩 格斯 说: 文艺 复兴 这个 名字 没有 把这 个时 代充 分表 达出 来。 对其 理解 正确 的是 ( )A. 它没 有把 古代 文化 古为 今用 B. 没有 准确
23、揭示 这场 运动 的实 质C. 它没 有把 古典 文化 全部 复兴 出来 D. 它仅 仅是 打着 “复兴 古典 文化 ”的旗 号37. 在 15 世 纪的 西 欧, 学者 、 艺术 家 、政 治 家甚 至普 通 民众 都 流行 写 自传 ,这 一 时期 自传 作品 的数 量比 500 到 1400 年之 间写 就的 总和 还要 多。 出现 这种 现象 的主 要原 因是 ( )A. 文化 教育 水平 的提 高 B. 宗教 改革 冲击 教皇 权威 C . 人文 主义 思想 的传 播 D. 天赋 人权 观念 深入 人心38. 路 德认 为宗 教信 仰的 基石 是相 信, 基 督教 信仰 是一 种情
24、操, 宗 教行 为完 全是 个人 的事 情。 所以 路德 说, “基督 徒的 自由 存在 于这 种信 念 : 我们 的虔 诚和 得救 无需 借助 于机 构来 实现 。 ” 这表 明路 德( )A. 维护 上帝 的权威 B. 主张 因信 称义C. 认可 宗教 信仰 自由 D. 认为 王权 高于 教权39 马克 思在 评 论西 欧 宗教 改革 时 说道 : “他 破除 了对 权 威的 信 仰, 却恢 复 了信 仰的 权 威。他把 僧侣 变成 了俗 人, 但又 把俗 人变 成了 僧侣 。 ”这里 的第 一个 “权威 ”是指 ( )A上 帝 B罗 马教 皇 C马 丁 路德 D贵 族40. 有学 者指
25、出: “文艺 复兴 说到 底是 阿尔 卑斯 山以 南的 富庶 世界 , 尤其 是意 大利 的一 场华 丽而 感性 的时 髦风 潮, 宗教 改革 则是 贫穷 而道 德严 谨的 北欧 世界 的一 场质 朴而 深刻 的思想革 命。 ”该学 者旨 在强 调 ( )A. 近代 思想 解放 运动 都具 有地 域性 特征 B. 文艺 复兴 与宗 教改 革的 斗争 对象 不同C. 宗教 改革 更有 利于 推动 现代 化进 程 D. 部分 人文 主义 者过 分追 求感 官享 受二 、 非 选 择 题 (本 题 共 2 题 。 第 41 题 20分 ,第 42 题 20分 , 共 40 分。 )41.材 料一 中
26、 国 素 称 “礼 仪 之 邦 ”“礼 ”在 社 会 中 无 处 不 在 。 18 世 纪以 来, 伴 随西 学东 渐 , 融入 西方 色彩 的礼 俗变 革悄 然伊 始。 辛亥 革命 后, 中华 礼制 简约 化与 世俗 化趋 势无 可逆 转,一 些古 代礼 俗如 跪拜 礼废 止 不行“ 大 人” “老 爷” 等 官场 称呼 不再 使用 “先 生” “君” “女 士 ”、 “太 太 ”等 称 谓 成 为 时 髦 用 语 。 1915 年 ,陈 独秀 发文 宣称 “中 华固 有之 伦理 、学 术、 礼 俗, 无 一非 封建 制度 之遗 , 吾 宁忍 过去 国粹 之消 亡, 而 不忍 现在 及将 来
27、之 民族 , 不 适世 界 - 8 -之 生 存 而 归 削 灭 也 ”, 而 到 了 20 世 纪 90年 代, 一 股 “国 学热 ”的 潮流 带 动了 部分 传 统礼 仪 的 回归 ,地 铁 上大 学 生的 “汉 服秀 ”、 中小 学校 园 诵读 弟子 规 , 举行 “冠 礼” , 社会 上朋 友相 见作 揖打 拱, 夫妻 互称 “郎君 娘子 ”等现 象屡 见报 端网 络。摘编 自唐 翼明 国 学热 是中 国人 自发 的文 化自 救材 料 二 法 国 礼 仪 制 度 举 世 闻 名 : 法 国 人 一 度 被 誉 为 欧 洲 最 有 礼 貌 的 民 族 。 1789 年 , 一场 攻 占
28、巴 士底 狱的 骤变 席卷 全国, 巴 黎大 街上 充斥 着互 称 “公 民” 的 激进 男女 , 在 打倒 波旁 王 朝 的同 时, 也 将优 雅的 法兰 西礼 仪 日 常交 际礼 仪, 餐 饮礼 仪、 着 装礼 仪等 视作 旧体 制的 毒 瘤 , 逐 一 以 革 命 法 令 彻 底 废 除 。 1875 年 , 动 荡 的 法 国 开 始 消 停 , 社 会 重 新 认可 了 传 统 的 礼 仪文 化 ,礼 仪规 则 在越 发 高雅 , 规范 的同 时 又日 趋 平民 化 、大 众化 。 从 1914年 到二 战 胜 利 ,礼 仪 越来 越简 化 快捷 。 然而 到 1991年 以后 ,
29、法国 尊崇 古 典礼 仪 的社会 群众 越来 越 多, 人们 又开 始使 用一 些早 已不 太习 惯, 消逝 近百 年的 礼仪 ,如 吻鼻 礼、鞠躬 礼。摘编 自( 法) 鲁维 洛瓦 礼 貌史 根 据 材 料 一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指 出 20 世 纪初 期中 国对 待传 统礼 仪文 化的 态度 并分 析其 影响。( 6 分)分析 20世纪 90年代 以来 中国 对待 传统 礼仪 文化 态度 改变 的原 因 , 并对 这种 现象 作简 要评 价。( 6 分)(3 ) 根据 材料 一 、二 并 结合 所学 知 识, 指出 近 代以 来 中、 法两 国 社会 礼 仪演 变的 相 同之
