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 2017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Br:801.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B. 因患“禽流感”而被捕杀的家禽尸体常用生石灰处理C.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 3)和朴消(Na 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D.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答案】D【解析】A、明矾溶液中 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成分主要为 Cu2(OH
2、)2CO3,Cu 2(OH)2CO3可溶于酸性溶液,故可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选项 A 正确;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生成的氢氧化钙呈碱性,加热、强碱都能使蛋白质变性,能杀菌消毒,选项 B 正确;C、鉴别 KNO3和 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隔着钴玻璃为紫色,选项 C 正确;D、煤的气化和液化是指煤在无氧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气体或液体燃料,是化学变化,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D。2. 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以下处理措施和方法类别都正确的是( )选项污染物 处理措施 方法类别A 含 Cr
3、2O72-废水 加 FeSO4沉降 物理法B 含纯碱的废水 加石灰水反应 化学法C 含 Cu2+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 加硫酸盐沉降 化学法D 含复杂有机物的废水 通过微生物代谢 生物法A. A B. B C. C D. D【答案】D2【解析】A、加 FeSO4沉降含 Cr2O72-废水,是化学方法,选项 A 错误;B、Na 2CO3+Ca(OH)2=CaCO3+2NaOH,溶液碱性更强,污染更严重,选项 B 错误;C、CuSO 4不是沉淀,处理措施错误,选项 C 错误;D、通过微生物代谢含复杂有机物的废水,是生物法,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3.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4、 )A. 在 18 g CD4中含有 NA个碳原子B. 某无水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 5.6LH2,该乙醇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 4NAC. 4.4g 乙醛和丁酸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分子的数目为 0.25NAD. 100mL 浓度为 lmol/L 的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 0.1NA【答案】C【解析】A、18 g CD 4的物质的量为 0.9 mol,故含有 0.9NA个碳原子,选项 A 错误;B、气体状态未知,V m不确定,无法计算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乙醇分子中共价键总数,选项 B 错误;C、乙醛和丁酸的通式为(C2H4O)n,耗氧量为 2.5nmol,则 4.4g 乙醛和丁酸的混
5、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分子的数目为 0.25NA,选项 C 正确;D、因为蔗糖溶液中除了蔗糖分子以外还有大量的水分子,所以 100 mL 1 mol/L 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远大于 0.1 NA,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C。4. 已知咖啡酸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关于咖啡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与咖啡酸的物质类别完全相同(含咖啡酸),且苯环上只有 3 个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包括顺反异构)有 18 种B. 1mol 咖啡酸最多可与 3molBr2反应C. 咖啡酸与 互为同系物D. 1mol 咖啡酸与足量 NaHCO3溶液反应产生 3mol 气体【答案】A【解析】A、分子可看成是乙烯分子上的一个氢被羧
6、基取代(用 X 代替),一个氢被苯二酚取代(用 Y 代替),则顺反异构的位置有: 、 、 三种,3而羧基只有一种结构,苯二酚两个羟基有邻、间、对三种位置,上面的氢被取代后加在乙烯上的位置有: 邻位两种, 间位三种, 对位有一种,故同分异构体总共 36=18 种,选项 A 正确;B、1mol 咖啡酸最多可与 3molBr2发生取代反应和1 molBr2发生加成反应共 4molBr2反应,选项 B 错误;C、 分子中只有一个酚羟基,而咖啡酸分子中含有两个酚羟基,不可能互为同系物,选项 C 错误;D、咖啡酸中只含有一个羧基能与 NaHCO3反应产生气体,1mol 咖啡酸与足量 NaHCO3溶液反应产
7、生 1mol 气体,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A。5. 某化学小组构想将汽车尾气(NO、NO 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 HNO3,其原理如图所示,其中 A、B 为多孔导电材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该电池工作时,电子的流向外电路由 A 到 B,内电路由 B 到 A 形成闭合回路B. 电极 B 附近的 HNO3浓度增大C. A 电极的反应为:NO 2e H 2O=NO3-2H NO3e 2H 2O=NO3-4H D. 该电池工作时,每消耗 11.2L O2 (标准状况下),可以除去含 1mol NO 和 NO2的混合尾气【答案】C【解析】A、电解质溶液中是通过阴阳离子的定性移动形成电流,
8、选项 A 错误;B、B 电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O2+4e-+4H+=2H2O,有水生成,硝酸根离子不参加反应,所以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但氢离子消耗减少,溶液体积增大,所以硝酸浓度减小,选项 B 错误;C、A 电极氮的气化物失电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NO 2e H 2O=NO3-2H 、NO3e 2H 2O=NO3-4H ,选项 C 正确;D、1mol NO 和 NO2的混合尾气中气体含量未知,则无法确定得失电子数目,则无法知道消耗氧气的量,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C。4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涉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等知识点,易错选项是 CD,物质得失电子与
