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1178232       资源大小:570.5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 1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3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A. 接种针、手、培养基 B. 高压锅、手、接种针C. 培养基、手、接种针 D. 接种针、手、高压锅【答案】C【解析】一般说来灭菌是指彻底杀灭微生物使其永远丧失生长繁殖的能力,对于培养基、操作器皿和接种环等都需要灭菌。消毒仅指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如操作者的手和衣

    2、着需要消毒处理。高压蒸汽通常用于培养基的灭菌。用酒精擦拭双手是消毒的一种方法。火焰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C 正确。【点睛】学生对消毒和灭菌的方法混淆不清消毒和灭菌的辨析项目 条件 结果 常用方法 应用范围煮沸消毒法 日常用品巴氏消毒法 不耐高温的液体消毒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 化学药剂消毒法 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灼烧灭菌法 接种工具干热灭菌法玻璃器皿、金属工具灭菌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基及容器的灭菌- 2 -2. 下列有关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纯化培养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都需要用固体培养基 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 都可以用菌落数来计数活菌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所以都需要用固体培养基,正确;稀释涂布平板法不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错误;为防止杂菌污染,操作时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正确;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活菌,只能用于分离菌种;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计数活菌,错误故选:B3. 已知某种细菌以 CO2为唯一碳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可推测该细菌的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B. 无机盐是该细菌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C. 培养过

    4、程中碳源同时充当该细菌的能源物质D. 培养该细菌的培养基中无需添加氮源【答案】B【解析】某种细菌以 CO2为唯一碳源,可推测该细菌的代谢类型为自养型,但不确定是否为需氧型,A 项错误;无机盐参与复杂有机物的组成,是该细菌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B 项正确;CO 2不能作为能源,C 项错误;氮元素参与核酸、蛋白质的组成,培养该细菌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氮源,D 项错误,4. 有关纯化大肠杆菌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B. 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C.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D

    5、.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答案】A【解析】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第一区域的划线末端,A 错误;为- 3 -避免杂菌的污染,第一步操作时需要灼烧接种环,B 正确;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C 正确;为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D 正确。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采用甘油管藏法保藏B. 甘油管藏法保存菌种时用固体体培养基C. 甘油管藏法一般保存温度为-20D. 甘油管藏法每 36 个月将菌种从旧的培养

    6、基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答案】C【解析】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采用临时保存法保藏,A 错误;甘油管藏法保存菌种是一种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需要用液体培养基保存,B 错误;临时保存法的温度一般设置为 4,甘油管藏法一般保存温度为-20,C 正确;临时保存法需要每 36 个月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甘油管藏法没有这样的要求,D 错误。6. 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步骤使用的培养基已经灭菌并调节过 pHB. 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 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需要将平板倒置D. 操作过程中,需灼烧接种环 5 次【答案】D【解析】由图可

    7、知,是倒平板,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是进行平板划线,是培养结果。步骤表示倒平板,在倒平板之前已经灭菌并调节过 pH,A 正确;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B 正确;将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需要将平板倒置,防止皿盖上的水珠滴落污染培养基,C 正确;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中 5 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 4 -1 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共需灼烧接种环 6 次,D 错误。7.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A. 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B. 在葡萄

    8、酒发酵过程中,每隔 12h 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 CO2C. 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发酵D. 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 3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 20【答案】C【解析】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 1/3 的空间,这是因为酵母菌繁殖需要空气,在完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酵母菌繁殖几代后就自行停止,无法继续发酵,A 错误;用带盖的瓶子制葡萄酒时,发酵过程中每隔 12h 左右要将瓶盖拧松一次,以放出 CO2,若打开瓶盖则会导致葡萄酒被污染,B 错误;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因此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

    9、菌的代谢,C 正确;果酒发酵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 1825,果醋发酵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 3035,D 错误。8. 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B. 果酒发酵过程中通人 N2,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C. 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D. 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答案】D【解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醋酸菌属于需氧菌,控制氧气的进入,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A 项正确;果酒发酵初期通入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可以提供较多能量,使酵母菌快速繁殖,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

