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6-2017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湘潭一中、澧县一中、浏阳市田家炳中学高二下学期四校联合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拿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教授整年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他们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读过什么书?哈姆雷特根据哪些书写的?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这些功夫属于“考据学”。教授只做这种功夫,至于学
2、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并不过问。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
3、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领略它的滋味。在考据学者们看来,考据就是文学批评,但是一般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在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的就是美,违背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克白?”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
4、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2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
5、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摘编自朱光潜考据、批评与欣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学者把阅读产生的快感、联想当作美感,一般人则认为考据和批评就是欣赏,二者都是误解。B.学者们埋头旧书籍、资料来寻
6、根究底,下一些考据学的功夫,获取相关历史知识,这些工作对于欣赏是没有帮助的。C.从欣赏层面来说,了解作品的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并没有进入作品本身,也不可能获得美感经验。D.真正走进文艺的领域,则欣赏洛神赋,就弄清曹植和甄后的关系;欣赏饮酒诗,就考定原本中到底是不是“悠然见南山”。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苦心孤诣拉史实来附会;止步于考据,而不进行深入领略:这些说明考据家们不明白艺术是创造的。B.衡量一切作品,全用心中预存的几条纪律,把“我”和作品割裂开来,以纪律代替欣赏,这是被称作“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缘由。C.“法官”式的文学批评者秉承亚里士
7、多德提出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的看法,因此认定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不是一部悲剧。D.印象派的文学批评认为文学批评是艺术的、主体的,重视艺术直觉和个人的嗜好,物我合一,因而,更容易得到美感体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派别不同,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同:“法官”式的批评认为美丑有普遍的标准,印象派则认为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B.“批评的态度”对待文艺作品,总是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冷静而不杂情感,因而对作品的评价是客观的。C.有的人认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有的人又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3D.内行和外行遇见同一个作品各有各的印象
8、,欣赏和评价也不一致,但无论如何,文学批评都应该说出感受美丑的道理。【答案】1C2C3B【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 项“学者把阅读产生的快感、联想当作美感,一般人则认为考据和批评就是欣赏”错误,原文表述的是“一般人把阅读产生的快感、联想当作美感,学者们则认为考据和批评就是欣赏”;B 项“这些工作对于欣赏是没有帮助的”错误,原文表述的是“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D 项“真正走进文艺的领域”错误,弄清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都只是了解层面而言。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
