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兰州一中 2018-2019-1 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试题理 科 综 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Cu-64 Zn-65一、 选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入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B.图甲
2、为主动运输、图乙为协助扩散,故两种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C.图甲物质由膜外运输到膜内过程中一定消耗氧气D.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2.如图表示细胞内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其中 i 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2 -A.碱基对数目的差异是不同 f 携带信息不同的主要原因B.e 为核糖核苷酸,h 为蛋白质C.f 在 i 上呈线性排列,f 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D.若 g 中 G+C/A+T=0.5,则 A 占 g 中总碱基数的比例为 1/23.用 32P 标记某动物精原细胞的全部核 DNA,然后将细胞置于 31P 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进行一次
3、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MI、M)。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前期与 MI 前期细胞中, 32P 标记的 DNA 分子数相同、染色体数不同B.有丝分裂后期与 MI 后期细胞中, 32P 标记的 DNA 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C.有丝分裂中期与 M中期细胞中, 32P 标记的 DNA 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D.有丝分裂后期与 M后期细胞中, 32P 标记的 DNA 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相同4.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持续高烧 39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机体中的浆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分泌特异性抗体C.机体失水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产生渴觉D.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导
4、致血浆的 pH 明显下降5.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在花期喷洒高浓度的 2,4-D 可防止落花落果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6.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做了大量实验,一段时间后,测量各种物质含量和细胞数目,结果如表。且研究发现 Bcl-2 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A:冬虫夏草提取物溶液 B:鬼臼类木脂素溶液 C:生理盐水 +的数量越多,表示物质的相对量越大)培养液中物质的相对量组别胸腺嘧啶 尿嘧啶 葡萄糖 肝腹
5、水癌细胞数目 Bcl-2 蛋白相对量A B C - 3 -A.据实验结果分析,Bcl-2 蛋白是一种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B.设置 C 组的目的是对照,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是因变量检测指标之一C.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导致癌细胞死亡D.鬼臼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癌细胞对 T、U 的摄取,抑制 DNA 和 RNA 合成29.(8 分)下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物质转换用实线表示,能量传递用虚线表示,图中 ag 为物质,为反应过程),据图回答问题:(1)绿色植物能利用 a 物质将光能转化成 储存在 c 中,绿叶中的a 可用有机溶剂 提取,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由高
6、到低的排序为 。(2)图中表示水分的吸收,表示 ,物质 b 是 ,其在细胞中的作用是参与 (填生理过程名称) 。(3)物质 f 是 。在 g 物质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C 3的含量将会(填“上升” 、 “下降”或“不变” ) 。30.(8 分)2016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观察到酵母细胞自噬过程的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细胞自噬指细胞吞噬自身无用的蛋白质或细胞器的过程。大隅良典发现了细胞是如何在一个囊泡中降解细胞中反常或不必要的蛋白质,并重新利用这些成分作为能量来源来适应饥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细胞与外界环境的边界是 。酵母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2)酵母细胞自
7、噬过程中,囊泡需和细胞内的“消化车间” 结合,其结合过程所依赖的细胞学基础是 。(3)人体细胞完成自噬过程时,需要的 ATP 来源于细胞中的 (填场所名称)。人体细胞与酵母细胞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是 。31.(9 分)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4 -(1)据图可知,激素 B 是 ,它之所以能将甲状腺细胞作为靶细胞,是因为 。过程对过程的作用是 。(2)图中的细胞甲是 ,该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可由 增殖分化而来。(3)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病属于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与健康人相比,该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 (填“增多” “减少”或“无法确定”)。32.(14 分)果蝇作为经
8、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 nXn、x NY 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 F1果蝇共 185 只,其中雄蝇 63 只。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 种 。若 F1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F 1雌蝇的基因型为 。若 F1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让 F1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 F2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 N 的频率为 。(2)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 和 B、b)控制,其中 B、b 仅位于
9、X 染色体上。A 和 B 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 存在而 A 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 T、t,与基因 A、a 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 t 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 F1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 2雌雄比例为 3:5,无粉红眼出现。T、t 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F 2雄果蝇中共有 种基因型,其中不含 Y 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37.【生物技术实践】(15 分)多个生物兴趣小组围绕微生物发酵展开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5 -(1)兴趣小组一进行自制葡
10、萄酒实验。在进行“产品”品尝时,兴趣小组一的同学都感到2 号装置中的“产品”明显发酸,其原因最可能是 2 号装置 ,导致最终的产品中含有 。(2)兴趣小组二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能产生胡萝卜素的酵母菌品种。用纸层析法对培养液中获得的“产品”进行鉴定,点样时除了点提取样品外还要点 样品,当观察到时,说明产品含有胡萝卜素。(3)兴趣小组三进行自制苹果醋实验。自制过程需要接种的发酵菌是 。某同学用新鲜苹果醋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其中的发酵菌,为了保证能获得单菌落,要先对苹果醋 。(4)兴趣小组三的某同学计划统计苹果醋中某发酵菌的总数,他选用 10-4、10 -5、10 -6稀释液进行涂布,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
11、3 个培养皿。从对照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组是 ,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 。38.【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科研人员从一些荒漠植物中成功克隆抗旱功能基因,培育出抗旱、耐盐碱和耐贫瘠能力的转基因紫花苜蓿新品系。它的研究成功,对改良与利用大面积盐荒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克隆抗旱功能基因是应用 技术,其原理为 。(2)获取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从 中得到,也可人工合成。(3)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需含有目的基因、终止子、 、 和标记基因共五部分。(4)紫花苜蓿为双子叶植物,常用的导入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5)若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
12、需将该植株栽培于 环境中,以观察其生长状况。(6)某些地区在规划中违背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造成了“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当地的生产活动违背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6 -兰州一中 2018-2019-1 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答案题号 1 2 3 4 5 6答案 A C C A B A29. (每空 1 分,共 8 分) (1)活跃的化学能 无水乙醇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2) 水的光解 O 2 有氧呼吸(细胞呼吸) (3)NADP+(辅酶) 上升30. (8 分) (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细
13、胞膜 核糖体 (2)溶酶体 细胞膜的流动性(3)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 分) 酵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 CO2,而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2 分)31. (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9 分)(1)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细胞含该激素的受体(2 分) 促进 (2)浆细胞 B 细胞和记忆细胞(2 分) (3)自身免疫病 无法确定 32. (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4 分)(1)X 3 n X NXN、X NXn(2 分) N 9.09%(或 1/11) (2 分)(2)常 ttAAX bY 8(2 分) 1/5 (2 分) 37.【生物技术实践】 (15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1)密封不严 醋酸(1 分)(2)标准 与标准样品对应的层析带(3)酵母菌和醋酸菌 用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4)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 证明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38.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1)PCR(1 分) DNA 双链复制(1 分)(2)基因文库(1 分)(3)启动子 复制原点(4)农杆菌转化法(5)干旱、盐碱和贫瘠(6)整体性 协调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