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双牌二中 2018 年下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问卷(文)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共计 50 分)1最能体现“文化治国百代之业”的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 B.汉武帝独尊儒术 C.唐太宗虚心纳谏 D.成太祖大兴文字狱2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西学东渐的影响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2、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4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5 2011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手周杰伦深情演唱了一曲兰亭序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兰亭序阼者王羲之草、楷
3、、行各体皆精B中国书法史上有“秦篆” 、 “汉隶” 、 “唐楷”之说C柳公权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 -D张旭、怀素之狂草别具艺术魅力6我国农历“虎”(庚寅)年,从甲骨文中,看到“虎”字的象形,从商周的青铜器中,领略“虎”神韵,从春秋战国先秦的铜符虎、铜虎节,虎头带钩上,感受“虎”的威严,从汉代的画象砖、刻石上,体会“虎”的风采。下列甲骨文中哪个是“虎”字A B C D7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3 世纪 7 世纪初期 20 世纪初期A B
4、 C D8魏源在 19 世纪 50 年代写到, “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 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 ,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9文艺复兴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前期)本质上都是A.传统文化的复兴 B. 传统文化的传承 C.新型文化的兴起 D. 新型文化的延续10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 。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孟子 董仲舒 孙中山 卢梭A B C D 11
5、1922 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实现国共合作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提出“新三民主义” 确定“三大政策” A B C D12由于城市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出现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世俗文学。根据这一历史现象我们可以推知- 3 -A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13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调是红色,代表忠勇正义。包公“铁面无私” ,其脸谱的主
6、色调为A 白色 B 黑色 C 黄色 D蓝色14 东西方文化解析:“文化偏见不仅助长观念意识上的中心思想,而且还会滋生霸道行为。如果说东方是王道的话,则西方就是不折不扣的霸道。 ”以下不属于西方文化霸道史的是A古希腊的殖民扩张 B麦哲伦的环球航 行C伏尔泰极力赞赏中国的儒家文化 D鸦片战争的爆发15有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有人看了这幅画, “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 但少尘土扑面耳” 。这幅名画的作者是A 顾恺之 B 展子虔 C 阎立本 D 张择端16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 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
7、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经典力学的诞生 B进化论的传播 C电气革命的出现 D量子论的提出171889 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 ”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A进化论 B相对论 C量子论 D经典力学18右图是伦敦博物馆收藏的 1849 年的蒸汽引犁模型。 下列对此模型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它反映了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成果B它反映了工业革命的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领域C它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D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8、1919901995 年,全球移动用户以年均 5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电子邮件和电子商务迅猛- 4 -发展,整个世界通过空中联系在一起。这反映出A信息革命在全球迅猛展开 B新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C科技推动经济全球化拓展 D人类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20.1903 年 2 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这里的“制造派”是指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21.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中指出:“民国四五年之交,整个的中国陷在革命顿挫、内部危机四伏、外患侵入不已的苦闷中,一般人以为政治不足以救国,需要文化的
9、手段”于是兴起了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2.以下是 19171921 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 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23.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 ”这表明他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反对推翻满洲贵族统治C.认为三民主义存在不足 D.公开反对进行暴力革命2
10、4.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 略”是指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坚持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C.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D.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5 -25.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共 50 分)26 (16 分)思想文化
11、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思想的传播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下面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位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 17、18 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 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
12、境蒸蒸而生。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的苏格拉底和孔子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4 分)- 6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 18 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 “三大革命” 。 (6 分)(3) “西洋文
13、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阶段。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三种“觉悟”的主要实践活动是什么?(6 分)27 (18 分)17-18 世纪,中国和西文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而仕也,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群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材料 二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
14、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 “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 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7 -材料三 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 (6 分)(2)材料二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6 分)(
15、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6 分)28(16 分)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金属、化学、电力领域里,导致新产品的出现。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改善产生了更
16、大的需求,反过来又增加了产量。同时增加产量的要求又迫使人们进行重大改组以使更自由地提供资本、确保更有效率的劳动力。材料三 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烟囱多于教堂”的理解。(4 分)(2)据材料二并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技术应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的具体影响。(4 分)(3)材料三中“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说明了什么?“经济上的隔离消失”
17、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4 分)(4)据以上材料,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概括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于科技的利用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4 分)- 9 -双牌二中 2018 年下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文)参考答案一、单选题答题卡(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空格处,共 50 分)26(1)孔子:提出“仁”,要求仁者爱人;(2 分)(2 分)苏格拉底:人应该具备美德;(2 分)(2)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2 分)工业革命(2 分)启蒙运动(2 分)(3)学术觉悟:林则徐、魏 源和洋务派都介绍西方先进技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2 分)政治觉悟: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
18、变法和辛亥革命。(2 分)伦理觉悟: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2 分)27.(1)以民为本( 民本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 ;保留君主制。3 分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平等。3 分(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和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2分。评价: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2 分它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2 分(3)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2 分孟德斯鸠
19、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2 分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上的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 分28.(1)生产力高度发展(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由乡村转入城市);环境污染带来负面影响。4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B C C A C D D A C D C D B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C D D A D C B D A C D B- 10 -(2)新产品;高产量;垄断组织的形成。4 分(3)说明:世界各地之间联系加强。2 分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 分(4)特点: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2 分态度:趋利避害。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