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u-64 S-32 Pb-207 K-39 Au-197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本卷包括 21 个小题,其中有 10 道题为选做题,即每位考生只要求答 16 道题,将选做题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 12、13、14、15、16 处,注意将选做物质结构的 A 或有机化学的 B 涂黑。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学会健康生活。下列对有关现象及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 现象或事实 主要原因A热纯
2、碱溶液比冷纯碱溶液除油污效果好热溶液中碳酸钠水解程度大,碱性强B 夏天雷雨过后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清新 空气中 O3含量增加、尘埃减少C 使用含氟牙膏能防止龋齿牙齿中的羟基磷灰石与牙膏里的氟离子转化成更难溶的氟磷灰石D 铜合金水龙头使用长了会生成铜绿 发生了析氢腐蚀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分析:A. 水解是吸热的,热溶液中碳酸钠水解程度大,碱性强;B.部分氧气在雷达作用下转化成臭氧;C. 牙齿中的羟基磷灰石能与牙膏里的氟离子转化成更难溶的氟磷灰石;D.铜绿的生成是由于发生了吸氧腐蚀。详解:A. 热溶液中碳酸钠水解程度大,碱性强,因此热纯碱溶液比冷纯碱溶液除油污效果好
3、,A 正确;B.雷雨过后空气中 O3含量增加、尘埃减少,所以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清新,B 正确;C. 使用含氟牙膏, 牙齿中的羟基磷灰石与牙膏里的氟离子转化成更难溶的氟磷灰石, 能防止龋齿,C 正确;D.铜合金水龙头使用长了会生成铜绿,是由于发生了吸氧腐蚀,D 错误;答案选D.- 2 -点睛:较强的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弱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吸氧腐蚀比析氢腐蚀更普遍。2. 下列措施中,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 往 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 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时加入几滴 CuSO4溶液C. 高炉炼铁时将铁矿石粉碎D. 向铁片和稀盐酸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 CH3COON
4、a 晶体【答案】D【解析】分析:增大反应速率,可升高温度、增大浓度、压强、增大固体表面积或加入催化剂等,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二氧化锰可以作为 H2O2分解的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 错误;B. 锌粒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单质铜,锌与铜能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B 错误;C. 高炉炼铁时将铁矿石粉碎,能增大固体表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 错误;D. CH 3COONa 与盐酸反应生成醋酸,降低氢离子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减慢,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形成原电池,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3.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的是选项 A B C D反应装置实验现象试管中生
5、石灰和水混合后,A 处红色水柱下降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A. A B. B C. C D. D【答案】B- 3 -【解析】分析:A. A 处红色水柱下降,可知瓶内空气受热温度升高;B. Zn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可使针筒活塞向右移动;C. 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则中和反应放出热量;D.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详解:A. A 处红色水柱下降,可知瓶内空气受热温度升高,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A 错误;B. Zn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可使针筒活塞向右移动,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B 正确;C.温度计
6、的水银柱不断上升,则中和反应放出热量,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C 错误;D. 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则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D 错误;答案选 B.4. 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体积相等且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 2(g)+SO2(g) SO3(g)+NO(g)。投入 NO2和 SO2,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其中甲经 2min 达平衡时,NO 2的转化率为 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起始浓度 甲 乙 丙c(NO2)/(molL-1) 0.10 0.20 0.20c(SO2)/(molL-1) 0.10 0.10 0
7、.20A. 容器甲中的反应在前 2min 的平均速率 v(NO)=0.05molL-1min-1B. 容器乙中若起始时改充 0.10molL-1NO2和 0.20molL-1SO2,达到平时 c(NO)与原平衡相同C. 达到平衡时,容器丙中 SO3的体积分数是容器甲中 SO3的体积分数的 2 倍D. 达到平衡时,容器乙中 NO2的转化率和容器丙中 NO2的转化率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甲经 2min 达平衡时,NO 2的转化率为 50%,其平衡浓度为 0.05mol/L, NO2(g)+SO 2(g) SO3(g)+NO(g)开始(mol/L):0.1 0.1 0 0转化(mol/L):0