    10、转变为无氧呼吸,B 项正确;温度影响酶活性,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C 项正确;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不能交换使用,否则会使发酵液溢出,D 项错误。- 5 -【点睛】果酒与果醋制作的比较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菌种来源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变酸酒表面的菌膜发酵过程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 6H12O66O 26CO26H 2O;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 2H5OH2CO 2氧气、糖源充足时:C 6H12O62O 22CH3COOH2CO 22H 2O;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C 2H5OHO 2CH3COOH

    11、H 2O温度一般酒精发酵 1825 ,繁殖最适为 20 左右最适为 3035 气体 前期:需氧,后期:无氧 需要充足的氧气时间 1012 天 78 天9. 在腐乳发酵过程中下列有关毛霉的作用,正确的是A. 将多糖分解成葡萄糖B. 将氨基酸合成为小分子的肽和蛋白质C. 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D. 将核酸分解成核苷酸【答案】C【解析】毛霉不能将多糖分解成葡萄糖,A 错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但它不能合成多肽和蛋白质,B 错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C 正确;毛霉不能将核酸分解成核苷酸,D 错误。【考点定位】制作腐乳的科

    12、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名师点睛】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 6 -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10. 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操作,错误的是A. 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 1518,并且有一定湿度B.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C. 配制卤汤时加的香辛料越多,将来腐乳的口味越好D. 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答案】

    13、C【解析】让豆腐上长出毛霉时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 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A 正确;加盐腌制时,为防止污染,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B 正确;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并非越多越好,C 错误;制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并且密封时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消灭杂菌污染,D 正确。11. 分析图内某种洗衣液盒上的资料,理解错误的是A. 这种洗衣液较易清除衣服上的蛋清污渍B. 在 60以上的水中,蛋白酶会失去活性C. 这种洗衣液对衣服上油渍也能

    14、较易清除D. 该洗衣液不适合洗涤丝绸面料衣物【答案】C【解析】蛋清污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该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因此这种洗衣粉较易清除衣服上的蛋清污渍,A 正确;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使用该洗衣粉时不能用 60以上的水,说明在 60以上的水中,蛋白酶会失去活性,B 正确;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可知,蛋白酶能够水解蛋白质污渍,但是不能水解油渍,C 错误;该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因此不能洗涤毛料、丝绸等富含蛋白质的衣料,D 正确。12. 在探究某品牌加酶洗衣粉适宜的洗涤温度时,不必考虑- 7 -A. 实验设计的温度范围是否符合生活实际B. 洗涤衣物的大小、质地、污渍类型和污染程度C. 洗衣粉

    15、用量、洗涤方式及时间、洗涤后漂洗方式D. 使用普通洗衣粉和不加洗衣粉进行同样方式的洗涤【答案】D【解析】探究某品牌加酶洗衣粉适宜的洗涤温度,自变量是温度,而不是是否加洗衣粉;应考虑:实验设计的温度范围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洗涤衣物的大小、质地、污渍类型和污染程度;洗衣粉用量、洗涤方式及时间、洗涤后漂洗方式。【点睛】解答本题时,需要明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温度,并根据生活实际控制好实验的无关变量。13. 蛋白酶能分解其他蛋白质类的酶,但洗衣粉中,蛋白酶并没有将其他几种酶分解掉,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 蛋白酶处于抑制状态B. 其他几类酶不是蛋白质类C. 蛋白酶具有识别作用,不分解作为酶作用的蛋白质D. 缺少水

    16、环境或各种酶在添加前已作了保护性修饰【答案】D【解析】加酶洗衣粉中的酶经过了特殊的化学物质的包裹,使之与其他成分隔离,这些酶在遇水后,包裹层分解,酶才能发挥作用。14.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不同金属离子对加酶洗衣粉中的碱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金属离子/% 浓度/mmolL 1 剩余活力/%对照 0 100CaCl2 10 11956ZnSO4 10 3908MgSO4 10 13256- 8 -HgCl2 10 1710MnSO4 10 18925CuSO4 10 7636FeSO4 10 3123FeCl3 10 936A.

