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1179040       资源大小:16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 1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分值:100 分 时间:75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 3 分,共 20 小题 60 分)1. 清代张之洞曾说:“取士之法,自汉至隋为一类,自唐至明为一类” 。 “汉隋一类”的选官制度主要是指A. 世官制B. 察举制C. 科举制D. 世袭制【答案】B【解析】汉代实行察举制,隋唐实行科举制,故 B 项正确;A 和 D 是先秦时期实行;C 是隋唐之后实行。2. 贞观三年,唐太宗违反规定,把未满十八岁的中男签发为府兵,诏救发出后,门下省不肯签署,接连数次,都被驳回。太宗最

    2、后被迫收回成命。这反映出当时门下省的主要作用是A. 签署皇帝命令B. 减少决策失误C. 检讨军事政策D. 限制皇帝权力【答案】B【解析】门下省主要是负责审核,减少决策失误性,故 B 正确;A 是中书省职责;C 不符合门下省职责;D 不符合君主专制特点。3. 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鸿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B. 唐朝推行六部制C. 元朝建行省制度D. 清朝设立军机处- 2 -【答案】D【解析】清朝设立军机处,决策更加封闭性,故 D 正确;A 和 C 均属于地方制度;B 属于决策比较科学的体制。点睛:解题关键是“恐怖”

    3、,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军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为密。4. 费正清(美)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A. 揭示了战争根源B. 预测了战争结果C. 分析了战争影响D. 抹杀了战争实质【答案】D【解析】材料中认为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拒绝外交导致,显然抹杀了战争的实质,英国是相打开中国的市场,故 D 正确;A 明显与事实不符;B 是结果,不符合题意;C 是影响,材料没有提及。5. 上海县竹枝词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

    4、总归虚牝掷金黄。 ”这一描述涉及了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材料中三十年求富指的是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检验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故 C 正确;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之后实行,故 A 错误;C 是 1900 年;D 是 1937 年,时间均不符合题意。6. 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A. 天津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 3 -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 辛丑条约没有割让土地,故 D 正确;A 和 B

    5、 不是光绪帝在位时期签订的条约;C割让台湾等岛屿,不符合题意。点睛:关于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核心内容的记忆1.南京条约内容“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中英两国议定关税;“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 2 100 万银元。2.马关条约内容“辽台澎二亿两,沙重苏杭开工厂” 。3.辛丑条约内容“划使馆,禁反帝;拆炮台,许驻兵。 ”7. “铁路经过的地方,失业农民和游民数目剧增。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河北、山东、苏北人民的生计。 ”因此导致了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戊戌变法运动D. 辛亥革命【答案

    6、】B【解析】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和河北,故 B 正确;A 兴起于两广;C 在北京;D 在武昌。8.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最为典型的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可参阅的一手史料有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当年驻南京外国人的日记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当时留下的一些新闻照片A. B. C. D. 【答案】D- 4 -9. 1937 年 11 月,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宣言中“抗战”的积极作用是A. 中国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D.

    7、 迅速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答案】C【解析】材料中“淞沪”说明是淞沪会战,该战役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 C正确;A 是平型关大捷;B 是国民党提交国共合作宣言;D 是台儿庄大捷。10.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一报道描述的是A. 太原会战B. 徐州会战C. 武汉会战D. 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百团大战主要是在华北地区,对日本进行的一次反扫荡,故 D 项正确;A 是山西,不是在敌后作战;B 是华东;C 是华中,均不是敌后作战,

    8、排除。11.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 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的“新胜利”主要是指A.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C. 选举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D. 确定了党的领导地位【答案】A【解析】一届人大主要议程是制定新宪法,所以说是建国以来的里程碑, 故 A 正确;B 是- 5 -1949 年建立;C 是新政协 1949 年选出;D 是 1921 年。12. 1983 年,邓小平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台湾还可

    9、以有自己的军队”这一谈话体现了邓小平的A. 设立经济特区的构想B. “一国两制”的构想C. 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D. 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答案】B【解析】 “不同的制度”说明是“一国两制”思想的体现,故 B 正确;台湾不是经济特区,故 A 错误;台湾也不是民族区域自治,故 C 错误;材料不是政治体制改革,故 D 错误。13.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中国 100 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提出和奉行A. “另起炉灶”B. 求同存异的方针C. “一边倒”D. 独立自主的原则【答案】D【解析】旧中

    10、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是被列强控制的外交,新中国提出“独立自主”外交原则,是对原先屈辱外交的彻底否定,故 D 正确;A 和 C 属于“独立自主”外交的体现;B是万隆会议的精神。14. “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文中的“这个会议”是指A. 日内瓦会议期B. 万隆会议C.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D. 上海合作组织会议【答案】B- 6 -.15. 读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有第三世界的力量迅速崛起支持票苏联的国际地位日益衰落西方大国放弃

