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昌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 ,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 “照
2、着讲” ,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 “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 “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 “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
3、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 ,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 “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 “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 ,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
4、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 。 “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 “照着讲”与 “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 ;“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 。 “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B. “照着
5、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C.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 “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C.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 “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D. 文章论证“照着讲” “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
6、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B.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 “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 ,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46 题。易水不寒 卢世龙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对
7、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除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融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
8、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沙踩伏大串印痕,它们也在我的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沙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但
9、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秋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个啥模样。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
10、真是越来越莫名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地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
11、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秋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夏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
12、属之地。 (有删节)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作者对易水断流“心寒” ,是因为易水是子孙万代感受英雄精神的载体,现代人如果没有英雄的人文精神滋养,容易迷失自我。B文章取材十分广泛,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C第七段作者写自己认不清楚水中自己的脑袋,表现了易水河水的浑浊不堪,也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D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浑然融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启迪。5. 文章第三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6.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
13、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这句话的含意,再结合本文内容或荆轲的故事谈谈你从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
14、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
15、月辉“墨子号” ,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 , 人民日报2017 年 8 月 10 日)材料二: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 2
16、0 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 2016 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 12 亿美元。(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 ,自然2017 年 12 月)材料三:日本读卖新闻5 月 2 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 莳田一彦、船越翔)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 。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 23 亿元人民币,3 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 J-PARC 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
17、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 2016 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 2017 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 年 5 月 7 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18、)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
19、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9.以上三则材料中, 人民日报 自然 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二、古诗文阅读(34
2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 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 ”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
21、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 ”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庭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 ”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
22、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B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C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
23、时政D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著称。此曲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也是我国著名十大名曲之一。B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不同人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C谥号可分为官谥和私谥,也可分为上谥和下谥。上谥即表扬类,如“文” “康” “终”等。下谥,即批评类,如“炀” “灵” “幽”等。D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嵇绍十岁而孤,是说他十岁时就没了父亲。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24、一项是( ) (3 分)A尚书左仆射裴頠器重嵇绍,认为他知人善用。嵇绍不认可被大家交口称赞将大有作为的戴晞,事实证明了嵇绍的知人之明。B嵇绍刚正不阿。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在贾谧死后,嵇绍因不亲附奸臣而升迁。C嵇绍忠诚报国。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D嵇绍敢于直言劝谏。齐王主政时大兴土木,他当面直言劝谏;在齐王的宴会上,他再次直言劝谏,拒绝为齐王操琴取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2)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
25、于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共 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野歌 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6、6 分)(3)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 论语中的“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的句子是“_”。3、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庄公的原因是:“_,_。”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 1995 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 45 天、航程 6208 海里的综
27、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 ) 。在这里,重力和 ADCP 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并可根据需要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 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 年后, “大洋一号”
28、不断进步,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9、) (3 分)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C.走进“大洋一号” ,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 ,会分辨不出方向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一般来说,_,甚至还有点幻想成分。或许这也是人们喜欢怀旧的一
30、个原因,如果怀旧总是噩梦,_。但是,今天在我们心目中的旧日美好事物,_,因为大多数的人总会不自觉地把记忆中的痛苦和不如意的部分过滤掉,把美好的部分更深刻地留存下来。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 分)文明有赖于规则的涵养,汽车文明也不例外。交通拥堵源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拥堵状况,一定都与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有直接关联。一些漠视规则的陋习,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交通拥堵,也提升了路怒症的爆发几率。导致拥堵不一定是交通事故的发生。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痕迹 (英)约翰罗斯金把每一个黎明看做生
