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湖南省永州市 2018 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 Mg-24 P-31 Cu-64第 I 卷(选择题共 45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 下列诗句或谚语,说法不正确的是A. “雷雨发庄稼”不包含化学变化B. “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 “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D.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答案】A【解析】A “雷雨发庄稼”发生了反应 N2+O2 2NO,2
2、NO+O 2=2NO2,3NO 2+H2O=2HNO3+H2O 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 A 错误;B “落汤螃蟹着红袍”体现了在加热条件下蛋白质发生了变性,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B 正确;C水乳交融体现的是物质溶解性,属于物理变化,火上浇油体现的是物质的燃烧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 C 正确;D空气属于胶体,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 D 正确;故答案为 A。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B.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2C. N2分子的电子式: D. HOCH2COOH 缩聚物的结构简式:【答案】C【
3、解析】ACH 4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 为甲烷的比例模型,故 A 错误;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H2=CH2,故 B 错误;CN 2分子的电子式为 ,故 C 正确;DHOCH 2COOH 缩聚物的结构简式 ,故 D 错误;答案为 C。点睛:解决这类问题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有:书写电子式时应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阴离子及多核阳离子均要加“ ”并注明电荷,书写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时,不得使用2“”,没有成键的价电子也要写出来。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时首先要明确原子间结合顺序(如 HClO 应是 HOCl,而不是 HClO) ,其次是书写结构简式时,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应该写出来。比例模型、球棍模型要能体现原子
4、的相对大小及分子的空间结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聚集状态、离子方程式中的电荷守恒、化学反应的客观性是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在判断时需要注意。3.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乙酸和乙醇均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B. 碘酒可使蛋白质变性,医疗上常用作消毒杀菌C. 乙稀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均属于氧化反应D. 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答案】B【解析】A乙酸有酸性,能与 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而乙醇不能与 NaOH 溶液反应,故A 错误;4.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与 X 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Y的原子序数,X、
5、Y 同周期,Z 的原子序数是 Y 的原子序数的 2 倍,W 2Y 常温下为一种常见液态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WYC. Y 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于 Z 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D. W、X、Y、Z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答案】C【解析】W 2Y 常温下为一种常见液态化合物,应为 H2O,则 W 为 H 元素,Y 为 O 元素,X 为氮元素,Z 为硫元素;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为 WYXR,故 A 错误;B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O 的非金属性大于 N,即 XY,故 B 错误;CH 2O 分子间存在
6、氢键,而 H2S 分子3间只存在范德华力,故 H2O 的沸点比 H2S 高,故 C 正确;DH、N、O、S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H 4)2SO4,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 D 错误;答案为 C。点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常用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或最低价阴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Si,Na +Mg 2+Al 3+,S 2 Cl 。(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如 LiNaK,Li +Na +K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
7、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 O2 F Na +Mg 2+Al 3+。(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 Fe3+Fe 2+Fe,H +HH 。(5)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 A13+与 S2 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 A13+电子数相同的 O2 进行比较,A1 3+O 2 ,且 O2 S 2 ,故 A13+S 2 。5. 设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7.8g 苯中含碳碳双键的数目为 3NAB. 等质量的 N2和 CO 气体中所含有的原子数均为 2 NAC. lL0.1molL
