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和诚中学 2018-2019 学年 11 月月考卷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 分;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 宋会要职官在记述了当时的某一官职 “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以中书舍人以上至尚书为之。 ”这一官职是A 同平章事 B 参知政事 C 枢密使 D 三司使2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都是明确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尤其是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同时少部分条文属于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公法” 。近代法国拿破仑最引以为傲的,是其颁布并成为后世典范的“民法典” 。这反映了A 私权保护与契约构筑社会规范 B 西方法律轻视国家利益的保护C 罗马法被延用并不断发展到
2、近代 D 注重条文的大陆法系更具优越性3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 ”反映了A 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 B 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C 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 D 集体主义是雅典民主的重要特色41688 年光荣革命之后,大部分辉格党人放弃运用契约理论、天赋人权或者人民主权这些激进观念为革命合理性做出辩护。相反,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这表明在当时英国A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B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C 政治合法性受历史传统影响 D 政治生活缺乏理性精
3、神5在我们的历史书写中,有些仅仅是罗列史料,有些是对史料的解读,有些是史实的叙述,有些是对史事的评价。甲午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又添一重大成果:悬挂于舰舷外壁的木质髹金“經遠”舰名字牌;舰体前端保存了艏柱、锚链、舷板等遗迹,属于当时比较新锐的装甲巡洋舰;遗址中发现了 53 毫米格鲁森炮弹、120 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爆发前紧急添置的武器装备;中日甲午海战中“经远舰”受日舰围攻。以上属于对史料的解读的是A B C D - 2 -6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但是
4、究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 ”陈独秀意在强调A 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B 领导工人运动 C 对国民党进行妥协 D 国共合作的必要性71948 年 8 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 542 人,其中共产党员 376 人,非党人士 166 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 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 8 名。这次会议A 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B 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 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 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81917 年俄国革命从二月到十月,列宁多次提
5、出和放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1917 年 9 月 6 日列宁强调“尽一切可能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不放弃最后一次机会。 ”直到9 月 12 日列宁提出“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 。由此可见A 俄国十月革命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 B 暴力革命始终是俄国的必然选择C 布尔什维克并未掌握局势的领导权 D 列宁更倾向于革命的和平发展取向9据统计,从 1992 年到 1997 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合计约 20000 个,投资额约110 亿美元,年平均项目约 3000 个,金额约 18 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 B 对“一国两制”构想达成共识C 解除了台胞赴大
6、陆探亲的限制 D 对“坚持一个中国”达成共识102017 年 6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并提出以下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这表明中国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C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112014 年,世界风云跌宕起伏,潮起潮落。中东动荡余波难平,涟漪四起,冲击叠重的暗礁;日本右翼势力在领土问题上不断逞强,与邻国关系紧张;克里米亚公投入俄,西方
7、大国角力再起;新兴经济体牵手共融、矢志锐改,酿就破浪之势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A 世界面临着新的战争的威胁 B 国际恐怖主义是世界动荡的主因C 南北差距扩大趋势有增无减 D 国际局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3 -12北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组织成立后,成员不断增多。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情况反映了时间 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1949 年 12 个国家-1992 年 西班牙加入1999 年 波兰、匈牙利、捷克正式加入2004 年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A 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 B 北约国家的“
8、冷战”意识逐步消失C 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 D 欧洲军事一体化的不断加深13关于“冷战的起源” ,20 世纪 50 年代英美学术界一致认为苏联是冷战的发动者,美国仅仅是做出必要的反应;到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修正学派则认为斯大林战后的对外政策是温和、防御性的,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方面。据此可知A 同一事实会有不同历史结论 B 历史研究不能客观揭示历史真相 C 历史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D 意识形态始终制约着西方的历史研究14下图为一张残缺的海报,下列对其历史推断最合理的是A 出现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时 B 发行者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C 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发行者是德意志联邦共和
9、国15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 ”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A 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B 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 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 D 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16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 4 -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
10、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A 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 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C 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D 商业经营观念落后17西汉初年,曹参向学者盖公请教治民之道,盖公日:“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曹参采纳此说,治理地方很有成效。后来曹参担任丞相,把这一方针推行于全国。采用这种治国方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A 平息战争,稳定社会秩序 B 久经战乱,社会经济凋敝C 郡国并行,地方势力强大 D 汉承秦制,推行郡县制度18清代濮院镇“近镇人家多业机杼,间有业田者,田事皆雇西头人为之。西头,谓石(门)、桐(乡)邑界,其地
