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2019届高三 10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卷第卷(选择题 共 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 25题,每题 3分,共 75分) 。1魏晋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 ”该观点主张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 “男子持权扬场,女子抱麦子” 、 “一农妇连枷打场” ,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由此可知,汉朝的小农经济A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
2、B采用了家庭生产的形式C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D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特点3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 581年到 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 C.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4古代官署皆有印信,作为自己权力的象征。内阁专用印信是“文渊阁银印” 。 大明会典翰林院中记载“(银印)自宣德中特赐,凡机密文字钤(qian)封进呈,至御前开拆。其余公务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而各衙门奏章文移,亦止曰
3、行翰林院。 ”,这说明了A内阁掌握机密事务 B内阁没有自己的对外专属印信C内阁地位不独立 D内阁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 5顾炎武曾说徽商“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 ,但他们的子弟却纷纷“走长途而赴京试” ,且出行简朴, “芒鞋跣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 。这说明徽商子弟不承父业,转而低调“赴京试”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重农抑商 B商人勤俭持家 C徽州山多地少 D南方经济衰弱26国学大师钱穆说太平军“他们太不懂政治国号太平天国,早可预示他们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反映该论断的是A永安封王失去民心 B 天朝田亩制度脱离实际C天京事变自相残杀 D 资政新篇束之高阁7 “九一八事变”后, 东三省
4、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 B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 D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81865 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造之器”的工厂;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办得最成功的“与洋人争利”的官督商办企业。他们的共同点是A使用“制造之器”的工厂 B与洋商争利C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督商办91585 年到 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
5、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 20万英镑。这一现象A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B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C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D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10 “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 ”当时英国能够这样做的主要条件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B工业革命的完成C “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D电气时代的到来11 “他以地域结合的体系取代了人身结合的体系。作为一种政治方式,它奠基于必须永久固定的地域、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财产之上,这一体制通过地域来和它的公民打
6、交道。公民已经定居在各个乡区中了。一个人要成为雅典公民,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乡区的公民。氏族或胞族的关系不再支配他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了。 ”这里的“他”指的是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12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场理性的革命,因为当革命初具话语权不久,革命党人便已采取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来争取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力,下列史实最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3A同盟会的成立 B武昌起义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清帝退位13 表 2电力(千瓦) 煤炭(公吨) 水泥(公吨) 生铁(吨) 钢(吨)1927年 772百万 142 百万 498千 436815 300001936年
7、 1724百万 262 百万 1243千 958683 556347表 2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工业产量的统计表。表中所述现象A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B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反映了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控制 D加剧了中国工业结构的不合理性14民国初年,姚灵犀在采菲录中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 ”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 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 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15下图是李少言于 1942年创作的木板刻画挣扎 ,该画描绘了一位贫苦农
8、妇咬伤蛮横的日本士兵的情景。这客观上说明A日军疯狂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 B日军大量掳掠劳动力C敌后抗战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D沦陷区社会秩序混乱16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一边倒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另起炉灶”171954 年 6月 16日, 人民日报刊登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 15 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下图为 1954年第 9期人民画报封面,展现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少数民
9、族学生正在讨论宪法4草案的场景。由此说明A群众参政能力大为提高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建立C人民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181952 年 3月,南京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召开,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 2442个,农户达到 17983户,占全郊区农户总数的 559%,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这表明南京地区A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改造运动 B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C农业发展走上了集约化的道路 D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91984 年,邓小平对港澳观礼团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 ”这一精神的贯彻A加强
10、了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 B有助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D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201984年 北京停用牛奶供应证 1987 年 北京停用侨汇券 1991 年 北京停用糖票 1992 年 北京停用肉票、蛋票、肥皂票、居民购货证 1993年 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 上表反映了A商品流通走向了市场化 B中国入世市场资源供应充足C分配制度出现根本变化 D实现了由富国到强国的目标21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内部分同志出现的“关门主义”倾向,毛泽东提出了“一根头发和一把头发”的观点,指出:“民主党派背后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把头发”, “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
11、还要继续发展” 。体现这一认识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2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和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5战略选项 战略重点 实现手段选项一 大国协调战略 处理与大国关 伙伴关系选项二 区域整合战略 处理与周边关系 一体化外交选项三 政治联合战略 处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论坛外交下列符合“选项二”的是A实行“一边倒”战略 B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C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3在当代的宪法观念和实践中,美国 1787年宪法是最典型的参照物之一,用以概括一般的、普遍的、优良的宪法体制。下列属于该宪法内
12、容的是A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B参议院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C众议院由普选产生,作用小 D内阁由总统经众议院同意后任命24德阿宁在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 1917年革命中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 ,而是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这次革命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C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25曾任美国陆军部部长的亨利史汀生在 1947年发表的对美国人的挑战一文中认为,“美国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挑战性时机,承担着领导世界走出经济萧条