9、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项“因此认定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不是一部悲剧”错误。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 项“因而对作品的评价是客观的”错误。(二)文本阅读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日前,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在“2015 中国教育国际化研讨会” 上透露,教育部正在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据记者了解,我国已同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建立起高层人文交流机制,教育部希望通过这些平台进一步推进教育交流合作。高考成绩在留学中的作用初具效力“我们最想做且开始启动的就是,推动我们的高考成绩让国外认可。”于继海在该论坛上说,这方面的工作已在进行中,但距离
10、目标尚有较长的一段距离。这一动态旋即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因为高考成绩“走出去”,就意味着会对高中毕业生留学产生较大影响。记者为此第一时间了联系教育部国际司,希望就目前中国高考成绩获国外认可程度及教育部的后续举措进行深入采访,但截至发稿,采访申请未获回应。不过,据记者粗略统计,目前中国高考成绩在留学中的作用早已初具效力。45 月初,美国旧金山大学校长菲茨杰拉德在北京宣布,中国高中生从 2015 年起可以凭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入学,无须再花时间准备托福、雅思等考试。更早前的 2012 年,澳大利亚名校悉尼大学宣布认可中国高考成绩,并公布了面向我国各省市学生的分数线,基本与各地本科一批次录取线持平。过线学
11、生不需要再读预科,当然,除了高考成绩,学生还要具备语言成绩以及经济等其他条件。此外,中国高考成绩在申请许多国家的高校时都有用。“这是国外高校对我国中等教育水平的认可”“外国高校认可高考成绩,应该说这是国外高校对我国中等教育水平的认可和对高考可信度的认可。”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刘彦青说。事实上,全球各国之间互认高考成绩的情况并不多,因为教育体制不同,有的国家甚至没有统一高考。刘彦青介绍,我国高校招收留学生也不要求学生在本国的高考成绩,通常只是要求提供在本国高中的学习成绩,然后通过入学考试或者试读等方式选拔。目前清华、北大等高校采用入学考试制度,北交大采取试读制度,试读一年修不够学分的
12、学生会被劝退。刘彦青说:“不要求国际学生的高考成绩,主要是我们不了解他们的高考体系,也不了解他们的成绩后面说明的东西。比如我们招收 60 个学生,可能来自 30 个国家,没办法了解这 30 个国家的高考。”“来我国留学的生源目前还没法和美国等国家相比,我们出去留学的生源相对来讲非常庞大,比如澳洲,留学市场在其 GDP 中占很大比重,它要吸引更多中国留学生,同时要保证生源质量。所以参考我们的高考是很好的选择。”刘彦青说。让更多海外高校“认识”高考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授刘海峰认为,推动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实际上我国的高考非常严格,难度很大。成绩基本对应着每个
13、学生的实际水平。但是国外对我国高考的了解不多。我国的学生留学主要去往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多数依据托福、雅思、SAT 等语言考试来选拔学生。“现在,国外高校越来越多地知道中国高考,我们这种严格组织的、上千万人同时参加的大规模考试让他们很惊讶,他们无法忽视高考的水平和效果。高考对数理化等学科的考查水平完全不亚于外国大学的入学考试,这是语言考试没有的。”刘海峰说。菲茨杰拉德也说:“对于中国学生而言,高考能测试出学生是否精通一个指定的整体知识体系,以及他们是否具备刻苦学习并坚持到底的品质。”这意味着高考的质量评价正在得到国外高校的认可。但也有人指出,需要现性、正确地看待这种认可。因为和我国以高考成绩作为
14、唯一的录取依据不同,国外高校普遍实行自主招生,入学评价的依据各不相同。即使认可高考成绩,也不会直接按照高考成绩录取,但是不可否认,这有助于中国高考的健康发展。5“早前我们重视国外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历的认可,所做的推动也比较多,也就是我们高等教育的出口处推动比较多,现在相当多的国家认可我们的本科、研究生学历,中国的本科生可以直接申请读国外学校的研究生。但是高等教育的入口处推动工作做得不够,加强这一方面很有必要。高考的一个巨大的功能是,以考促学,国外高校越来越认可高考成绩,意味着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质量越来越认可。”刘海峰说。(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15、的一项是A.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在“2015 中国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上透露,我国已同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建立起高层人文交流机制。B.目前中国高考成绩在留学中的作用初具效力,如澳大利亚名校悉尼大学宣布认可中国高考成绩,美国旧金山大学校长宣布可凭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入学。C.刘彦青认为,不要求国际学生的高考成绩,主要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的高考体系。也不了解他们的成绩后面说明的东西;而我国出去留学的生源相对来讲非常庞大。D.刘海峰认为,我国的高考非常严格,难度很大;国外高校越来越多地知道我们这种严格组织的、上千万人同时参加的大规模考试,并了解高考的水平和效果。5我国高考成绩与海外国家对接还
