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 2018 届高三历史五月份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本试卷共 14 页,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4西周的青铜器,花纹大致有几套配合使用,铭文文字是一样的,词句格律也一致。周代的贵族子弟,彼此可以引诗赋诗,作为社交的媒介,或据此对当时的事件或人物进行批评、议论。这表明周代A形成了注重历史传承的风尚 B社会上层文化具有同质性C贵族教育强调官学私学结合 D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观念25汉代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主管监察。唐代设御史台,实行三省、六部、一台的政治制度。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分别监察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州县地方政府。这一变化A表明监察权脱离相权而独立 B加强
2、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推动了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 D有利于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6元朝斡脱(蒙古语“合伙”的音译)商人活跃。他们多为西域商人,资本来源于蒙古王公贵族,经营活动或放高利贷,或远距离贩卖货物。他们从政府那里获得特权,可以使用官方的驿站交通,有官军护卫,可减免税收。据此推知,元朝 A西域商人垄断商业活动 B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起C政府实行商品专卖政策 D民营商业的运营环境恶化27明代,李时珍的本草之学,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徐霞客的地理之学,全由亲身旅行各处,实际观察之后的记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都有工艺器械的制作过程,并有实绘的图样,还介绍了一些外来技术。这
3、表明,他们都A具有理性主义学风 B强调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C力图总结传统科技 D受到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281842 年后,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了林则徐的蜡像。记述 出处当时派发的宣传单:主图为穿着清朝服饰的一男一女相对而立的画像。英文为“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他钟爱的配偶” “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 “二百五十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 “他和他的小脚老婆是唯一在我国被展示的这类人物” 。英国学者何伯英图像中国早期西方摄影与明信片“可见林则徐之禁烟,即英国人亦尊重之,岂非公道哉?” 萧一山清代通史- 2 -清驻英副使刘锡鸿:虽然林则徐“办禁烟事,几窘英人” ,但英国人“然而彼固重之者,为其忠正勇毅,不以
4、苟且图息肩也,可谓知所敬。 ”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上表为不同书籍关于“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林则徐蜡像的原因”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A禁烟运动是导致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 B近代国人未能正确理解蜡像展出的用意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林则徐的忠正勇毅受到中英两国的尊重 29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纲常名教”提出公开质疑。在他们看来, “三纲之说,非孔孟言也。商纣无道者也,而不能令武王无道,是君不得为臣纲也” ,并指出“三纲之说,董子释之,朱子述之,皆非也” 。这一思潮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意味着中国人民集体觉醒C为变法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D具有否定传统的启蒙作用30全面抗战
5、爆发以后,国民党第一、二、五战区等虽然都部署了大股部队留驻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但多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则获得了重大发展。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A军队的武器装备不同 B游击战战略地位不同C作战地域的分布不同 D抗战指导思想的不同31右图为中国 19852004 年经济增长率走势图,对此解读 最全面的是A经济体制改革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B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经济增长达到最高点 C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转型的阵痛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共识32古罗马人已经意识到抽象的普遍的法律在应用于具体的案例时必须考虑具体的情况,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法律的公正。在执
6、法过程中罗马城市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作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这说明A司法实践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 B罗马法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 C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的必然性 D罗马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33马克思指出:“巴黎公社自然是要为法国一切大工业中心作榜样的。在公社没有来得及- 3 -进一步加以发挥的全国组织纲要上说的十分清楚,公社将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在这里马克思A肯定了巴黎公社的直接民主原则 B分析了巴黎公社建立的必然性C指出了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明确了现代共和制的基本原则341933 年 6 月,美国俄美关系委员会曾在美国报界就承认苏联问题进
7、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 1139 家报纸中有 718 家即 63明确表示赞成苏联;有 306 家即 269表示反对。到 1933 年 10 月,赞成苏联的报纸已有 1000 多家。这一调查结果体现了A美国人对苏联政治生活的向往 B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C罗斯福新政超越意识形态束缚 D美苏联合反法西斯迫在眉睫35右图是反映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幅漫画同人不同命 。该漫画表明同人不同命快乐着我的快乐,痛苦着你的痛苦。尽管近年来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但西方在贸易政策和对外援助上,仍然采取非常自私和短视的政策。A国际经济旧秩序制约着全球经济均衡发展 B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安全正面临挑战C经济全球化成为
8、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 D世界贸易体系是发达国家资本扩张的工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材料:20 世纪 20 年代,许多有识之士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出现了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主的一波留学热潮。 “留美热”从 1911 年美国设立留美预备校清华学堂开始,至1925 年,在美学习科学与文化的中国留学生已达 2500 多人。 “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留法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向国内介绍和传播。国民革命期间又出现“留苏热” ,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为此,1925 年苏联当局设立“莫斯科中山大学” ,专门培养中国留学生的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 4
