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河北省香河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 资源ID:1181924       资源大小:35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北省香河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1、- 1 -2018年 11 月香河三中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一、单选题(共 40题;每小题 1.5分,共 60分)1.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 淋巴管内的液体 B. 输尿管内的液体 C. 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 消化管内的液体2.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 A. 糖的分解代谢降低 B. 碘的需要量增加 C. 饥饿感增强 D. TSH 分泌增加3.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 IAA B. 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C. 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D. 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4

    2、.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 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 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 bd 段,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是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灌木又被乔木取代C. 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各种群数量多呈 S型增长D. 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取决于土壤中植物种子等繁殖体的存留状况5.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 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C.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

    3、缓慢、持续时间长 D. 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6.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已”成分被免疫系统 识别、破坏和消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 - 2 -A. 中性粒细胞 B. T淋巴细胞C. B淋巴细胞 D. 巨噬细胞7.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 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 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 4年

    4、调查期间的种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第 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 第 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 第 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 这 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8.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 B. 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C. 该群落中多为草本植物,无垂直结构 D. 该群落最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9.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 温度 B. 氧气的垂直分布 C. 光的穿透性D. 大

    5、气中颗粒物含量10.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 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 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了该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11.海洋鱼类的种类组成在不同季节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 ) A. 垂直结构 B. 水平结构 C.演替现象 D. 时间结构1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 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B. 是由该环境的有效资源决定的- 3 -C. 与种

    6、群的个体数量无关 D. 同一种群的 K值稳定不变13.下列关于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可能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 B. 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C. 将影响教育、就业、住房等领域 D. 必将导致人们对耕地的过度利用14.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农田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成了森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实施退耕还林后,增大了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 K值C.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D.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群落的物种一般会被后一阶段群落的物种完全取代15.影响森林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7、A.食物 B.光强度 C.温度 D.O 2浓度16.如图 A、B 分别代表的是在海平面到 3800 m的海拔高度内,高山 A、森林 B不同的自然区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在高山 A处,生物群落的分布只表现出垂直结构B. 在高山 A处,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C. 在森林 B处,生物群落的分布表现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 在森林 B处,温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17.某山坡 25年前因发生火灾而焚毁了所有树木等植被,今年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区域的几种主要树种不同年龄级的株数,结果如下表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树种树龄/年12345678

    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赤 杨 0 2 5 8 12 20 25 19 14 9 4栎 树 21 15 12 10 7 4 2 0 0 0 0松 树 0 0 0 5 7 11 13 10 5 3 2杜 鹃 2 2 3 1 3 3 4 1 3 2 1A. 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 - 4 -B. 山坡最早出现的树木是栎树, 在 25年间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 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D. 最先受到环境制约而停滞增长的是松树,种群密度最大的是赤杨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 某种

    9、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 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 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 A B. 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 AC. 乙的出现使害虫 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 乙和害虫 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19.前不久,印尼火山喷发大量岩浆形成火山岩。预测若干年后,该火山岩上可着生草本植物。下列有关这一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 该过程通常不出现地衣和苔藓植物C. 人类活动会影响该过程的方向和速度 D. 该过程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20.下列关于群落

    10、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 B.沙漠植物和动物都能适应缺水的环境C.草原 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 D.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由温度的垂直分布决定2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结构都将变得越来越复杂 B.初始状态都没有生命体的存在C.演替过程不会遵循一定的规律 D.有一定的方向、可以预测22.用单侧光照射引起植物幼苗向光弯曲生长,制片观察的结果如图所示。该结果可以说明( )A. 苗尖端是弯曲部位 B. 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C. 背光面生长素较多D. 背光面细胞伸长较快2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分泌

    11、不同的激素,脱落酸能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5 -植物横放状态下茎的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 无子番茄 A. 二项 B. 三项C. 四项D. 五项24.可以发生在人体血浆中的过程是( ) A.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 抗体和抗原的结合 C. 食物中蛋白质的分解D. 胰岛素的合成2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心肌细胞内的 CO2浓度

    12、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 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 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26.右图是人体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B. 渗透压下降可导致增多C. 与中的物质不能直接相互交换 D. 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27.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中含有血浆蛋白、过氧化氢酶、纤维蛋白原、胰岛素等物质 B. 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可以相互交换C. 剧烈运动后,内环境 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 H2PO4-/7HPO42-维持 D. 心肌细胞所需的营

    13、养物质直接来自于血浆28.下列关于正常人体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构成动态平衡C.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可发生在细胞内液和内环境中D.生长激素、葡萄糖、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中的成份29.下列关于种群的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 6 -B. 只有少数物种的种群,其性比率基本保持 1:1C. 对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30.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密度的变动受性比率的影响 B. 环境容纳

    14、量代表种群的最大密度C. 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 D. 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31.达尔文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 1、2 两组实验,可得出尖端与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有关 B. 通过 3、4、5 三组实验,可得出感光部位在尖端C. 通过该实验能得出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的结论 D. 该植物的弯曲部位在苗尖端下面32.为探究不同浓度的 2,4-D 溶液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等量的不同浓度的2,4-D 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 12h,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0.

