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训练05自然界中的水练习.doc

    • 资源ID:1178150       资源大小:25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训练05自然界中的水练习.doc

    1、1课时训练(五) 自然界中的水(限时:30 分钟)|夯实基础|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一个氢元素组成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2.如图 Z5-1 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 ”表示 ( )图 Z5-1A.水分子 B.氢原子C.氧原子 D.氢分子3.2018福建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下列指标可通过过滤达到的是 ( )A.澄清 B.无异色C.无异味 D.无细菌和病毒4.2018临沂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位于世界前列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电极产

    2、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1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城市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5.2018徐州树人一模 2018 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B.硬水经过活性炭吸附、过滤可变成软水C.水的三态变化,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D.为爱护水资源,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治水污染6.2018广州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B.水的硬度较大时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D.可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7

    3、.图 Z5-22018德州 如图 Z5-2 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2A.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B.产生两种气体质量比为 21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重新组合8.2018达州 某县自来水的水源地是一个大型水库,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净化水的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图 Z5-3(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图 Z5-3 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异味,再次过滤。 (3)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 ,根据产生白色垢状物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 (4)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用液

    4、氯灭菌,它会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l 2+H2O HCl+HClO(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2HClO 2HCl+O2。该兴趣小组的小君同学利用久置后的自来水配制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请解释产生沉淀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C.实验室的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放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减少酸雨对水源的污染|能力提升|9.2018徐州六县一模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B.自然界的水循环是水分子运

    5、动的结果C.pH 小于 7 的降雨属于酸雨D.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10.2018徐州树德一模 同学们用“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探究水的组成,他们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图 Z5-4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21B.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水蒸气C.实验不能确认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D.两个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保持不变11.2017舟山 2017 年,联合国把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废水”,关注重点是寻找各种方式来减少和再利用废水。以下对不同工业废水的处理措施及对应的方法类别,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处理措施 方

    6、法类别A 不溶性颗粒物 加明矾 结晶法B 异味物质 加活性炭 吸附法C 氯化铜 加硫酸钠 过滤法D 纯碱 加石灰水 蒸馏法312.图 Z5-5如图 Z5-5 所示是小凡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 H2O2、O 2),则物质 X 一定不是下列物质中的 ( )A.H2B.H2CO3 C.CH4 D.KOH13.A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和 D 的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均为液体,E 是一种黑色固体,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 Z5-6 所示(箭号所指方向为生成物,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图 Z5-6(1)A 物

    7、质的名称为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请写出 B 物质的一种用途: 。 14.2018雅安 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1)水的电解宏观现象:按图 Z5-7 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 A、B 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检验 B 中气体的现象是 。 图 Z5-7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 。 结论:水由 组成。 (2)水的性质将黄豆大小的金属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 H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水的用途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 。 图

    8、Z5-8 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 (填序号)。 4图 Z5-8A.a 图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B.b 图中的水提供热量C.c 图集气瓶中的水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 H2何时集满D.d 图中的水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参考答案1.B 2.B3.A 解析 过滤是把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过滤能得到澄清的水;无异色和无异味是通过吸附达到的;无细菌和病毒是通过杀菌消毒达到的,故 A 正确。4.C5.B 解析 活性炭不能吸附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不能使硬水软化。6.B7.D 解析 电解水时,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较少,是氧气,负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较多

    9、,是氢气;产生两种气体体积比为 1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8.(1)玻璃棒 (2)吸附 (3)肥皂水(4)AgNO 3+HCl AgCl+HNO 3 (5)BD9.C510.D 解析 氢气燃烧生成水是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11.B 解析 除去不溶性固体用沉淀法;硫酸钠不与氯化铜反应;纯碱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应用过滤法。12.C 解析 氢气可以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碳酸分解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但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稀盐酸与氢氧化钾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13.(1)水(2)2H 2O2 2H2O+O2(3)置换反应(4)供给呼吸(合理答案均可)解析 由反应的条件可知该反应是通电分解水,则 A 是水;由 A 和 D 的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可知 D 是过氧化氢,则 B 是氧气,C 是氢气;E 是一种黑色固体,且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水,则 E 是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反应是置换反应。14.(1)21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分子氢、氧元素(或 H、O)(2)2K+2H 2O 2KOH+H2(3)加快反应速度(或催化剂) AB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训练05自然界中的水练习.doc)为本站会员(ideacase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