8、-1NaHCO3溶液中所含 HCO3-的数目为 0.1 NAD. lmol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NA【答案】B【解析】A苯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 A 错误;BN 2和 CO 的摩尔质量相等,等质量的 N2和 CO 气体中所含有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原子数目也相等,但没有指明具体质量,无法确定原子数目,故 B 错误;C水溶液中 HCO3-既电离又水解, lL0.1molL -1NaHCO3溶液中实际 HCO3-数小于 0.1 NA,故 C 错误;DlmolNa 2O2与足量水反应,Na 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NA,故 D 正确;答案为 D。点睛:阿伏
9、伽德罗常数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对于气体注意条件是否为标况;注意同位素原子的差异;注意可逆反应或易水解盐中离子数目的判断;注意物质的结构:如 Na2O2是由 Na+和 O22-构成,而不是有 Na+和 O2-构成;SiO2、SiC 都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只有原子没有分子,苯中无碳碳双键等。6. 已知 a、b、c 三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依次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b、c 的分子式均为 C8H8 B. a、b、c 均能与 H2发生加成反应4C. a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 c 的二氯代物共有 3 种结构【答案】B【解析】A有机物 的分子式均为 C8H8,故
10、 A 正确;B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而 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 B 错误;C苯环是平面结构,乙烯基也是平面结构,则 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故 C 正确;D 的一氯代物是一种, 上有一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剩余氢原子有三种等氢,即二氯代物为三种,故 D 正确;答案为 B。点睛:该题的难点是有机物共面判断,解答该类试题的判断技巧:甲烷、乙烯、乙炔、苯、甲醛 5 种分子中的 H 原子若被其他原子如 C、O、Cl、N 等取代,则取代后的分子空间构型基本不变。借助 CC 键可以旋转而CC键、 键不能旋转以及立体几何知识判断。苯分子中苯环可以以任一碳氢键为轴旋转,每个苯分子有三个旋转轴,轴上有四个原子
11、共线。7.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 2CO(g)+SO 2(g) 2CO2(g)+S(s) H=-akJmol -1(a0)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反应开始时投入 2 mol CO,则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 a kJB. 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入 C18O,达新平衡前 SO2中不含有 18OC. 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都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并能提高 SO2的转化率D. 达到化学平衡后,其它条件不变,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CO 的浓度增大【答案】D【解析】A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2 mol CO 不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 aKJ,故 A错误;B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入 C18O,重新
12、达到新平衡前 SO2和 CO、CO 2中均含有 18O,故 B 错误;C2CO(g)+SO 2(g)2CO2(g)+S(s)H=-a kJmol -1(a0),正反应放热,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升温,平衡左移,SO 2的转化率减小,故 C 错误;D达到化学平衡后,其它条件不变,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CO 的浓度瞬间增大为原来的 2 倍,此时平衡正向移动,CO 的浓度逐渐减小,但重新平衡后 CO 的浓度仍比原平5衡浓度大,故 D 正确;答案为 D。8.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 若甲为焦炭,则丁
13、可能是 O2B. 若甲为 SO2,则丁可能是氨水C. 若甲为 Fe,则丁可能是盐酸D. 若甲为 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 CO2【答案】C考点:考查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的判断9. 直接氨硼烷(NH 3BH3)电池可在常温下工作,装置如下图。该电池的总反应为:NH3BH3+3H2O2=NH4BO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左侧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 电池工作时,H +通过质子交换膜向左侧移动C.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D. 消耗 3.1g 氨硼烷,理论上转移 0.6mol 电子【答案】D【解析】根据直接氨硼烷(NH 3BH3)电池可在常温下工作示意图和总反应NH3BH3+
14、3H2O2=NH4BO2+4H2O 可知,左侧电极为负极,右侧电极为正极。A. 左侧电极为负6极,发生氧化反应,故 A 错误;B. 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电池工作时,H +通过质子交换膜向正极移动,故 B 错误;C.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总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 =2H2O,故 C 错误;D.在反应 NH 3BH3+3H2O2=NH4BO2+4H2O 中转移 6 个电子,3.1g 氨硼烷的物质的量为 =0.1mol,因此消耗 3.1g 氨硼烷,理论上转移 0.6mol 电子,3.1g31g/mol故 D 正确;故选 D。10.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15、图 1 装置可用于制取少量氯气B. 图 2 装置可用于除去 CCl4中的 Br2C. 图 3 装置可用于检验制得的乙烯中是否混有 SO2和 CO2D. 图 4 装置可用于灼烧 CuSO45H2O 晶体以除去结晶水【答案】B【解析】A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需要加热,故 A 错误;B溴单质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溴化钠和次溴酸钠,二者易溶于水,故 B 正确;C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且 SO2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掉,不能使品红褪色,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SO2,故 C 错误;D灼烧结晶水合物应在坩埚进行,故 D 错误;故答案为 B。11.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A室温下,用