13、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和机遇将最大限度地激发美国的领导能力,衰败动荡的西欧是美国实现国家使命和树立国家威望的巨大场所” 。这说明亨利史汀生主张美国A遏制苏联,承担领导世界责任 B复兴西欧,提升美国领导地位C开展援助,阻止经济萧条蔓延 D输出民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第卷(非选择题 共 4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第 26小题 12分,第 27小题 10分,第 28小题 10分,第 29小题各 13分,共计 45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 (12 分)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6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
14、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秦汉 117(全国) 104835 572 94%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11677 385 90%隋唐124(北方)328(南方)145092 642 90%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5、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什么材料说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5 分)(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5 分)27.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 “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
16、内奸共同作用的7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 世纪 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 大事 1935年 5月 24日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 9月 22日
17、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 5月 26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 8月 20日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 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4 分)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3 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
18、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3 分)28 (10 分)2018 年是我国改革开放 40周年。40 年砥砺奋进,40 年众志成城。从 5月 21日起,中央各主要报纸在头版推出“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栏目,而深圳就是改革开放造就的崭新城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8引了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 ,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 摘编自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材料二 1992 年起,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有言道“80 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
19、 ,以上海浦东为经济发展“龙头” ,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期,又有内陆 18个省会和区府城市对外开放,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01年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以服务业市场为重点的全方位的市场开放,转变为与WTO成员之间的双向相互开放,并建立起符合世界经济的法律体系。由此,对外开放进入法治化、制度化的全新发展轨道。 摘编自唐任伍等中国经济改革 30年对外开放卷 请回答: (1)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是哪年开放的?经济特区的“特”是指什么?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特殊政策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5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国内经济改革和世界经济发展两个视角,概述
20、世纪之交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的时代背景。 (2 分)(3)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简述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3分)29 (13 分)美国学者梅尔文莱夫勒将美苏冷战称之为“人心之争” ,即制度认同和选择意义上的竞争和对抗。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是随着冷战的兴起和东西方的分裂,美国开始重新界定其全球责任和世界领袖角色,美国的责任变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也成为那个时代美国精英的普遍信念,并一直主导了冷战时代美国的角色认知。凯南在其著名的苏
21、联行为的根源一文中称:“有思想的美苏关系观察家9没有理由对克里姆林宫向美国社会提出的挑战感到抱怨,相反,他应该对上帝表示一些感谢。上帝通过把这一无情的挑战摆在美国人民面前,已经让这整个国家的安全依赖于他们团结和接受历史明确赋予他们的道德与政治领导责任上。 ”摘编自王立新美国的冷战意识形态:内容和作用材料二 冷战格局对于推动世界体系的重构具有正面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为原殖民地国家和其他受制于西方的落后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正如冷战史学者文安立所言, “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
22、育其中。若非冷战,当今的非洲、亚洲甚至拉丁美洲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 。 “华盛顿和莫斯科都需要改造这个世界以证明它们意识形态的普世性,而新兴国家则为它们的竞争提供了场所” 。然而,即使在冷战过程中,世界体系的重构仍然按其固有的规律调整着世界历史运动的各个层面,其中包括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国际政治朝多极化方向的发展。摘编自余伟民“冷战”的起源与终结世界历史的视角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初期美国的“全球责任”定位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4 分)(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格局与世界体系的重构”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9 分) (要求:观点明确;
23、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10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2019届高三 10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卷答案一客观题1-5BBBDA 6-10 BCACB 10-11BDACC16-20DCBDA 21-25BCBAB二主观题26 (12 分)(1)发展趋势: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 (2 分,任答 2点即可)(2)表现:中国(宋朝):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商业繁荣,经济功能更加突出;草市进一步发展,成为具备餐饮娱乐功能的地方商业中心;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3 分
24、,任答 3点即可)(3)原因: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孕育出新的经济因素。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封建社会;(2 分)(3)结构:自然经济(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商业不占主导) (1 分) 。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2 分,任答 2点)影响: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为封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也推迟了社会深度变革;工商业的发展则加强了社会的流动,促进了社会的开明与进步。(2 分,言之成理即可) 27(10 分)(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2 分) 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2 分) (
25、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2 分) 11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 分) (3)分析:振奋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张扬;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奋斗;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2 分 )基本条件:民族觉醒;民族团结。(1 分)28(10 分) (1)时间:1980 年(1 分) ;“特”: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 (2 分)重要影响:设立经济特区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 分) (2)时代背景:经济改革进入以建立社会主
26、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阶段(1 分);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任意一点,给 1分)重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形成;推动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任意两点,4 分)29 (13 分)(1)变化:由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到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2 分)原因:冷战的兴起和东西方的分裂;苏联的挑战;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2分,任答 2点)(2)9分论点方面(2 分)论据方面(6 分)论证方面(1 分)一等世界体系的重构受冷战格局影响,但仍有其固有规律。 (2 分
27、)(1)战后初期,冷战局面出现,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世界格局。 (1 分)(2)冷战格局下,美苏对抗给其他国家发展带来了一定机会,如西欧联合、日本发展等。 (1分)(3)冷战格局加速殖民体系的瓦解,为新兴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提供了发展空间,如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2分)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1 分)12(4)冷战格局虽然影响了世界体系重建,但世界体系的重构仍有其固有的规律。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 (2 分)二等论证过程中提出观点;简单抄材料(1 分)按点给分层次较分明,史论能结合。(1 分)三等观点片面;(1分)按点给分要点式列举(0 分)四等论点不合理;无论点(0 分)按点给分要点式列举(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