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及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姓名:_ 班级:_ 用时:_分钟一、选择题1(2018烟台中考)1982 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2(2018青岛中考)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过着定居生活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会制造陶器A B C D3(2018德州中考)“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
2、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4(2019原创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管子牧民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表述来强调民心向背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下列历史人物的结局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启 夏桀 商纣 盘庚 周厉王 周武王A BC D5(2018商河一模)很多报纸的名称极具地方特色,如齐鲁晚报燕赵晚报三秦都市报等,请你指出这些报纸的得名源自于下列哪项内容的影响( )A商朝世袭制 B西周分封制C西周世袭制 D夏朝分封制6(2019易错题)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
3、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A废除了贵族特权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分封制遭到破坏2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7(2018青岛中考)吕思勉在中国的历史中写道:“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他”是指( )A楚国 B秦国 C齐国 D魏国8(2019改编题)春秋战国时代历时 500 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下面对这一历史时期论述错误的是( )A诸侯国逐渐减少B齐、晋、楚、秦诸侯国一直存在C为了适应争霸需要,各国实行
4、变法改革D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9(2018成都中考)陕西西安栎阳城遗址是“2017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考古认定是商鞅变法的发生地。该遗址位于战国时期的( )A齐国 B赵国 C秦国 D楚国10(2019原创题)战国策中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体现了商鞅变法过程中( )A严明法度 B排除异己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11(2018市中区一模)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脊梁骨”,是民族文化之根。下图所示文物的发现,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12(2018泰安非毕业年级中考)“工匠精神”指手艺工人对产品
5、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战国时期既演绎川西平原富庶的历史画卷,又体现“工匠精神”的著名工程是( )A大运河 B长城C都江堰 D赵州桥13(2018衡阳中考)“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三人行必有吾师 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 D以“德”教化人314(2018安徽中考)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
6、作用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15(2018济南模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在中国古代,坚持“法治”和“以德治国”观点的分别是( )A法家、道家 B墨家、儒家C法家、墨家 D法家、儒家16(2018滨州中考)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二、非选择题17(2018莱芜中考)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
7、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材料二4(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鲁教版中国历史(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参考答案1B 2.D 3.B 4.B 5.B 6.C 7.B 8.B 9.C 10.A 11.A 12.C 13.C 14.D 15.D 16.D 17(1)制度:分封制。现象:诸侯争霸。影响:消极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积极方面,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地主和农民阶级。(3)政治、经济的变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把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