16、 pH 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 0.lmolL-1NaClO 溶液和 0.1 molL -1CH3COONa 溶液的 pH比较 HClO 和 CH 3COOH的酸性强弱B分别测定室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SO3与 Na2CO3溶液的 pH,后者较大证明非金属性:SCC向含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 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证明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7D向 l0mL0.2molL-1NaOH 溶液中滴入 2 滴 0.1molL-1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 2 滴 0.1 molL-1 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证明在相同温度下的Ksp: Mg(OH)
17、2Fe(OH)3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ANaClO 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利用 pH 试纸测定 pH,应利用 pH 计测定 pH 比较酸性强弱,故 A 错误;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SO3与 Na2CO3溶液的 pH,后者较大,可比较亚硫酸与碳酸的酸性,因亚硫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 B 错误;C含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因碳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溶液变红,加入少量 BaC12固体,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颜色变浅,证明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故 C 正确;DNaOH 过量,后滴加 2 滴 0.1mol/L FeCl3溶液,又生成
18、红褐色沉淀,不能说明沉淀转化,则不能比较溶度积大小,故 D 错误;故答案为 C。12. 下列的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图 1 表示向 l00mL0.l molL-l的 A1Cl3溶液中滴加 1 molL-1的 NaOH 溶液时 n Al(OH)3的变化情况B. 图 2 表示 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 a 点表示的溶液通过升温可以得到 b 点C. 图 3 表示某一放热反应,若使用催化剂,E 1、E 2、H 都会发生改变D. 图 4 表示向 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产生 n(CO2)的情况【答案】A【解析】A向 l00mL0.l molL-l的 A1Cl3溶液中滴加 1 molL-
19、1的 NaOH 溶液时,最初溶液中沉淀量逐渐增多,当滴加到 30mL 后,沉淀开始溶解,40mL 时沉淀完全溶解,故 A 正确;Ba 点未饱和,减少溶剂可以变为饱和,则 a 点表示的溶液通过蒸发溶剂可以得到 b8点,故 B 错误;C加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是反应热不变,故 C 错误;D向 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最初没有 CO2气体生成,当全部生成NaHCO3后,再滴加稀盐酸时才有 CO2气体生成,故 D 错误;答案为 A。13. 下列各组澄淸溶液中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加入(或滴入)X 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选项 离子组 X 试剂 离子方程式A
20、Na+、Al 3+、AlO 2-、NO 3- 过量氨水 Al3+4NH3H2O=AlO2-+4NH4+2H2OB NH4+、Fe 3+、Br -、SO 42- 过量 H2S 2Fe3+H2S =2Fe2+S+2H +C K+、Na +、ClO -、SO 42- 过量 CO2 CO2+2ClO-+H2O=CO32-+2HClOD K+、NH 4+、HCO 3-、Cl - 过量 NaOH HCO3-+OH-= CO32-+H2O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Al 3+与 AlO2-在溶液中易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 Al(OH)3,不能大量共存,另外NH3H2O 显示弱碱性,
21、不能溶解 Al(OH)3,故 A 错误;BNH 4+、Fe 3+、Br -、SO 42-之间不反应,加入过量 H2S 后发生反应:2Fe 3+H2S2Fe 2+S+2H +,故 B 正确;C离子组K+、Na +、ClO -、SO 42-在同一溶液中,彼此间不发生离子反应,能大量共存,但通入过量CO2后,可得到 HClO 和 HCO3-,故 C 错误;D离子组 K+、NH 4+、HCO 3-、Cl -在同一溶液中,彼此间不发生离子反应,能大量共存,但滴加过量 NaOH 溶液时,HCO 3-和 NH4+均能与 OH-发生离子反应,故 D 错误;答案为 B。点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1)
22、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如:Ca 2+和 SO 42-;Ag +和 SO4 2-);(3)能完全水解的离子之间,如多元弱酸和弱碱盐的阴、阳离子(如:Al3+, Fe 3+与 CO 32-、HCO 3-、AlO 2-等);(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 、H +、NO 3-;S 2-、ClO -;S 2-、 Fe 3+等);(5)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 3+和 SCN -);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