16、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我国高考成绩“走出去”意义重大,结合文本,谈谈你是怎样看待“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的。【答案】4A5国外高校普遍实行自主招生,入学评价的依据各不相同,与中国以高考成绩唯一录取不同。不能代替诸如托福、雅思、SAT 等语言考试。6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一方面,使中国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既可以使中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又可以与海外国家进行更多的教育交流合作;另一方面,让世界了解中国高考的质量评价,有助于中国高考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海外国家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质量的认可。【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7、的能力。A 项“于继海在2015 中国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上透露”错误,由原文可知,“我国已同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建立起高层人文交流机制”是“记者了解”的内容,而不是于继海透露的。5本题考查把握文本中心内容的能力。解答该题,根据原文内容分析概括,如抓住文中的“全球各国之间互认高考成绩的情况并不多,因为教育体制不同,有的国家甚至没有统一高考。刘彦青介绍,我国高校招收留学生也不要求学生在本国的高考成绩,6通常只是要求提供在本国高中的学习成绩,然后通过入学考试或者试读等方式选拔”“国外对我国高考的了解不多。我国的学生留学主要去往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多数依据托福、雅思、SAT 等语言考试来选拔学生”等内容,
18、意思对即可。6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较为开放的试题,解答时,要结合原文内容作答,根据原文内容以及自己生活常识考虑,从中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进一步走向国际化、与海外国家进行更多的教育交流合作、有助于中国高考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海外国家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质量的认可等方面作答,意思对即可。(三)文本阅读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死鸟冯骥才天津卫的人好戏谑,故而人多有外号。凡有外号,必有一个好笑的故事,比方贺道台这个格色的雅号死鸟。贺道台相貌普通,但真人不露相,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二是伺候鸟。伺候上司的事是挺特别的一功。整天跟在上司的屁股后边,
19、跟慢跟紧全都不成。而且光是赛条小狗那样跟在后边也不成。还得善于察言观色,摸透上司脾气,知道嘛时候该说嘛,嘛时候不该说嘛;挨训时俯首贴耳,挨骂时点头称是。你要是耐不住性子,皱眉撇嘴,露出烦恼,那就官儿不是愈做愈大,而是愈做愈小就这种不是人干的事,贺道台却得心应手,做得从容自然。人说,贺道台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么?伺候鸟的事也是另外一功。别以为把鸟关在笼子里,放点米,给点虫,再加点水,就能又蹦又跳。一种鸟有一种鸟的习惯,差一点就闭眼戗毛,耷拉翅膀;一只鸟有一只鸟的性子,不依着它就不唱不叫,动也不动,活的赛死的差不多。人说贺道台上辈子准是
20、鸟儿。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手一摆弄,毛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过年立夏转天,在常关做事的一位林先生,带给他一只八哥。这八哥个大肚圆,腿粗爪硬,通身乌黑,嘴儿金黄;叫起来,站在大街上也听得清清楚楚。贺道台心里欢喜说:“公鸡的嗓门也没它大。”林先生笑道:“就是学人说话还差点。它总不好好学。怎么教也不会,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不过,到您手里一调理,保准有出息。”贺道台也笑了。说道:“过三个月,我叫它能说快板书。”然而,这八哥好比烈马,贺道台用尽法子,它也学不会。贺道台骂它一句:“笨鸟。”第二天它却叫了一天“笨鸟”。叫它停嘴,它偏不停
21、。前院后院都听得清清楚楚。贺道台用罩子把笼子严严实实罩了多半天,它才不叫。到了傍晚,太太怕把它闷死,叫丫鬟把罩子摘去,它一露面,竟对太太说:“太太起痱子了吧?”把太太吓了一跳。7再一想,这不是前几天老爷对她说的话吗,不留神竟给它学去了。逗得太太格格地笑半天。待贺道台回来,对老爷说了。没等她去叫八哥再说一遍,八哥自己又说:“太太起痱子了吧!”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自此,贺道台分外仔细照料它。日子一长,它倒是学会了几句什么“给大人请安”“请您坐上座”“您走好了”之类的话,只是不好好说。可是,它抽冷子蹦出几句老爷太太平时说的“起痱子”那类的话,反倒把客人逗得大笑,直笑得前仰后合。知府
22、大人说:“贺大人,从它身上就知道您有多聪明了。”贺道台得意这鸟,更得意自己。这话就暂且按下不提。九月初九那天,津门百姓照例都去登阁,俗称九九登高。这天直隶总督裕禄也来到了玉皇阁,兴致非常好一口气直爬到顶上的清虚阁。随同来的文武官员全都跑前跑后,贺道台自然也在其中。他指着三岔河口上的往来帆影,说些提兴致的话,直叫裕禄大人心头赛开了花。从阁上下来,贺道台便说,自己的家就在不远,希望大人赏脸,到他家去坐坐。裕大人平日决不肯屈尊到属下家中作客。但今日兴致高,竟答应了。官员跟随左右,骑龙驾虎一般去了。贺道台的八哥笼子就挂在客厅窗前,裕大人一进门,它就叫:“给大人请安。”声音嘹亮,一直送进裕禄的耳朵里。裕