    17、碱性蛋白酶不能将反应液中各种蛋白质彻底水解B. Mn2 、Mg 2 、Ca 2 离子能激活碱性蛋白酶的活性C. Cu2 、Zn 2 、Fe 2 、Hg 2 等离子能抑制碱性蛋白酶的活性D. 反应液中离子浓度与其抑制或激活碱性蛋白酶活性作用成正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表格数据: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金属离子对加酶洗衣粉中的碱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金属离子,因变量是碱性蛋白酶活性。其中 Mn2 、Mg 2 、Ca 2 离子能激活碱性蛋白酶的活性;Cu 2 、Zn 2 、Fe 2 、Hg 2 等离子能抑制碱性蛋白酶的活性,据此答题。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水解为多肽,不能将反

    18、应液中各种蛋白质彻底水解,A正确;分析表中数据可知:Mn 2 、Mg 2 、Ca 2 离子能激活碱性蛋白酶的活性,B 正确;分析表中数据可知:Cu 2 、Zn 2 、Fe 2 、Hg 2 等离子能抑制碱性蛋白酶的活性,C 正确;表格中各例子浓度相等,不能证明反应液中离子浓度与其抑制或激活碱性蛋白酶活性作用成正相关,D 错误。15. 如图表示利用载体结合法将酶固定在树脂颗粒上并装入玻璃管,从顶部注入复杂的化合物,随物质在树脂颗粒中缓慢滴流发生反应,简单的小分子从玻璃管底部流出,则图中代表酶的结构是- 9 -A. B. C. D. 【答案】A【解析】固定化酶的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

    19、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且能将复杂的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的代表酶的结构,A 正确。代表的固定酶的载体,B 错误。-代表复杂的化合物,C 错误。代表简单的小分子,D 错误。16. 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反应产物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B. 实验室常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C. 若发酵底物是大分子,则固定化细胞优于固定化酶D.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答案】D【解析】酶的活性需要适宜条件的保证,若反应产物过酸或是过碱会影响酶的活性,A 错误;酵母细胞较大,不容易吸附,所以采用包埋法,B 错误;固定化细胞一般只能作用

    20、于小分子物质,而固定化酶可作用于各种物质,C 错误;固定化细胞技术固定的是一系列酶,所以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D 正确。17. 固定化酶具有易与反应物产物分离,可反复利用,有利于产物的纯化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酶在固定化过程中其活性会受固定的时间和温度影响,如图所示。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10 -A. 固定化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包埋法B. 固定时间短相对活性较低的原因可能是酶未完全足量地被固定C. 固定温度为 50时,相对活性低的原因可能是高温使酶变性失活D. 酶的最佳固定条件为固定时间 3h 左右,温度 45左右【答案】A【解析】一般来说,固定化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

    21、和物理吸附法,而固定化细胞多采用包埋法,A 项错误;若固定时间短,酶未完全足量地被固定,则可导致酶的相对活性较低,B项正确;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导致酶变性失活,C 项正确;曲线图显示:固定时间 3h左右和固定温度 45左右时,酶的相对活性最大,所以此条件为酶的最佳固定条件,D 项正确。18. 下列关于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将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有利于酵母菌的活化B.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进行小火或间断加热C. 将溶化并冷却的海藻酸钠溶液直接转移至注射器中D. 将制备好的凝胶珠放入氯化钙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左右【答案】C【解析】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以利于酵母菌活

    22、化,A 正确;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小火或间断加热的方法,防止焦糊,B 正确;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需冷却后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再将混合液转移至注射器中,C 错误;将与酵母菌混匀的海藻酸钠溶液注入 CaCl2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左右,以形成球形或椭球形的凝胶珠,D 正确。19. 下图为高果糖浆反应柱,下列有关利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的说法错误的是- 11 -A. 葡萄糖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接触,转化成的是果糖B. 从固定化酶反应柱下端流出的不只有果糖C. 高果糖浆不会像蔗糖那样诱发肥胖、糖尿病、龋齿和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健康有益D. 酶溶解于葡萄糖溶液后,不可从糖浆中回收【答案】D【解析】

