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零班、奥赛班).doc

    • 资源ID:1179524       资源大小:20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零班、奥赛班).doc

    1、1江西省上饶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零班、奥赛班)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1关于下列事实的解释,其原理表示不正确的是A 常温下,测得 0.1mol/L 氨水的 pH 为 11: 324NHOHAB 用 、 进行氢氧燃料电池实验,产生电流: 2点 燃C 将 通入水中,所得水溶液呈酸性: 233CCOD 恒温恒容时, 的平衡体系中,通人 ,平衡正向移2()()HgIHIgA动:通入 后,体系中 的值小于平衡常数 K2()I2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 3OC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s) +H 2O(g)CO(g)+H 2(g)

    2、H 1=a kJmol1CO(g)+H 2O(g)CO 2(g)+H2(g) H 2=b kJmol1CO 2(g)+3H2(g)CH 3OH(g)+H2O(g) H 3=c kJmol12CH 3OH(g)CH 3OCH3(g)+H2O(g) H 4=d kJmol1A反应 CH3OH(g)0.5CH 3OCH3(g)+0.5H2O(l)的 H=d/2kJmol 1B反应也是 CO 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C反应、为反应提供原料气 D反应 2CO(g)+4H 2(g)CH 3OCH3(g)+H2O(g)的 H=(2b+2c+d ) kJmol 13用下列装置进行的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3、A 装置甲:气体从 a 口进入,收集 NH3 B 装置乙:实验室测定中和热C 装置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D 装置丁:验证 HCl 气体易溶于水24在 373K 时,把 0.5mol 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 5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反应进行到 2 秒时,NO 2的浓度为 0.02 mol/L。在 60 秒时,体系已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 1.6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前 2 秒,以 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1mol/(Ls)B 在 2 秒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 1.2 倍C 在平衡时体系内含 N2O40.20molD 平衡时,如果再充入

    4、一定量 N2O4,则可提高 N2O4的转化率5向一个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CO(g)和 H2O(g),一定条件下使反应 CO(g)H 2O(g) CO2(g)H 2(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反应物浓度:a 点大于 c 点 B c 点反应进行的程度最大C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 t 1t 2时,H 2的产率:ab 段小于 bc 段6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X(g)+Y(s) 3Z(g) H=Q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消耗 2molX 同时生成 3molZ,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B 加入少量的 Y

    5、 正反应速率加快C 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D 加入少量的 X,Q 变大7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 ,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H 2NCOONH4(s)2NH3(g)CO 2(g)。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v(NH 3)正 =2v(CO2)逆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密闭容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密闭容器中 CO2的体积分数不变 混合气体总质量A. B. C D 全部8在一定条件下,向 2 L 密闭容器中加入 2 mol X、1 mo

    6、l Y。发生如下反应:2X(g)Y(?)3Z(g) H0。经 60 s 达平衡,此时 Y 的物质的量为 0.2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开始至平衡时,用 X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1.2 mol/(Lmin)B 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一定是 K32()CZC 若再充入 1 mol Z,重新达平衡时 X 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D 若使容器体积变为 1 L,Z 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增大39反应 2X(气)Y(气) 2Z(气) HP2 C T 1T2,P 1P2 D T 1T2,P 1P210在 1L 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SO2和 1molO2进行 2SO2 + O2 2SO3 H 0,达到平衡

    7、时 SO2转化率为 a%,在 1L 绝热容器中投料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SO2转化率为 b%,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a%b% B a%b% C a%=b% D a% 和 b%的关系不确定11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的可逆反应:A (g) B (g) xC(g) (正反应放热)有图所示的反应曲线,试判断对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T 表示温度,P 表示压强,C%表示 C 的体积分数)A P 3P 4,y 轴表示 B 的转化率 B P 3P 4,y 轴表示 B 的体积分数C P 3P 4,y 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 P 3P 4,y 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12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