23、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贺道台应声便说:“还不是因为大人来了。平时怎么叫它说,它也不肯说。”待端茶上来,八哥忽又叫道:“这茶是明前茶。”裕大人一怔,扭头对那笼子里的八哥说:“这是你的错了。现在什么时候了,哪还有明前茶?”上司打趣,下司拾笑。笑声贯满客厅,并一齐讪笑八哥是个傻瓜。贺道台说:“大人真是一句切中了要害。其实这话并不是我教的,这东西总是时不时蹦出来一句,不知哪来的话。”知府笑道:“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想必贺大人总喝好茶,它把茶名全记住了!”裕禄笑道:“有什么好茶,也请裕禄我尝尝。”大家又笑起来。但八哥听到了“裕禄”两字,忽然翅膀一抖,跟着全身黑毛全竖
24、了起来,好赛发怒,声音又高又亮地叫道:“裕禄那王八蛋!”满厅的人全怔往。其实这一句众人全听到了,就在惊呆的一刻,这八哥又说一遍:“裕禄那王八蛋!”说得又清楚又干脆。裕禄忽地手一甩,把桌上的茶碗全抽在地上,怒喝一声:“太放肆了!”8贺道台慌忙趴在地上,声音抖得快听不见:“这不是我教给它的”话到这里,不觉卡住了。他想到,八哥的这句话,正是他每每在裕禄那里受了窝囊气后回来说的。怎么偏偏给它记住了?这不是要他的命吗?他浑身全是凉气。等他明白过来,裕禄和众官员已经离去。只他一个人还趴在客厅地上,他突然跳起来,朝那八哥冲去,一边吼着:“你毁了我!我撕了你,你这死鸟!”他两手抓着笼子一扯,用力太大,笼子扯散
25、,鸟飞出来,一把没有抓住。这八哥穿窗飞出,落在树上。居然把贺道台刚刚说的这话学会了,朝他叫道:“死鸟!”贺道台叫仆人们用杆子打,用砖头砍,爬上树抓,八哥在树顶上来回蹦了一会儿,还不住地叫:“死鸟!死鸟!死鸟!”最后才挥翅飞去,很快就无影无踪了。自此,就得了“死鸟”的外号。而且人们传这外号的时候,还总附带着这个故事。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贺道台是一位擅长察言观色、揣摩上司心理的官员,这种性格特点源于他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顺毛驴的好脾气。B.作者有意赋予了贺道台擅长伺候上司和鸟儿这一本领,以此来突出他的“绝活”,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C.作者对八哥咒骂裕禄这一情节进行了
26、生动细致的描写,目的在于表达劳动人民对裕禄的憎恶,增强小说的批判性。D.结尾处八哥飞上树顶却未马上逃走,而是大叫了几声“死鸟”才挥翅飞去这一情节的安排,使小说更具讽刺效果。E.本文大量运用天津方言及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带有“三言两拍”笔意,具有古典传奇色彩,富有话本文学旨趣。8小说结尾处八哥语出惊人,虽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找出两处情节加以简要分析。9主人公为文学作品中的中心人物,该小说的主人公是八哥还是贺道台?请结合文本分析理由。【答案】7AC8小说在情节发展中已有多处伏笔作了暗示。“人说,贺道台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么?” 用反问
27、的语气引发读者思考,可见贺道台对上司的批评只是隐忍不发,而非好脾气,暗示贺道台在背后经常辱骂上司。“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知府笑道:“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可见八哥会留意并学习主人平时说过的话,为八哥学说贺道台咒骂裕禄的话做铺垫。“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 “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可见这只八哥很聪明,模仿能力很强,为它有能力学会骂人话做铺垫。99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贺道台。理由:小说主题看,小说是借贺道台来批判讽刺那些阿谀奉承、阳奉阴违的油滑官吏;从人物塑造看,小说用大量笔墨从多角度对贺道台这一典型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凸显了一个阳
28、奉阴违的丑恶官吏形象; 从情节发展看,小说情节始终围绕该人物展开,从因鸟得意到因鸟失意,均是围绕贺道台的活动而展开; 从表达技巧看,小说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表达技巧刻画该人物。【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 项“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顺毛驴的好脾气”错误;C 项“劳动人民憎恶裕禄”错误。8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梳理出相关信息,然后逐一概括,找出文中的伏笔暗示之处,然后结合语境加以分析即可。9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较为开放的题目,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无
29、论赞成哪种观点,都要结合小说情节、主题、人物形象及表达技巧等作答,一定要自圆其说。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卢象升传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举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稍迁大名知府。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暇即角射,箭衔花,五十步外,发必中。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象升击却之。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象升以是有能兵名。八年,