23、的 H +或 OH-;(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9Cu2+、 Fe 2+、Fe 3+、MnO 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 “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14. 温度为 t时,在 l0mLl.0molL-1的盐酸中,逐滴滴入 xmolL-1的氨水,随着氨水逐渐加入,溶液中的温度变化曲线(曲线 I)和 pH 变化曲线(曲线 II)如下图所示(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 x=1.0B. a 点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C. b 点时,c(NH 4+)c(Cl-)c(H+)c(OH-)D. c 点
24、时,c(NH 3H2O)= molL-1【答案】D【解析】ANH 4Cl 的水溶液显酸性,而 c 点溶液显中性,说明氨水与 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所得溶液为氯化铵和氨水,可知氨水过量,则 c(NH3H2O)1.0molL -1,故 A 错误;B根据图象可知,a 点时溶液酸性最强,为盐酸,水的电离程度受到抑制,水的电离程度最小,故 B 错误;Cb 点时溶液的 pH7,则 c(H+)c(OH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l -)c(NH 4+),溶液中正确的离子浓度大小为:c(Cl -)c(NH 4+)c(H +)c(OH -),故 C 错误;D根据图象可知,25时溶液的 pH=7,则:c(
25、H +)=c(OH-)=10-7 molL-1,c(NH 4+)=c(Cl-)=0.5mol/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H 3H2O)=(0.5x-0.5)mol/L= mol/L,故 D 正确;故答x-12案为 D。15. 1.76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 50mL、密度为 1.40gcm-3、质量分数为 63%的浓硝酸中,得到 1792mLNO2和 224mN2O4 (标准状况)混合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10.0 molL-1 NaOH 溶液,恰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浓硝酸中 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4.0 molL-110B. 加入 NaO
26、H 溶液的体积是 60mLC. 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08mo1D. 得到的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为 3.46g【答案】C【解析】A该浓硝酸密度为 1.40g/mL、质量分数为 63%,故该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4mol/L,故 A 正确;B1792mLNO 2的物质的量为10001.463%63=0.08mol,224mN 2O4的物质的量为 =0.01mo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NaOH 溶1.792L22.4mol/L 0.224L22.4mol/L液,恰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所得溶液为 NaNO3溶液,结合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n(Na +)=n(N
27、O3-)=14mol/L0.05L-(0.08mol+0.01mol2)=0.06mol,则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为 0.06L=60mL,故 B 正确;CNO 2和 N2O4均为还原产物,则被还原的0.06mol1.0mol/L=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08mol+0.01mol2=0.01mol,故 C 错误;D溶液中 Cu2+和 Mg2+结合OH-的总物质的量等于 Cu 和 Mg 溶于硝酸失去电子数目,则结合 OH-的物质的量根据电子守恒可知为(0.08mol+0.01mol2)(5-4)=0.01mol,最终得到的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为1.76g+17g/mol0.01mol=3.46g
28、,故 D 正确;答案为 C。第卷(非选择题共 55 分)16. 由短周期常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乙、丙、丁,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己知物质甲与物质乙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1)若丙是淡黄色固体,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化合物丙的化学式为_;在常温下,向 pH=a 的醋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pH=b 的丁溶液,且 a+b=14,则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2)若常温下丙是有色气体,丁是元强酸。则化合物丙与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来探究(2)中气体丙的性质。11实验中,装置 A 中淡黄色固体变成白色固体,体现了气体丙的_(填“氧化性
29、,或“还原性” ) ,一段时间后,装置 B 中溶液开始变蓝,写出溶液变蓝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 (1). Na 2O2 (2). c(CH3COO-)c(Na+)c(H+)c(OH-) (3). 3NO2H 2O=2HNO3NO (4). 还原性 (5). NO 2+2I-+2H+=NO+I2+H2O【解析】(1)若丙是淡黄色固体,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丙为 Na2O2,丁为 NaOH 溶液;在常温下,向 pH=a 的醋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pH=b 的 NaOH 溶液,且 a+b=14,因醋酸为弱酸,醋酸过量,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有 c(H+)c(OH -),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 c(Na+
30、)+c(H+)=c(CH3COO-)+c(OH-),可知所得溶液中 c(CH3COO-)c(Na +)c(H +)c(OH -);(2)丙是有色气体,且丁为一元强酸,则丙应为 NO2,甲应为 O2,乙为 NO,丁为 HNO3,NO 2与水反应生成 HNO3和 NO,反应的方程式为 3NO2+H2O=2HNO3+NO;(3)NO2通过淡黄色固体 Na2O2后,固体变成白色固体,说明 NO2变 Na2O2氧化,体现气体NO2的还原性,多余的 NO2气体通入酸性的淀粉 KI 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开始变蓝,说明有 I2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O2+2I-+2H+=NO+I2+H2O。17.
