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单选题1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为此,解放军的行动是( )A 发动百团大战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 打响淮海战役 D 发起渡江战役220 世纪 40 年代朱自清总结人们普遍的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的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 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C “驱逐倭寇,还我山河”
2、D 要和平争民主3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 。为此,他在 20 世纪 20 年代进行的创造性探索是( )A 参加中共一大 B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 领导秋收起义 D 遵义会议确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先例4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得以合作的根本原因是( )A 两党代表的阶级基本相同 B 两党都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C 两党都能主动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D 主要矛盾决定日本成为两党的共同敌人551927 年 9 月,毛泽东在召开文家市的前敌委员会会议上指出,为保存革命力量,必须放弃中央和省委原定的进攻长沙的计划,迅速脱离靠近长沙的湘东北,沿罗霄山脉南下,寻求立足点。材料中的“寻求立足点” (
3、)A 迈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第一步 B 打破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束缚C 表明中共中央已放弃城市中心论 D 有利于挫败国民党的“围剿”企图6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 ”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7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党的作风问题上主要是缺乏- 2 -( )A密切联系群众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民主与法制 D理论联系实际81927 年 12 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
4、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 ”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 )A 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 B 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C 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 D 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91919 年 5 月 5 日, 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 ,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 。从上述标题判断,该报道记述的历史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五四运动 D 卢沟桥事变10今年年初,一位网友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抗日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一帖,又一次打开了那段
5、尘封的往事。帖子一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短短半个月,就引来了百万浏览量,许多网友纷纷声援,希望接英雄遗骸回家。结合材料,根据我们所学知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国民党军队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值得我们后人去纪念在此次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伟大胜利此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此次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处于正面战场,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共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A B C D11开国上将李天佑在把敌人挡在湘江岸边冲记载:“两个团的团长、政治委员都已牺牲或负伤了,营连指导员也剩的不多了。在脚山铺阻击时战士们喊出了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 ,与敌人进
6、行数次白刃格斗” 。以上叙述反映了( )A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 中共正处于生死存亡关键时期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 D 工农红军主力摆脱了围追堵截12从 1931 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红军较为活跃的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在不触动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推广“温和的土地革命” ,即“合作制” ,使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A 积极贯彻执行新三民主义 B 抵制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 3 -C 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D 工作重心转向了农村13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
7、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这支新型人民军队( )A 党的领导是其显著特征 B 建立伊始毛泽东掌握军队领导权C 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 D 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14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D揭开厂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15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记载:“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将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
8、的决议 。 ”该会议召开于( )A 上海 B 遵义 C 延安 D 北京16在纪念巴黎公社 55 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他意在( )A 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 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C 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 D 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17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这一任务完成预示着( )A 国民党由发展走向灭亡的转折 B 战略决战任务即将完成C 渡江战役的形势已经成熟 D 土改运动
9、将在全国开展18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是人民解放军( )A 由战略防御转入反攻 B 取得三大战役胜利C 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 D 攻占南京全国解放19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次会议可能是( )A 国民党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八大- 4 -20 “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 28 年。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
10、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A八七会议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二、非选择题21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翻开中国历史,可以说古代中国是专制统治者为确保个人皇位而不断添庙增官的历史,近代中国是在落后状态下追求民主,法制的奋斗史和在西方枪炮下追求民族独立的斗争史。 材料一 秦与西汉初年的丞相府,兼决策与执行于一体,丞相的确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但到武帝时代,为加强君主专制,将相权一分为二,至东汉,台阁成为王朝权力的中枢,三公九卿形同虚设;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演化,隋唐又有了新的三省六部;宋则是中书、枢
11、密、三司三足鼎立;至明朝,又废除宰相制,有了六部尚书直领于君主等。 -任怀国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生不逢时,从它诞生至今已过 100 多年,但它仍然是人们议论的焦点,有说它如何如何的不是,并指责孙中山后来维护临时约法的斗争也被指斥为违法行为。这些尽管只是少数人的看法,多数人的看法还是肯定临时约法的积极意义。 -摘自近代中国第二十二辑材料三 在攻陷南京后,日军主力向北进攻重要的交通枢纽徐州。但在徐州附近的台儿庄,1938 年 3月底到 4 月初,他们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但中国军队最终在 5 月 19 日
12、不得不撤出了徐州。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材料一,汉武帝时代设立何种制度将相权一分为二的?明朝哪位皇帝废宰相?之后设立何种机构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材料一呈现何种演变趋势? - 5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积极意义。(3)材料三中“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 ,指出此大捷由哪个将领指挥领导?结合所学知识,除此战役之外,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各列举一个重要战役。答案1B2D3B4D5A6A7D8D9C10D 11B12B13A14B15B16B17A18A19C20C21 (1)设立内外朝;朱元璋(或者明太祖) ;明成祖设立内阁;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3)李宗仁; 防御阶段: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太原会战; 相持阶段:枣宜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