30、汝、洛告警,贼部众三十余万,连营百里,势甚盛。先是大帅曹文诏、艾万年阵亡,尤世威败走。诸将率畏贼不敢前,象升每慷慨洒泣,激以忠义。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九年正月,大会诸将于凤阳。象升乃上言曰:“贼横而后调兵,贼多而后增兵,是为后局;兵至而后议饷,兵集而后请饷,是为危形。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又言:“各直省抚臣,俱有封疆重任,毋得一有贼势即求援求调。不应则吴、越也,分应则何以支”言皆切中机宜。10大清兵南下,三路出师。十二月十一日,象升师至蒿水桥,遇大清兵。象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夜半,觱篥声四起
31、。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象升死时,年三十九。死后朝廷赠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踢祭葬,世荫锦衣千户。福王时,追谧忠烈,建祠奉祀。(节选自明史卢象升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粗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B.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C.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D.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居官
32、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朝廷各部司的副职长官。正职长官为郎中。B.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丑时,相当于凌晨 35 时。C.“畿辅”,畿,京辅;辅,三辅。畿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D.“封疆”,原指分封疆土、明清时,封疆大吏总揽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象升箭法高明,一有闲暇就跟人比试射箭,用箭对着花射。五十步之外,每发必中。B.卢象升作战勇猛,临危不惧。他被贼寇追逼到山崖边。额头中箭后,他毫不畏惧,反而更加勇武地作战。C.卢象
33、升与将士同忧共患,同甘共苦。他的部队绝了粮饷,他也不喝一口水浆,因此他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D.卢象升颇有远见,常一言中的。他提出朝廷作战应未雨绸缪、抚臣守疆要勇于担当的建议都切中时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象升以是有能兵名。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答案】10C1111B12B13贼兵吓得逃走了,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卢象升因此有了擅长领兵打仗的名声。况且请求的粮饷不够用,士兵们将会跟随贼人而成为盗贼,这样八年来所召来的士兵都成了贼寇的同伙,所食用的粮饷都等同于
34、盗贼的粮饷了。【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名词,如“章句”“下吏”“夜”“起”等即可作出判断。1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B 项“相当于凌晨 35 时”错误,应当是相当于凌晨 13 时。1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 项“他被贼寇追逼到山崖边”错误,原文是“他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
35、“骇走”“戒”“犯”“以是”“能兵”;第二句得分点:“未敷”“从贼而为寇”“是”“皆贼党”“皆盗粮”。【备注】【参考译文】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他考中天启二年榜进士,担任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之后升为大名知府。象升虽然是一个文人,但善于射箭,在用兵谋略方面很是娴熟,有治理军队的才干。象升从小有大志,做学问不讲求章句。他做官比手下人勤一倍,夜间点烛工作,天亮之前就起床洗梳,每想到一件紧要事,就披衣而起,马上去干。有闲暇就跟人比试射箭,用箭对着花射。五十步之外,每发必中。六年,山西的贼兵涌入京师郊区,占领了临城的西山。象升打退了他们的进攻。象升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跟贼兵格斗时,贼兵的兵刃砍到
36、他的马鞍他都不回头,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有一次)他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一名贼兵从山顶上放箭射中了象升的额头,又一支箭飞来,象升的仆夫死于马下,象升提刀更加勇武地作战。贼兵吓得逃走了,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象升因此有了擅长领兵打仗的名声。八年,汝州、洛阳传来警报,贼兵的人数有三十多万,连营百里,气势很盛大。在此之前,大将曹文诏、艾万年阵亡,尤世威战败。各个将帅害怕贼兵,不敢上前与贼兵交战。象升常常慷慨激昂,洒下热泪,用忠义报国之事激励将士。他的部队曾经有一回断了三天粮饷,象升自己也不喝一口水浆,因此他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每次打仗都能立下战功。12九年正月,象升
