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西省兴国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 资源ID:1179901       资源大小:14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西省兴国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1、- 1 -江西省兴国县三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单选题(每题 2 分,25 题,共计 50 分)1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A王位世袭 B诸侯分封 C宗法瓦解D中央集权2下图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D礼乐制3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的皇帝制度首创于( )A夏朝 B商朝 C秦朝D汉朝4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过程 朝代 西周 秦 元 制度 郡县制 行省制 特点 以血缘为纽带 中央节制地方 表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2、分封制贵族政治 B宗法制贵族政治C宗法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D分封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 -5当代著名史家杜维运先生说:“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 ”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晋)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B叔孙通为刘邦设计礼仪,使君臣尊卑差别犹如天壤之别C(汉代)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D皇帝兼并天下诸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6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

    3、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 )A汉武帝设立中朝 B唐朝实行三省制C宋代实行文官制 D秦朝三公九卿制7 “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另外一个独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 ”(摘自哈佛中国史)材料介绍的制度所在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D元朝8从秦到宋的中国帝制社会中,官僚体制运作中存在宰相制度、封驳制度、谏官制度等,这些制度设计的目的是(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预防专制皇权出现错误C制约专制主义皇权 D保障皇权体制正常运转9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经传承与创新,如“汉承秦制” 、 “元承宋制” 。其中, “元承宋制”在

    4、中央机构的表现为( )A中书省与行省制 B中书省与枢密院C枢密院与宣政院 D中书省与宣政院10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 “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 , “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借”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 3 -方的管理C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11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

    5、可以说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12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做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 276 年,寿命仅次于唐朝。这主要得益于( )A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B皇权专制空前加强C “无为而治”治国模式有效 D宋明理学迅猛发展13 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 B逐渐成为

    6、最重要的中枢机构C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1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5元朝时开始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统治- 4 -者( )A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让其管理本民族事务B派驻专门官职,调节民族纠纷C废除土司制度,大规模改土归流D与土司联姻,恩威并用16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国称“通商战争” ,英国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是为了(

    7、 )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 B强调战争爆发原因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 D纪念这次战争影响17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 )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 B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 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181843 年 7 月和 10 月,中英先后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一是规定了 极低的“值百抽五”的关税税率;二是规定英国人在中国犯法,须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来裁决;三是规定今后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

    8、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上述规定中英国人所取得的特权有( )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传教士传教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A B C D19有学者在论及甲午战争时指出,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训练。中国海军也不统一,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部,从未制定过海军作战预案。清朝海军压根儿就没有争夺制海权的意识。 ”该作者认为,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在于( )A军事制度落后 B政治腐败 C武器装备落后 D统帅无能- 5 -20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中国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修建铁路,设立工厂,划分势力范围”最早在中国获得“设立工厂”特权的列强是( )A日本 B法国 C

    9、英国D美国21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该条约签订后( )A北京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 B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开始渗入内地C列强在华办厂合法化 D沙俄侵占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22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海上的一次战役。有人曾作诗“城上神威炮万斤,枉资倭寇挫吾军。后来天道终归汝,致远深沉第一勋。 ”此诗是纪念( )A丁汝昌 B刘步蟾 C林永升D邓世昌23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

    10、分。 ”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 )A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 B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C参与者具广泛性和全民族性 D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24下列通过解读史实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左宗棠收复新疆 消除了中国的边疆危机 B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C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反映了民族危机严重 D 1934 年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 6 -25著名陕北民歌拥军花鼓中唱道:“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明的八呀路军。 ” 该民歌创作于( )A国民革命时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7 -二、材料

    11、阅读题(26 题 22 分,27 题 28 分,共计 50 分)26 (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4 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2、,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8 分)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共同的政治目的。(4 分)27(2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8 -材料一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 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二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

    13、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 。进士及第称“登龙门” ,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摘自百度百科科举制 材料三 所以说无约束的皇权是万恶之源,无论多么缜密的监督网络,如果漏掉了皇帝这条最大的鱼,监督体系最终都会变成一种摆设。而当监督体系完全失效之后,就 是新的一轮农民起义、王朝更替。然而,曾经强盛的明王朝,同样也因官员的腐化走向了灭亡,并没有逃脱封建王朝历史轮回的命运。其兴也吏治,其败也吏治,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 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成败 (1)材料一说的是哪种选官制度?(4 分)其主要弊端是什么?(6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读书人要得到正式官职一般需通过什么途径?(4分)由此分析该制度的影响。(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6 分)


    注意事项

    本文(江西省兴国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