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宁夏平罗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 资源ID:1172069       资源大小:106.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宁夏平罗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1、1平罗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三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这说明商朝后期( )A.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 B.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C.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 D.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2.礼记曲礼中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2、”此言论旨在强调( )A.仁德观念具有深入人心的道德渗透力 B.人人都应遵守符合身份和地位的规范C.教育训导和百官立威是形成礼的条件 D.政治强制是实现礼乐规范的有力保障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4.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

    3、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A.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评价 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评价5.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 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 3.76 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 石)”。这说明(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6.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

    4、“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C.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D.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27.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8.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

    5、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9. 封建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对材料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帮的发展 B.古代商业发展毫无法律保护C.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商帮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10.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

    6、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A.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 B.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C.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 D.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11. 近代有学者评论孔子“言行不一”,说他一方面主张维护“周礼”,另一方面又挑战周王统治,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治国方略”。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孔子的行为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的影响力日渐衰微 B.百家争鸣已成为社会主题C.维护“周礼”是历史的倒退 D.奴隶制崩

    7、溃是不可避免的12.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 )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逐渐趋向简易化 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追求气韵相结合13. 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3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14.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 a、b、c、d 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 处处于低潮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B.b 处处于高潮

    8、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C.c 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D.d 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15.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 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16.“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

    9、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17.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18.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

    10、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19. 1903 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

    11、政府残暴统治420. 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21. 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 20 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

    12、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2.有人谈及洋务运动时说:“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1860 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材料主要强调洋务运动( )A.步伐谨小慎微但仍有开拓之功 B.因阶级局限无法突破传统惯性C.中体西用的做法导致成效甚微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23.1878 年,美国商人托马斯诺克斯写道:“中国人同中国人这种交往的结果并不是完全有利于外国人的。中国人学会了外国人

    13、无形中教给他的生意经验,并且学有很好。现已证明,他是一个比他的导师更强的对手。在所有的中国口岸,都有华人的企业,都由华人主管,为华人资本所支持。”诺克斯这段话表明,到 19 世纪 70 年代( )A.外商主动向华传授经商经验 B.华商企业超越了外商在华企业C.外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D.华商逐渐成为在华外商的最有力竞争者24.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客观上反映出( )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外资和洋务派企业的刺激作用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D.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25. 管子君臣中说:“衣服所以表贵贱也”,成语“衣裳

    14、之会”、“衣锦还乡”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服饰被赋予了许多文化内涵。以下关于中国社会服饰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古代社会服饰最主要的功能是区分等级秩序辛亥革命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西装在中国流行开来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涌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变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的服饰开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A. B. C. D.526. 1913 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15、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27.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心态探析指出,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危机”,对自身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发生了疑虑的同时,依然有着浓烈的对传统的依恋情绪。这导致当时的知识分子( )A.坚守“夷夏之辨”观念 B.全面开展中西交流 C.倡行“中体西用” D.提出“以商制夷”主张28. 奕訢驳斥顽固派反对增设天文算学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学如此,其余亦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

    16、中法而从西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借以减少变法改革的阻力 B.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C.西学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D.有力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29. 陈启源创办于 1873 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 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19 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说明( )A.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 B.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C.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 D.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30.刘锡鸿是晚清首任驻英副使,不仅惊讶于火车轮船机器的功效,对英国民主的细节也颇为了解,私下里羡慕“西洋国政民风之美”。

    17、受朝中一些权贵指使,他却不断密告公使郭嵩焘要“以夷变夏”,甚至连郭披了洋人的雨衣,看了洋人的节目单都被当成罪行来告发,诋毁郭学西言行是“迎合洋人,坏乱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B.官场的功利主义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C.晚清外交官员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 D.刘锡鸿的言行植根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二、材料题(本大题共有 3 道,其中 31 题 12 分、32 题 16 分、33 题 12 分,共计 40 分)31.(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501899 年的 567 部译著中,.应用科学占 40%,自然科学占 30%,历史、地理占 10%

    18、,社会科学占 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 3.5%。英美国家著作占全部译著的 85%,而日本作品仅占 15%。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1902 年至 1904 年的 573 部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 62.2%,而来自英国的减少到 10.7%,美国6的占 6.1%。在 573 部译著中,社会科学占 25.5%,历史和地理占 24%,自然科学占 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占 6.5%,文学占 4.8%。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走向世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但在近代中国迈出这一步,并把这一步向前推进,却是坎坷的。尽管那些主张学习西方的早先的中国人,大都是激于外国侵略,耻己

    19、之不如人,要把别人打痛了自己的东西学过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报仇雪恨。还有一层,为使中国放眼世界,不要徒以“汉官威仪”自诩,而要看到西方国家的发展,有所借鉴,改变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的落后状况。 陈旭麓主编近代中国八十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在向外国学习上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 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原因。(4 分)32.(16 分) 海疆,即是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

    20、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驰,何以肃边威远? 摘自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 年)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 年)材料三 2002 年 9 月 23 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满载五大洲十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回到青岛。至此,在世界环球航行的史册上将首次并永远地刻下“中国”的名字,506 名官兵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摘自人民网(2002.9.27 日)请回答

    21、:(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6 分)(2)分析材料二,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4 分)(3)分析材料三,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圆满成功说明了什么?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能得到什么认识?(6 分)33.(12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 1921 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 20 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 分)(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你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2 分)(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 20 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从张謇企业的历史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8 分)地点 地点创办人 企业名称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注意事项

    本文(宁夏平罗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为本站会员(visitstep3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