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精选(九)一、选择题1、类比法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 。下列类比关系正确的是( )A苯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则甲苯也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B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则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也处于同一平面上C乙醇与浓硫酸在加热时能脱水生成乙烯,则丙醇与浓硫酸在加热时能脱水生成丙烯D分子式为 C7H7Br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4种,则分子式为 C7H8O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也是 4种2、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乙醇和乙酸制乙酸乙酯;苯的硝化反应B乙烷和氯气制氯乙烷;乙醇转化为乙烯C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苯与液溴反应制备溴苯
2、D乙醇和氧气制乙醛;苯和氢气制环己烷3、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发生加 成反应B油脂、淀粉、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乙醇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直接氧化成乙酸D棉、麻、羊毛完全燃烧都只生成 CO2和 H2O4、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0.1 mol Cl 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1NAB25 ,pH13 的 NaOH溶液中含有 OH 的数目为 0.1NAC标准状况下,4.48 L SO 3所含的分子数目为 0.2NA- 2 -D常温常压下,16gO 2和 O3混合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NA5、常温
3、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由水电离出的 c(H )10 12 molL1 的溶液中:Mg 2 、K 、Br 、HCO 3-B含有大量 Fe3 的溶液:Na 、Mg 2 、NO 3-、SCN C含有大量 NO 的溶液:H 、Fe 2 、SO 42-、Cl D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 、Ba 2 、NO 3-、Cl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均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B将 NaOH溶液逐滴加入 FeCl3溶液可制备 Fe(OH)3胶体C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D碱石灰、玻璃、生石灰、漂白粉都是混合物7、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4、 )A常温下铝遇浓硝酸钝化,可用铝罐车运输浓硝酸BNH 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CBaSO 4难溶于水和盐酸,可用作钡餐DHF 与 SiO2反应,可用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8、X、Y、Z、W、Q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 Z是金属元素,W的单质是黄色固体,X、Y、W 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W、Q 三种 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BZ 单质的冶炼方法是电解熔融的 Z与 Q组成的化合物- 3 -C常温下 Q的单质能与 X的某种氢化物反应置换出 X的单质DQ 的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于 W的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说明非金
5、属性 QW9、 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则三种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一定为甲丙 戊B若甲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的单质,且戊为碱,则丙可能为 Na2O2C若丙、丁混合产生白烟,且丙分子为 18电子分子,丁分子为 10电子分子,则乙的水溶液可能具有漂白性D若甲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 NaOH溶液反应,则戊可能属于两性氢氧化物10、水热法制备 Fe3O4纳米颗粒的总反应:3Fe 2 2S 2O32O 2 x M=Fe3O4S 4O622H 2
6、O,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每转移 3mol电子,有 1.5mol Fe2+被氧化BM 为 OH离子, x=2CO 2、S 2O32都是氧化剂D每生成 1molFe3O4,反应中转移 2mol电子1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 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变成浅绿色稀硝酸将 Fe氧化为 Fe2B 向浓度均为 0.1 molL1 NaCl和 NaI的 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4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 AgNO3溶液C 将硫酸酸化的 H2O2滴入 Fe(NO3)2溶液 溶液变黄
7、色H2O2的氧化性比Fe3 强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 H2SO4,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加入新制 Cu(OH)2,煮沸没有生成砖红色沉淀 淀粉未水解12、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碘水中通入适量的 SO2:I 2SO 22H 2O=2I SO 42-4H BNH 4HCO3溶液与足量 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NH 4+OH =NH3H 2OC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稀 HNO3:Fe 3O48H =2Fe3 Fe 2 4H 2OD向 Ca(ClO) 2溶液中通入 SO2:Ca 2 2ClO H 2OSO 2=CaSO32HClO13、下列实验现象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品红溶液中
