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湖北省钢城四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48 分)1.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3. 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
2、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 B食必常饱,然后求美C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4.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 ,法家强调“法”和“刑” ,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 ,杂家主张“治国公平” 、 “为民谋利” ,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都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D都主张“礼” 、 “法”并用5. 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
3、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 )A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B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C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 D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6. 墨家主张“兼爱” “非攻” “尚力” “节葬” “节用” ,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这A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 B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C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D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7. 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
4、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宣扬君权神授 B解释天人感应 C劝君主行仁政 D强调教化民众8.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 2 -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借助神权思想来维护皇权 B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9. 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这一现象说明( )A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 B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C佛教文化
5、日益中国化 D佛教成为当时主要宗教10.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版前言中说:“我希望根据数学原理我们能够对别的自然现象进行推理我希望这里所阐明的原理,会有助于人们对这个问题或更可靠的哲学方法有所了解。 ”事实证明,牛顿的数学贡献( )A 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方法 B 为近代自然科学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C 为人们摆脱宗教的束缚奠定基础 D 为启蒙思想家规划社会蓝图提供了范式11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思想流派时说:“(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实是禅宗、道教、佛教的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教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 ”这一流派A研究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准则 B提出与佛道学说对立的新儒
6、学理论C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 D探寻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的明理方法12.长期以来,儒学是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王良提出“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圣人经典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 ”这说明王良( )A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B反对儒家传统思想C利于儒学“思辩化” D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13.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 。李贽这些思想(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C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D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3 -14.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版本颇多,明末警世通言第 2
7、8 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一版本叙述,当时官宦小姐白素贞主动向药铺伙计许仙求婚,结婚后许仙得知白娘子为蛇妖,便从法海处借得钵盂,与法海一起收治了她。这种叙述反映了作者当时( )A显露出新旧思想冲突的特征 B崇尚道德,强调人性自我约束C冲破了传统儒学的伦理范畴 D因循守旧,重男轻女等级观念15.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褚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表明该时期我国( )A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C纸基本取代传统书写材料 D私营手工业的长足发展16.“育”甲骨文写作 , (人,指女
8、人) , (即倒写的“子” ,表示出生的婴儿) “育”字的小篆为“ ”,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这说明( )A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 B汉字构造是形、义、音紧密结合C汉字书法艺术独具特色 D汉字演变充满神秘色彩17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 13 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18.李白有诗:“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
9、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这首诗赞颂的是( )19.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 。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 4 -要通过(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20.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 ,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 ,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
10、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21.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素教授指出: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22.1877 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政治评价道:“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 ”据此分析,刘锡鸿( )A.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和
11、儒家价值观 B.肯定了英国政体中体现的民主和法治精神C.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 D.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23.鸦片战争后, “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 “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 ,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24.1895 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发表劝学篇 ,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晚清“体用之争”( )A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
12、化 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C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D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 5 -二、非选择题(第 25 题 20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20 分,共 52 分)25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二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向学” 。在经济
13、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 ,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 ,到庆历年间, “人渐知读书” 。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北宋时,三河“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 。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 ,他“独亲于学。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 。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教子任钧使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 。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 ,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摘编自宋史资料汇编材料三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
14、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材料四 北宋时, “负担之夫,微乎其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五 隋唐均规定: “工商不得入仕。 ”(通典 )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 年)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宋会要辑稿选举 )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的现象。摘编自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文
15、化角度说明“宋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 (6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6 分)(3)根据材料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8 分)- 6 -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时期 人物活动或主张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 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 ,主张“开眼看世界” 。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 , “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
16、知识分子” ,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27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
17、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
18、原因。 (8 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6 分)(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6 分)2018-2019 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题卡- 7 -1 2 3 4 5 6 7 8 9 10C D C C C D A B C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D B A C B C C B C21 22 23 24B A B B25 题26.【答案】【选题示例】选题 1: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选题 2:知识分子心怀天下、与时
19、俱进,彰显家国情怀。选题 3: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清末,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
20、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鼓与呼,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27. 【答案】 (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4 分;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4 分(2)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4 分进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2 分;(任意一点得2 分)(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2 分- 8 -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2 分价值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