8、.05 0.05 0.05 0.05平衡(mol/L):0.05 0.05 0.05 0.05- 4 -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 K= ,各容器内温度相同,平衡常数均相同。A根据 v= 计算; B. 据平衡常数的计算式推断;C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容器丙中 SO3的体积分数和容器甲中 SO3的体积分数相等;D. 单纯的增大某一种物质的浓度,这种物质的转化率一定降低,因此达到平衡时,容器乙中 NO2的转化率小于容器丙中 NO2的转化率.详解:A容器甲中的反应在前 2 min ,NO 的平均速率 v(NO)= =0.025molL-1min-1,故 A 错误;B. 令平衡时 NO 的
9、浓度为 ymol/L,NO2(g)+SO2(g)SO3(g)+NO(g)开始(mol/L): 0.1 0.2 0 0转化(mol/L): y y y y平衡(mol/L): 0.1-y 0.2-y y y则 ,只要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浓度分别是 0.1mol/L 和 0.2mol/L,平衡时 NO 的浓度就相同,故 B 正确;C.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压强不变的反应,容器丙的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是容器甲的 2 倍,平衡不移动,因此容器丙中 SO3的体积分数和容器甲中SO3的体积分数相等,故 C 错误;D.起始浓度容器乙中的 NO2是器甲的 2 倍,而 SO2的起始浓度一样,单纯的增大某一种物质的浓度
10、,这种物质的转化率一定降低,因此达到平衡时,容器乙中 NO2的转化率小于容器丙中 NO2的转化率,故 D 错误;答案选 B.5. 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甲醇。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 VL 的密闭容器中,CO(g)+2H2(g) CH3OH(g),下图表示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过程。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 K 增大B. 工业生产中温度越低,越有利于甲醇的合成- 5 -C. 500反应达到平衡时,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是 v(H2)= mol/(Lmin)D. 300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为 2VL,c(H 2)减小【答案】D【
11、解析】分析:A.依据图象分析,先拐先平,温度高甲醇物质的量减小,说明正向反应是放热反应; B、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小;C、甲醇和氢气速率之比等于 1:2,依据速率概念计算;D、扩大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逆向进行,但体积增大平衡后氢气浓度减小详解:A、由图象分析,温度越高,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小,说明温度越高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故 A 错误;B. 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小,不利于甲醇的合成,故 B 错误;C. 500反应达到平衡时,甲醇和氢气速率之比等于 1:2,用氢气物质的量浓度减少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是 v(H 2)=2 mol/(Lmin),故 C 错误;D、300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其
12、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为 2VL,平衡左移,但体积增大平衡后氢气浓度减小,故 D正确;答案选 D 点睛: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6.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小苏打溶液呈弱碱性:HCO 3-+H2O CO32-+H3O+B. 测 0.1mol/L 氨水的 pH 为 11:NH 3H2O NH4+OH-C. pH=5 的硫酸稀释 1000 倍,pH 约等于 7:H 2O H+OH-D. 用 Na2CO3处理水垢中 CaSO4:CaSO 4(s)+CO32-(aq) SO42-(aq)+CaCO3(s)【答案】A【解析】分析:A. 小苏打水解呈弱碱性;B. NH 3H2O 为弱电解
13、质,不完全电离;C.pH=5 的硫酸稀释 1000 倍,接近中性,因此 pH 约等于 7;D. CaCO 3沉淀比 CaSO4沉淀容易除去。详解:A.小苏打溶液呈弱碱性,离子方程式:HCO 3-+H2O HCO3-+OH-,故 A 错误;B. NH3H2O 为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H 3H2O NH4+OH-,故 B 正确;C. pH=5 的硫酸稀释 1000 倍,接近中性,因此 pH 约等于 7,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 2O H+OH-,故 C 正确;D.水垢中含有 CaSO4,用 Na2CO3 转化为 CaCO3沉淀,CaCO 3沉淀易被酸所溶解,便于水垢的除去,离子方程式:
14、CaSO 4(s)+CO32-(aq) SO42-(aq)+CaCO3(s),故 D 正确;答案选 A.点睛:酸或碱过度稀释会接近于中性。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 -A. 25时,0.1molL -1的 CH3COOH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c(H+)为 110-13molL-1B. 25时,pH=3 的 H2SO4溶液和 pH=10 的 NaOH 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消耗酸和碱的体积比为1:10C. 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溶液分别与足量锌反应,盐酸消耗的锌比较多D. 常温下,向 1molL-1的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溶液导电能力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已知条件无法求算水