    8、染如下反应: CH4 (g)2NO 2 (g) N2(g)CO 2(g)2H 2O(g) Ha kJ/mol ,在温度 T1 和 T2 时,分别将 0.50 molCH4 和 1.2 molNO2 充入体积为 1 L 的密闭容器中,测得 n(CH4 )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时间/minn/mol 0 10 20 40 50T1 n(CH4 ) 0.50 0.35 0.25 0.10 0.10T2 n(CH4 ) 0.50 0.30 0.18 0.15A 10 min 内,T 1 时 (CH 4 )比 T2时小 B 温度:T 1 T 2C H:a0 D 平衡常数:K

    9、(T 1 )K(T 2 )13现将 2mol 气体 A 与 1mol 气体 B 充入一个体积不变的容器内,发生反应:2A+B C+3D+4E,达到平衡后气体 A 的浓度减少一半,发现少量液滴生成,在相同的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压强分别为 6.06106Pa 和 8.08106Pa,又测得反应共放出热量Q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压强一定增大B 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加入 1molA 和 0.5molB,平衡正向移动,A 的转化率增大4C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A(g)+B(g) C(g)+3D(l)+4E(g)H=QkJ/molD 该反应

    10、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自发进行14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一表示反应:mA(s)+nB(g)pC(g) HO,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 B 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速率 x 点比 y 点时的慢.B 图二是可逆反应:A(g)+B(s)C(s)+D(g) HO 的速率时间图像,在 t1时刻改变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C 图三表示对于化学反应 mA(g)+nB(g) pC(g)+qD(g),A 的百分含量与温度(T)的变化情况,则该反应的 H0。D 图四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含义是(v 正 v 逆 )15如图所示,关闭活塞,向甲、乙两刚性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 1 mol

    11、A、2 mol B,此时甲、乙的容积均为 2 L(连通管体积忽略不计)。在 T时,两容器中均发生下述反应:A(g)2B(g) 2C(g)3D(g) H 0。达平衡时,乙的体积为 2.6 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B 若打开活塞 K,达平衡时乙容器的体积为 3.2 LC 当乙中 A 与 B 的体积分数之比为 1:2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平衡时甲容器中 A 的物质的量小于 0.55 mol16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A 图甲表示某可逆反应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且在 t 时刻达到平衡状态B 图乙表示向 CH3COOH 溶液中通入 NH3至过量的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C

    12、 图丙表明合成氨反应时放热反应,b 表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了催化剂D 图丁表示向 CH3COOH 溶液中逐渐加入 CH3COONa 固体后,溶液 pH 的变化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52 分)517I. 处于下列状态的物质中:硫酸钡晶体 干冰 氯化氢气体 铜 蔗糖 熔融的硝酸钾98%的浓硫酸 氯化钠溶液 冰醋酸 氨气(1)能导电的是(填序号,下同)_;(2)属于弱电解质_;(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II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混有少量 NaCl) ,请用相应的化学用语来解释下列事实。(1)该消毒液可用 NaOH 溶液吸收 Cl2 制备,化学方程式为_;(2)向 FeSO4溶液中滴

    13、入少量该消毒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该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浓盐酸)混用,否则会产生中毒危险。每产生22.4L 的 Cl2(标准状况下) ,转移电子个数约为_。18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 K 值和温度的关系如表:温 度() 360 440 520K 值 0.036 0.010 0.0038(1) 由上表数据可知该反应为_ (填放热,吸热,无法确定 )反应。下列措施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是_(填序号) 。a增大压强有利于合成氨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有利于快速生成氨c生产中需要升高温度至 500C 左右

    14、d需要使用过量的 N2,提高 H2转化率(2)0.2mol 氨气溶于水后再与含有 0.2mol 硫酸的溶液反应放热 QkJ,请你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式_。(3)原料气 H2可通过反应 CH4(g)+H 2O (g) CO(g)+3H 2(g) 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 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 CH4含量的影响如24()nC图所示: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 1_P2(填“” 、 “=”或“” ) 。其它条件一定,升高温度,氢气的产率会_(填“增大” , “减小”减小, “不变”不变) 。(4)原料气 H2还可通过反应 CO(g)+H 2O(g) CO2(g)+H

