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月考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 2015 年 11 月 7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 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两岸领导人能够跨越 66 年实现这次世纪握手的文化原因在于:(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的各个方面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两岸领导人能够跨越
2、66 年实现这次世纪握手的文化原因在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也表明了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错误;世纪握手的文化原因应强调两岸文化的共性,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振兴,最终取决于思想文化的振兴。当今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人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此必须( )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中华优
3、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捍卫中华文化的话语权、领导权A. B. C. D. 【答案】C【解析】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应是与马克思主义相符的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应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多元化,错误;我国主张和平外交政策,故不会坚持所谓的“领导权”,表述错误;从要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及培养先进文化传承者、创造者的角度回答了怎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正确的。故本题答案选择 C。- 2 -【考点定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名师点睛】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故在对外交往上,我国不称霸、不结盟、也
4、不想成为世界的“主导” ,获得“领导权” 。3.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这个观点属于_的观点。(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C. 唯物辩证法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答案】A4. 北京市从 2016 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 150 分增至 180 分,英语考试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考生可多次参加,满分由 150 分减为 100 分。对此,多数老师表示赞成,亦有部分老师表示反对。这说明(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
5、同,产生的认识一定不同A. B. C. D. 【答案】C【解析】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题肢错误;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说明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应该是不一定相同,题肢错误;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说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题肢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 C。5. 在创作 捉妖记时,许诚毅和团队翻遍 山海经,从中找到很多灵感。这说明灵感( ) 来自于古典文献仍然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具有主动创造性在文艺创作中起基础作用- 3 -A. B. C. D. 【答案】C考点:把握思维的奥秘【特别提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无论是
6、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虚幻的反映。6. 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 。然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合成了一种高柔韧性、可耐 1000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羟基磷灰石“耐火纸” ,从此“纸里也能包住火”了。这说明 (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改变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的意识能够直接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事物A. B. C. D. 【答案】A【解析】题中材料“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 1000oC 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羟
7、基磷灰石耐火纸 ”,表明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项符合题意;本题材料中“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合成耐火纸 ,使纸包不住火变成纸也能包住火 ”,体现了真理是有条件的,项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项表述错误;人的意识只有通过指导实践才可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事物,项表述不科学,排除;故本题选 A。7. 2015 年 10 月 29 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这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专家表示,放开“二孩”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 联系
8、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联系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4 -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A. B. C. D. 【答案】C【解析】放开“二孩”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要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适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错误;根据自身需要创造联系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点睛】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
9、并不是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的真实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我们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8.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的发言中引用欧阳修的名言“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 ”下列表述与该观点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A.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B.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C. 丛林一转语,矛盾生诸方 D.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答案】A【解析】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说明处理问题要抓住根源即抓住主要矛盾。A 项寓意要抓住重点,正确
10、;B 项强调水应清中有浊,人应严历中有宽容,这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矛盾统一体,这与题意不符,不选;C 项句子中没有强调抓主要矛盾的意思,不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强调看问题或处理问题不全面,也与材料意思不符,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 A。【考点定位】唯物辩证法【名句释意】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没有不防备的地方,就没有不薄弱的地方。原指应重点设防,不宜分散兵力。后指不能面面俱到,要保证重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人过于精明则没有朋友,后人多用此告诫指责别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丛林一转语,矛盾生诸方:取之宋诗中的一句,原意指下棋时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茅塞
11、顿开,也引发了诸多的矛盾;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指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9.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于 2015 年 11 月 7 日在新加坡实现历史性会面。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 2008 年以来,两岸关系不断加强交流,走上和平发展道路。- 5 -正因为有了这 7 年的积累,两岸双方才能迈出今天这历史性的一步。这进一步佐证了 () 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会发生 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
12、正因为有了这 7 年的积累,两岸双方才能迈出今天这历史性的一步。这进一步佐证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会发生,适合题意;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错误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点睛】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性和上升的趋向性。即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10. 虽然每个人的成功道路各不相同,但所有的成功都是把, “不可能”变成“不!可能!” ,把”Impo
13、ssible”变成“Impossible!。 ”下列说法与之蕴含哲学相同的是()A. 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B.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C.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D.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把“Impossible”变成“Im possible!” 。即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 选项“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说明了矛盾双方的转化问题。故 A 选项符合题意入选。B 选项“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原理;C 选项“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体现的是事物绝对运动,忽视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故排除。.D“和
14、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本题正确答案 A。考点: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1. 工业 1.0 是机械制造时代,工业 2.0 是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工业 3.0 是电子信息化时- 6 -代, “工业 4. 0”则描绘了一个通过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与有效沟通,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从工业 1.0 到工业 4.0 的发展历程表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从