15、电离的 c(H+);B. 两溶液恰好中和,则 n(H +)=n(OH -) ,所以 Vac(H +)=V bc(OH -) ,据此计算;C. 醋酸和盐酸都为一元酸,同浓度同体积,则醋酸和盐酸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消耗的锌一样多;D. 向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溶液的体积增大,导致导电能力减弱。详解:A.25时,0.1molL -1的 CH3COOH 溶液中,CH 3COOH 的电离程度未知,因此由水电离的 c(H+)无法计算,A 错误;B.pH=3 的 H2SO4溶液中 c(H +)=10 -3mol/L,pH=10 的 NaOH 溶液中 c(OH -)= 10 -4mol/L,两溶液恰好
16、中和,则 n(H +)=n(OH -) ,所以 Vac(H +)=V bc(OH -) ,所以 Va:V b=c(OH -):c(H +)=10 -4mol/L:10 -3mol/L=1:10,B 正确; C. 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溶液分别与足量锌反应,消耗的锌一样多,C 错误;D. 常温下,向 1molL-1的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溶质变为氯化铵氨,由于溶液的体积增大,导致导电能力减弱,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小,导电性越弱。8. 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其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
17、溶液。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总反应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Ag 2O-2e-+2H2O=2Ag+2OH-B. 2 mol Cu 与 1 mol Ag2O 的总能量低于 1mlCu2O 与 2 molAg 的总能量C. 电池工作时,OH -向 Ag2O /Ag 电极移动- 7 -D. 水泥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导致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引起电动势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A.由电池反应方程式 2Cu+Ag2O=Cu2O+2Ag 知,较活泼的金属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
18、铜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银作正极;B.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一为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C.原电池放电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D.水泥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改变而引起电动势改变详解:A. 由电池反应方程式 2Cu+Ag2O=Cu2O+2Ag 知,较不活泼的金属银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Ag2O +2e+H2O2Ag+2OH ,故 A 错误;B. 因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一为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 2molCu 与 1molAg2O 的总能量大于 1molCu2O 与2molAg 具有的总能量,
19、故 B 错误;C. 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 OH-向 Cu 电极移动,故 C 错误。D、水泥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溶剂的量减少导致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引起电动势变化,故 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在原电池中阳离子一定移向正极,而阴离子移向负极。9. 工业上运用电化学方法降解含 NO3-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相同条件下,Pt 电极上产生 O2和 Pt-A 电极上产生 N2的体积比为 5:2B. 通电时电子的流向:b 电极导线Pt-Ag 电极溶液Pt 电极导线a 极C. Pt-Ag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2NO 3-+12H+1
20、0e-=N2+6H2OD. 通电时,Pt 电极附近溶液的 pH 减小【答案】B【解析】分析:该电池中,右侧 NO3-得电子与 H+反应生成 N2和 H2O,电极反应式:2NO 3-+12H+10e-=N2+6H2O,故 b 为直流电源的负极;a 为直流电源的正极,左侧 H2O 失电子生成 O2和 H+,电极反应式:2H 2O-4e-= O2 +4H+,据此回答。详解:A.由电极反应式阳极:2H 2O-4e-= O2 +4H+阴极:2NO 3-+12H+10e-=N2+6H2O 可知,当通- 8 -过 1mole-电子时,阳极产生 0.25molO2,阴极产生 0.1molO2,因此产生 O2和
21、产生 N2的体积比为 5:2,A 正确;B.通电时,电子不能在溶液中移动,B 错误;C. Pt-Ag 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NO 3-+12H+10e-=N2+6H2O,C 正确;D. 通电时,Pt 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 O2 +4H+,因此 Pt 电极附近溶液的 pH 减小,D 正确;答案选 B.10. 室温下,下列关于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0.1molL-1HCl 溶液与 0.2molL-1NH3H2O 溶液等体积混合 pH7:c(NH 3H2O)c(Cl-) c(NH4+) c(OH-)B. pH=8 的 NaClO 2溶液中:
22、c(Na +)c(ClO2-)c(OH-)c(H+)C. 向氨水中不断通入 CO2,随着 CO2的增加, 不断减小D. CH3COOH 与 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当醋酸过量时,溶液中可能存在:c(CH 3COO-)c(Na+)c(H+)c(OH-)【答案】A【解析】分析:A. 等浓度的一水合氨和氯化铵混合溶液中 PH7,一水合氨电离大于铵根离子水解;B. 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C. = ,随 CO2的增多,c(NH 4+)增大;D. 醋酸钠和醋酸等量时,醋酸的电离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溶液显酸性;详解:A.0.1molL -1HCl 溶液与 0.2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得到等浓度
23、的一水合氨和氯化铵混合溶液,溶液 PH7 说明一水合氨电离大于铵根离子水解,c(NH 4+)c(Cl -)c(NH 3H2O)c(OH -) ,故 A 错误;B. NaClO 2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c(Na +)c(ClO2-)c(OH-)c(H+),故 B 正确;C. = ,向氨水中不断通入 CO2,随着 CO2的增加,c(NH4+)不断增大, 不断减小,C 正确;D. 若醋酸过量,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醋酸钠和醋酸,醋酸的电离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溶液显酸性,并由化学式可知,c(CH 3COO-)c(Na+)c(H+)c(OH-),D 正确;答案选 A.11. 某科研小组利用甲醇燃料电
24、池进行如下电解实验,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9 -A. 甲池中通入 CH3OH 的电极反应:CH 3OH-6e-+8OH-=CO32-+6H2OB. 甲池中消耗 560mLO2(标准状况下) ,理上乙池 Ag 电极增重 3.2gC. 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 Cu(OH)2固体,能使 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D. 丙池右侧 Pt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Mg 2+2H2O+2e-=Mg(OH)2+H 2【答案】C【解析】分析:A在燃料电池中,负极上 CH3OH 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碱性条件下生成CO32-和 H2
25、O;B. 乙装置中,在阴极上是 Cu 离子放电,减小的 Cu 离子是 0.05mol,所以理上乙池 Ag 电极增重的质量应该是 0.05molCu 的质量;C电解池中,电解后的溶液复原遵循:出什么加什么的思想;D. 丙池右侧 Pt 电极为阴极,氢离子得电子变为氢气.详解:A. 在燃料电池中,负极是甲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在碱性电解质下的电极反应为 CH3OH-6e-+8OH-=CO32-+6H2O,故 A 正确;B.甲池中根据电极反应:O 2+2H2O+4e=4OH,所以消耗 560mL(标准状况下 0.025mol)O2,则转移电子 0.1mol,根据乙装置中,在阴极上是 Cu离子放电,减
26、小的 Cu 离子是 0.05mol,所以理上乙池 Ag 电极增重的质量应该是0.0564g/mol=3.2g 固体,故 B 正确;C. 电解池乙池中,电解硫酸铜和水,生成硫酸、铜和氧气,要想复原,要加入氧化铜或碳酸铜,故 C 错误;D. 丙池右侧 Pt 电极为阴极,氢离子得电子变为氢气,电极反应式为:Mg 2+2H2O+2e-=Mg(OH)2+H 2,故 D 正确;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是解答该题的关键。以下 10 个小题为选做题,其中 A 部分为物质结构,B 部分为有机化学。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只选择物质结构题或者有机化学题作答。A
27、:【物质结构】12. 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A. 1s 电子云呈球形,表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B. 钠原子由 1s22s22p63p1ls 22s22p63p1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C. 因氧元素的电负性比氮元素的大,故氧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比氮原子的大- 10 -D. 基态 Fe 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答案】D【解析】分析:A电子云不代表电子的运动轨迹;B.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需要吸收能量;CN 元素原子 2p 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D. Fe为 26 号元素,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知 Fe 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13. 下列
28、说法中错误的是A. CO2和 SO2都是非极性分子 B. NH 4+和Cu(NH 3)42+都存在配位键C. Be 和 Al 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 D. H 2O 和 NH3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都是 sp3【答案】A【解析】分析:A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若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B当共价键中共用的电子对是由其中一原子独自供应时,就是配位键;C.根据对角线原则分析;D.H 2O 和 NH3中心原子分别为 O 和 N,都为 sp3杂化.详解:A二氧化硫是极性分子,二氧化硫中的键角是为 119.5,不对称,所以是极性分子,故 A 错误;BNH 3有一对孤对电子,而 H+没有电子只