31、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己知汽车尾气排放时容易发生以下反应:CO(g) +1/2 O 2(g) CO2(g) H 1=a kJmol-12NO(g) +O 2(g) 2NO2(g) H 2=b kJmol-1N 2(g)+O2(g) 2NO(g) H 3=c kJmol-12CO(g) +2NO(g) N2(g)+2CO2(g) H 4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_。(2)下列情况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填编号) 。A.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12B.在绝热恒容的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
32、C.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NO 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D.单位时间内生成 1mol NO2的同时消耗了 lmol NO(3)根据上述反应,确定反应中H 4=_kJmol-1(4)探究反应中 NO 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 1 所示的曲线。试分析实际化工生产中不采用高压的原因_。(5)其他条件不变时,探究反应中平衡时 CO2的体积分数与反应物中起始 n(NO)/n(CO)的比值的关系,得到如图 2 所示的曲线。在 X、Y、Z 三点中,CO 的转化率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6)据报道以二氧化碳为原料采用特殊的电极电解强酸性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可得到多种燃料,其原理如图 3 所示。其中 b 极上
33、生成乙烯的电极反应式为_。【答案】 (1). c(CO 2)/c(CO)c 1/2(O2) (2). B、C (3). (2a-c) (4). 较低压强时,NO 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增大压强,成本增加 (5). ZYX (6). 2CO2+12H+12e-=C2H4+4H2O【解析】(1)反应 CO(g) +1/2 O2(g) CO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c(CO2)c(CO)c12(O2)(2)A密度= ,总质量一定,体积一定,故密度一定,故混合气体的密质不再发生改总 质 量体 积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 A 错误;B因为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当平衡常数不再变13化,即反应的温度不
34、变,又在绝热恒容的容器中,所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 B 正确;C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NO 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则反应达平衡,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 C 正确;D单位时间内生成 1mol NO2的同时消耗了lmol NO,都是正反应,故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 D 错误;故答案为 BC;(3)已知:CO(g) +1/2 O 2(g) CO2(g) H 1=a kJmol-1,N 2(g)+O2(g)2NO(g) H 3=c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2-即得,确定反应2CO(g)+2NO(g) N2(g)+2CO2(g)H 4=(2a-c)KJ/mol;(4)根据
35、图象分析,常压下 NO 的转化率已经较高,并且高压转化率增加不大,但增加成本较大;(5)温度一定,随反应物 NO、CO 的起始物质的量比增大,X-Y 反应正向进行,一氧化碳的转化率 XY,Y-Z 平衡正向进行,一氧化氮增大会提高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则YZ,X、Y、Z 三点,CO 的转化率的从大到小的顺序 ZYX;(6)电解时,二氧化碳在 b 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烯,电极反应式为 2CO2+12H+12e-=C2H4+4H2O。点睛:化学平衡的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两大类。一、直接标志: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注意反应速率的方向必须有正向和逆向。同时要注意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必须符合方程式中的