30、处 及 其 原 因 。 ( 8 分)42.阅读 下列 材料 :材 料一 中 国古 代人 文主 义者 认为: 在 人与 人之 间应 保持 一种 和谐 的关 系, 互 相关 心, 互 相 爱护 一个 没有 秩序 的社 会是 危险 的, 会给 社会 成员 带来 灾难 , 提出 一系 列符 合社 会发展 需 要 的 礼法 模式 要 使 “义 ”成 为 第 一 追 求 , 认 为 它 是 人 的 根 本 价 值 所 在 而 人民 之间 的交 往需 要一 个基 本的 准则 ,应 该真 诚待 人, 不虚 伪欺 诈。材 料二 早 在公 元前 5 世 纪, 以 普罗 泰格 拉为 代表 的古 希腊 智者 学派,
31、开 创将 人的 活动 和创- 9 -造 性, 人 的认 识和 活动 的社 会意 义、 性 质作 为研 究方 向 , 在 研究 中, 普 罗泰 格拉 提出 了“人 是 万物 的尺 度” 这 一著 名的 命题 。 此 后的 苏格 拉底 、 柏 拉图 、 亚 里士 多德 等继 续这 一命 题的 研 究, 他 们的 思想 直接 成为 西方 自由 主义 者关 于民 主基 础上 的 法律 和 “法 律下 的自 由” 的 思 想 渊源, 以 及建 立法 律统 治的 正当 理由 。 从 此意 义上 讲, 人 文精 神构 成西 方法治理 论的 精神 底蕴 。摘编 自互 联网 请回 答:( 1) 根 据 材 料
32、一 , 概 括 中 国 古 代 人 文 主 义 的 主 要 观 点 ( 4 分 , 并 结合 所学 知识 分析 春秋 战 国 时 期 这 种 观 点 出 现 的 原 因 。 ( 6 分)(2)根 据 材 料 二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概 括 古 希 腊 先 哲 的 哲 学 思 想 、 人 文 精 神 发 展 的 轨 迹 ( 6 分) , 并分 析其 对后 世的 影响 (4 分) 。高二 历史 考试( 参考 答案)一 、 选 择 题 ( 本 大 题 共 40 小 题 , 每 小 题 1.5 分 , 共 60 分 。 在 每 小 题 列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项是 符
33、 合 题 目 要求 的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D B B C B A C D B C D B A B D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C D A B A B D A A B A D A A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C D A D B B C B B C二 、 非 选 择 题 (本 卷 共 2 题 。 第 41 题 20分 ,第 42题 20分 , 共 40 分)41.( 1) 态 度 : 彻 底 批 判 传 统 礼 仪 文 化 (2 分) 评 价:
34、 打 击了 袁世 凯尊 孔复 古的 逆流 ,捍 卫了 民主 共和 制度 ; 促 进了 思想 解放 ; 但 对传 统礼 仪 文 化 的 全 盘 否 定 , 不 利 于 中 国 优秀 文 化 的 传 承 和 发 扬 ( 4 分)( 2) 原 因 : 对 “文 革” 的 反 思 ; 改 革 开 放 以 后 文 化 教 育 事 业 的 发 展 ; 综 合 国 力 的 提 升 ,国 民 自信 心的 提升 。 (3 分) 影响 :有 利于 弘扬 传统 文化 ;提高 民族 凝聚 力和 认同 感 ,应对 全球 化的 冲击 ;但 流于 形式 , 不 利 于 传 统 文 化 的 健 康 发 展 。 ( 3 分)(
35、3 ) 同: 革命 时 期都 否定 传 统礼 仪; 都 呈现 简 约化 、平 民 化的 发展 趋 势; 后来 都 出现 传- 10 -统 礼仪 的回 归。 ( 3 分) 原因 :受 民主 革命 、政 治民 主化 进程 的影 响; 近代 工业 文明 的推 动; 民主 平等 思想 的影 响; 对 传 统 礼 仪 文 化 演 变 过 程 的 理 性 反 思 。 (5 分)42.( 1) 主 张 和 谐 , 倡 导 仁 爱 , 提 倡 礼 治 , 重 视 道 义 , 倡 导 诚 信 。 ( 4 分) 春 秋战 国处 于社 会大 变革 时期; 诸 侯争 霸, 政 局动 荡, 和 平与 和谐 是社 会各
36、阶层 的呼 声; 宗 法 分封 制遭 到破 坏, 社 会秩 序混 乱 ; 百 家争 鸣 , 私 学的 兴起 , 各 家学 派和 士阶 层希 望统 治者 采 纳相 关 的 学 说 主 张 。 ( 6 分)(2 ) 智者 学派 把 讨论 的 重点 从认 识 自然 转移 到 认识 人 类社 会上 , 提倡 怀 疑精 神, 强 调人 的 价 值, 是 人文 精神 的源 头; 苏 格拉 底使 哲学 成为 一门 研究 “人” 的 学问, 追 求知 识和 自由 的 理 性 精 神 ; 亚 里 士 多 德 使 哲 学 成 为 真 正 独 立 的 学 科 。 ( 6 分)他们 的思 想影 响了 西方 的法 治理 论精 神; 为文 艺复 兴和 人文 主义 发展 提供 了精 神源 泉 , 奠定了 思 想 基 础 。 (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