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单选题1新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反映了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国际关系格局趋向多极化的是( )A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2英国外交家艾登在一次国际会议中说:“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不能离开中国和周恩来。你们早晚都会清楚,周恩来是个不平凡的人。这次会议可能是( )A波茨坦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联合国成立大会32014 年 9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要积极开辟人文合作新渠道,加强
2、上合组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弘扬上合组织主旋律。这表明中国(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C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 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41971 年,第 3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这样的举动( )A 是卖国的,美国是中国的头号敌人B 是可笑的,置民族尊严大义于不顾C 是得体的,民间交流有利于两国关系改善D 是正常的,中美关系已经亲密无间58(2009 年 4 月合肥市高三第 2 次质检)1960 年,一贯强烈反共的尼克松在
3、同肯尼迪竞选美国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六亿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承认的态度。 ”1968 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来到,我们必须掌握中国的现实了” 这两段话说明 ( ) 尼克松有了结束同中国对抗的想 美国统治阶级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经出现分歧 尼克松想通过改善美中关系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A B C D- 2 -6下列事件中,属于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的有 ( )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签署上海公报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英发表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A B C D71960 年 1 月
4、 28 日,中缅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这表明( )A 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 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C 中国与邻为善,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8有些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比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上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得出此结论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印两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中发挥了大
5、国作用C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 D 中国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9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C、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间的关系10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白宫岁月中这样记述了他在 1971 年的一段经历:“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 ”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 ) A美国不再支持“台独”B美国反对中华
6、人民共和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了“三通” ,威胁到美国的利益D美国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11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中国领导人所要的是,美国担保不会与克林姆林宫合作实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尼克松所要的是,想知道中国是否可能与美国合作,对付苏联在地缘政治- 3 -上的攻势。据此判断,中美关系从敌对走向缓和的原因是( )A 美国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B 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C 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D 苏联在地缘政治上威胁中美两国的利益12我国的外交,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边倒”到 70 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到 90 年代不结盟政策,
7、我国对外政策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其他国家的政策 B 美国对华态度 C 国家利益 D 国家实力变化13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亚非国际会议上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不结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上 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14 “20 世纪 60 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 ”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 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15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外关系上的主要矛盾日益表现为中苏矛盾,整个
8、六十年代里,苏联军队在中苏、中蒙边境向中国进行挑衅事件达 11000 余起,中国政府和人民承受着难以忍受的巨大压力,究其根源,在于( )A 苏联追随美国反华 B 中苏社会制度和文化的根本差异C 苏联领导人的更替 D 中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分歧162016 年 6 月 24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时指出:“弘扬上海精神 ,全面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各领域合作发展。 ”材料中的“上海精神”( )A 致力于营建睦邻友好 B 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C 体现了新型国家关系 D 促进了亚洲各国友好17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说:“尽管从我的愿望来讲,希望加紧实现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但根据
9、以往的历史经验,如果时机不成熟,这种愿望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1972 年中日建交的时机“成熟”不包括(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日本对二战的深刻反思C 中日民间交往的推动 D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4 -18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自倡议以来就引发了国际社会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因为( )A 都以输出资本作为提升政治影影响力的手段B 都是先由政府提出方案再由民间力量具体实施C 都是援助国与受助国在平等的基础上来实行互利共赢D 二者都把经济援助的重点放在欧洲国家19帕维尔希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
10、为, “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 ”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 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C 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D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20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C、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间的关系21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在前往美国的飞机上写的一首词一九七一,十一月十一,万里大江横渡,一望长空尽碧。此去欲何为
11、?擒虎子,入虎穴广与该词写作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 “九一三事件” D基辛格秘密访华22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 ,处理国家关系时“有所作为” ,这一战略提出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苏联渐趋解体 B 两极格局濒于瓦解C 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D 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3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布什所说的“转折点”是指( )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中国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
12、日内瓦会议 D中日建交241955 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这表明中国政府- 5 -( )A 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 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 愿意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25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 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 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 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二、非选择题26中美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
13、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20 世纪)60 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
14、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毛泽东多次表命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会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他在 1973 年 2 月在会见基辛格时说:我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1975 年 12 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福特时也指出,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摘编自中美关系缓和的多角度分析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 6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D2B3D4C5C6B7D8B9C10D11D12C13B14C15D16C17B18A19C20C21B22D23B24D25D26 (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的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2)影响: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中美对抗;实现了中国对外的战略调整;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3)认识: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 ;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