36、化学计量数的比值。二、间接标志:1、各物质的浓度不变。2、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3、对于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压强不变是平衡的标志。4、对于气体体积前后不改变的反应,压强不能做标志。5、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6、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有非气体物质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18. 磷化铝(A1P)是一种广谱性熏蒸杀虫剂,主要用于熏杀货物的仓储害虫。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下列方法对粮食中残留的磷化物含量进行了探究。【査阅资料】磷化铝(A1P)吸水后会立即产生高毒性的 PH3气体(溶点为-132,还原性强)。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有很强的还原性,常
37、温下易与 O2、Cl 2等物质反应。国家卫生安全标准规定:当粮食中磷化物(以 PH3计)的含量不超过 0.05mgkg-1时,粮食质量合格;反之,粮食质量不合格。【实验装置】14已知:B 中盛有足量的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C 中盛有 100g 原粮,E 中盛有 20.00 mL1.1110-3molL-1KmnO4溶液(H 2SO4酸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仪器 D 冷却水的进水方向是_(填“a”或“b” ) 。(2)实验过程中通入空气的作用是_。(3)吸收装置 E 中 PH3被氧化成磷酸,则 E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实验后收集 E 中吸收液,加水稀释至 250mL,从中
38、取 25.00mL 溶液于锥形瓶中,用5.010-4molL-1的 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KmnO4溶液,消耗 Na2SO3标准溶液11.00mL,请计算该原粮中磷化物(以 PH3计)的含量为_mgkg -1,该原粮质量是否合格?_(填“合格”或“不合格” ) 。(5)实验中若去掉 B 装置,则导致实验测定结果_(填“偏高” 、 “偏低”或不变” ) 。【答案】 (1). a (2). 将产生的 PH3从 C 中排出,被酸性 KMnO4溶液吸收,减少实验误差 (3). 5PH 3+8MnO4-+24H+=5H3PO4+8Mn2+12H2O (4). 0.0425 (5). 合格 (6
39、). 偏低【解析】安装吸收装置PH 3的产生与吸收转移 KMnO4吸收溶液亚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已知 C 中盛有 100g 原粮,E 中盛有 20.00mL1.1310-3molL-1KMnO4溶液(H 2SO4酸化),吸收生成的 PH3,B 中盛装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O2,防止氧化装置 C 中生成的 PH3,A 中盛装 KMnO4溶液的作用除去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1)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水流方向是低进高出,即仪器 D 中冷却水的进水方向是 a,出水方向是 b;(2)准确测定 PH3的含量,需要用高锰酸钾溶液全部吸收,避免产生较大误差,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 PH3全部被
40、吸收的措施;(3)PH3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磷酸,高锰酸钾被还原为锰离子,结合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得到离子方程式为:5PH 3+8MnO4-+24H+=5H3PO4+8Mn2+12H2O;15(4)收集 E 中吸收液,加水稀释至 250mL,取 25.00mL 于锥形瓶中用浓度为 510-4mol/L 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KMnO4溶液,消耗 Na2SO3标准溶液 11.00mL;依据滴定反应:2KMnO4+5Na2SO3+3H2SO4=2MnSO4+K2SO4+5Na2SO4+3H2O;2KMnO 45Na 2SO3;未反应的高锰酸钾物质的量=0.011L510
41、-4mol/L =2.210-5mol;与 PH3反应的高锰酸钾物质的量25 25025=1.1110-3mol/L0.020L-2.210-5mol=2.010-7mol;根据反应 5PH3+8KMnO4+12H2SO4=5H3PO4+8MnSO4+4K2SO4+12H2O;得到定量关系为:5PH 38KMnO 4;计算得到 PH3物质的量=2.010 -7mol =1.2510-7mol;则 PH3的质量分数58= =0.0425mg/kg,当粮食中磷化物(以 PH3计)的含量不超过 0.05mgkg-1时,1.2510-7mol34g/mol0.1Kg粮食质量合格,所以该原粮质量合格;(