15、工业 1.0 到工业 4.0 的发展历程表明,事物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故入选。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并没有涉及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题中从工业 1.0到工业 4.0 的发展历程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而不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故排除。考点:辩证否定、矛盾的特殊性12. 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从哲学上看,这里强调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是因为( )A. 价值观对人生具有决定作用B. 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C
16、. 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D.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说明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C 适合题意;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A 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 错误;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二、非选择题(13 题 24 分,14 题 28 分;总共 52 分。 )13. 材料一:2014 年 10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5 年 10
1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规划将全面有效地推进依法治国。由静态到动态,由布局到执行,为 2020 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做动员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 7 -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2015 年 11 月 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
18、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有关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答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示范作用的要求。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国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正的保障。改革是中国特
19、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2)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注重需求和供给的“双轮驱动” 。 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升级中国制造重要举措。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解析】本题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发展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
20、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本题考查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设问指向分析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本题的切口较小,直接考查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社会发展规律这一答题范畴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及设问,从中找出关键性语句,以进一步寻找答题的突破点。本题材料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具体要求” ,启示学生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启示学生可从社会主义改革的意义角- 8 -度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的“依法治国” ,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学生可从上层建筑
21、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角度分析说明。(2)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设问指向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本题为原因类试题,知识限定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即矛盾的知识,其主要内容包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宏观调控要注意需求和供给的双轮驱动,这是因为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目前我国供给质量和效率不高的有效措施,这是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
22、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14. 材料一:胖乎乎、红扑扑的面庞,略带微笑,身穿红色
23、的花棉祆,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个 名叫“梦娃”的小女孩的身影。作品形象来自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林钢多年前他在河北的一 次采风,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传统文化,贴近百姓生活,传达出对未来美好的向往。现在, “梦娃”动画视频、3D 版的“梦娃”等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广播等多终端载体广泛传 播,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认为泥人张的彩塑形象系列公益广告有根基、有血 脉,泥人张等艺术家们都是在用心做作品,作品是不可复制的,这就是原创的魅力。材料二:延迟退休是指国家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等情况,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延迟退休政
24、策将在 “十三五”期间出台 3 因为关系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延迟退休政策仍在反复研讨和斟酌。很少有一项公共政策的酝酿和讨论,能够像延迟退休政策这样,在公众中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 9 -材料三:有位哲人曾经说过,爱子女是自然现象,爱老人是文明现象。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 快, “银发浪潮”扑面而来,中国式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有关人士指出,传统观念仍然期待家 庭养老,需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模式,子女要积极承担养老责任。(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文化知识,说明多终端载体对文艺创作的作用。(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延迟退休政策需要反复研讨和斟酌。(3)结合材料三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5、的有关知识,就搞好家庭养老拟定一条精神文明 建设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凝练,并解释其理由。【答案】 (1)大众传媒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等强大功 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手机、电脑、电视、广播等多终端载体凭借自身优势,促进了文 艺作品的广泛传播。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手机、电脑、电视、广播等多终端载体,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艺作品的传播、 继承与发展。(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延迟退休政策是否符合中国目前发展的实际,什么时候
26、实施,怎样实施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 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延迟退体政策 关系社会群体的利益,决策正确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决策错误会伤害人民的利益,所 以需要反复研讨和斟酌。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延迟退休政策要经过“从实- 10 -践 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延迟退休政策必须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逐步实施,反复研讨。(3)宣传标语:传承尊老传统,弘扬中
27、华美德,理由: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对 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必须继承和弘扬;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 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或:宣传标语:敬老从心做起,助老从我做起, 理由: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秸神文明 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实践,要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解析】此题以天津泥人张彩塑、延迟退休、中国式养老等为话题,分别从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的角度,考查大众传媒的功能、影响文化发
28、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及真理的知识。(1)此题考查大众传媒的功能、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等知识。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设问、材料有效信息。此题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多终端载体对文艺创作的作用。首先明确“多终端载体”是什么,从材料一中 “梦娃动画视频、3D 版的梦娃等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广播等多终端载体广泛传播”等获知“多终端载体”就是大众传媒、是科学技术;再明确设问“说明多终端载体对文艺创作的作用” ,即考查大众传媒的功能、科学技术的影响等知识。最后理论与材料相结合分析即可。(2)
29、此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及真理的知识。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延迟退休政策需要反复研讨和斟酌,属于原因类试题。做此题考生首先应该回忆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即“实践和认识” , “真理” 。然后充分发掘材料,分析材料中哪些部分能与此知识点相结合。考生答题时要注意理论内容与材料分析的有机结合。(3)此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此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三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就搞好家庭养老拟定一条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凝练,并解释其理由,属于开放性试题。这一问实则分为两小问,第一小问比较灵活,但考生要从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角度拟定- 11 -标语,不能脱离文化知识和题干主题,第二小问要运用相关文化知识说明拟定该标语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