9、电极的关系,氮的氧化物失电子数目不同,为易错点。6. 短周期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与 Y、W 可分别形成 10e-、18e -的化合物甲和化合物乙,甲为非电解质,乙为强电解质,甲与乙常温下可化合得到离子化合物丙。X、Y、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W 的最外层电子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物甲比乙的沸点低B. X、Y、Z、W 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为:WY Z XC. 丙属于正盐,其水溶液呈中性D. X 和 Z 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与乙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答案】B【解析】短周期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与 Y、W 可分别形成 10e-、18e -的
10、化合物甲和化合物乙,甲为非电解质,乙为强电解质,甲与乙常温下可化合得到离子化合物丙。猜测 X 为氢元素,Y 为氮元素,W 为氯元素,则甲为氨气,乙为氯化氢,丙为氯化铵,X、Y、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W 的最外层电子数,则 1+5+z=7,z=1,则 Z 为钠元素。A、氨气沸点比氯化氢高,选项 A 错误;B、氯离子电子层最多,半径最大,钠离子、氮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氢离子半径最小,故简单离子半径大小为:WYZX,选项 B 正确;C、氯化铵属于正盐,但铵根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选项 C 错误;D、氢与钠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氢化钠,氯化氢形成的是共价键,选项 D 错
11、误。答案选 B。7. 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 KOH 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 0.1 molL1 的三种酸(HA、HB和 HD)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滴定至 P 点时,溶液中:c(A )c(K )c(HA)c(H )c(OH )B. 当中和百分数达 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 c(HA)c(HB)c(HD)c(OH )c(H )5C. 同浓度的 KA、KB、KD 三种盐溶液的 pH 大小关系:pH(KA) pH(KB) pH(KD)D. 当三种酸都中和至中性时,消耗 KOH 溶液的体积的大小关系为:V(HA) c(K )c(HA)c(H )c(OH ),选项 A
12、 正确;B、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关系式为 c(HA)c(HB)c(HD)+c(H )c(OH ),即 c(HA)c(HB)c(HD)c(OH )-c(H ),选项 B 错误;C、根据图像,0.1 molL 1 的三种酸(HA、HB 和 HD)溶液中 HA 的起始 PH 最小,酸性最强,HD 的 PH 最大,酸性最弱,酸性越弱,对应的盐水解程度越大,同浓度的盐溶液 PH 值越大,同浓度的 KA、KB、KD 三种盐溶液的 pH 大小关系:pH(KA)V(HB)V(HD),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A。8. SO2是高中化学重点学习的三大气体之一,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探究其制
13、备方法和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 SO2气体通入 0.5 molL1 的 Ba(NO3)2溶液中,得到了 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 SO2,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溶液中的 NO3- 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 O2(1)验证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实 验 步 骤 实验现象 结论实验 1:在盛有不含 O2的 10 mL 0.5 mol/L 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 SO2气体。 _实验 2:在盛有不含 O2的 10 mL 0.5mol/L 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 SO2气体。 _假设
14、一成立设计实验一的目的是_。6(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 液的 pH 随通入 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甲。实验 2 中溶液 pH 小于实验 1 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我国规定空气中 SO2含量不得超过 0.02 mg/L。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图乙实验装置,测定工业原料气(含 SO2、N 2、O 2)中 SO2的含量。(1)若原料气从左向右流,上述装置连接的顺序是:原料气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当装置中出现_现象时,立即停止通气。(2)你认为以下试剂中,可以用来代替试管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是_。ANaOH 溶液 B溴水C氨水 DBaCl 2溶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15、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 SO2最大使用量为 0.25g/L。某兴趣小组用图丙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 SO2,并对含量定性测定。(1)B 中加入 250.00ml 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 SO2全部逸出并与 C 中 H2O2完全反应,除去 C 中过量的 H2O2,然后用 0.0600mol/LNaOH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 溶液 25.00ml,该葡萄酒中 SO2含量为_g/L。(2)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分析原因并利用现有装置提出改进措施_。【答案】 (1). 无明显现象 (2). 有白色沉淀 (3). 做对比实验 (4). 3SO22