42、5)B 装置是除去空气中的氧气,若去掉 B 装置空气中氧气会氧化 PH3,则导致实验测定结果偏低。19. 钴(Co)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 Co2O3,含少量Fe2O3、A1 2O3、MnO、MgO、CaO 等)制取 CoC126H2O 粗品的工艺流程图如下:已知: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 H+、Co 2+、Fe 2+、Mn 2+、Ca 2+、Mg 2+、A1 3+等;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 pH 如下表:沉淀物 Fe(OH)3 Fe(OH)2 Co(OH)2 Al(OH)3 Mn(OH)2开始沉淀 2.7 7.6 7.6 4.0 7.7完
43、全沉淀 3.7 9.6 9.2 5.2 9.8请回答下列问题:上述工艺流程图中操作 a 的名称:_。(2)写出“浸出”时 Co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加入 NaC1O3的作用是_ 。(4)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 pH 的关系如图。使用萃取剂最适宜的 pH 范围是16_(填字母序号)。A.2.02.5 B. 3.03.5 C. 5.05.5 D. 9.59.8(5)“除钙” “镁”是将溶液中 Ca2+与 Mg2+转化为 MgF2、CaF 2沉淀。已知某温度下,Ksp(MgF2)=7.3510-11, Ksp(CaF 2)=1.5010-10。当加入过量 NaF,所得滤液中 c(
44、Mg2+)/c(Ca2+)=_。【答案】 (1). 过滤 (2). Co 2O3+SO32-+4H+=2Co2+SO42-+2H2O (3). 将 Fe2+氧化成Fe3+,使 Fe3+沉淀完全(利于生成 Fe(OH)3除去) (4). B (5). 0.49【解析】含钴废料中加入盐酸,可得 CoCl3、FeCl 3、AlCl 3、MnCl 2、MgCl 2、CaCl 2,信息中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 H+、Co 2+、Fe 2+、Mn 2+、Ca 2+、Mg 2+、Al 3+等,则加入的 Na2SO3将 Co3+、Fe 3+还原为 Co2+、Fe 2+工艺流程最终得到草酸钴,加入 NaClO
45、3将 Fe2+氧化为Fe3+,加入 Na2CO3调 pH 至 5.2,可得到 Fe(OH)3、Al(OH) 3沉淀,过滤后所得滤液主要含有CoCl2、MnCl 2、MgCl 2、CaCl 2,用 NaF 溶液除去钙、镁,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萃取剂,将锰离子萃取,萃取后的余液中主要含有 CoCl2,进入草酸铵溶液得到草酸钴;由分析可知上述工艺流程图中操作 a 的名称过滤;(2)浸出过程中加入 Na2SO3的目的是将 Co3+、Fe 3+还原为 Co2+、Fe 2+,其中“浸出”时 Co2O3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 32-+2Fe3+H2O=SO42-+2Fe2+2H+;(3)NaClO3的作
46、用是:将浸出液中 Fe2+氧化为 Fe3+,使 Fe3+沉淀完全;(4)pH=2 与 pH=3 时 Co2+的萃取率变化不大,但 pH=3 时 Mn2+的萃取率增大很多,而 pH=4时,Co 2+的萃取率比较大,故 pH=3 时最佳,故答案为 B;(5)由溶度积可知,滤液“除钙、镁”是将溶液中 Ca2+与 Mg2+转化为 CaF2、MgF 2沉淀,根据溶度积可知 c(Mg2+):c(Ca 2+)= = =0.49。Ksp(MgF2)Ksp(CaF2) 7.3510-111.5010-10点睛:明确实验原理及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基本操作原理是解题关键,主要流程分析为:含钴废料中加入盐酸和亚硫酸钠,可
47、得 CoCl2、AlCl 3、FeCl 2、MgCl 2、CaCl 2、MnCl 2,加入17NaClO3,可得到 FeCl3,然后加入 Na2CO3调 pH 至 5.2,可得到 Fe(OH)3、Al(OH) 3沉淀,过滤后所得滤液主要含有 CoCl2、MgCl 2、CaCl 2、MnCl 2,向溶液中加入 NaF 溶液,除去钙镁离子,然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中 II 中加入萃取剂,萃取后溶液加入草酸铵,得到草酸钴。20. 某芳香烃 A 制备化合物 G 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请回答下列问题:A 的化学名称为_。(2) BC 的反应类型_。(3)由 E 生成 F 的化学方程式_ 。(4) G 的结构简式为_。(5)芳香族化合物 X 是 E 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峰面积比为 2:2:1 的结构简式为_(写一种)。(6)写出以乙烯和乙酸乙醋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制备化合物 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