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单选题1吉林省西部的新平村是一个普通的小村,随着春耕的到来,除到处忙着晒种子、收拾农具的农民外,村里早晚串门的多了,外出打工和走亲戚的也都回来了原来,这个村正在迎接第一次“海选”村干部的到来。材料内容不能反映 ( )A基层民主得到进一步发展 B中国普通农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加强C农民生活富裕,邻里关系融洽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成为广大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途径2与以往的政治协商会议相比,1949 年政治协商会议的突出特点是 ( )A中国所有政治力量共同参与 B包括国内、国外的民主力量C商讨政治、军事等各种问题 D中国共产党发挥重要作用3改革开放
2、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功。下列各项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举措的是( )A 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 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D 村民自治,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4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关键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C彻底批判封建残余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51981 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
3、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 B人人平等原则C依法治国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6政治协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有四个学习小组在课堂上提出了下列四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2 -A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政协工作陷于瘫痪B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C1946 年的政协会议,达成了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决议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得到恢复和改进7 “文化大革命” 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最主要的表现是( )A、宪法成了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失去了保障B、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C、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D、各级各部门遭到夺权风暴的袭击8二
4、十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外电评沦:“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 ”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 )A 一届全国人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九届全国人大 D 中共十六大9 “文革”结束后,党在总结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时,明确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中,最基本的是( )A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B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C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D文艺、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101989 年初,有人在全国人大通过行政诉讼法草案时说:“如果公民可以告政府,政府还有
5、什么权威?”此现象说明( )A民主建设阻力重重 B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D公民的民主权利无法保障11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60 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 )A 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B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实行间接选举12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 。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A 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
6、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3 -13小说平凡的世界描述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主人翁孙少平“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很快就被人揭发,每天被人监督” 。小说的故事背景是( )A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改革开放以后14某镇政府修筑公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地上的庄稼毁掉。该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于是,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法院经过认真的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被告对原告作出合理赔偿
7、。这一事实不能表明( )A 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切身利益 B 司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C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依法受到保护 D 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受人民法院监督15 (题文)1979 年全国人大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同时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 8:l,这一比例在 2010 年又修改为 11。这表明( )A 无记名投票比举手表决更公平公正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司法权C 城乡平等是民族区域自治重要内容 D 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的完善1620 世纪 60 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
8、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 ”以上叙述 ( ) A 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B 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 “外交方针C 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D 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17一位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 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 ”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农村( )A 实行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B 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C 坚持和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9、政治协商制度D 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8北京青年工人遇罗克认为,对于改造思想来说,出身好的青年比出身不好的青年并没有 任何优越性。他希望一切青年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政治权利。结果在 1970 年因“思想反动透 - 4 -顶” 、 “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的罪名被处以死刑。他的悲剧说明了( )A 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C 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D “文革”导致社会秩序大乱191978 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同时把原宪法条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修订为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次修宪( )A 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 表明宪政建设在曲折中前进C 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 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二、非选择题21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
11、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 “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正如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 “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 年2 月 7 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
12、考,而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中国新闻网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 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 5 -主政治制度?(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答案1C2B3D4D5C6C7A8C9C10A 11A12C13A14B15D16D17A18C19B20 (1)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创新: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扩大基层民主。(3)认识: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