16、NO 3-2H 2O=3SO42-2NO4H (或 3H 2SO32NO 3-=2NO3SO 42-4H H 2O) 7(5). cdbae (6). 溶液紫(或紫红)色褪去 (7). B (8). 0.192 或0.19 (9). 原因:盐酸的挥发;改进措施:用不挥发的强酸例如硫酸代替盐酸,或用蒸馏水代替葡萄酒进行对比实验,排除盐酸挥发的影响。【解析】(1)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亚硫酸是弱酸不能制备盐酸,故实验 1 无明显现象,SO 2溶于水后生成 H2SO3,亚硫酸显酸性,电离出 H+,和 NO3-结合生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 SO32-氧化成 SO42-,故生成白色的 BaSO4沉淀;
17、设计实验一的目的是做对比实验,证明实验 2 产生的不是亚硫酸钡沉淀;(2)3SO 22NO 3-2H 2O=3SO42-2NO4H 或 3H 2SO32NO 3-=2NO3SO 42-4H H 2O,反应产生硝酸,硝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1)SO 2用碘吸收,氧气和氮气不溶于水,可以通过排水法测量其体积。所以正确的顺序为原料气cdbae;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当溶液蓝色褪去时,立即停止通气;(2)四种物质除了氯化钡外都能吸收 SO2,但氢氧化钠和氨水无法判断反应终点,而溴水反应时颜色变浅直至完全褪色,可以判断终点。答案选 B;(1)根据方程式可知 2NaOHH 2SO4SO 2,则 SO2的
18、质量是64g/mol0.048g,则该葡萄酒中 SO2的含量为0.192g/L;(2)由于盐酸是挥发性酸,进入 C 装置的气体除了 SO2外还有氯化氢,氯化氢也与氢氧化钠反应,从而使得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增加,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因此改进的措施为用不挥发的强酸,例如硫酸代替盐酸,或用蒸馏水代替葡萄酒进行对比实验,扣除盐酸挥发的影响。9. 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 CO、CO 2和 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CO 2(g)+3H2(g) CH3OH(g)+H 2O(g) H 1 CO(g)+2H 2(g) CH3OH(g) H 2 CO 2(g)+H2(g) CO(g)+
19、H2O(g) H 3 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键 H-H C-O C O H-O C-HE/(kJmol -1) 436 343 1076 465 413(1)已知反应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C O”表示 CO 的化学键)数据见表: 8由此计算H 2=_ kJmol-1,已知H 1=-58kJmol-1,则H 3=_ kJmol-1(2)反应、对应的平衡常数 K1、K 2、K 3之间的关系式为_ 。 (3)一定条件下,在 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CO2和 2molH2发生反应。下如图是反应体系中 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当温度为 500K 时,该反应 10min 达到平衡。
20、010min 时间内用 CH3OH 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若改充入 1mol CO2 和 3mol H2,则如图 1 中的曲线会_(填“上移”或“下移”)。(4)某温度下在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CO 和 2mol H2合成甲醇,发生反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上如图所示。5min 至 10min 时速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压下进行,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单位时间内消耗 CO 的浓度与生成 CH3OH 的浓度相等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CO 和 H2的体积分数之比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15min 时,仅增加反应体
21、系中 CO 的物质的量(其他条件不变),至 20min 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新加入的 CO 的物质的量为_mo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 -99 (2). +41 (3). K 1=K2K3(或者 K3=K1/K2) (4). 0.03mol/(Lmin) (5). 上移 (6). 使用了催化剂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7). BD (8). 0.53【解析】(1)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根据表中数据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g)+2H2(g) CH3OH(g)可知反应热H 2=1076 kJmol-1+ 2436kJmol-1-3413 k
22、Jmol-1-343 kJmol-1-465 kJmol-1=-99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即可等到反应,则H 3=-58kJmol-1+99 kJmol-1=+41 kJmol-1;(2)K 1= ,K 2= ,K 3= ,K 1=9= = K2K3;(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010min 时间内用 CH3OH 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0.03 mol/(Lmin);若改充入 1mol CO2 和 3mol H2,则增大了氢气的浓度,相同温度下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大,则图 1 中的曲线会上移;(4)根据图中信息,5min 至 10min 时各反应物的量变化同等倍数增大,反应速率
