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90 分钟 满分:90 分一选择题(40*1.5=60 分)1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由于致病基因的存在而引起的疾病B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由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有时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做出判断C红绿色盲基因在遗传上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即母亲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她的儿子,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传给他的女儿D父母都是甲种病患者,他们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不考虑基因突变情况),据此可以推断,甲种病的致病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2某夫妇去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已知男子患有某种遗
2、传病,其父母和妻子均正常,但妻子的母亲也患有该遗传病。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可以排除该男子患细胞质遗传病和伴 Y 染色体遗传病的可能性B若该病为伴 X 染色体遗传病,则男子家族中女性患病风险较高C若男子有一个患同种遗传病的妹妹,则这对夫妇生下患该遗传病的男孩的概率为 1/4D可以通过观察该男子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装片判断该病是否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3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 为 3 1 3 1,雌性为 5 2 0 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C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
3、中杂合子占 2/3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4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 A,隐性基因为 a;乙病显性基因为 B,隐性基因为 b。若7 为纯合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病B5 的基因型为 aaBBC10 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1/2D9 与10 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5/125以下各项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A 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类型的子代个体CYyRr 个体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D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出现差异6脆性 X 染色体是由于染色体上的 FM
4、R1 基因出现过量的 CGG/GCC 重复序列 ,导致 DNA 与蛋白质结合异常,从而出现“溢沟” ,染色体易从“溢沟”处断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脆性 X 染色 体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脆性 X 染色体更易发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C男性与女性体细胞中出现 X 染色体“溢沟”的概率不同D由于存在较多的 GC 重复序列,脆性 X 染色体结构更稳定7水稻核基因 hw(t)表达的蛋白参与光合作用,该基因发生了单碱基替换,导致表达的蛋白- 2 -减少了 251 个氨基酸。 已知突变使 mRNA 发生改变的碱基在如图所示区域内(终止密码:UAA、UAG 或 UG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图中数
5、字表示 mRNA 中从起始密码开始算起的碱基序号。Ahw(t)基因编码的蛋白通过被动运输进入叶绿体B碱基替换只可能发生在第 257 号核苷酸位置C突变后参与基因转录的嘌呤核苷酸比例降低D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共含有 336 个氨基酸8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获得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9关于等位基因 B 和 b 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 B 和 b 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 射线的照射会影响
6、基因 B 和基因 b 的突变率C基因 B 中的碱基对 GC 被碱基对 AT 替换不会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 b 的 ATGCC 序列中插入碱基 C 可导致基因 b 的突变10右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 1D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112N4N3N 可以表示利用二倍体西瓜(2N)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3N)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数目从 4N3N 培育过程中需要使用秋水仙素B三倍体西瓜之所以
7、无子,是因为不能正常完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12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 a 含有 2个染色体组,图 b 含有 3 个染色体组B如果图 b 表示体细胞,则图 b 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C如果图 c 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D图 d 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13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部分试剂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选项 试剂 使用方法 作用A 卡诺氏液 将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 0.51
8、h 培养根尖,促进细胞分裂B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与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浸泡经固定的根尖 解离根尖细胞,使细胞之间的联系变得疏松C 蒸馏水 浸泡解离后的根尖约 10 min 漂洗根尖,去除解离液- 3 -D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把漂洗干净的根尖放进盛有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玻璃皿中染色 35 min 使染色体着色14生物育种的原理是可遗传变异,下列育种实例与可遗传变异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育种实例 可遗传变异类型A 利用高秆抗病和矮秆感病水稻培育矮秆抗病水稻 基因突变B 用普通二倍体有子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基因重组C 利用苏云金杆菌毒性肽基因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基因重组D
9、 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染色体变异15下列有关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杂交育种中,一般从 F2 开始选种,因为从 F2 开始发生性状分离B在多倍体育种中,一般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在单倍体育种中,一般先筛选 F1 花粉类型再分别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D在诱变育种中,最初获得的显性优良性状个体一般是杂合子16如图所示为两种育种方法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图示过程中 B过程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CE 植株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图示育种方法不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17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
10、是(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能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C非洲野牛与狮子之间可通过种间竞争、捕食等实现共同进化D4 亿年前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属于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1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19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 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
11、料Bb 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 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 进化Dd 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0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菌种。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原因是( )A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C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抗性的增强是定向突变的结果- 4 -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21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
12、种群有 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 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 20 000 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v 基因频率降低了 50% BV 基因频率增加了 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 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 50%22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20%,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80%,aa 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 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 基因型的个体占( )A1/5 B1/4 C3/7 D11/2123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
13、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 2等物质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24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 pH 通常维持在 7.357.45,其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H 2CO3/NaHCO3、NaH 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 CO2 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 pH 的相对稳定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
14、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 pHA B C D25下列稳态失调与相应疾病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C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D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26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
15、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27下表为人体血浆中部分成分的平均含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水 90.7 葡萄糖 0.08 Cl 0.36血清白蛋白 4.4 脂肪 0.14 Ca2 0.01血清球蛋白 2.1 Na 0.38 I 极其微量A血浆的渗透压取决于两种血清蛋白B血浆中所有脂肪比所有葡萄糖储存的能量多C血浆中的 Ca2 浓度偏高时会导致肌肉抽搐D长期碘摄入不足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偏低28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 缩
