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二 列强侵略 人民抗争近代中国的屈辱、抗争一、选择题1.(2018 河南开封二模)“(东印度)公司觉得,总是从中国买茶叶,而自己的商品却在中国打不开销路,长期下去与中国人做贸易就挺亏,而且由于硬通货不足,英国商人每每需要从墨西哥或南美等地运来鹰洋、白银才能跟中国人做生意,这样做太费事了。于是,他们希望用一种新的替代物品来打破这种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这种“替代物品”是( )A.鸦片 B.棉纱 C.枪炮 D.蒸汽机2.(2018 河南洛阳二模)“条约的网络编成了所谓的条约制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掠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个制度的起点正是 后的第一组条约。
2、”这段材料的空白处应该填写(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2018 河南实验中学三模)1843 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在华英国人的涉讼案件由英国自行裁判,由此开始了近代的“领事裁判权制度” 。材料说明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 B.关税权C.封建体制 D.司法主权4.(2018 河南焦作二模)1841 年以前,中国城乡建筑因循数千年古老传统。鸦片战争后沿海通商口岸如香港、上海、南京、广州、厦门,开始了以西式建筑为主体的城市建设,这是西方建筑艺术流入中国的起始。以上现象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
3、条约 D.辛丑条约5.(2018 河南新乡一模)右图反映了近代一场西方侵华战争。下列史实最能体现该侵略战争目的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中国领土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获得战争赔款6.(2018 江苏南京中考)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 ”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7.(2018 广东中考)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 。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2018 内蒙古
4、呼和浩特中考)1843 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 。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A.割地 B.赔款C.办工厂 D.赎辽费29.(2018 新疆乌鲁木齐中考)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下列相关表述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A.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B.英法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洋务运动C.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公车上书D.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辛亥革命10.(2017 安徽中考)有学者
5、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 。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11.(2017 广东中考)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 ”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12.(2017 山东青岛中考)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
6、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开设工厂 B.割占土地C.增辟通商口岸 D.获得赔款二、非选择题13.(2017 广东中考)19 世纪末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年前(1894 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年份 外交大事1917 年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争取参与和会1918 年 为
7、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1919 年 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材料三 1943 年 12 月 1 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材料四 进入 21 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 19 世纪初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1 分)这一事件对中3华民族
8、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2 分)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发了什么反响?(2 分)(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 分)(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2 分)14.(2018 河南周口一模)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
9、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才意识到非学西方不可。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从 1895 年至 1898 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明治维新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许知远醒来:110 年的中国变革材料三 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的奋斗(1)材料一中的“军事失败”与“少数人觉悟”各指什么具体事件?(2 分)4(2)材料二中“失败”指的是什么?“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在中国
10、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这一行动起到了什么作用?(2 分)(3)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1 分)(4)归纳总结中国近代化的特点。(1 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A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前,在中英正当的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5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对英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故选 A。2.A 依据材料“外国人通过条约” “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个制度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的割地、赔款、开放五口通商、关税协定,使中国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符合题意。第二次鸦
11、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C、D 不符合材料“这个制度的起点”,排除。故选 A。3.D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也称“治外法权”,治外法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 符合题意。领土主权、关税权、封建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A、B、C。故选 D。4.A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3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所以,鸦片战争后,在
12、通商口岸开始了以西式建筑为主体的城市建设。 虎门条约是南京条约的附件。故选 A。5.C 依据材料可知,图片反映的圆明园遗址,记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 C。6.A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 年 6 月 3 日至 25 日,收缴的英、美等国商贩的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 A 项。鸦片战争是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 B 项;武昌起义使清朝统治走向灭亡,排除C 项;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
13、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 D 项。7.A 清末,英国与中国打的“全仗”指的是鸦片战争,“半仗”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条约是南京条约,故 A 项正确。8.C 1843 年,英国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1895 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特权,英国也获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9.B 本题考查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探索。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不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 B 项符合题意。10.D 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
14、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 ”,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后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故选 D 项。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极大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A 项错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但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故 B 项排除;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投资特权,贸易特权在甲午战前就已获得,故 C 项错误。11.C 由关键信息“甲午战争” “北洋舰队” “腹已半腐”,可知材料揭示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故选 C。A、B、D 所述材料并未涉及。12.A 题干关键信息是“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各项机器” 。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15、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答案为 A。二、非选择题13.答案 (1)事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任答一点给 1 分)影响: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唤醒救亡图存意识。(每点 1 分,2 分)6(2)目的:力图通过外交努力收回利权(或解决山东问题)。(2 分)反响: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国内民族意识高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任答一点给 1 分,共 2 分)(3)变化:从拒绝到承认。(2 分)原因: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中国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中国人民长期的反帝斗争。(任答一点给 1 分,2 分)(4)因素:民族独立;民族团结;国家富强;综合国力增强。(任答一点
16、给 1 分,共 2 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1894 年” “一年后”可知,该事件发生于 1895 年,联系所学可知,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即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表格的标题和内容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通过对比材料二、三较易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开罗宣言发表的背景思考回答。第(4)问是概括分析型题目,联系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改革开放使国家富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等回答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14.答案 (1)鸦片战争;洋务运动。(2 分)(2)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1 分)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1 分,意思相近即可)(3)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以此为阵地开展新文化运动。(1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4)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