23、同等倍数增大,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根据反应 CO(g)+2H2(g) CH3OH(g) 在恒温恒压下进行,A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生成 CH3OH 的速率与消耗 CO 的速率始终相等,所以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选项 A 错误;B混合物的质量始终不变,容器的体积可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当密度不变了,则已达平衡状态,选项 B 正确;CCO 和 H2的投料比按反应计算数之比投料,反应过程中体积分数之比始终不变,所以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选项 C 错误;D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不变,
24、所以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选项 D 正确。答案选BD;15min 时,仅增加反应体系中 CO 的物质的量(其他条件不变),至 20min 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设新加入的 CO 的物质的量为 x,根据三段式可得:CO(g)+2H2(g) CH3OH(g)15min 时的物质的量 0.4+x 0.8 0.6改变的物质的量 0.1 0.2 0.120min 时的物质的量 0.4+x-0.1 0.6 0.7温度不变,故平衡常数相等,得 = ,解得 x=0.53。10. 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保护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回收利用电解精炼铜的阳极泥中含有的银、铂、金等贵重金属。提炼阳极泥的
25、方法有多种,湿法提炼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其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10请回答下列问题:(1)各步生产流程中都涉及了同一种分离方法,该方法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和_。(2)脱铜渣 A 中含有 AgCl,它溶于浓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_。(3)已知 N2H4被银氨溶液氧化的产物是氮气,则每生成 1molAg,需要消耗_g N2H4。(4)固体 B 中单质 Au 在酸性环境下与 NaClO3、NaCl 反应生成 NaAuCl4;在 NaAuCl4中 Au 元素的化合价为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阳极泥中的铜可以用 FeC13溶液浸出,所得溶液主要含有的阳离子为 Cu2+、Fe 3+和Fe2+;结合右图
26、分析:(其中的纵坐标代表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对数)要从浸出液中提纯铜,最好先加入酸化的双氧水,目的是_,然后加入适量的 CuO 调节 pH=3.7,除去_离子;从图中数据计算可得 Cu(OH)2的 Ksp约为_。【答案】 (1). 烧杯、漏斗 (2). AgCl + 2NH 3H2O Ag (NH3)2+ + Cl- + 2H2O (3). 8 (4). +3 价 (5). 2Au + ClO 3- + 7 Cl- +6H+ 2 AuCl4- + 3H2O (6). 将 Fe2+氧化为 Fe3+ (7). Fe3+ (8). 1.010-20【解析】(1)各步生产流程中都涉及了同一种分离方法将固体
27、和溶液分开,是过滤操作,该方法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和烧杯、漏斗;(2)脱铜渣 A 中含有 AgCl,它溶于浓氨水生成络合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 + 2NH 3H2O Ag (NH3)2+ + Cl- + 2H2O;(3)根据化学反应 N2H4+4Ag(NH3)2OH+=N2+4Ag+4H 2O+8NH3可知,每生成 1molAg,需要消耗11N2H4;(4)设在 NaAuCl4中 Au 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1+x+(-1)4=0,解得 x=+3, Au 在酸性环境下与 NaClO3、NaCl 反应生成 NaAuCl4的离子方程式为:2Au + ClO3- + 7 Cl- +6H+
28、2 AuCl4- + 3H2O;(5)要从浸出液中提纯铜,最好先加入酸化的双氧水,将 Fe2+氧化为 Fe3+;然后加入适量的 CuO 调节 pH=3.7, Fe 3+离子转化为沉淀而除去;由图中可知,当 PH=6 时,lgc(Cu 2+)=-4,则 c(OH-)=10-8mol/L,c(Cu 2+)=10-4mol/L,故 Ksp Cu(OH)2= c(Cu2+)c2(OH-)=10-4mol/L(10-8mol/L)2=10-20mol3/L3。11. 铜是重要的金属,广泛应用于电气、机械制造、国防等领域,铜的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CuSO4晶体中
29、S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SO 42-的立体构型为_。(2)超细铜粉可用作导电材料、催化剂等,其制备方法如下:NH 4CuSO3中金属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N、O、S 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_(填元素符号)。向 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 3)4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氨气极易溶于水,原因之一是 NH3分子和 H2O 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缘故BNH 3分子和 H2O 分子,分子空间构型不同,氨气分子的键角小于水分子的键角CCu(NH 3)4SO4溶液中加入乙醇,会析出深蓝色的晶体D已知 3.4 g 氨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无污染的气体,并放出 a kJ 热量,
30、则 NH3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3(g)3/4O 2(g)=1/2N2(g)3/2H 2O(g) H-5 a kJmol1(3) 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氨基乙酸钠(H 2NCH2COONa)即可得到配合物 A,其结构如下左图所示。 1 mol 氨基乙酸钠(H 2NCH2COONa)含有 键的数目为_。氨基乙酸钠分解产物之一为二氧化碳。写出二氧化碳的一种等电子体:_(写化学式)。12已知:硫酸铜灼烧可以生成一种红色晶体,其结构如上右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答案】 (1). sp 3 (2). 正四面体 (3). 1s 22s22p63s23p63d10(或Ar3d 10) (4).