29、有轨道,这样 N 提供孤对电子给 H+,就形成了配位键,就形成 NH4+,因此 NH4+中有配位键;Cu(NH 3) 42+中 Cu2+和 NH3间存在配位键,故 B 正确;C.根据对角线原则,Be 和 Al 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故 C 正确;D. H 2O 中含有 2 个 键,有 2 个孤电子对,为 sP3杂化,NH 3中含有 3 个 键,有 1 个孤电子对,为sP3杂化,故 D 正确;答案选 A.14.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结构特点的表述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表述 1 表述 2- 11 -A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滴加氨水至过量,先形成难溶物,继而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反应后溶
30、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 Cu2+的数目不变B邻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高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C SO32-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形结构 SO32-的中心原子 S 原子为 sp3杂化D P4O10、C 6H12O6溶于水后均不导电 P4O10、C 6H12O6均属于共价化合物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分析:A.硫酸铜先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络合物;B.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沸点较高。点睛:氨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氨水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铜氨络合物,所以
31、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15. 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晶体在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上常常表现出各向异性B. 硅酸盐玻璃能加工成一定的形状,具有自范性C. 在干冰晶体中每个 CO2周围都紧邻 12 个 CO2- 12 -D. 离子晶体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而分子晶体熔化时化学键不被破坏【答案】B【解析】分析:A.许多物理性质在晶体的不同方向上测定时,是各不相同的;B. 晶体具有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范性;C. 干冰是分子晶体,CO 2分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和面心上,据此回答;D. 离子晶体中含有离子键,分子晶体中有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详解:A. 许多物理性质,
32、如光学性质、导电性、热膨胀系数和机械强度等在晶体的不同方向上测定时,是各不相同的, 常常表现出各向异性,A 正确;B.晶体具有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范性, 硅酸盐玻璃能加工成一定的形状,但是玻璃仍然不是晶体,属于玻璃态物质,不具有自范性,B 错误;C.干冰是分子晶体,CO 2分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和面心上,以顶点上的CO2分子为例,与它距离最近的 CO2分子分布在与该顶点相连的 12 个面的面心上,因此在干冰晶体中每个 CO2周围都紧邻 12 个 CO2,C 正确;D.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而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D 正确;答案选 B.点睛:玻璃不属于
33、晶体,属于玻璃态物质,没有固定的熔沸点。16. CaC2晶体的晶胞结构与 NaCl 晶体的相似(如图所示) ,但 CaC2晶体中由于哑铃形的 C22-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下列关于 CaC2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CaC2晶体中,所有原子之间都以离子键相结合B. C22-与 N2互为等电子体C. 1 个 Ca2+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 C22-数目为 6D. 1 个 CaC2晶体的晶胞平均含有 1 个 Ca2+和 1 个 C22-【答案】B【解析】分析:A. CaC 2晶体中含有 C22-,C 22-原子之间为共价键;B. C 22-含电子数为- 13 -26+2=14,N 2的电子数
34、为 14;C.1 个 Ca2+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 C22-应位于同一平面,注意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的特点;D晶胞中根据均摊法分析微粒的个数.详解:A. CaC 2晶体中,C 22-原子之间以供价键相结合,A 错误;B. C 22-含电子数为:26+2=14,N2的电子数为 14,二者电子数相同,是等电子体,B 正确;C依据晶胞示意图可以看出,晶胞的一个平面的长与宽不相等,再由图中体心可知 1 个 Ca2+周围距离最近的C22-有 4 个,而不是 6 个,C 错误;D. 依据晶胞示意图可以看出,1 个 CaC2晶体的晶胞含有Ca2+为:1+12 和含有 C22-为:1+6 =4,D 错误;答
35、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晶胞的分析,注意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的特点,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易错点为 A 和 CB:【有机化学】17. 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 属于酚 B. 属于芳香烃C. 属于酮 D. 属于卤代烃【答案】D【解析】分析:A.苯甲醇属于醇;B.环己烯属于烯烃;C.苯甲醛属于醛类;D.烃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代替后产物属于卤代烃;详解:A.苯甲醇属于醇,A 错误;B.环己烯属于烯烃,B 错误;C.苯甲醛属于醛类,C 错误;D.烃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代替后产物属于卤代烃,D 正确;答案选 D.18. 下列有机物中,符合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 3:2 的化合物是A.