31、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做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充实的痕迹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痕迹。只是这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回想起来,有的令人愉悦,有的令人怅惘那么,关于“痕迹” ,你有怎样的经历?又有什么感悟呢?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800 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1. D 2. A 3. B【解析】这篇文章属于文化类论述文,考点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考查考生的理解词句、筛选整合、理解运用论证
32、方法的能力。要提高这类题目的正答率,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还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或者由文中的信息能否得出选项中的结论。1. 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D 项混淆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原文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 ,而且结合“照着讲的意义,在于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可知, “新子学”是通过“照着讲”得到“理论之源”的。2. 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33、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 项“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根据原文信息“ 新子学 ,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没有涉及正反对比论述。3. 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A 项“在历史上是互相
34、隔膜的”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现实的过程看, 照着讲 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C项“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说法绝对。原文有条件限制是“仅停留在照着讲 ,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 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D 项“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错误,曲解文意,从原文第四段“从现实的过程看, 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 “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可推知。(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C(“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错,无此含意。)5.表现古代易水河水清澈透明、富有生机的特点。表现古代易水滋养“水草游鱼” ,养育“大地生灵”
35、的作用。与后文易水“断流” “沧桑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6.人生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精彩的人生有所作为,让生命有价值。荆轲明知刺杀秦王有去无回,但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舍个人生命,毅然前往。人生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有所作为。(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 D 8. C 9. 第一问: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解析】
36、本大题属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阅读。选择命题材料的新闻由非连续性材料构成的,几个新闻材料有共同的主题,但是每个材料又有各自的强调侧重点,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考查重点是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这三个层级。7.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项“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错误,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是“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 ,选项改为因果论证,使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的问题范围扩大到了“基础科学家研究领域” 。8.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项“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错,原文是“与此形成对照
37、的是欧洲 2016 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 12 亿美元” ,说明欧洲投入巨额资金错误,同时“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无中生有。9.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明白题干重点“报道的侧重点” ,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第二步,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找出材料如何体现报道的侧重点的,所以作答时可以采用事例和观点相结合的形式。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D 11B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D(齐王主政时大兴土木时,嵇绍直言劝谏,而非当面。嵇绍拒绝齐王操琴取乐时用的是推脱致辞,而非“直言” 。 )13 (1
38、)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 (“所以” “受” “细行”各 1 分,句意通顺 2 分)(2)您匡正恢复国家社稷,正应当遵循法度以身作则,使美名能够流传后世。 (“匡复”“轨” “垂”各 1 分,句意通顺 2 分)参考译文: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嵇康的儿子。长到十岁就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孝顺恭敬。因为父亲的原因获罪,安居在自己家里。山涛主管挑选官员,启奏武帝说:“康诰上有这样的话父子获罪不互相牵连。 嵇绍的贤能正好和缺少的人才相对等,应当加以表扬征召,请求任命为秘书郎。 ”武帝对山涛说:“如您所说的,就能够担任秘书丞了,怎么能只做秘书郎呢。 ”于
39、是就发布诏书征用他,起家为秘书丞。嵇绍到洛阳,接连升迁为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也,特别器重他,常常说:“如果让延祖担任吏部尚书,就可以使得天下不再遗漏人才了。 ”沛国戴晞年少有才智,当时的人拿将来能成大事赞许他,而嵇绍认为他一定不成大器。戴晞后来担任司州主簿,因为没有德行而被斥退,州里民众称赞嵇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外戚身份受到宠爱,年纪轻轻占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绍拒绝不答应。等到贾谧被诛杀,嵇绍当时正在官署,因为不亲近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升任为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去逝,太常奏请加给他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是用来流传后
40、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由于近来掌管礼的官员向人情妥协,谥号不能够依照原则。陈准的谥号是错的,应当给他加谥号为缪。 ”这件事下达给太常。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的官员都很害怕嵇绍。齐王冏辅助政事以后,大肆地兴建房屋,骄奢更加严重,嵇绍上谏书规劝说:“夏禹因为住低矮房而被人民称赞美德,唐虞因为住茅草屋而彰显美德,应当省去起房造屋的麻烦,深思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齐王虽然谦顺地答复了他,但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嵇绍曾经到齐王那里谈论国事,遇到齐王宴会,召集董艾等人一起讨论时政。董艾对齐王说:“嵇侍中善于音乐,公可让他弹奏乐器。 ”左右呈上琴,嵇绍推辞
41、不接受。齐王说:“今日办高兴的事,你为什么吝惜这个呢?”嵇绍回答说:“您匡正恢复国家社稷,正应当遵循法度以身作则,使美名能够流传后世。我虽然浅陋无知,却惭愧地在皇帝身边充数,腰间系丝带头上戴官帽,在朝廷上来回走动时腰间的佩玉发出声响,我怎么可以拿着乐器,做伶人做的事情呢!如果脱去公服参加私宴,弹奏乐器就是不敢推辞的事了。”齐王冏特别地惭愧。董艾等人也不好意思地退下了。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恰好遇上亲王的军队在荡阴打了败仗,百官及侍卫都逃散了,只有嵇绍严肃地端正冠冕,用身体捍卫,在鸾驾前交战,飞箭像雨点一样密集,嵇绍于是在皇帝身旁被害,鲜
42、血溅到了皇帝的衣服上,天子深深地哀叹他的死。等到事情平定以后,皇帝身边的人想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二)古代诗歌阅读【答案】14. B 15. 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解析】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14.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
43、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 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 ,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15.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 、 “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肉
44、食者鄙 未能远谋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B 18. C 19. 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能力。将病句、连贯、成语三大题型放入具体语境中考查,引导考生在理解具体语句的时候,将小的语言单位放在大的语言单位中,结合大的语言单位来理解,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做这道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段,在特定的语境下分析词、句的准确表达,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从而避免了脱离文本随意分析的错误方法。17.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首先应判断病句是一个单句,然后划分句子结构成分,主干为“这艘船经历了任务” ,搭配不当。然后排查
45、选项,A 项“经历航次”搭配不当;C 项“经历了航次”搭配不当;D 项“执行航次”搭配不当。所以答案为 B。18.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承接前面的主语“人” ,应该是动词“走进”或者“进入” , 然后根据后文各种实验室分布,可知这里强调突出的应该是实验室很多,所以答案选 C。19.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一应俱全”强调“全” , “应有尽有”强调“有” ;一览无余”强调“看到” , “一目了然”强调“看清” ; “易如反掌”强调“容易” , “轻而易举”强调“轻松” ; “东山再起”指“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势力” , “再接再厉”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再依据语境,判定答案为 B。20怀旧是美好(甜蜜与温馨)的 就没人喜欢怀旧了 大都经过了我们的筛选(或美化)21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拥堵状况并不一定都与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有直接关联。漠视交通规则并不一定能够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交通拥堵。22见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