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仕才目录一、 高考要求和命题趋向二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复习思路一、考纲要求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第二节 离子反应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3、掌握常见氧化
2、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高考纵览考点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胶体天津 1(选择) 海南 5(选择) ;浙江 4月 1、3(选择) ;浙江10 月 13(选择)全国 1 卷 10(选择) ;江苏3(选择) ;浙江 4 月3、5、6(选择) ;浙江 10 月1、3、4(选择)离子共存问题江苏 12(选择) ;四川3(选择)江苏 9(选择) 江苏 4(选择)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上海 24(填空);全国 1 卷 27(填空)北京 27(填空);天津4(填空);江苏5(选择)江苏 6(选择)16(填空)20(填空);海南 6(选择);浙江 4 月 13(
3、选择);浙江 10 月 13(选择)江苏 7(选择);北京 27(选择);天津 9(填空);浙江 4 月(选择);浙江 10 月 12(选择)2高考命题探究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内容探究:物质的分类主要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考查角度是对概念的辨析;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会结合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物质、材料、工业流程等进行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主要侧重胶体性质与应用的考查。形式探究:(1)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分散系的知识考查频率不高,难度不大,一般出现在选择题的个别选项中。第二节 离子反应内容探究: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考查元
4、素化合物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的判断、离子是否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判断两种题型考查。综合分析每年的高考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主要涉及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拆分问题、是否遵循守恒问题、是否注意用量等三个方面知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出现在第卷中,根据题目要求填空;离子在溶液中是否能大量共存的判断主要涉及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否能发生水解反应、是否能发生络合反应等四个方面的知识;离子检验与推断与离子共存有密切联系,往往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性较强。形式探究:(1)离子共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是高考的热点。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根据信息写出相应
5、离子方程式,是必考点。(3)离子的推断与检验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实验题形式出现,甚至有实验设计。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探究:本节考查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辨析,二是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三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四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形式探究:通过分析近几年各省的高考题,在理综的考试中一般很少以完整的题目单独出现,往往与其他知识点融合,分散到不同题目中进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多在选择题的某一选项中出现。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得失电子守恒思想为基础的“新情境下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的热点,在填空题中多有出现,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6、力,是高考命题的方向和重点。高考常将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融合在一起考查,即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往往用到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这类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全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江苏 13(选择)18(填空);上海 2(选择)13(选择);全国 1 卷 8(选择)36(填空);四川 9(填空);浙江 27(填空)江苏 12 (选择)19(填空);海南 4(选择);全国 1卷 27(填空);天津 3(选择)10(填空);浙江 4 月 4(选择)全国 1 卷 7(选择);北京 9(选择)28(填空);浙江 4 月 7(选择)34暴露出来的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够扎
7、实;(2)解题不够规范;(3)知识不够系统;(4)思维不够灵活;(5)平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6)课时少,内容多,导致学好化学的信心不足。三、复习思路1、立足课本,落实细节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巩固基础。高考试题命题点是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的。认真梳理教材,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第一轮复习要突出重点、扫除盲点、解决弱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错”的怪圈,思想上要给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及时反思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有意识地加强训练。 2、科学训练,提高效率 1.习题要精选。应选择那些有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综合
8、性的习题。要选一本好的参考书,把它彻底“消化” 。 2.复习要同步。每天都要根据学习的需要,完成定量的同步练习,不要一边做题一边对答案,应把一节或一单元题做完后再对答案,然后听老师讲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3.做题要多思。如该题考查的意图是什么,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些,解题的关键是什么,还有哪些解法。对典型习题要力求做到答一题会一类,练一题习一法,训练自己的思维。复习中要做到:不断总结解题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学会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5几个简单问题来解决。学会建立解题的思维模型。强化发散思维。加强变式训练,即变条件、变角度、变方法,打破思维定势。 4.错题要纠错。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
9、错作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录,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总结,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 。5.测试要规范。学生做测试卷时,一定要定时,同时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以提高解题速度;看题要准,审题要细,尽量避免错看、漏看现象,养成好的做题习惯。要强化化学用语的教学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应试技巧的指导,在规范化上下工夫,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3、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 10 课时完成,其中 6 课时用于在课堂上互动式完成第 1/2/3 节,2 课时用于处理各节的习题讲评,2 课时用于测试和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