    23、生产过程中,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过反应柱,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接触,转化成果糖,从反应柱的下端流出,由于葡萄糖异构酶催化效率并非 100%,因此流出的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使用后的酶溶解于葡萄糖溶液后,可从糖浆中回收再利用,故 AB 正确,D 错误。高果糖浆是指果糖含量为 42%左右的糖浆,作为蔗糖的替代品,高果糖浆不会像蔗糖那样诱发肥胖、糖尿病、龋齿和心血管病,对人类的健康更有益,C 正确。20. 下表有关“DNA 粗提取和鉴定”的相关操作中所选取的试剂,错误的是步骤 相关操作 选取的试剂A 破碎鸡血细胞 蒸馏水B 溶解核内 DNA 2mol/LNaCl 溶液

    24、C 提取杂质较少的 DNA 冷却的 95%的酒精D DNA 的鉴定 双缩脲试剂- 12 -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使得血细胞吸水胀破,A 正确; 2mol/LNaCl 溶液能溶解核内 DNA,去除不溶解的杂质,B 正确; DNA 不溶解于酒精,而其它杂质能溶解于酒精,则用体积分数为 95%的冷酒精能提取杂质较少的 DNA,C 正确; DNA 用二苯胺鉴定成蓝色,双缩脲用来检测蛋白质成紫色,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 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5、21. 下列有关“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 DNA 溶于酒精,而蛋白质不溶于酒精,可将 DNA 与蛋白质分离B. 利用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却对 DNA 没有影响的特性,可将 DNA 与蛋白质分离C. 在溶有 D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 的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轻轻搅拌后过滤,取滤液进行以后的实验D. 在 DNA 滤液中加入嫩肉粉,通过木瓜蛋白酶的作用,可将 DNA 与蛋白质分离【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 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

    26、运用。22. 如图表示 DNA 变性和复性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13 -A. 向右的过程为加热(80100)变性的过程B. 向左的过程是 DNA 双链缓慢降温复性C. 变性与在生物体内解旋过程的条件、实质都相同D. 图中 DNA 双链片段共有 2 个游离的磷酸基、2 个 3端【答案】C【解析】向右的过程为加热(80100)变性的过程,即高温变性,使 DNA 解旋,A 正确;向左的过程是 DNA 双链缓慢降温复性,并合成子代 DNA,B 正确;变性不需要解旋酶,通过高温条件下氢键断裂而使双链解开;生物体内解旋需要解旋酶,在常温条件下进行,C 错误;因为 DNA 双链是反向平行的,所以图

    27、中 DNA 双链片段共有 2 个游离的磷酸基、2 个 3端,D正确。23. 用 PCR 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 1 号为DNA 标准样液( Marker ) ,10 号为蒸馏水,PCR 时加入的模板 DNA 如图所示。据此做出的分析,错误的是A. PCR 产物的分子大小在 250500bp 之间B. 3 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 DNAC. 9 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D. 10 号确定反应体系等对结果没有干扰【答案】B【解析】PCR 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特定的 DNA 片段,49 号是转基因植株,理论上应包含目的基因,结合

    28、 2 号野生型和 10 号蒸馏水组的结果,推测包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大小应为 250500bp,A 正确;3 号 PCR 结果包含 250500bp 片段,应包含目的基因,B 错误;9 号 PCR 结果不包含 250500bp 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C 正确;10 号放入蒸馏水,可排除反应体系等对结果的干扰,D 正确。考点:PCR 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4 -24. 生物体内某化合物含 C、H、O、N、S 等元素,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A. 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为载体蛋白的移动直接供能C. 传递特殊信息调节生命活动 D. 帮助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侵害【答案】B【解析】生物体

