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限时练人民版必修1.doc

    • 资源ID:1181254       资源大小:78.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限时练人民版必修1.doc

    1、- 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许多地名和称谓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山东称为齐鲁.河北称为燕赵,山西称为三晋等。这些称谓起源于( )A 甲骨文记载 B 西周分封 C 当地理特征 D 当地风俗2 “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的改变。 ”秦始皇奠定的“规范”指的是( )A 确立了皇帝世袭制度 B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D 规范了官吏任免制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

    2、,历时约三百年。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并行C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D “公天下”转向“家天下”4王定保唐摭言记述一段唐代故事:“太宗在洛,登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与此相关联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科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察举制5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 专制制度动摇 B 江南经济超过北方C 分封制的动摇 D 周王实行宽松的统治策略6春秋时期各国货币形制各异,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由诸侯割

    3、据到中央集权 B 由“天下共主”到“皇权至上”C 由农工商全面发展到重农抑商 D 由分封制到郡县制7中、英文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而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之前。中国人姓名书写特点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专制王权强大- 2 -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 个人观念淡薄8英国“在 1855 年至 1870 年的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作出了革命性的变革” ,孙中山因此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最好的制度。 ”持此观点的理由是中国科举制度( )A 公开考试,公正、择优录取体现了自由竞争原则B

    4、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光大了儒学C 统一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便于巩固中央集权D 创立于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9 “今吏部之职,拟古宰相。而其黜陟之柄,有宰相所不及也者。今凡不由吏部拟上而特旨迁除者,谓之传奉官,必不久而罢。 ” 这一现象发生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0 (题文)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A 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B 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C 门下省具有独

    5、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D 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11 礼记: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这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 )A 军功 B 门第 C 品德 D 才学12农历一月古时本来叫“政月” ,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赢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 , “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特征是( )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中央集权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13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 , “诏罢中书省” ,但相权被废使皇帝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为了弥补这个缺陷( )A 设立六部替代中书省 B 设立殿阁大学士来辅助

    6、施政C 任用宦官来参预朝政 D 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14 2013 年 9 月 26 日习近平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要求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3 -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中国古代历史上在宣传道德模范方面有突出作用的重大制度是( )A科举制 B察举制C宗法制 D九品中正制15西汉的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的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 汉高祖的分封建国 B 汉景帝的削藩政策C 汉武帝的“推恩令”D 汉武帝的“附益法”16187

    7、71882 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他指出:“自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 ,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 。由此可见,左宗棠认为( )A 西北稳定,为新疆建省提供有利条件B 新疆建省令分裂势力无隙可乘C 新疆应该与蒙古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 新疆对于京师战略地位举足轻重17下列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宗法制适应了统治需要 B 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 “国”与“家”间界限分明 D 基本政治制度较商代落后18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秦朝时期能够参

    8、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 )A丞相 B太尉 C九卿 D郡守19据汉书百官公卿志记载,秦汉时地方沿袭乡里自治制度:百家为一里,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啬夫、游徼。三老管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收赋税,其权尤重;游徼管治安,均由当地推举名望之士充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郡县二级体制难以直接管理乡村B秦汉时中央集权制度与地方分权制度相结合C乡里自治制度是郡县制度在基层的补充D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严格控制下行使职权20汉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不仅监察中央及地方政府,还监察皇宫。唐代设御史台,监察- 4 -中央和地方官员,所谓三省六部一台,御史台成为独立机构。材料表明,唐代(

    9、)A 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 B 进一步弱化专制C 更加注重分权、加强皇权 D 国家体制更健全21据川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借故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 ,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A 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B 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C 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 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22 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

    10、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 ”材料反映了( )A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 B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C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23纵观明代历史,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现象。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 “中朝”的决策 B 内阁的作用 C 六部掌握实权 D 军机处的设置24 礼记曾对商周两族的宗教意识作过比较,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礼,敬神而远之” 。这反映出( )A 商朝未形成宗法观念 B 周朝注重礼仪形式C 周人否定鬼神的存在 D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25学者丛

    11、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 三省六部制 B 郡国并行制 C 郡县制 D 内阁制二、非选择题- 5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太宗说 “中书,门下,机要三司,擢(zhu 选拔)才而居,委任实重,诏赦如有不稳便,皆須执论”贞观政要材料二 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宰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制约,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中书” “门下”的职责各是什么?(2)材料二中明太祖对历代设丞相弊端的总结是否正确?在这样总结的基础上明朝后来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和明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根本目的。答案1B2B3A4B5C6A7C8A9D10A11B12D13B14B15C16D17A18.B19B20C21C22B23B24B25B26 (1)负责国家政令的草拟和审批。(2)不正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内阁。(3)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注意事项

    本文(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限时练人民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