31、NOS (5). AC (6). 86.0210 23 (7). N2O(或 SCN 、NO 3-等) (8).Cu2O【解析】(1)CuSO 4晶体中 S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4,孤电子对数为 0,采取sp3杂化,SO 42-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2) NH 4CuSO3中的阳离子是是 Cu+,它的核外电子排布是,1s 22s22p63s23p63d10(或Ar3d 10);根据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及第A、A 反常知,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NOS;A氨气极易溶于水,原因之一是NH3分子和 H2O 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缘故,选项 A 正确;NH 3分子和 H2O 分子,分子空间构型不同
32、,氨气是三角锥型,水是 V 形,氨气分子的键角大于水分子的键角,选项 B 错误;CCu(NH 3)4SO4溶液中加入乙醇,会析出深蓝色的晶体,选项 C 正确;D燃烧热必须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反应中产生氮气和水蒸气都不是稳定的氧化物,选项 D 错误。答案选AC;(3)氨基乙酸钠结构中含有 N-H 2 个,C-H 2 个,碳氧单键和双键各一个,N-C、C-C 各一个共 8 个 键;等电子体为价电子数和原子个数相同,故采用上下互换,左右调等方法书写为 N2O、SCN 、N 3等;根据均摊法计算白球数为 81=2 黑球为 4个,取最简个数比得化学式为 Cu2O。点睛:本题考查较为全面,涉及到化学方程式
33、的书写、电子排布式、分子空间构型、杂化类型的判断以及有关晶体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原子结构及杂化轨道计算。12. 某芳香烃 A 可以从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中分离出来,以 A 为原料可以合成扁桃酸,也可合成醋硝香豆素。醋硝香豆素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能阻碍血栓扩展。以下是醋硝香豆素和扁桃酸的合成线路(部分产物、反应线路、反应条件已略去):13已知:RCHO+HCN RCN RCOOH请回答下列问题:(1)F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物质 D 的结构简式_。(2)关于 I 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填字母序号)。A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B其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六组吸收峰C可以发生加成
34、反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D可以用溴水鉴别 H 和 I其中 HI 的反应中还会发生副反应,生成另一种有机产物,该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_。(3)醋硝香豆素的分子式为_。(4)写出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扁桃酸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既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_种。(6)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信息,写出由 A 和乙醛为原料(无机试剂任用)制备肉桂醛()的合成路线流程图_。【答案】 (1). 硝基 (2). (3). AC (4). (5). C19H15O6N (6). 14(7). 13 (8). 【解析】根据流程中信息可推出:由醋硝
35、香豆素 倒推出 I 为,J 为 ,根据 G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53,比 H 少 2,则 G 为,F 为 ,E 为 ,A 为 ,C 7H7Cl 结构简式为,B 为 ,C 为 ,D 为 ,扁桃酸为。(1)F 为 ,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硝基;物质 D 的结构简式为;(2)关于 物质,A 苯分子 6 个碳和6 个氢在同一平面,羰基以及另两个碳在同一平面、烯的结构上的 6 个原子在同一平面,若这两个平面相重叠,则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选项 A 正确;B分子中有 4 种不同环境的氢,其核磁共振氢谱中有 4 组吸收峰,选项 B 错误;C分子中有苯环和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有碳碳双键可发生聚
36、合反应、碳碳双键可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和碳碳双键及硝基可以发生还原反应,选项 C 正确;D 15H 和 I 都能使溴水褪色,不能用其鉴别,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AC;其中 HI 的反应中还会发生副反应,2 分子 H 与丙酮反应,生成另一种有机产物,该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3)醋硝香豆素的分子中有 19 个碳,分子中有两个苯环,一个杂环,三个双键,一个氮原子,则 H 原子个数为:192+2-28-32-2-1=15,故分子式为:C19H15O6N;(4)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B 转化为 C,其化学方程式为:;(5)扁桃酸的同分异构体,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能发生水
37、解反应和银镜反应说明含有甲酸酯结构,除苯环外,若分子中含有两个取代基,则有,-OH 和 HCOOCH2-,位置上有邻、间对位三种;若三个取代基,则为甲基、酚羟基和甲酸酯结构,在苯环上的位置,先定两个 苯环上面的氢再取代甲基有 4 种, 苯环上面的氢再取代甲基有 4 种, 苯环上面的氢再取代甲基有 2 种,总共同分异构体有 13 种;(6)A 为 在光照条件下与溴或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热水解产生苯乙醇,苯乙醇氧化生成苯乙醛,苯乙醛与乙醛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肉桂醛()的合成路线流程图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推断,明确有机物的结构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难度中等。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