    29、内某化合物含 C、H、O、N、S 等元素,则该化合物最可能是蛋白质。某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 正确;为载体蛋白的移动直接供能的是 ATP,B 错误;某些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能够传递特殊信息调节生命活动,C 正确;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侵害,D 正确。25. 科学研究发现,苹果含有锌,锌是形成与记忆力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锌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完善。因此,苹果又被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离子A. 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 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C. 对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 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30、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锌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和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锌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这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考点定位】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名师点睛】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26. 如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和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B. 和均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C. 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 点燃后产生 CO2中的 C 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答案

    31、】A【解析】图中是自由水,是结合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A 正确;晒干的种子能萌发形成幼苗,烘干的种子不能萌发形成幼苗,B 错误;是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C 错误;点燃后产生 C02中的 C 来自于种子的有机物,D 错误。- 15 -【考点定位】细胞内水和无机盐存在形式及功能【名师点睛】1种子晒干的过程中主要失去自由水,烘干或烤干的过程主要失去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结合水丧失,相应的细胞结构被破坏,种子不再萌发。2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但抗逆性越弱。27. 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其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肽链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空

    32、间结构的蛋白质主要与肽键相关B. 细胞内合成不同的蛋白质所需的模板和原料均不同C. DNA 分子解旋后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导致其功能丧失D. RNA 分子中与核糖相连接的有磷酸和含氮碱基【答案】D【解析】肽键是连接不同氨基酸形成肽链的化学键,肽链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不是肽键,是其他化学键,A 错误;如果组成不同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序一模一样,只是空间结构不同,那么合成这类不同的蛋白质所需的模板和原料均相同,B 错误;DNA 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蕴含着遗传信息,DNA 分子解旋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变,功能不变,C 错误;RNA 分子中,与核糖相连接的有磷酸和含氮碱基,D 正确。28.

    33、 下列关于人体中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血红蛋白起信息传递作用,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B. 饮食中过多的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C. 人体细胞中的淀粉水解后变成葡萄糖,可为细胞呼吸提供底物D.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有五种核苷酸,其碱基排列顺序携带着遗传信息【答案】B【解析】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起运输氧气的作用,A 错误;饮食中如果过多的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B 正确;人体细胞中不含淀粉,因为淀粉是大分子物质,需要在消化道中水解后变成葡萄糖,才可被细胞吸收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C 错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有 8 种核苷酸,即 DNA 和 RNA 两种

    34、核酸各有 4 种不同的核苷酸组成,D 错误。29.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形成 ATPB. 蛋白质中肽键的数量与蛋白质多样性无关- 16 -C. 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的物质中一定是蛋白质D. DNA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成碱基对【答案】D【解析】ATP 的合成过程中可形成高能磷酸键,合成 ATP 的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中在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的光反应阶段可形成 ATP,在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均可产生 ATP,即形成高能磷酸键的场所除了叶绿体和线粒体外,还有细胞质基质,A 错误;构成蛋白

    35、质的氨基酸数目=蛋白质中肽键的数量+肽链数,蛋白质中肽键的数量与蛋白质多样性有关,B 错误;酶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其中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 RNA,C 错误;DNA 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 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成碱基对,其中 A-T 间有 2 个氢键、C-G 间有 3 个氢键,D 正确。30. 如图为由 A、B、C 三条链共 81 个氨基酸构成的胰岛素原,其需切除 C 链才能成为有活性的胰岛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C 链的切除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B. 胰岛素原中至少含有 3 个游离的氨基C. 胰岛素分子中含有 2 条肽链、49 个肽键D. 参与

    36、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共有 81 个羧基【答案】C【解析】结合题意和图示,C 链的切除是在高尔基体上进行的,A 错误;胰岛素原是一条肽链,所以至少含有 1 个游离的氨基和 1 个游离的羧基,B 错误;由题图可知,胰岛素分子是由 51 个氨基酸形成的 2 条肽链,形成的肽键数是 49 个,含有 3 个二硫键,C 正确;参与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至少含有 81 个羧基,D 错误。31. 下列关于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相关应用,叙述错误的是A. 在使用苏丹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B. 无水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