    15、4mgL1 的 2,4-D 溶液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B.2,4D 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的生长C.1molL1 的 2,4D 溶液是培养无根豆芽的最适浓度D.2,4D 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功能,属于植物激素3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因生长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度和器官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7 -B. 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可促进细胞伸长,都具有两重性C. 高等植物没有神经调节,故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实质就是植物激素的调节 D. 发育中的种子产生大量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34.将豌豆幼苗的根尖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16、,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白对照组为将相同的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和蔗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B.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浓度和乙烯浓度,因变量为根尖生长情况C. 由上述实验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D. 乙烯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升高而升高,说明二者为协同作用3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台盼蓝染液对酵母菌细胞进行染色,可鉴别酵母菌细胞是否有活性B.可通过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

    17、和形态来判断有丝分裂的各时期C.在注射 R型菌与经高温处理的 S型菌的混合物后,老鼠死亡,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D.温特实验证明了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了吲哚乙酸,从而影响胚芽鞘下部向光弯曲生长36.有关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在促进骨骼成熟中起重要作用 B.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影响其分泌C.用蛋白酶处理甲状腺激素会使其失活 D.在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利于减少散热37.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中的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 T细胞、B 细胞两种C. 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

    18、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D. 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 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38.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5N1首次侵入机体后,机体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 B.浆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C.记忆细胞迅速分化 D.入侵病毒最终被效应 T细胞清除39.肿瘤细胞一旦死亡就会释放钾离子到细胞外。通常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阻止它们的抗肿瘤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挥抗肿瘤功能的免疫细胞是桨细胞B.细胞外高浓度钾离子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C.细胞外低浓度钾离子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前提条件D.死亡的肿瘤细胞释放钾离子体现细胞

    19、膜的选择透过性40.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 8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1:1 的性别比最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二、实验探究题(每空 2分,共 14分)41.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 A、 B、 C 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乔木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树种密度/株hm -2 %密度/株hm -2 %密度/株hm -2 %A 1267100.00 0 0 0 0B 50 31.06 5534.16 5634.78C 50 4.95 80 7.92

    20、88087.13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可知:_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_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_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 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_法,理由是_。(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答出两点即可)。三、综合题(共 2题;共 26分)- 9 -42.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大,容易处于焦虑、紧张的应激状态。下图表示人在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关系。请据图分析:(1)焦虑、紧张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后,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产生应激反应,在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

    21、反射弧组成中的_。 (2)在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通过和调节内分泌腺的分泌,请举例说明该过程:_ (3)T 细胞在_(器官)发育成熟;精神因素会使 T细胞活性下降,淋巴因子分泌减少,使浆细胞产生的_减少,因而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4)激素分泌后会弥散在内环境中,但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_;神经递质作用的部位是_,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的特点是_。 (5)以上说明了人体通过_调节生命活动。 43.蚕豆是具有较高固氮能力的豆科作物, 但长期单作(单一连续种作)会导致蚕豆枯萎病(主要由尖孢镰刀菌引起)加重、产量降低,科研人员研究了小麦与蚕豆间作(相间种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病率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其结

    22、果如下。请回答问题。微生物总量10 7/(cfug -1)尖孢镰刀菌数量微生物总量10 5/(cfug -1)种植时间(天)间作蚕豆 单作蚕豆 间作蚕豆 单作蚕豆- 10 -137 7.89 5.92 1.48 1.88147 7.33 4.97 2.24 3.11157 11.95 9.41 3.86 5.09168 11.13 7.48 4.56 7.58175 11.85 10.92 4.65 8.24(1)_与蚕豆共生,使蚕豆具有较高的固氮能力。调查蚕豆植株的患病率(患病个体数/被调查个体总数)可用_法进行调查,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可采用_进行测定。(2)小麦与蚕豆间作,一方面可提高土壤

    23、_数量,加快土壤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较多的 CO2;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_,从而提高小麦与蚕豆的光合效率。- 11 -2018年 11月香河三中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 A C C A C 6-10 B D B D B 11-15 D D D D A 16-20 C D D B B 21-25 D D B B A 26-30 B B D D B 31-35 C B A C D 36-40 A A B C B41.【答案】(1)C;A;B(2)保证调查结论可靠;标志重捕;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3)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

    24、2.【答案】(1)效应器(2)下丘脑分泌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 TSH(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用流程图表示也可,或举例“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性激素”)(3)胸腺;抗体(4)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突触后膜;单向(或“从上一个神经元到下一个神经元”)(5)神经体液免疫 43.【答案】(1)根瘤菌;样方;稀释涂布平板法 (2)微生物;土壤的矿质营养、不同高度的二氧化碳2018年 11月香河三中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答题纸班级 姓名 考号 2、实验探究题(每空 2分,共 14分)41. (1) , , 。- 12 -(2) 。, 。(3) 。三、综合题(共 2题;共 26分)42.(1) 。(2) 。(3) ; 。(4) ; , 。(5) 。43.(1) 。 , 。(2) , 。


    注意事项

    本文(河北省香河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