37、在凤阳大会诸将,然后上书说:“贼寇横行以后朝廷再调兵,贼寇人多时再增派兵力,这只能说是跟不上趟儿;部队开上战场然后再讨论供应军饷,部队会合以后再来申请粮饷,这只能说是危险的情形。况且请求的粮饷不够用,士兵们将会跟随贼人而成为盗贼,这样八年来所召来的士兵都成了贼寇的同伙,所食用的粮饷都等同于盗贼的粮饷了。”又说:“各直省的巡抚大臣都有守护边疆重任,不要一有贼警就请求别人增援、调兵。不响应他就会像吴越两国一样,四处去接应他,兵力怎么能跟得上。”这些话都说中了要害。大清部队南下,分兵三路。十二月十一日,象升的军队开到蒿水桥时,遇上了大清部队。象升带领中路部队,大威率领左路,国柱率领右路。双方展开了激
38、战。当时是夜半时分,觱篥声四面吹响。第二天,大清部队几万骑兵里里外外把他们围了三重。象升指挥部队穷攻猛打,呼声动天,从清晨一直打到午后,炮药完了,箭也没了。象升挺身而出进行短搏,后边的骑兵也都跟了上来,他亲手杀死了几十个人,身上中了四箭,挨了三刀,于是倒下去了。象升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九岁。死后朝廷追赠象升为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予公祭、公葬,荫封子孙为世袭锦衣千户。福王在位时,又给他追加谥号为“忠烈”,修建祠堂予以祭祀。(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点绛唇感兴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注】王禹
39、偁: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为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后病死。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词人的心绪。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词人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词人用“天
40、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高远志向,以物衬人。13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夭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14BE15壮志难酬的惆怅;借天边鸿雁展翅高飞,表现自己屡遭贬谪而不能大展宏图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抑郁:“谁会凭阑意”表达了词人心志无人可诉的痛苦。客居异乡的孤独:词人赋异乡江南雨云以“恨”“愁”,足见心中郁积着深沉的愁闷。【解析】1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A 项应为“拟人”手法;C 项展现的是寂寥、萧瑟的景象;D 项词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15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41、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结合整首诗的内容考虑,另外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生平。本词中,“天际征鸿”“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等词语,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惆怅、知音难觅的抑郁、客居异乡的孤独。(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2)琵琶行中,白居易运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让人回味无穷的诗句是“_,_。”(3)师说中,韩愈用“_,_”一句来点明老师的职责。【答案】(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3)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本题考
42、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要注意题干所提供的语境,进而对诗句内容准确地理解。书写尽量工整,不出现错别字,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这里应注意“晦朔”“蟪蛄”“悄”“唯”“受”等字要写准确。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白恩培夫人轻轻一句话,1500 万就挥霍一空变成了她腕上的一只镯子,这样的巧取豪夺,才是对这个时代所有打拼奋斗者的不公。14没人能完全看懂白云苍狗般的中美关系,连中美外交官和军事将领们恐怕也要不断琢磨:对面的这个国家究竟是谁?世界各国因为有不同而需要合作、因为有共识才可能合作。但如果各国彼此视对方为异端,势如水火、动如参商,何来合作?90 后小伙娶亲地