    15、2(g)获取。T时,向容积固定为 5L 的容器中充入 1mol 水蒸气和1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 CO 的浓度为 0.08molL1 ,该温6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 值为_。保持温度仍为 T,容积体积为 5L,改变水蒸气和 CO 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器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_(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c单位时间内生成 a mol CO2的同时消耗 a mol H2d混合气中 n(CO):n(H 2O):n(CO 2):n(H 2)=1:16:6:619I.在 FeCl3和 KSCN 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Fe3+(

    16、黄色)+3SCN -(无色) Fe(SCN)3(红色)。将上述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 FeCl3溶液,溶液颜色变_(填“深”或“浅” ,下同) ,平衡向_(填“正”或“逆” ,下同)方向移动;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 0.01mol/LNaOH 溶液,溶液颜色变_,平衡向_方向移动。在两支容积均为 30cm3针筒中分别抽入 10cm3NO2 气体,将针筒前端封闭。将第二支针筒活塞迅速推至 5cm3 处,此时气体的颜色变深,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又变浅了,但仍比第一支针筒气体的颜色深推进针筒后颜色变深,一段时间后又变浅的原因是_;第二支针筒最终比第一支针筒气体颜色深的原因是_;.

    17、 现有 a.HCl b.H 2SO4 c.CH3COOH若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其 C(H+)从大到小依次为_;(用字母序号表示,下同)若三种溶液的的 C(H+)相同,取等体积上述三种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 NaOH 溶液完全中和,所需 NaOH 溶液体积大小关系为_。20CO 的应用和治理问题属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1)HCOOH 的酸性略强于醋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分解是实验室制取 CO 方法,该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为防止镍系催化剂中毒,工业上常用 SO2除去原料气中少量 CO,生成物为固体 S和 CO2。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硫的燃烧热为 296 kJmol-1;

    18、一氧化碳燃烧热为 283 kJmol-1)(3)光气 (CO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农药、医药、聚酯类材料的生产,工业上通过 Cl2(g)CO(g) COCl2(g)制备。左图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右图为某次模拟实验研究过程中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706 min 内,反应的平均速率 v(Cl2)= ;若保持温度不变,在第 8 min 加入体系中的三种物质各 1 mol,则平衡 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 、 “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 ;若将初始投料浓度变为 c(Cl2)0.8 mol/L、c(CO)0.6 mol/L、c(COCl 2)_

    19、mol/L,保持反应温度不变,则最终达到化学平衡时,Cl 2的体积分数与上述第 6 min 时Cl2的体积分数相同;8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零、奥)参考答案1B 2A 3C 4C 5B 6C 7A 8D9C 10A 11A 12D 13D 14A 15B 16C17 Cl2 + NaOH = NaCl+NaClO+H2O 2Fe2+ClO +2H+= Cl +2Fe3+H2O6.021023 或 1NA18 放热 adNH3H2O(aq)+H 2SO4(aq)=NH 4HSO4(aq)+H 2O(l)H=5Q kJmol 1 增大 2.25 cd19 深 正 浅 逆 气体的体积减小,NO 2浓度增大,气体的颜色加深,增大压强,平衡向正方向进行,颜色变浅;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无法完全消除压强的影响,最终 NO2浓度比开始仍然要大,即颜色要深一些;bac ca= b20 (1)HCOOH=CO + H 2O(条件:浓硫酸,加热)(2)SO 2(g)+2CO(g)=S(s)+CO2(g) H270 kJmol -1(3)0.15 mol L 1 min -1 正反应方向 0.4


    注意事项

    本文(江西省上饶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零班、奥赛班).doc)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