36、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说明有两种位置不同的氢原子,峰面积之比为3:2,说明氢原子个数比为:3:2,据此解答.详解:A.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 6:1,A 错误;B.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 3:4,B 错误;C.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 3:2,C 正确;D. 有三组峰,D 错误;答案选 C.- 14 -19.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实验及相关结论都正确的一组是选项 实验 结论A 乙烯和乙醛都能使溴水褪色 乙烯和乙醛都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 Na2SO4溶液和(CH3COO)2Pb 溶液,均能产生沉淀两者产生沉淀的原因不相同C乙酸和葡
37、萄糖都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两者所含的官能团相同D聚乙烯塑料受热易熔化,酚醛塑料受热不能熔化酚醛塑料的熔点比聚乙烯塑料的熔点高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A.乙醛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前者发生了盐析,后者发生了变性; C.乙酸含有羧基,葡萄糖含有醛基; D. 聚乙烯塑料为热塑性塑料, 酚醛塑料为热固性塑料.详解:A.乙烯使溴水褪色因为和 Br2发生了加成反应,乙醛使溴水褪色因为醛基有还原性,溴有氧化性,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 错误;B.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 Na2SO4溶液和(CH 3COO)2Pb 溶液,均能产生沉淀,前者发生了盐析,后者发生了变性
38、,两者产生沉淀的原因不相同,B 正确;C.乙酸含有羧基,葡萄糖含有醛基,两者所含的官能团不相同,C 错误;D. 聚乙烯塑料为热塑性塑料,受热会熔化、冷却会硬化,可以多次使用,酚醛塑料为热固性塑料,受热会交联成立体网状结构,一次性使用,与熔点的高低不成因果关系,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热塑性塑料受热会熔化,可多次使用,热固性塑料,受热会交联成立体网状结构,一次性使用。20.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15 -A. 可与银氨溶液反应,不与 FeCl3溶液反应显色B. 可以与 H2反应,Imol 该物质最多消耗 5molH2C. 1mol 该物质与足量金属
39、 Na 反应,最多产生 2molH2D. 1mol 物质与 NaOH 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4 molNaOH【答案】D【解析】分析: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有机物的性质,根据该有机物的结构分析所具备的性质。详解:A.含有醛基可与银氨溶液反应,含有酚羟基可与 FeCl3溶液反应显色,A 错误;B. 可以与 H2反应,1mol 该物质最多消耗 4molH2,B 错误;C. 1mol 该物质与足量金属 Na 反应,最多产生 1.5molH2,C 错误;D. 1mol 物质与 NaOH 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4molNaOH,D 正确;答案选 D.21. 分子式为 C9H18O2的有机物 A 有下列变化关系:其
40、中 B、C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C 和 E 酸化后得到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 B. 符合题目条件的 A 共有 4 种C. D 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 D. 符合题目条件的 B 共有 4 种【答案】B【解析】分析:有机物 A 的分子式应为 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 B 和 C 两种有机物,则有机物 A 为酯,由于 B 与 C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因此酸比醇少一个 C 原子,说明水解后得到的羧酸含有 4 个 C 原子,而得到的醇含有 5 个 C 原子,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 C 和 E 酸化后得到的有机物都为饱和的一元羧酸,互为同系物,A 正确;B.含
41、有 5个 C 原子的醇的有 8 种同分异构体,其中醇能能被氧化成羧酸,说明羟基所连碳上有 2 个氢原子,共有 4 种,所以有机物 A 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 24=8 种,B 错误;C. D 中含有醛基,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C 正确;D.B 为饱和的一元醇,符合题目条件的 B共有 4 种,D 正确;答案选 B.第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本卷包括 5 个小题,共计 52 分。其中 17-20 题为必做题,21 题为选做题。22. 中和热测定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定量实验,下图所示装置是一定浓度的盐酸和 NaOH 溶液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6 -(1)实验时使用环形
42、玻璃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_。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棒的理由_。(2)向盛装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 NaOH 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A.沿玻璃棒缓慢加入 B.一次性迅速加入 C.分三次加入(3)用一定浓度的盐酸和 NaOH 溶液测中和热为H 1,若将盐酸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醋酸,测得中和热为H 2,则H 1与H 2的关系为H 1_H 2(填“” “”或“” ),理由是_。【答案】 (1). 上下轻轻移动(或上下轻轻搅动) (2). Cu 传热快,防止热量损失 (3). B (4). (5). 因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将盐酸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醋酸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少,所以H 1H 2【