11、人多而田少,往往佃于他处,每于春初挈眷而来,年终挈眷而去。名曰种跨脚田” 。 “种跨脚田”现象在濮院镇出现的原因是A 工商业比较发达 B 西头人多田少 C 土地被大量兼并 D 租佃制度日益完善19据明李乐见闻杂记记载:湖州府乌青镇“里中有中人之家,贷钱开油饼坊,其雇工人与市上一人剧饮而醉相殴,雇工人推其人堕水死,主不知也。事闻于官,官不诘责下手之人,主人费六七十金,半偿死者之家,半赂衙门人,事竟得寝。 ”材料主要反映了A 雇佣关系下仍有封建隶属关系 B 雇佣关系下自由劳动力的生活C 明清社会治安混乱和官场腐败 D 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日益商品化20 资治通鉴载唐僖宗乾符五年“诏以东都军储不足,贷商
12、旅富人钱谷以供数月之费,仍赐空名殿中侍御史告身(委住状)五通(五份) ,监察御史告身十通有能出家则助国梢多者赐之” 。材料反映了唐代A 商人的经济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B 商人在法律和政治上不再受到歧视C 政府开辟商人谋取官位的特殊渠道 D 政府意在推行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21宋朝的户籍制度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划分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等级观念的影响 B 社会管理的需求 C 征收赋税的需要 D 城市经济的发展221387 年,明太祖下令丈量全国土地,编制鱼鳞图册 ,以田块为单位编制,图册绘有- 5 -田块形状草图,旁注坐落、面
13、积、四至、地形及土质肥沃程度,以及归属的户主和所在乡镇。鱼鳞图册的编制A 有利于明初经济的恢复 B 开创了土地财产登记制度C 阻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D 提高了土地的商品化程度23曾有学者如此表述 16 世纪欧洲商业上发生的重大变革:“一些从没在欧洲市场上出现过的海外商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市场上普通的日常用品逐渐代替了高级奢侈品,过去为封建贵族进口贸易转向为广大居民的般消费,也使商业经营采用资本主义方式,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欧洲场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在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经营方式转变A B
14、C D 24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A 手工业的发达 B 商业贸易的成熟 C 社会制度的优越 D 工业革命的成果2519 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主要反映了她A 对化学知识茫然无知 B 对当时工业文明的认同 C 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 D 缺乏国家和民族自
15、豪感26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创办人,大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基本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A 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 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C 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 D 直接导致了民族工业的长期萧条27 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2819
16、35 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 、以湖南、江西、湖- 6 -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 1937 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 21 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A 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 B 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近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9下图是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总额变化图(单位:亿美元) 。这一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 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B 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 官僚资本渐趋萎缩 D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程度30秋瑾就义后不久,同盟会领导人胡汉民
17、说:“故为中国计,为多数人计,此后非特暗杀之事不可行,即零星散碎,不足置彼房死命之革命军,亦断不可起。 ”这一言论反映出,当时的革命志士A 革命立场发生动摇 B 要改变革命策略 C 计划创立革命政党 D斗争目标不明确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 “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 。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 , “范才于科目之内”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杌构,
18、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 ”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材料二 18 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 7 -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 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 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 1855 年和 1870 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
19、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32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
20、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 1740 年, “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 1830 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摘目第一编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章十七、十八世界欧洲主要国家第三章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第四章法国大革命第五章法兰西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第二编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第三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版)第一编 1500 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年第三
21、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 年(一)优势的基础第十章科学革命第十一章工业革命第十二章政治革命一、政治革命的格局二、英国革命三、启蒙运动四、美国革命五、法国革命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年版)(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8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 ,是一部描绘中国近代农村社会 50 年变
22、迁的雄奇史诗,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白鹿原是陕西滋水县的一个小山村,白鹿两姓的白嘉轩、鹿子霖为族长之位长期争斗不已。“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两姓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长工黑娃带头成立了“白鹿原农民协会” ,批斗两大地主白嘉轩、鹿子霖。很快,南方传来消息,蒋介石铡了许多共产党,黑娃逃匿山中。鹿子霖之子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据地,并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提拔为八路军团长。1948 年 5 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结合晚清民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