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湖北省荆门市2018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练习题(二).doc

    • 资源ID:1184877       资源大小:543.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北省荆门市2018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练习题(二).doc

    1、- 1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练习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 E 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两板中央的 P 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A.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B.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C.P 点的电势将降低 D.电容器的电容减小,电容器的带电量将减小( )2.如图所示, M、 N 是组成电容器的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极板, M 中间有一小孔。M、 N 分别接到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未画出)。小孔正上方有一点 A, A 与极板 N 的距离为h

    2、,与极板 M 距离为 h/3,某时刻有一带电微粒从 A 点由静止下落,到达极板 N 时速度刚好为零。若将极板 N 向上平移 2h/9,该微粒再从 A 点由静止下落,则进入电场后速度为零的位置与极板 M 间的距离为A. h52 B. h154C. 8 D. h185( )3.如图所示, M、 N 是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 R0为定值电阻, R1、 R2为可变电阻,开关 S 闭合。质量为 m 的带正电的微粒从 P 点以水平速度 v0射入金属板间,沿曲线打在 N 板上的 O 点,若经下列调整后,微粒仍从 P 点以水平速度 v0射入,则关于微粒打在 N 板上的位置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开关 S 闭合

    3、,增大 R1,微粒打在 O 点左侧B.保持开关 S 闭合,增大 R2,微粒打在 O 点左侧C.断开开关 S, M 极板稍微上移,微粒打在 O 点右侧D.断开开关 S, M 极板稍微下移,微粒打在 O 点右侧( )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为 S,两极板的间距为d,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 Q,电容为 C,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为 ,平行板中间悬挂了一个带电小球,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增大 d,则 减小, 减小B.若增大 Q,则 减小, 不变C.将 A 板向上提一些, 增大, 增大D.在两板间插入云母片,则 减小, 不变( )5.如图所示装置处于真空中

    4、,现有质子、氘核和 粒子都从 O 点由静止释放,经过同一加速电场 U0和偏转电场 U1,最后粒子均打在与 OO垂直的荧光屏上(已知质子、氘- 2 -核和 粒子质量之比为 1:2:4,电量之比为 1:1:2,不计粒子的重力影响)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种粒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时间之比为 1:2:1B三种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的速率之比为 :1:1C三种粒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不同D偏转电场的电场力对种粒子做功之比为 1:1:2( )11。如图所示,半径为 R 的环形塑料管竖直放置, AB 为该环的水平直径,且管的内径远小于环的半径,环的直径 AB 及其以下部分处于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管的内壁光滑现将一

    5、质量为 m,带电荷量为 q 的小球从管中 A 点由静止释放,已知 qE m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释放后,到达最低点 D 时速度最大B小球释放后,第一次经过最低点 D 和最高点 C 时对管壁的压力之比为 51C小球释放后,到达 B 点时速度为零,并在 BDA 间往复运动D小球释放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经过最高点 C 时对管壁的压力之比为 11,且方向相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7.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无偏转电场时,电子束加速后打到荧屏中央形成亮斑。如果只逐渐增大 M1M2之间的电势差,则A.在荧屏上的亮斑向上移动 B.在荧屏上的亮斑向下移动C.偏转电场对电子做的功增大

    6、D.偏转电场的电场强度减小( )8.如图所示,用长 L0.50 m 的绝缘轻质细线,把一个质量 m1.0 g 带电小球悬挂在均匀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之间,平行金属板间的距离 d5.0 cm,两板间电压 U1.010 3 V。静止时,绝缘细线偏离竖直方向 角,小球偏离竖直线的距离 a1.0 cm。取 g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板间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2.0104 V/m B.小球带的电荷量为 1.0108 CC.若细线突然被剪断,小球在板间将做类平抛运动D.若细线突然被剪断,小球在板间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9.某静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与 x 轴重合,其电势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7、。在 O 点由静止释放一电子,电子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则在 x0 x0区间内A.该静电场是匀强电场 - 3 -B.该静电场是非匀强电场C.电子将沿 x 轴正方向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D.电子将沿 x 轴正方向运动,加速度逐渐增大( )10.如图所示,一半径为 R 的均匀带正电圆环水平放置,环心为 O 点,质量为 m 的带正电的小球从 O 点正上方 h 高的 A 点由静止释放,并穿过带电环,关于小球从 A 到 A 关于 O的对称点 A过程加速度( a)、重力势能( EpG)、机械能( E)、电势能( Ep 电 )随位置变化的图象一定正确的是(取 O 点为坐标原点且重力势能为零,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无限

    8、远处电势为零)( )11.如图,在粗糙的绝缘水平面上,彼此靠近地放置两个带正电荷的小物块(动摩擦因数相同) 。由静止释放后,向相反方向运动,最终都静止。在小物块的运动过程中,表述正确的是 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始终小于其受到的库仑力B物体之间的库仑力都做正功,作用在质量较小物体上的库仑力做功多一些C因摩擦力始终做负功,故两物块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一直减少D整个过程中,物块受到的库仑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 )12.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图所示如果在荧光屏上 P 点出现亮斑,那么示波管中的A极板 X 应带正电B极板 X应带正电C极板 Y 应带正电D极板 Y应带