43、解析】分析:(1)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搅动使溶液充分反应;金属导热快,热量损失多;(2)酸碱中和放出热量,应该减少热量的损失;(3)根据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分析详解:(1) 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搅动使溶液充分反应;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铜丝搅拌棒,因为铜丝搅拌棒是热的良导体,故答案为:上下轻轻移动(或上下轻轻搅动);铜传热快,防止热量损失。(2) 酸碱中和放出热量,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应该一次性迅速加入 NaOH 溶液,故答案为:B。(3)醋酸为弱酸,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醋酸代替稀盐酸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所以H1H 2,故答案为:;因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将盐酸改为相同体积、相同
44、浓度的醋酸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少,所以H 1H 2。23. 甲醇是制造燃料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 CH4和 H2O 为原料来制备甲醇。- 17 -(1)将 2.0 molCH4和 3.0molH2O(g)通入反应室(容积为 100L)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 2(g),CH 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已知压强为 p1,100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 5min,则用 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图中的 p1_ p2(填“” “”或“” ) ,100时平衡常数为_。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重新达到平衡时 H2体积分数将_(填“增大” “
45、减小”或“不变” )(2)在压强为 0.1MPa 条件下,将 amolCO 与 2 amol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合成甲醇:CO(g)+2H 2(g) CH3OH(g)该反应的H_0,S_0(填“” “”或“” )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提高 H2转化率的是_。A.升高温度 B.将 CH3OH(g)从体系中分离C.再充入 2 molCO 和 2molH2 D.充入 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答案】 (1). 0.0060molL -1min-1 (2). (3). 1.3510-3 (4). 减小 (5). (6). (7). BC【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100C 时达到
46、平衡时甲烷的转化率为 0.5,则转化的甲烷为 0.5mol,求出c(CH 4) ,根据 v= ,计算 v(CH 4) ,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 v(H 2) ;根据定一议二原则,定温度同,再比较压强,即作垂直 x 轴的辅助线,比较平衡时甲烷的转化率,由此判断;平衡常数 k=计算出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降低温度,平衡右移.(2)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生成甲醇,而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则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据此解答。详解:(1)由图可知, 100C 时达到平衡时甲烷的转化率为 0.5,则转化的甲烷为- 18 -0.5mol,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
47、量数之比,则 v(H2)=3v(CH4)=3 =0.0060molL1min1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恒温条件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甲烷的转化率减小,所以 P1P2,100时 CH 4(g)+H2O(g)=CO(g)+3H2(g)初始浓度:0.02 0.03 0 0变化浓度:0.01 0.01 0.01 0.03平衡浓度:0.01 0.02 0.01 0.03100时平衡常数 k= =1.3510-3 molL2 由图像可知,当温度越高时甲烷的转化率越大,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左移,重新达到平衡时 H2体积分数将减小.答案为:0.0060molL -1min-11.35
48、10 -3(2)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生成甲醇,则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H0;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多,其熵越大,所以S0;A.升高温度平衡左移,H 2转化率减小,A 错误;B.将 CH3OH(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平衡右移 H2转化率增大,B 正确;C.再充入 2molCO 和 2molH2,CO 增大的程度大于 H2增大的程度,平衡右移,H 2转化率增大,C 正确;D. 充入 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容器容积不变,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H 2的转化率不变,D 错误;答案选 BC;答案为:、BC24. 纳米 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制备纳米 TiO2的方法之一是 TiCl4水解生成 TiO2xH2O,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 Cl-,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固体 TiO2。实验室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 TiO2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