9、-新中国成立后“留苏热”再度兴起。1950 年教育部规定,留学生直接归所在国中国大使馆领导,要定期汇报学习成绩及生活情况。从 1950 年到 1960 年,新中国派往苏联、东欧各国的留学生约一万余人,其中 80%是留学生。 “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出国留学人数急剧下降。1978 年,随着 50 名留美学者的启程,出国留学逐渐回暖,留学人数逐年递增。至 20 世纪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二十多万人。至 2004年更达 70 万人,除公派之外,自费留学占很大比重。1992 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从而给予了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
10、度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 据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留学热潮的主要特点,并比较 20世纪 20 年代与 50 年代“留苏热”的不同影响。 (10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留学热潮重现的背景。概括与新中国初期相比,新时期留学热潮的主要变化。 (15 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图 1 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布局 图 2 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 5 -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
11、有史实依据。 )请从下面所给的 45、46、47 三道历史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45、(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秦灭六国, “六合为一” ,货币的混乱状态,給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 210 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
12、禁私人铸钱。 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忘,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制改革的原因。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 (9 分)46、(15 分)历史一选修 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二战初期,德国海军潜艇司令卡尔邓尼茨依靠各潜艇单干,在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月里平均每天击沉盟军 13 艘舰船。希特勒批准了邓尼茨建造潜艇的计划,德国国内的潜艇造船厂由 3 个发展到 16 个,制造速度每月增加到 20-25 艘。当时英国很多人认为德国承诺过不会
13、不警告就击沉没有任何护航的船只,而英国人发明的声 经常杷海底的石头、沉船、和鱼群与潜艇一起探出来。1940 年 9 月 2 日,英美两国签署协议;英国把巴啥马群岛、牙买加群岛等英属殖民地的海空军基地主权转让給美国 99 年,美国送- 6 -給英国 50 艘驱逐舰用于护航。为了生存,英国科学家研制出新型雷达,英国海军部在苏格兰的赫布里底群岛的托贝小镇新建了海上训炼基地,学习航海和反潜机能。到 1943年夏天,德国进攻的势头被成功遏制,邓尼茨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坦承:在 1943 年 5 月,他知道德国已经输掉了大西洋战争。摘编自潘前芝二战时大西洋上的潜艇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潜艇
14、战的演变趋势及原因。(10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潜艇战的影响。 (5 分)47、(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胡林翼,1812 年生,字贶生,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当他初任湖北巡抚时,正值武汉两次失陷、湖北大半沦没于太平军,可谓库储空,百物荡然。然而胡林翼通过改漕章、通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在当时东南诸省中仅次于江苏和浙江。这些钱,主要用作湘军军饷。其实除养兵外,这些钱有的用来“分援邻省,规画江淮” ,有的则作为备用之银, “为养士及假归来依之营官、哨官起见” 。后者
15、尤值得一提,胡林翼对于属下将士十分爱护,经常予以资助。在任贵州知府时,强化团练、保甲,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胡林翼文武双全,且能诗能文,主张“用兵不如用民” , “用兵”只能治标,收一时之功, “用民”才是治本,享长久安定。胡林翼在贵州安順知府任上,立志安定一方。他经常芒鞋短衣,深入群众摸民情探匪情,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 。(1)根据材料,概括胡林翼的执政措施。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林翼对晚清统治的作用。 (9 分)- 7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16、30 31 32 33 34 35答案 B A D A B D D C A A B A二、非选择题41.(25 分)(1)主要特点:留学目的地集中于美、法、苏三国;学习内容多元;体现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受当时国际国内局势影响较大。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 6 分)不同影响:20 世纪 20 年代的“留苏热”主要着眼于民主革命的需要,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革命理论和军事骨干力量。 (2 分)20 世纪 50 年代的“留苏热”主要服务于经济建设,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2 分)(2)背景:“文革”造成人才的断层;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邓小平复出整顿文教(高考制度的恢复) ;中国外交
17、政策的调整,与西方国家关系逐步正常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每点 2 分,共 8 分)主要变化:规模越来越大;留学目的地更加广泛;自费留学比重增加;个人的自主性增强。 (每点 2 分,答出四点 7 分)42 (12 分)示例一论题:中国古代城市和近代城市的功能不同。 (3 分)论述:在古代城市以行政功能为主,同时还有一定的军事功能,也是儒家教化中心。近代城市城市功能发展的重心是经济功能,是机器大工业生产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和人类主要聚居区。 (8 分)总结:(1 分)示例二论题:中国古代城市和近代城市的建设指导思想不同。 (3 分)论述:受“天圆地方说“影响,中国古代城市形制上以方形为主;
18、受“礼制”思想影- 8 -响,城市布局上突出尊卑有序。近代城市局部或在规划上反映了当时一些新的理论和思想。列强在沿海、沿江和铁路沿线开辟商埠;由于洋务运动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工业居住混和区,城市急剧发展,旧城淹没于新区中。 (8分)总结:(1 分)其他角度: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中国城市化发展动力的变化;城市文明的变迁;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等。45、(1)原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行币值。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 (6 分,任意 3 点即可)(2)意义: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
19、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9 分,任意 3 点即可)46、 (1)演变趋势:德国由胜到败,英国反败为胜。 (2 分)原因:战争初期,德国认识到潜艇的作用,加强了对潜艇的研制;英国过分相信德国的承诺,其新技术尚有一定缺陷。后来,英国强化了英美之间的合作,取得了美国援助,研制出了新型武器;德国则陷入两线作战。 (8 分)(2)影响:在战争初期进一步刺激了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欲望;英国逐渐掌握主动权后,使英国的抵抗用以继续,为盟军封锁德国以及登陆欧洲非洲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步伐。 (5 分)47、 (1)措施:整顿商务,发展经济,筹集军饷;训练军认,镇压农民起义,剿灭匪患。(6 分,每点 1 分)(2)作用:养兵有方,提高了晚清军队战斗力;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晚清政府的统治;剿灭匪患,维护了地方治安;发展商务,为近代化创造了条件,促使晚清中兴局面出现。(9 分,任意 3 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