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 资源ID:1187825       资源大小:18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1、- 1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完卷时间:90 分钟; 满分 100 分】第卷 (选择题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1孔孟经历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言论:(孔子)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孟子) “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B.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C. 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发展趋势 D. 儒者主张遭受社会的普遍排斥2儒家主张“有为”,强调个人对家族、

    2、国家的责任;道家倡导“无为”,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儒道两家完全对立 B道家是对儒家补充完善C儒家比道家更先进 D儒道具有不同的处世观3. 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 ,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A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B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C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D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4、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

    3、。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5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 )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 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6、著名学者牟宗三认为:“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 。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 ”下列解决“周文疲弊”最- 2 -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的思想是(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7. 斯

    4、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8、历经”焚书坑儒”的儒家学说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 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C. 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 从针砭时弊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9、下表是“两汉社

    5、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 它表明两汉时期( )A主流价值观儒学化 B法家思想退出政治舞台C商人政治势力强大 D国家政权实现了平民化10. 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C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11. 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下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

    6、A.朱熹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1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指(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17586 次 4653%法观念 法、刑 4648 次 1230%财富观念 利、财、富 4765 次 1261%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 次 1171%- 3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13. 著名学者余英时曾指出:“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此说的依据是程朱

    7、理学主张( )A格物致知 B先理后气 C存天理,灭人欲 D理气同源14.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唯余一死报君恩。”以上言论主要针对明清时期( )A.重文轻技的特点 B.儒学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 D.空谈义理、不重视经世致用的做法15.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6. “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

    8、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17从公元 960 年到 1278 年,是我国历史上宋辽金夏几个政权同时并立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印刷、兵器、纺织、制瓷、造船、冶金、土木建筑等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的记录;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等传统领域也同样硕果累 累,并涌现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传世的科学著作。主要原因是( )A农业的发展和工商业的进步 B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政权同时并立 D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18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

    9、最高水平之名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殉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下图)。下列对其书体特征介绍最准确的是( )- 4 -A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B笔面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C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19郑板桥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充分表达了作者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思想。该画应属于 ( )A宫廷画 B风俗画 C文人画 D民间绘画20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它在诸侯争霸、问鼎中原的历程中与北方诸国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离骚这样伟大的诗篇。材料表明( )A.

    10、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 B. 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C. 文化发展推动了楚国霸业 D. 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21. 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 “三言”120 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 50 多篇。“二拍”80 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 40 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22.魏源在海国图志对英国有如下描述:“大事则三年一会议,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会)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

    11、 ”这表明魏源( )A.主要是介绍西方政治制度 B. 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借以表达反君主专制思想 D. 推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23.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是由他们开始的。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是一种思想。 ”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 )- 5 -A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B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C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 D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24.晩清渐江钱塘人孙宝這早期主要读的是古书,如左传 、 明记 、 明史等,甲午后他所读之书主要是危言

    12、、 西事类编 、 日本外史 、 万国近政考略 、 天演论等。这说明( )A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变化 B东南沿海开放程度较高C民族危机影响国人思想 D变法革新成为时代主题25. 20 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 B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C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 D为建市民国作思担准备26严复在某译著中说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材料信息反映出( )A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 B自然科学对社会进步有助推作用C传统文化严重阻碍社会进步 D科学是

    13、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27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说明( )A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 B尊孔复古具有必然性C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D中国民众的麻木颓废28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 24 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29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

    14、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 )A 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 B 传播马克思主义C 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 D 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 6 -301918 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提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李大钊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新文化运动( )A 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 盲目追求西方文化C 倡导多元文化观念 D 担忧西方文化冲击第卷 (非选择题 40 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40 分,其中第 31 题 16 分,第

    15、32 题 12 分,第 33 题 12 分)31 (16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仁者爱人” , “为政以德” 孔子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

    16、思想主张(2 分) ,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4 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 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 分) 。- 7 -32 (12 分)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 ,只下贩鹰鹘客,馀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

    17、,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材料 2: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 18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 3:宋代

    18、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材料 4: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请回答:(1)据材料 1,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3 分) (2)据材料 2,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

    19、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3分)(3)据材料 3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4 分)- 8 -(4)据材料 4,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2 分)33.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粱启超爱国论材料二 蔡元培之决心献身教育,是自光绪二十四年始。戊戌政变发生后,他认为康、粱失败的最大原因是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人才。所以返里从事教育工作,最先接办绍兴中西学堂,又到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及爱国学社。摘自陶奠惠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20、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试分析其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4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思想主张。简述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实践其思想主张的活动。两者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8 分)高二上历史期中考答题卡1、选择题(本卷共 30 小题,共 60 分)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学校 _班级 _姓名 _学号 _试卷密封线贴 条 形 码 区 域- 9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40分)4 A B C D 9 A B

    21、C D 14 A B C D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16 A B C D 21 A B C D 26 A B C D17 A B C D 22 A B C D 27 A B C D18 A B C D 23 A B C D 28 A B C D19 A B C D 24 A B C D 29 A B C D20 A B C D 25 A B C D 30 A B C D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 分)(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 分) ,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

    22、同(4 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 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 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1)据材料 1,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3 分) (2)据材料 2,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3分)(3)据材料 3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4 分)(4)据材料 4,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2 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试分析其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4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思想主张。简述蔡元培在新文化运

    23、动期间实践其思想主张的活动。两者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8 分)- 10 -高二(上)历史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B B D B A D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A D D B A C C A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B B C B B C D C C- 11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40 分,其中第 31 题 16 分,第 32 题 12 分,第 33 题 1

    24、2 分)31 题答案:(1)主张:孔子“仁者爱人”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 分)结局与原因: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候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 (4 分)(2)观点不同:朱熹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2 分) ;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2 分) 。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其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2 分)(3)认识: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需要作用;但是后来不断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4 分)32 题答案:(1)表现:专

    25、业化市场得到发展:街巷店铺林立、市坊界限打破;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娱乐经济繁荣。 (任答 3 点得 3 分)(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1 分)表现: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2 分)(3) 历史影响: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升华抽象思辨,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人格建树、民族气节、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4 分)(4)文化特征: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2 分)33 题答案:(1)主张:兴民权是爱国的基础;提倡维新变法。(2 分)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 分)(2)主张:维新变法的失败主要在于没有培养革新人才;教育救国。(2 分)- 12 -活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对“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4 分)主题: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2 分)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为本站会员(ownview25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