43、铁当婚车引发了围观,但北京地铁方认为乘客此举无可非议,只要不扰乱地铁运营的正常秩序和不危害其他乘客安全就不会被制止。宋江正是刀笔吏出身,在那种环境下,为了安身保命,他必须左右逢源。在为人处世上,宋江小心翼翼,谨慎为上,从来不给对方难堪。全省最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惠州,预计 2018 年 9 月开业,新闻一播报,惠州市民口耳相传这一喜讯。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巧取豪夺: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本句形容白恩培夫人谋取财物,合适。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本句形容中美关系的变化无常,使用对象错误。动如参商:动不动就像参商二星一样,你来我往,
44、不得相见。本句形容势如水火的合作双方,合适。无可非议:意为毫无必要责备,表示做得很正当,合乎情理。本句形容小伙娶亲地铁当婚车的行为,并不是完全正当的,因此应用“无可厚非”。左右逢源:指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也可用作贬义词,指为人圆滑老到,精明。本句形容宋江的为人处事,合适。口耳相传:意为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本句形容人们传播消息,属望文生义。18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B.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 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
45、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C.能否使课堂教学回归教育的本真,是课堂教学效率能否得到提高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成为有诗意追求的人的关键。D.丝路基金主要是中国有关机构出资成立的中长期开发资金,服务于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其融资渠道、运作模式、管理方式等与多边开发机构有较大不同。【答案】D15【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 项句式杂糅,应去掉“造成的”或把“的主要原因”改为“主要”;B 项成分残缺,“改善”缺少对应的宾语,可在“缺乏”后加上“的状况。”C 项两面对一面,应在“引导”前加上“能否”。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16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
46、告 6 月 12 日上午发布。报告指出, 近两年经济下行, 2015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基本稳定, 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和深造比例上升,减少了需就业的基数;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从 2013 届的 23%上升到 2015 届的30%。 ,信息、教育、医疗等知识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增长较快, 大学毕业生在经济结构变化中的就业适应性更好, 就业受传统经济的影响较其他人群更小。A.尽管 / 实际上是 不过 而 所以B.即使 然而 / 的确 因此 而C.虽然 但 这是因为 此外 / 从而D.确实 可是 可能是 还因为 导致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把
47、握语段,注意前后语意上的衔接,还要重点分析所给的六个句子,把握内容,考虑句间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的语序。注意其中的代词、关联词的连接作用,在内容上注意逻辑关系,结构上注意主语是否一致。本题,根据“近两年经济下行”这一信息可知,这是实际情况,空就不能填“即使”,因此可以排除 B 项。后面的句子是解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基本稳定的原因,不能填“不过”,因此排除 A 项。“导致”表示“造成”的意思时,常用于不好的结果,不能放在处,因此排除 D 项。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人们常说“愁白了头”,一项研究显示,压力过大的确
48、会令人早生华发。研究人员在老鼠试验中发现,当老鼠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而受损时, 。黑色素干细胞能产生黑色素,它是皮肤和头发颜色的来源,能保护皮肤少受阳光侵害。黑色素干细胞“转移”至皮肤是为帮助皮肤弥补紫外线照射造成的损伤。研究人员同时发现, ,“迁徙”的黑色素干细胞数量越多。这就解释了为何压力大的人皮肤色素沉着会更多,也解释了 。令人沮丧的是,这些头发中的黑色素干细胞消失后,不会有新的干细胞来替代。16【答案】【示例】它们毛囊中的黑色素干细胞会“迁徙”至皮肤 压力越大 为何压力过大会“一夜白头”【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
49、第一空根据“当老鼠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而受损时”“黑色素干细胞能产生黑色素”等信息,可以推出应填写“它们毛囊中的黑色素干细胞会迁徙至皮肤”;第二空根据“这就解释了为何压力大的人皮肤色素沉着会更多”这一信息,可以推出应填写“压力越大”;第三空根据“也解释了”“这些头发中的黑色素干细胞消失后,不会有新的干细胞来替代”等信息,可以推出应填写“为何压力过大会一夜白头”。21实用语言表达题2017 年 4 月 15 日,某书店老板秦朝阳向书籍供应商张大山采购了一大批书籍,当面向张大山现金支付了大部分购书款,尚欠购书尾款 7935.82 元,于是,秦朝阳给张大山打了欠条,并约定一月后一次性还清所欠尾款。请你以书店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