16、。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5 -A若以针刺 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B若刺激处,在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C若刺激处,渐冻人的 M 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D若刺激,则在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2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必然引起突触后膜上的 Na通道开放B突触后膜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神经元内的 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30.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B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
17、丁区域发生 K 外流和 Na 内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31图 1 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 2 表示相应的生理变化。其中图 2 中的甲可以对应图 1 中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 2 中的乙对应图 1 中的B图 2 中的丙对应图 1 中的C由图 1、2 可知,在静息状态下 K通道通透性更高D图 1中 Na进入细胞中的方式为主动运输32下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 a、d 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图甲 中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 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
18、激图乙中 b、c 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 1、2 次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33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6 -A机体产热增加 B体重下降C进食量明显增加 D放入密闭室中不易窒息死亡34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35现有一组对胰岛素不敏 感的高血糖小鼠 X。为验证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小鼠 X 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现将小鼠 X 随
19、机均分成若干组,下表表示各组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1 2 3 4胰岛素 阿司匹林 处理方法生理盐水 实验结果(血糖浓度) 高于正常 高于正常注:对胰岛素不敏感是指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 “”表示有添加, “”表示无添加,胰岛素和阿司匹林均用生理盐水配制而成。A第 1、3 组的实验结果应分别为:高于正常、正常B第 4 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血糖浓度正常的个体C为了控制无关变量,三种试剂都应通过饲喂的方式添加D该实验可以同时证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36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0、共同完成的B图中甲表示胰岛 B 细胞,乙为胰 岛 A 细胞C结构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37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B甲的含义是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C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38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7 -A若 M 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途径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若 M 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
21、途径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C若 M 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和来维持体温恒定D若 M 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使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量增加39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 温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 内环境渗透压的升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兴奋经轴突末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 B C D40垂体主要由前叶和后叶两部分组成,其中垂体后叶没有激素合成能力,它所释放的激素由下丘脑产生。
22、如图表示人体下丘脑参与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中表示结构,af 表示激素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中属于垂体后叶的是B血糖浓度高时,f 的分泌会减少C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可作为感受器的组成部分D若给动物饲喂含有大量 c 的食物,下丘脑合成并分泌 a 的量将减少二.填空题(共计 30 分)1.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2n),野生型为红花,突变型为白花研究人员围绕花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花色控制基因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10 分)(1)在甲地的种群中,该植物出现一株白花突变让白花植株自交,若后代 说明该突变型为纯合体将该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为红花植株,子二
23、代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比为 3:1,出现该结果的条件是:红花和白花受 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完全显性;配子具有 相同成活率及受精能力并能随机结合;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及各基因型植株存活率相同(2)在乙地的种群中,该植物也出现了一株白花突变且和甲地的白花突变同为隐性突变为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相同的等位基因控制,可将 杂交,当子一代表现型为 时,可确定两地的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若子二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 或 时,可确定白花突变由 2 对等位基因控制(3)缺体(2n-1)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人工构建该种植物的缺体系(红花)应有 种缺体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该种植物
24、缺体系中的全部缺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代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 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于 (4)三体(2n+1)也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三体系(红花纯合)中全部三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二代出现表现型 及比例为 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2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 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7 分)- 8 -(1)由 A 物种进化为 B、C 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外因是_,进化的实质是_。(2)甲岛上的 B 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 C 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 _。(3
25、)迁到乙岛的 B 物种可能会_。(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 A、a,A 的基因频率为 10%,a 的基因频率为 90%,那么AA、Aa、aa 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 a 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 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3为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以损毁脑的蛙为实验材料,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4 分)刺激前的处理 用硫酸刺激的部位 实验结果实验一 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 左后肢中趾 左后肢不能运动实验二 不做处理 右后肢中趾 右后肢能运动实验三 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 右后肢中趾(每隔
26、1 min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但 3 min后不能运动实验四 实验三后立即实验 右侧背部(每隔 1 min 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但 5 min后不能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实验时,损毁蛙脑的目的是_。(2)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不同,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_。(3)坐骨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因二者分布的位置存在差异,被麻醉的先后顺序不同。综合分析实验三和实验四,结果表明坐骨神经中的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4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调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所示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体温、血糖、水平衡的调
27、节过程,大写字母表示结构,小写字母表示物质,序号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9 分)(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 0.81.2 g/L,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渗透压感受器位于_(器官),f 表示的激素是_,表示的生理作用是_,从而使尿量减少,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3)寒冷刺激时,下丘脑既可作为神经中枢又可释放激素 d_,因此下丘- 9 -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_。甲状腺激素对 D 的反馈抑制作用与 d 对 D 的刺激作用_、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激素 e 含量的稳定。研究发现甲状腺
28、激素能进入垂体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_接受信息。- 10 -高二期中生物答案 2018.101. 选 B 2. 选 B 3. 选 C 4. 选 D 5. 选 C 6. 选 D 7. 选 D 8. 选 C9. 选 C 10. 选 D 11. 选 B 12. 选 C 13. 选 A 14. 选 C 15. 选 C 16. 选 D 17. 选 B 18. 选 D 19. 选 C 20. 选 B 21. 选 B 22. 选 C 23. 选 C 24 选 C25. 选 A 26. 选 C 27. 选 B 28. 选 B 29. 选 D 30. 选 C 31. 选 C 32. 选 A33 选 D
29、 34 选 C 35 选 A 36 选 D 37 选 C 38 选 A 39 选 D 40. 选 D 1.(1)不发生性状分离(全为白花植株) 一对(2)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型植株 红花植株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9:7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1(3)n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1 该缺体所缺少的染色体(4)红花植株:白花植株=31:52.答案:(1)遗传变异 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已形成生殖隔离 (3)形成新的物种(答案合 理即可) (4)1%、18%、81% 逐渐减少3.答案:(1)脊髓 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 (2)皮肤内 (3)传入神经4.答案:(1)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2)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枢纽 相互拮抗 胞内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