8、分别通入 SO2和 Cl2,溶液均褪色B分别加热盛有 NH4Cl和单质碘的试管,管口均有固体凝结C鸡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NH 4)2SO4溶液和 HgCl2溶液,均有固体析出D溴水分别滴入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中,溴水均褪色 14、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 C会有损失CPM2.5 是指大气中动力学当量直径接近 2.5109m 的颗粒物D “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15、下列事实能说明甲酸(HCOOH)属于弱酸的是( )1mol/LHCOOH 的 pH=2 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9、- 5 -20ml 1mol/LHCOOH 与 20ml 1mol/LNaOH恰好中和 HCOONa 溶液的 pH7 A. B. C. D.16、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 c(SO42 )减小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D.阴 离子和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 ,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17、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最外层有 6个电子,Y 是至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 在周期表中处于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的位置,W
10、的单质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Y、X、W、Z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W、Z、Y、XC.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Z、W、X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X、Y 、W 1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 3+、Mg 2+、SCN 、Cl B.c(H+)/c(OH-)=110-12的溶液中: K+、Na +、CO 32、NO 3- 6 -C.c(Fe2+)1 molL -1的溶液中:K +、NH 4+、MnO 4-、SO 42D.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的溶液中:Na +、NH 4
11、+、SO 42、H CO3 19、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 4+的数量为 0.1NAB.2.4gMg与 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C.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 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NAD.0.1mol H2和 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 0.2NA20、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可吸收 SO2,并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 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为直流电源的正极B阴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为 2HSO3-2H 2e =S2O42-2H 2OC阳极
12、的电极反应式为 SO22H 2O2e =SO42-4H D电解时,H 由阴极室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到阳极室21、在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 2COONH4(s) 2NH3(g)CO 2(g) H 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 7 -C再加入一定量氨基甲酸铵,可加快反应速率D保持温度不变,压缩体积,达到新的平衡时,NH 3的浓度不变 22、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NH 4+
13、、Cl 、Mg 2 、Ba 2 、CO 32-、SO 42-,现取三份 100 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 第一份加入 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 第二份加足量 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 0.04 mol;(3) 第三份加足量 BaCl2溶液后,干燥后得沉淀 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 2.33 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K 一定存在; 100 mL 溶液中含 0.01 mol CO32-; Cl 可能存在;Ba 2 一定不存 在;M g2 可能存在A B C D二、填空题23、 (1)氢能源是绿色燃料,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利用甲醇与水蒸
14、气反应可以制备氢气:CH 3OH(g)H 2O(g)=CO2(g)3H 2(g)。下图是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图:通过图中信息可判断反应 CH3OH(g)H 2O(g)=CO2(g)3H 2(g)的 H_0(选填“”“”或“” “”或“” 、 “ 催化剂 =CH 3OH(1)3/2O 2(g)=CO2(g)2H 2O(1) H725.76 kJmol 1(2)2NH3(g)CO 2(g)=CO(NH2)2(s)H 2O(l) H87.0 kJ/mol24、 (1)羟基、 羧基 CH2(OH)CH2COOH(2) +NaOH +H2O(3) +2Na +H2(4)CH3CH(OH)COOH+CH3CH
15、2OH CH3CH(OH)COOCH2 CH3+H2O- 19 -25、(1)0.03mol/( Lmin) 75 (2)AC (3)B(4)2NH3H2O+SO2=(NH4)2SO3+H2O26、 (1)第二周期A 族 NaNO(2)NH 3 + HNO3= NH4NO3 离子键和共价键(3)Fe 2O3+6H+=2Fe3+ +3H2O 27、(1) (2) NOC (3) N=N=O 2 2 (4) H2O2(双氧水或过氧化氢也可) sp 3杂化 极性 (5)CuO Cu 2O Cu2O中 Cu的 3d能级为全充满状态,较稳定 (6)8 28、 (1)Ca(OH) 2H 2O26 H 2O
16、 =CaO28H2O 中和过氧化氢和 Ca2 反应产生的氢离子,促进反应的进行(或中和反应生成的 HCl,使反应 CaCl2H 2O2 CaO22HCl 向右进行); 防止 H2O2发生分解2H 2O2=2H2OO 2(或 2Na2O22H 2O=4NaOHO 2) 蒸馏烧瓶 防止空气进入装置 C影响产品纯度(2) 淀粉溶液;10.80 mgL 1 29、碳碳双键、羧基; - 20 -3; 、 、C6H5CH2CH2Cl + NaOH C6H5CH2CH2OH + NaCl630、 (1)2Co(OH) 3SO 32-4H +=2Co2+SO 42-5H 2O (2)将 Fe2+氧化成 Fe3
17、+ (3)5.27.6 (1分) 除去 Mn2+ (4) 3CoC2O4 + 2O2=Co3O4 +6CO2 (Co 3O4可以写成 CoOCo2O3)31、(1)3X+Y 2Z (2) 9:10 (3)增大 (4)BC (5)AB32、 (1) NH 3+CO2+H2O= NH4HCO3 (或 NH3H2O +CO2 = NH4HCO3) 降低吸收过程中氨水的挥发,促进氨水对 CO2的吸收。(2) 8CO 2(g)25 H 2(g) = C8H18(l) 16H 2O(l) H= 1627kJmol-1 516(3) 0.16 molL -1min-1 7MPa ; 合成二甲醚的总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压强越大,二甲醚的平衡产率越大。增大 CO浓度,消耗了反应体系中的水,促进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增加了产品的平衡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