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定远育才学校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普通班生物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有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 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无关D.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和光照有关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B. 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的各项理化
2、性质保持不变C. 某人患急性肠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生理盐水的首要目的是提供能量D.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合成的大分子物质都能出现在内环境中3.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 胰腺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无关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抗体、神经递质和尿素 血红蛋白、0 2和糖原葡萄糖、CO 2和胰岛素 激素、载体和氨基酸A. B. C. D. 5.1913 年,生物学家 BoysenJensen 用燕麦胚芽鞘做了下面的实验(如图
3、)。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2A. 图显示云母片可以阻止胚芽鞘顶端制造的生长素往下运送B. 琼脂不会阻止胚芽鞘顶端制造的生长素往下运送C. 图结果显示生长素会向背光面移动,造成生长差异的弯曲D. 假若将图的琼脂改换成云母片,结果仍然有向光弯曲的现象6.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 D.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7.下图 1 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 2 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 1 中的乙可能是血细胞或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B. 如果图 1
4、中 6 过程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C. 图 2 中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参与而不需要泌尿系统的参与D. 图 2 中可表示细胞产生的 CO2等废物8.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到内环境的一种男性和女性共有的激素,该激素也是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起源。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断不合理的是( )A.人体内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激素只有催产素B.孤独症患者的垂体后叶向内环境释放的催产素的量可能很少3C.有些神经细胞的胞体位于下丘脑,而突触小体位于垂体D.催产素对靶器官和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后会被灭活9.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建成了花坛锦簇下沉式景区一锦绣谷。锦绣谷的前身是永定河西岸一处非
5、正规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占地 22hm2 , 深达 30 多米。原来的垃圾场已成为草木葱茏、繁花似锦的山谷花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回填土壤后人工种植的草本植物的数量呈 J 型增长B.谷底建成 lhm2的人工湖提高了群落的物种丰富度C.选择适应本地环境的多种植物以提高生态修复效率D.锦绣谷中土壤动物的种类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10.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特异性识别的物质B. 中内容物使 b 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C. 信号传递只能由 ba 单向D. 中内容物释放至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11.Ca2+能消除突触前膜
6、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 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A. 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B. 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 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D. 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12.如图为一个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当剪断神经元与骨骼肌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图示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都位于脊髓内B. 若在 d 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b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C. 刺激 a 处,产生的信号传到 c 处就会形成痛觉D. 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骨骼肌出现收缩活动,则该活动是反射活动13.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胰腺及垂体的手术,
7、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若干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 30 天,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中注射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大鼠体内的渗透压B. 该实验的对照组不需要动手术只需要注射生理盐水即可4C. 该实验证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都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D.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大鼠注射不同的物质,因变量是大鼠体重14.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 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t 3t 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 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 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 t4时防
8、治的效果最佳1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因素只有栖息空间B.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C. 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样方法D. 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16.下列关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正确的是( )A.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的B.体液调节就是指通过体液传送激素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C.免疫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都是通过它的防卫与监控功能来实现的D.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
9、实成熟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5A. 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B. 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浸泡插条的下端,必然导致插条的生根效果不同D. 开花期遭遇大雨会影响授粉的黄瓜,及时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预防减产1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长素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有机物,化学成分是蛋白质B. 生长素存在于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成熟组织中不存在生长素C. 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激素调节外,还存在其他调节方式19.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
10、活动中叙述错误的是A. 生长素类似物属于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 2,4-DB. 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 为了提高所得最适浓度的精确度,一般要做预实验D. 如果配制的类似物溶液浓度较高,不宜对插条采用浸泡法,而应采用沾蘸法2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缓慢,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B. 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且局限C. 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D. 神经调节作用时间较长,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2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发现、产生、运输及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 生长素的发现源于
11、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B. 从收集的植物侧芽中可大量提取生长素C.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至侧芽D. 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22.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 型”家庭(4 个老人+1 对夫妇+1 个孩子) ,近期政府出台了“二孩政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必再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B. 动物种群密度减少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C. 随着“421 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D. “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623.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
12、中动物类群的分布B. 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 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D. 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24.4 名受试者分别口服 100g 葡萄糖后,在 180min 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a 代表高胰岛素血糖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B. 4 条曲线在前 30 min 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 b 在 120 min 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元及非糖物质D. c,d 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25.下列有关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B.
13、 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 T 细胞C. T 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增殖D. 细菌感染后人体产生的抗毒素属于抗体26.下面关于患者的免疫功能表现,叙述合理的是( )A. “先天性胸腺缺失”的患者,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正常,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 “无吞噬细胞”的患者,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C. “HIV”携带者,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缺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缺陷D. 有过敏反应的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缺陷,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27.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我国古代曾采用种痘的方法预防天花,现在
14、天花疫苗的广泛接种,则根除了这种传染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注射该疫苗后首先被 T 细胞识别B. 第一次接种天花疫苗后,机体受刺激会产生特异性免疫C. 第二次接种天花疫苗后,记忆 B 细胞分化成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 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抗体会与之结合导致其失去致病能力,最终被 B 细胞吞噬消化28.如图所示,如果根 a 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的 A 点(为71010 molL1 )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在 FC 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B. AD 属于生长抑制范围C. b 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 a 侧,相当于曲线 FE 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D. 在太空中(重力为 0)
15、,根的生长将不同于图中的弯曲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29.拟南芥 P 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该突变体可能存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障碍B.生长素与拟南芥花的发育过程无关C.突变体内生长素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 P 基因突变30.科研人员对某草原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野生动物的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B. 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的限制C. 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
16、种群密度始终控制在D 点D. B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最大环境存纳量二、非选择题(本题有 3 小题,共 40 分。)31. (22 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1)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_,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调节网络。(2)图中、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8_、_。(3)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有_和_。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某些特定的靶细胞,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_有关。(4)若过程表示某种病菌第一次侵人人体,该病菌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后会将抗原传递给 T 细胞,刺激其产生_(物质) 。B 细胞受到刺激后,大部分增殖
17、、分化为浆细胞,产生_,小部分形成_细胞。(5)当人的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时,请分析尿量减少的原因:_。32. (8 分)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 2,4D、萘乙酸等,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很广泛。(1)2,4D 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 2,4D 浓度的反应如图 1 曲线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2,4D 作用的特点是_。图中 X 点(甲、乙的交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_,2,4D 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_点所对应的浓度。近几年,媒体经常报道有些农民使用除草剂导致作物绝
18、产的消息。如果某农民使用的2,4D 不是假冒产品,请你分析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_。33.(10 分)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9(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若要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采用的方法是_。图中 0a 物种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_; b c 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_。(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CO2 的
19、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山区坡地到灌木阶段经历了_演替。10高二生物参考答案1.D 2.A 3.D 4.A 5.D 6.C 7.C 8.A 9.A 10.A 11.C 12.B 13.B 14.B 15.B 16.D 17.C 18.D 19.B 20.C 21.B 22.C 23.C 24.B 25.D 26.A 27.B 28.A 29.A 30.B31. (1)内环境 神经体液免疫 (2)神经递质 免疫活性物质(或抗体和淋巴因子)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激素 受体 (4)淋巴因子 抗体 记忆 (5)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调节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导致尿量减少32. (1)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促进 F 或 D 使用的浓度过高,抑制了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了作物 33. (1)样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弱光 (2) 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