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山西省忻州二中 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选择题(每题 4分,共 64分)1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产生了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加,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改用红光照射 B增大绿光的强度C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 D改用紫光照射2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波动性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与质点都是等同的B光子和质子、电子等是一样的粒子C大量光子易显出粒子性,少量光子易显出波动性D紫外线、X 射线和 射线中, 射线的粒子性最强,紫外线的波动性最显著3.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
2、强度都增加B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C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D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4用波长为 2.0107 m的紫外线照射钨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4.71019 J由此可知,钨的极限频率是:(普朗克常量 h6.6310 34 Js,光速 c3.010 8 m/s,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A5.510 14Hz B7.910 14HzC9.810 14Hz D1.210 15Hz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贝克勒尔通过 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发现了中子的存在B.卢瑟福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枣糕”模型C.
3、利用玻尔理论可以准确计算出氦原子发光时放出的可见光的频率D. 衰变的本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释放一个电子变为质子6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基础是 粒子散射实验,在 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 粒子穿越金箔后仍然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其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 粒子穿越金箔时距离原子核较近B 粒子穿越金箔时距离原子核较远C 粒子穿越金箔时没有受到原子核的作用力D 粒子穿越金箔时受到原子核与电子的作用力构成平衡力7一个放电管发光,在其光谱中测得一条谱线的波长为 1.22107 m,已知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普朗克常量 h6.6310 34 Js,则该谱线所对应的氢原子的能级跃迁是( )A从 n
4、5 的能级跃迁到 n3 的能级B从 n4 的能级跃迁到 n2 的能级C从 n3 的能级跃迁到 n1 的能级D从 n2 的能级跃迁到 n1 的能级8. 如图所 示, 放射 性元 素镭 衰变过 程中 释放 出 、 、 三种射 线, 分别 进入 匀强电 场和 匀强 磁场 中, 下列说 法正 确的 是( )A. 表 示 射 线, 其穿 透能力 较强B. 表示 射线 , 其穿透能 力最 强C. 表示 射 线, 其电 离能力 最强D. 表 示 射 线, 是原 子发生 跃迁 时产 生9已知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一定增加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5、 D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10钢球 A自塔顶自由下落 2 m时,钢球 B自塔顶下方 6 m处自由下落,两钢球同时到达地- 2 -面,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10 m/s2,则塔高为( )A24 m B.16 m C12 m D8 m11. 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 F拉乙,甲、乙保持静止状态,甲、乙间的接触面水平,则乙受力的个数为( )A3 个 B4 个 C5 个 D6 个 12.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 时刻开始,物体的 图象如图所0t tv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 0.5m/s和-ls,由此可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6、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 0.5m/s 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2s/m113.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tvA.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B.由于乙在 时才开始运动,所以 时,甲在乙前面,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st0st10甲前最大C. 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最大t2D. 时,乙追上了甲s314一质点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a,在时间 t内速度变为原来的 3倍,则该质点在时间 t内的位移为( )A. at2 B at2 C. at2 D2 at212 3215汽车以 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
7、小为 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 2 s与开始刹车后 6 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1 B13 C34 D3116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 s 末,甲、乙两车相遇B甲车在 04 s 内的位移小于乙车在 48 s 内的位移C4 s 末,甲车的加速度小于乙车的加速度D在 08 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二、非选择题(共 36分)17.(10 分)在研究小车匀变速运动规律时,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连接好电路;B.把小车停放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C.换上纸带,重复
8、三次,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车尾;E.断开电源,取下纸带.(1)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_.若如图是该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从 0点开始每 5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 1、2、3、4,5、6,测得:- 3 -.28106.284.26.340.18.5 52 cmscmsscscmscs ,(2)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s.(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_ ,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_(选填“相同”或“相2/sm反”).(4)打点计时器打下记数点 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_m/s.3v18 (8)某真空光电管的金属阴极的逸出功是 4.01019
9、 J,某种单色光的能量恰好等于这种金属的逸出功.(1)求这种单色光的频率;(2)在光电管的阳极和阴极间加 30 V的加速电压,用这种单色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光电子到达阳极时的动能有多大?19.(8分)一辆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90km/h,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 ,求:2/m10s(1)汽车刹车开始后 10s内滑行的距离 ;x(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 30m时所经历的时间 ;t(3)汽车静止前 1s内滑行的距离 .20(10 分) 现有一辆摩托车先由静止开始以 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后以最大行驶速度 25 m/s匀速行驶,追赶前方以 15 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卡车已知摩
10、托车开始运动时与卡车的距离为 200 m,则:(1)追上卡车前二者相隔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摩托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卡车?- 4 -2018-2019高三物理期中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4分,共 64分)2、D 2、D 3、B 4、B 5、D 6、B 7、D 8、B 9、D 10、D 11、B 12、C 13、C 14、B 15、C 16、B 二、非选择题17、 (每空 2分) (1)ADBEC (2)0.1 (3)0.78 相反 (4)0.32318、 (8 分)答案:(1)6.010 14 Hz (2)4.810 18 J解析:(1)该单色光的频率即为光电管阴极金属的极限频率.该
11、色光光子能量 h ,所以 Hz6.010 14 Hz4.010 196.6310 34(2)到达阳极时电子的动能即为加速电压所做的功 Ek eU1.610 19 30 J4.810 18 J.19、 (8 分)答案:(1)62.5m (2)6s (3)5m解析:(1)汽车刹车到静止所用的时间 t=v/a=25/10s=2.5s 所以 10s内滑行的距离:v 2=2ax,解得 x=62.5m(2)根据 x=v0t-1/2at2,解得 t1=6s(3) 汽车静止前 1s内滑行的距离 x1=1/2at2=5m20、 (10 分)答案:(1)245 m (2)32.5 s解析:(1)在追上卡车前二者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设从开始经过 t1时间速度相等,最大间距为 xm,则 v at, 解得 t1 6 sva最大间距 xm( x0 vt1) at 245 m.12 21(2)由题意得,摩托车匀加速运动时间 t2 10 svma此过程的位移 x2 125 m x0200 mv2m2a所以摩托车在达到最大速度之前没有追上卡车设从开始经过 t时间摩托车追上卡车,则有 vm(t t2) x0 vtv2m2a解得 t32.5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