    9、正电三、计算题13.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 AB 与倾角 37、长 L5 m 的绝缘斜面 BC 在 B 处圆滑相连,在斜面的 C 处有一与斜面垂直的弹性绝缘挡板,质量 m0.5 kg、所带电荷量q510 5 C 的绝缘带电小滑块(可看成质点)置于斜面的中点 D,整个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 E210 5 N/C,现让滑块以 v012 m/s 的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设滑块与挡板碰撞前后所带电荷量不变、速度大小不变,滑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1( g取 10 m/s2,sin370.6,cos370.8)求:(1)滑块第一次与挡板碰撞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后能达到

    10、左端的最远点离 B 点的距离;- 4 -(3)滑块运动的总路程14.如图,直角坐标系 xOy 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其中 x 轴水平、 y 轴竖直, xOy 平面内长方形区域 OABC 内有方向垂直 OA 的匀强电场, OA 长为 l、与 x 轴间的夹角 30.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 q 的带正电小球(可看作质点)从 y 轴上的 P 点沿 x 轴方向以一定速度射出,恰好从 OA 的中点 M 垂直 OA 进入电场区域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1)求 P 的纵坐标 yP及小球从 P 射出时的速度 v0;(2)已知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E ,若小球不能从 BC 边界离开电场, OC 长度应满足什么条3mg2q

    11、件?15.如图所示, AB 是一倾角为 37的绝缘粗糙直轨道,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5 - 0.30, BCD 是半径为 R0.2 m 的光滑圆弧轨道,它们相切于 B 点, C 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整个空间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场强 E4.010 3 N/C,质量 m0.20 kg 的带电滑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已知斜面 AB 对应的高度 h0.24 m,滑块带电荷量q5.010 4 C,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 2,sin 370.60,cos 370.80.求:(1)滑块从斜面最高点滑到斜面底端 B 点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滑到圆弧轨道最低点 C 时对轨道的压力16.在

    12、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小球从 A 点竖直向上抛出,其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小球运动的轨迹上 A、 B 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M 为轨迹的最高点小球抛出时的动能为 8.0 J,在 M 点的动能为 6.0 J,不计空气的阻力求:(1)小球水平位移 x1与 x2的比值;(2)小球落到 B 点时的动能 EkB;(3)小球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最小动能 Ekmin.- 6 -参考答案1A 2B 3A 4C 5D 6B 7AC 8ABD 9BC 10ABC 11BD 12AC13.(1)设滑块第一次与挡板碰撞时的速度大小为 v,静电力 qE10 N,重力 G mg5 N.摩擦力 Ff

    13、 F N (mgcos37 qEsin37)1 N.由动能定理得qE cos37 mg sin37 Ff mv2 mv ,L2 L2 L2 12 12 20解得 v2 m/s.46(2)设滑块第一次下滑到 B 点的速度为 vB,滑块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后能达到左端的最远点离B 点的距离为 x.由动能定理得 qELcos37 mgLsin37 FfL mv mv2,12 2B 12解得 vB8 m/s.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只有静电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 qEx0 mv ,12 2B解得 x1.6 m.(3)设滑块第一次下滑到 B 点的动能 EkB1 mv 16 J,水平面光滑,滑块水平运动返回到 B

    14、12 2B点,动能不变在斜面上往返一次克服摩擦力做功W 克 f2 FfL10 J.所以滑块还能滑到 B 点并到达水平面一次,设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为 x1,由动能定理得 qEx1 W 克 f0 EkB1,解得 x10.6 m.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总距离s12( x x1)4.4 m.最后停在 C 点,在斜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s2,由动能定理得 qE cos37 mg sin37 Ffs20 mv ,L2 L2 12 20解得 s248.5 m.所以,滑块运动的总路程s s1 s252.9 m.- 7 -14解题思路:(1)设小球从 P 运动到 M 所用时间为 t1,则有yP sin gt cos v

    15、0t1l2 12 21 l2 gt1 解得 yP v0v0tan 58 gl2(2)设小球到达 M 时速度为 vM,进入电场后加速度为 a,有vM 又 mgcos qEv0sin小球在电场中沿 vM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沿与 vM垂直方向做加速度为 a 的匀加速运动,设边界 OC 的长度为 d 时,小球不从 BC 边射出,在电场中运动时间为 t2mgsin ma dvMt2 at 解得 d l.l2 12 2 215. 解析 (1)滑块沿斜面滑下的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 (mg qE)cos 370.96 N设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v1,根据动能定理得(mg qE)h Ff mv 解得

    16、v12.4 m/shsin 3712 21(2)滑块从 B 到 C,由动能定理可得: ( mg qE)R(1cos 37) mv mv12 2 12 21当滑块经过最低点 C 时,有 FN( mg qE) mv2R由牛顿第三定律: FN FN 解得: FN11.36 N,方向竖直向下16.解析:(1)如图所示,带电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电场力的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作用做竖直上抛运动,故从 A 到 M 和 M 到 B 的时间相等,则x1 x213(2)小球从 A 到 M,水平方向上电场力做功 W 电 6 J,则由能量守恒可知,小球运动到 B 点时的动能为EkB Ek04 W 电 32 J(3)由于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设小球所受的电场力为 F,重力为 G,则有:Error!Error! FG 32由图可知,tan sin FG 32 37- 8 -则小球从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速度最小时速度一定与等效 G垂直,故 Ekmin m(v0sin )2 J.12 247


    注意事项

    本文(湖北省荆门市2018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练习题(二).doc)为本站会员(feelhesitate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