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题组 模拟创新预测一、选择题1.(2018三门峡一模)2017 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周年。70 余年来,内蒙古民族关系前所未有的和睦融洽,文教卫生事业前所未有的进步,人民生活前所未有的改善。下列因素与内蒙古发展不相关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B.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C.“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D.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的制定2.(2018焦作二模)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下,港澳回归后经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繁荣发展。港澳回归后的繁荣发展说明( )A.社会主义道路适合香港和澳门B.“一国两制”政策的普遍性C.“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D.完全
2、自治调动了香港、澳门人民的积极性3.(2018开封二模)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后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但也着重指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一个关键。这个关键应是( )A.一个中国 B.“一国两制”C.和平统一 D.实现“三通”4.(2018许昌一模)2017 年 12月,著名诗人余光中溘然长逝。他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也成为一曲绝唱。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海峡两岸人民的乡愁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方针政策(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关系5.中华人民共
3、和国于 1997年 7月 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 年 12月 20日澳门也如期回归。这说明( )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强大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A. B. C. D.6.(2017洛阳一模)坚定不移地维护和促进国家的统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贯坚持的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下列史实从正面验证了一这结论的有( )左宗棠收复新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和平解放西藏“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A. B. C. D.7.(2017安阳二模)据统计,从 1992年到 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 20 1252个,投资额约 110.34亿美元,年平
4、均项目 3 354个,金额 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C.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8.(2017鹤壁模拟)2016 年 12月 20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安峰山表示,经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协商,双方将于 12月 23日在京举办两党对话交流活动。安峰山表示,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包括以所谓“立法” “修法”的方式,进行“台独”分裂活动,或为“台独”分裂活动打开方便之门。上述材料说明(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B.祖国统一指日可待C.
5、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D.在祖国统一大业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9.(2016三门峡二模)2015 年 11月 7日的“习马会”使两岸关系的走势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以下关于两岸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岸分离是国共内战的产物,距今已经将近 70年B.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台湾当局始终没有重大行动C.中国大陆曾经要武力解放台湾,后来逐渐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D.“九二共识”达成后,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又举行了著名的“汪辜会谈”10.2005年 4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2015 年 11月 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6、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领导人的会谈( )A.有利于解放台湾B.有利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C.有利于打破两岸隔绝状态D.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二、非选择题11.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宪法定国策】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写入宪法说明了什么?(2 分)根据材料一中宪法的内容,指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2 分)【政策作保障】材料二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平等成员。要全面正确贯
7、彻3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族儿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心心相印,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兴旺发达。(2)依据材料二指出党的民族政策。(1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政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所采取的措施。(6 分)【互助促发展】材料三(3)材料三反映了我们国家在少数民族发展上采取的什么措施?(2 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团结”的理解。(2 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 以年均 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 GDP已达 3.92万美元,
8、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材料二 1987 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万份。传单中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材料三 2015 年 11月 7日,在新加坡,习近平、马英九两位领导人握手会面,人称“八十秒的习马会”,虽然握手仅 80秒,但这是 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对未来两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1)根据材料一,说出港澳回归证明了哪一构想的正确性。(1 分)与材料二问题的解决有何内在联系?(1 分)4(2)1992年,海协会与海
9、基会就两岸关系达成的共识内容是什么?(1 分)请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实现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与统一。(至少三点)(3 分)(3)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指出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怀抱的有利因素。(4 分)答案精解精析题组 模拟创新预测一、选择题1.C “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没有关系,故选C。2.C 港澳回归后的繁荣发展说明党和政府的“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保证了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故 C项符合题意。 “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
10、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是高度自治而不是完全自治,故排除 A、B、D 三项。3.A 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确保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故选 A。4.C 1953 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项不符合题意;1956 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 项不符合题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C 项符合题意;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关系是指民族关系,D 项不符合题意。5.B 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
11、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台湾问题还未解决,因此不能说“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排除含的选项,本题选 B。6.B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近代史上维护祖国统一的重大事件,不符合题意;1949 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有重大意义,符合题意;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提出“一国两制”方针,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符合题意。故选B。7.B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从 1992年到 1997年”并联系教材内容可知,1992 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
12、国原则”达成共识,这对两岸经济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故选 B。8.C 据材料中关键信息“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进行台独分裂活动”可知本题选 C。9.B 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87 年,台湾当局开始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 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故本题选 B。10.D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双方领导人的会谈,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A 中“解放”一词说法不正确;B 在题干中无体现;C 是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的意义。故
13、选择 D。二、非选择题11.答案 (1)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前提:各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2)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3)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4)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实现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解析 本题以民族关系为主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的实施及法律保障回答;第(2)问,结合党的民族政策及具体措施回答;第(3)问,由材料三可知,所采取的措施是政府抽调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围绕民族团结这一主题回答即可。12.答案 (1)“一国两制” 。港澳回归的持续繁荣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620 世纪 50年代中期,毛泽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5 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3
15、)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有利因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两岸人民同根同源,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经济基础;港澳回归并保持稳定繁荣,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强;大陆与台湾人民都渴望统一;国际社会的普遍理解和支持。(答出三点即可)解析 第(1)问,港澳回归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这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奠定了基础。第(2)问,1992 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两岸和谐发展与统一,主要措施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因素,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分析,观点正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