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5.2 外交关系的突破一、单选题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的恢复,突出说明( )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 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C 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D 美国经济政治实力下降21979 年,在日本政府酝酿对中国提供第一批日元贷款之际,日本国内出现了对中国放弃战争赔偿要“知恩图报”的氛围。日本通产省针对内外反对对华日元贷款超过对东盟援助的意见,也曾明确表示应该对放弃战争赔偿要求的中国给予积极的合作。这种现象( )A 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B 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C 表明中日两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D 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3
2、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出现波折,但双方经过努力,再次争执后又会出现峰回路转、风和日丽的局面,使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出现主要原因是( )A 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B 中美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 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失4打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大门的标志性事件是( )A 毛泽东通过斯诺向尼克松发出访华邀请 B 基辛格秘密访华C 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3D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5毛泽东主席在 1971 年的冬天说,今年我们有两大喜事:一件是林彪垮台;另外一件是( )A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C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3、 D 中美联合公报签订6原新华社记者高粱曾回忆道:“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 ,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 ”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 )A 是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成果 B 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C 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军事上的短暂停火 D 加强了亚非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联系7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中国外交在“一大片”方针指导
4、下,发展与亚非拉国家关系的同时,- 2 -也对美国、苏联的盟国和与其接近的国家,或定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帮凶” ,或视作“修正主义的伙伴” 、:赫鲁晓夫的走狗” ,推行四面出击,打倒一切的外交路线。有学者称之为“黑屋外交” 。在当时,这种外交政策推行的一个结果( )A 加剧了冷战的紧张程度 B 恶化了自身的处境和形象C 有助于计划经济的实施 D 否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1971 年 2 月,尼克松在提出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称呼中国,这在美国官方文件中还是第一次。这表明尼克松政府( )A 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B 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试图改善中美关系 D 谋求实现访问
5、中国的既定目标91978 年底,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准备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售。 ”据此可知,这一公报的发表( )A 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契机C 促成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D 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10尼克松在 1972 年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这里的“新形势”包括(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中美建交A B C D 111972 年中美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中,
6、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说明当时美国( )A 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 B 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C 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 D 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121971 年 7 月,基辛格访华,中美同时发表公告,引起世界震动。其后发生的一系列外交大事件包括( )第 26 届联大通过第 2758 号决议 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问中国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 美方声明“一个中国”立场A B C D - 3 -13新中国成立后,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不断增加,70
7、年代以来更是迅速,掀起建交高潮。其主要原因是( )A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及综合国力的增强B 进入新时期我国调整外交政策和方针C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及发展D 我国强化了外交政策的革命性14已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对华政策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这番谈话的本质目的是( )A继续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 B主张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C认为中国是未来美国的对手 D指出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重要性151972 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
8、,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 ”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 )A 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D 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16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1971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 15 个,1972年达到了 18 个。70 年代中国建交高潮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 B 中美关系的缓和 C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改革开放的推行17 “正是基辛格博士 1971 年 7 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 1972 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
9、代表权斗争的胜利。 ”其主要原因是( )A 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B 美国承认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 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D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1820 世纪 50 年代至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过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国力大为提高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消失C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D 中国推行灵活正确的外交政策19在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中写到:“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 4 -利坚合众国政
10、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该公报的内容( )A 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B 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C 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 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0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 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 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新中国的外交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精神B 反对霸权主义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C 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 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二、非选择题21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
11、个大国,中美关系不仅对两国,而且对全球都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6 年 11 月 4 日,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南京签订。条约签订后,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批评说:“今日甚嚣尘上之中美商约问题,表面上是一纯粹的经济问题,内容上确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政治问题。 ”在此前后,国民党政府还同美国签订了其他一系列条约。摘编自陶文钊主编中美关系史第一卷材料二 1971 年年初的中美关系已经到了坚冰即将打破的时刻。但是对这两个国家来说,要实现关系的真正好转,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美国方面,国内的各种反共、反华、亲台的势力依然相当强大,如何处理同台湾以及“亚洲盟国”的关系也是一个问题;在中
12、国方面,与美国的缓和需要在当时的革命理论框架中得到解释,同时也需要处理好与越南、朝鲜以及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由于长时间的隔阂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双方都担心做出的主动表示得不到对方的相应回报,这也是造成局面僵持的重要原因。摘编自陶文钊主编中美关系史第三卷材料三 尤其中美经贸合作,中国的立场同样是明确的、一贯的、坚定的。你尽管反复无常,我自心有定数。- 5 -从底线上讲,对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中国坚定维护。中国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相反,中国谈判的大门一直敞开,但谈判必须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为前提,不能在关税大棒的威胁下进行,不能以牺牲中国发展权为代价。从诚
13、意上讲,对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中国坚定推进。双方保持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世界人民共同利益。从责任上讲,对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坚定维护并推动改革完善。同样,国际贸易需要“基石” ,全球贸易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支柱” 。而这一“基石”和“支柱” ,就是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但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2018 年 10 月 01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民政府同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主要政治目的。简述这一系列条约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造成中美关系“局面僵
14、持”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双方是如何一步步打破这种僵持局面的?(3)依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贸易战的几点认识。- 6 -答案1B2A3A4C5A6B7B8C9B10A11A12C13A14B15D16B17B18A19C20D21 (1)政治目的:从美国得到更多的援助,以增强其在内战中的优势。影响:是导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2)主要因素:台湾问题;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分歧;长时间的隔阂。过程:1971 年 3 月, “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1971 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中国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国愿意保持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这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世界人民共同利益;中国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但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贸易战本身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