    37、中,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精- 17 -D. 在观察 DNA 和 RNA 分布的实验中,可用酒精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答案】D【解析】在使用苏丹鉴定脂肪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溶液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A 正确;由于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无水乙醇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B 正确;探究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精会变成灰绿色,C 正确;在观察细胞内 DNA 和 RNA 分布的实验中,可使用盐酸而不是酒精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D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6 题,每题 3

    38、 分,共计 18 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32. 在细菌的连续培养过程中,要以一定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以同样速度放出老的培养基。右图表示培养基的稀释率(培养基的更新速率)与培养容器中营养物质浓度、细菌代时(细菌数目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 、细菌密度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稀释率很低的情况下,稀释率的增加会导致细菌密度增加B. 稀释率从 a 到 b 的变化过程中,细菌生长速度不断提高C. 稀释率超过 b 点后,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细菌死亡率增大,细菌密度降低D. 为持续高效地获得发酵产品,应将稀释率

    39、控制在 b 点附近【答案】ABD【解析】试题分析:当稀释率大于 b 点的时候,营养物质的浓度还会进一步增加,代时也还会进一步缩小,但是由于培养液更新的速度太快,细菌很快就会随“老”的培养基被放出而在这个培养环境中存留的时间非常的短暂,最后导致细菌的密度较低。C 错误。ABD 叙述正确,本题选 C。考点:连续培养法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曲线及试验分析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会分析不同条件下曲线之间的关系。33. 下表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8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NaNO3 3g K2HPO4 1gKCl 05g MgSO47H2O 05gFeSO4 001g (

    40、CH2O) 30g青霉素 01 万单位 H2O 1 000 mLA. 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B. 该培养基不适合培养细菌C. 该培养基可培养异养型微生物D. 该培养基中的碳源也可给培养的微生物提供能源【答案】BCD【解析】分析表格,培养基配方中没有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因此属于液体培养基,A 错误;加入青霉素会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该培养基不适合培养细菌,B 正确;该培养基中加入(CH 2O)作为有机碳源,因此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的类型是异养生物,C 正确;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CH 2O),该有机物也可以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能源,D 正确。34.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41、. 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不都含有线粒体B. 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 果酒发酵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果醋和腐乳发酵在有氧条件下进行D. 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利用的都是微生物胞内酶【答案】AC【解析】果酒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为酵母菌,果醋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为醋酸菌,腐乳的发酵主要是毛霉,只有醋酸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线粒体,酵母菌和毛霉都是真核生物,细胞内都有线粒体,A 正确;果酒制成后除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外还需添加醋酸菌,并将环境条件变换为有氧条件,B 错误;果酒发酵所需的菌种为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进

    42、行无氧呼吸,代谢产生乙醇,故果酒发酵需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果醋和腐乳发酵所需的菌种分别为醋酸菌和毛霉,均为需- 19 -氧型,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 正确;果酒、果醋的制作过程是利用微生物的胞内酶,但腐乳制作是利用的微生物毛霉分泌的胞外酶, D 错误。35. 下列关于 DNA 粗提取与鉴定的说法,错误的是A. 酵母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 DNA 的材料B. 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同时也能控制 DNA 在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C. 在探究洗涤剂对植物细胞 DNA 提取的影响实验中,需要控制的自变量是洗涤剂和植物细胞D. 将滤液放在 6075的恒温水浴箱中保温 1015min 能去除滤液中的杂质,其原

    43、理是利用了 DNA 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答案】BC【解析】原则上所取生物材料只要含有 DNA 就可以作为提取 DNA 的材料。酵母和菜花均真核生物,均可作为提取 DNA 的材料,A 正确;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不能控制 DNA 在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B 错误;在探究洗涤剂对 3 种植物细胞 DNA 提取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洗涤剂,植物种类属于无关变量,C 错误;将滤液放在 6075的恒温水浴箱中保温1015min 能去除滤液中的杂质,其原理是利用了 DNA 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D 正确。36. 如图为形成 cDNA 过程和 PCR 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