    11、了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A. B. C. D. 【答案】C【解析】数轴显示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票数逐渐上升,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支持;西方大国逐渐放弃对中国的敌视,说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故 C 正确;苏联在这一阶段国际地位仍然强势,故错误,排除。16. 1972 年 2 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迎来了前来访问的尼克松总统。这次访问A. 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B. 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C.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D. 发布了中美建交公报【答案】C【解析】1972 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故 C 正确;A 是 1979 年;B 不符合事实;D 是 1978 年。-

    12、7 -17. 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A. 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B. 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D. 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答案】B【解析】中共“二大”制定了最低纲领,即适合当时国情的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是一大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是一大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也是一大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中共二大的贡献就是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1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

    13、,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 1948 年 8 月到 1949 年 8 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 20 批,其中有 119 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解决本题需要依据材料的时间反映出来的背景来分析解决。材料中的时间是 1948 年 8 月,此时的解放战争将要进入到战略决战的阶段,解放战争正在逐步走向胜利,因此中共希望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所以答案选择 A 项。B 项为错误项,这不符合主要目的。CD 两项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

    14、件,所以排除这两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建立。19. 一位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成员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老百姓负责。 ”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国共产党大会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8 -【答案】D【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农村基层事务,村官性质的改变主要是实行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故 D 正确;A、B 和 C 均不是涉及农村基层制度。排除。20. 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

    15、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A. “另起炉灶”B. 不结盟C. “一边倒”D. “一大片”【答案】A【解析】建国初期,针对国民政府同外国签订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属于“另起炉灶”的内涵,故 A 正确;建国初期中国是中苏结盟,故 B 错误;C 是倒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D 是 20 世纪60 年代外交方针。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分。正确的涂“A” ,错误的涂“B” 。 )21. 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加强了中央

    16、集权【答案】错误【解析】分封制度下诸侯拥有较大权力,难以实现中央集权,故本题错误。22. 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最终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正确【解析】 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故本题正确。23.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答案】正确【解析】 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符合当时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故本题正确。24.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答案】错误【解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本题错误。点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 1937 年 9 月国民党政府公布中共提交

    17、国共合作宣言。- 9 -25. 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答案】正确【解析】尼克松访华,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本题正确。点睛: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 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三材料解析题(26 题 15 分,27 题 15 分,共 30 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后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二自秦始

    18、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明史纪事本末材料三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摘自皇明大政记材料四读清军机处内景图: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回答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设置有何不同看法?各自的理由是什么?(2)你是否同意唐太宗和明太祖两人对丞相设置的看法?请说出自己的理由。(3)据材料三,说明明朝

    19、内阁大臣的职权和地位。(4)据材料四,回答该机构的设置使清朝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影响?- 10 -【答案】 (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君主失策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而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2) (本题为开放式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明朝中期内阁大臣协助皇帝草拟政令,表面上官位相当于宰相,实际上完全依照皇帝的旨意行事。(4) ,内阁名存实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解析】唐太宗依据材料一“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归纳回答;明太祖依据材料二“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归纳回答

    20、。同意的观点,围绕君主专制缺陷回答;不同意从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等角度分析回答。依据材料三“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的信息并结合内阁职责以及身份回答即可。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图片可知是军机处,该机构设置说明内阁名存实亡,第二小问从军机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角度回答。点睛:本题第三小问要知道内阁具体职责和权限。明朝的内阁制真正建立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 。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

    21、治史上是一次卓著的探索。提高了新政效率,是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上,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27.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 年 6 月)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

    22、(1971 年 5 月)材料三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2001 牟 4 月 1 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11 -2001 年 12 月 27 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2010 年 1 月 29 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 64 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2010 年 4 月 13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

    23、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1)对抗。原因:意识形态矛盾;国家利益矛盾(2)行动:1971 基辛格访华,1972 年尼克斯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影响:有利于亚太稳定,环节了世界紧张局势(3)态势:合作与冲突交织国际形势: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解析】(4)应该超越意

    24、识形态的分歧;增加互信,促进交流和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回答;第二小问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回答。第一小问结合中美关系缓和以及建交过程回答;第二小问从亚太稳定以及国际局势角度回答。依据材料三中“近年来中美关系大事”从合作与冲突交织角度回答。本题属于开放题,围绕交流与合作,协商对话等分析回答。点睛: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都是国内政治的延伸,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国家利益;综合国力;意识形态;国际形势;政策是否符合实际等。四问答题(28 题 10 分)28. 简要回答自 1840 年以来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25、封建社会的历程。要点:时间、战争、条约名称、简要影响【答案】1840 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初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1856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依据所学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签订条约和对中国社会性质影响来回答。点睛: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woload2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