    44、的是A. 催化过程的酶是 RNA 聚合酶B. 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 DNA 结合C. 催化过程的酶相同,且都能耐高温D. 通过该过程可以使目的基因的量以指数的形式增长【答案】BD【解析】结合图示过程分析,过程为逆转录过程,过程为单链 DNA 合成双链 DNA 的过程;过程为 PCR 反应过程。过程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催化,A 错误;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 DNA 结合,B 正确;催化过程的酶都是 DNA 聚合酶,但只有催化过程的酶能耐高温,C 错误;- 20 -通过 PCR 技术可以使目的基因的量以指数的形式增长,D 正确。37. 下列有关人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45、 人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 6 种小分子B. 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C. 蛋白质分子中的 N 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 N 主要存在于碱基中D. 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答案】ABD第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5 题,共计 40 分。38.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难溶性磷酸盐,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将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可溶性磷的优良解磷菌株,以便将其添加到有机肥中,改善植物磷元素供应。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原理:固体培养基中难溶性磷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溶解,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如下图)

    46、 ,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代表微生物溶解磷的能力大小。实验步骤:步骤 1 取某地区土样 5g 制得土壤溶液后稀释,取稀释液 1mL 接种到基础培养基 A 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72h。步骤 2 在基础培养基 A 上用接种环挑取代表性菌落再次接种,培养 34d 后观察菌落特征和透明圈的大小,初步筛选出三种优良解磷菌株(如下表) 。- 21 -菌株 透明圈直径(D) 菌落直径(d) D/dM-3-01 188 123 15B3-5-6 207 80 26T1-4-01 91 65 14分析回答:(1)从物理形态看,培养基 A 属于_培养基。培养基中磷源应该是_。(2)根据

    47、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溶解磷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3)为进一步测定初步筛选的三种菌株实际溶解磷的能力,研究人员将它们接种到基础培养基 B 中,并在 37、200 rmin -1 摇床培养,定期取上清液,测定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得到下图所示曲线。用摇床进行培养的好处是增加培养液中的_;使菌株与_充分接触,有利于物质的交换。结果表明最优良的解磷菌株是_。(4)在纯化菌种时接种了 5 个平板,每个平板均接种了 0l mL 样品并培养。其中平板的菌落分布如图:推测出现该平板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其余的甲、丙、丁、戊平板操作正常,其菌落数分别是 210、230、470、190,则样品中菌种的数量为_个mL。【答

    48、案】 (1). 固体 (2). 难溶性磷酸盐 (3). B3-5-6 (4). 溶氧量 (5). 培养液 (6). M-3-01 (7). 涂布不均匀 (8). 2100- 22 -【解析】分析题图和表格:“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代表微生物溶解磷的能力大小” ,结合表格可知,菌株 B3-5-6 的比值(D/d)最大,说明菌株乙的溶解磷的能力最大。(1) 从物理形态分,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菌落只有在固体培养基上才能形成(培养过程中菌体不能运动);要筛选溶解难溶性磷能力强的菌株,必须以难溶性磷酸盐作为唯一磷源。(2) 根据实验原理中“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

    49、径(d)的比值(D/d)代表微生物溶解磷的能力大小” ,结合表格数据可以确定溶解磷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B3-5-6。(3)摇床培养是实验室培养需氧微生物常用的方法,使用摇床培养,不仅可以增大培养液中溶氧量,促进微生物的有氧呼吸,而且能够增加菌体与培养液的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根据实验曲线图,不难看出 M-3-01 实际溶解磷能力最强。(4)乙平板中菌落的分布不均匀,推测其原因为涂布不均匀。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选择平板上的菌落数应为 30300 的才有效,故菌落数为 470 个的不能用于估算。对此样品中菌种 A 的数量=(210+230+190)30.1=2100 个mL。【点睛】注意微生物培养中采用摇床培养的两点作用:一是增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